(一) 學務處: 配合各年級學生狀況,安排與規劃不同活動,如畢業系列活動、反毒宣導、反霸凌宣導、網路安全宣導、各年級校外參觀、畢業旅行、親山淨山活動、運動會、校內體育團隊、參加校外各項比賽、校際交流、各項學藝競賽群組比賽等。
(二) 輔導室:配合學生興趣與需求,辦理迎新活動計畫、輔導專欄計畫、性平宣導月計畫、綜合課相關宣導計畫、輔導專欄布置、學習型家庭活動、生命鬥士到校等、各節慶活動(例:祖父母節、教師節、世界聯合國日、聖誕節)等;設計符合家長需求之親職講座、小團體、學習型親子活動、跨校親職輔導知能(文桃關教育行動區計畫);並規劃相關輔導計畫、個案認輔計畫、編班前會議。
(三) 總務處:規劃無障礙空間、規劃性別平等的教學空間、於可能之死角設置燈光及攝影機。
(一) 家長部分:經由學校日、學校網站、班級網站、公佈欄、海報等,向家長宣導友善校園之推動情形。
(二) 學生部分:經由教學設計、相關講座、公佈欄、海報、學習單、參加相關比賽等方式,確實向學生宣導友善校園之意涵,並希望學生身體力行。
(一) 教務處:結合部訂與校本課程,辦理各項多元活動(如:多語文競賽、關渡美展、小小說書人、春節揮毫、海洋小達人、…等),提供學生多元發表空間、展現自我。
(二) 學務處:依照各年級學生情況,辦理各種宣導(如:反毒宣導、反霸凌宣導、網路安全宣導)與各種活動(如:校外參觀、畢業旅行與畢業系列活動、運動會、校內體育團隊、校外各項比賽、校際交流……等)。
(三) 輔導室:配合學生興趣與需求,辦理各種活動(如:迎新活動、生命教育、輔導專欄、綜合課相關宣導、親職講座、生命鬥士到校、各節慶活動)落實發展性輔導工作,並申請各種專案(如:認輔小團體實施計畫、推展國民中小學輔導工作專案補助、預防中輟實施彈性適性化教育課程、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計畫),積極推動介入性與處遇性學生輔導工作。
(四) 總務處:規劃無障礙空間、規劃性別平等的教學空間、於可能之死角設置燈光及攝影機。
(一) 為使各項活動未來能有更好的規劃,將於活動結束後,利用各處室會議、正式會議、意見單等方式進行事後檢討,期待能讓之後的活動辦理更順利。
(二) 配合局內規定,於期限內完成相關表單填報,所辦理活動均符合各項表單之規定。
(一) 申請「認輔小團體」、「預防中輟實施彈性適性化教育課程計畫」、「輔導工作專案補助」之經費,協助進行個案輔導、團輔諮商。
(二) 每學期固定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特教研習,以增加教師相關輔導技術。
(三) 與校外心理師郭玲礽心理師、黃欣儀駐區社工師(106學年度改為陳俐穎駐區社工師)與徐依婷駐區心理師等,由輔導教師擔任聯絡窗口,隨時保持聯繫與合作。
(四) 與輔諮中心社工師合作,針對個案進行假日營隊活動,陽明山福音園山野體驗覺察活動;與社區北投安家協會合作,針對家庭失能之個案,進行假日小冒險營隊活動。
(五) 轉介相關個案至社區社政單位(北投社區安全家庭互助協會)進行家庭輔導。
(六) 協助有中輟之虞及懼/拒學症的學生,以非正式形式參與校內團隊活動、小團體或進行相關輔導,以協助其返回學校、正常上下學。
(七) 行政、導師與專兼任輔導教師偕同關注中輟之虞學生的上下學狀況,並與社工師隨時保持聯繫,適時進行電話連絡與家庭訪問,以減少學生因家庭因素而無法正常上學的狀況。
(八) 105學年有2位懼學/拒學個案,透過輔導室和資源班的努力,與輔諮中心社工師合作,與家長維持緊密聯繫,不放棄該生之輔導工作;106學年度專輔教師對拒學個案,進行學校、家庭、社工師三方面連結,並與個案建立信任關係,成效斐然,受邀於106/12/6「臺北市推展國民中小學輔導工作專案計畫成果發表會(年度主題:翻轉兒少‧多元輔導)」中,分享輔導拒學個案成效並參與短劇演出,模擬家訪可能遇到之情況,深獲輔諮中心好評。
(九) 建立高關懷學生檔案,並詳實記錄於專兼任輔導紀錄、認輔紀錄與輔導AB卡中,並且落實資料保密與紀錄詳實。成效與追蹤:
(一) 由專兼輔週誌月誌、認輔個案紀錄簿、導師輔導AB卡,以及學生出席狀況之改善,可以得知校方已達成對個案提供適當的處遇。
(二) 對於高關懷學生,雖於狀況改善後,仍持續與導師進行了解,隨時掌握個案後續狀況。
(三) 本校104學年度及105學年度之中輟率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