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校內週三進修研習:於學期初擬定全學期進修計畫。
(二) 教師研習:利用學年共同時間辦理不定期的教師研習
(三) 領域共備社群及教師專業社群
(四) 資優班與北投國小、逸仙國小三校資優班教師組成「資優生數學教學與輔導」專業備課社群,每學年定期聚會研討6~8次,已進行到第四年。
(五) 潛發班和北藝大藝教所師生共組「社交與藝術統合教育」專業社群,每週定期聚會研討,已進行到第五年。
(六) 群組共同研習:透過分享與校際交流,擴展教師教學視野。
(七) 參加研習中心或專業機構所舉辦之研習進修活動。
(一) 硬體空間:科任辦公室、圖書室、家長會/教師會辦公室、2間教師備課室、數位自造教室、木工創課教室…等
(二) 網域空間:本校網站設置主題網站、好站連結、課程與教學、兒童深耕閱讀網、台北市英語教學資源網…等相關資源,可供教師在教學上更具有彈性發揮的空間。
(一) 將訊息公告於學校網頁或個別口頭/書面轉知相關任課教師。
(二) 針對特定專長教師,協助轉化教學經驗,鼓勵參加校外比賽。
(三) 依教育部或教育局舉辦比賽之獎勵辦法,給予教師獎勵或敘獎。
(一) 以行動溝通關係代替監督指導
(二) 網路教學資源支持系統
(三) 教學與領域備課專業社群
(四) 課務的協助
(一) 辦理相關研習
(二) 辦理優良教學檔案展,提供教師相互學習平台
(三) 提供相關書籍
近年來藉由專案的申請引進經費、設備,並帶領外部專家引領教師邁入新的課程與教學,如行動學習 智慧教學、文桃關教育行動區、英語協作、數學亮點計畫。
(一) 連結教育局、校外教學資源網,提供教師方便、多元的教學參考資源。
(二) 建置網芳教學資源分享平台,彙整本校教師自製、研發的教學資源,提供校內教師分享。
(三) 校內外教學資源平台讓教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上。
(一) 鼓勵正向發展專業社群,主動協助提出申請專業社群發展,經費專款專用,並提供時間與場地空間的協助。
(二) 105學年度校內成立8個領域共備社群及2個教師專業社群,106學年度成立9個領域共備社群及1個教師專業社群,也都有具體績效展現。
(一) 鼓勵教師參加各領域教學或命題研習,返校進行分享。
(二) 鼓勵於相關會議展示優秀教師教學方案設計,請教師進行分享。
(一) 定期安排教師研究成果分享,精進校本課程、厚植課程內涵。
(二) 優秀作品,鼓勵參加各項比賽,肯定自己,建立教師專業地位。
(一) 擴大行政會議:針對有需要共同研討之議題,提拱教師能參與行政會議管道,以提供雙向溝通之管道及機會
(二) 領域會議:領域是一個縱向的組織,分散在一到六個年級,透過領域會議建立全校的架構。
(三) 學年會議:學年是一橫向的組織,全校8個學年(含2個科任學年),有利教學分享,深化教學效能。
(四) 配合專業知能成長的需求,安排適切週三進修的專題,以達到多元及富研習成效。
(一) 將各項專業社群發展之會議紀錄、成果分享等數位化,做有效的知識管理,有利本校掌握長期的專業發展方向。
(二) 依據回饋資訊,修正後續專業發展計畫之未來辦理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