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本校學生1083人全體參加體適能檢測,除低年級不實施心肺耐力檢測外,其餘實施率達100%;教師依據教育部體適能檢測項目(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坐姿體前彎(公分)、立定跳遠(公分)、800(女)/1600(男)公尺跑走(秒))透過各項體育活動與運動習慣的培養,增強學童肌耐力、柔軟度、瞬發力及心肺耐力。
學校辦理各學科能力競賽、語文類競賽、科學展覽、資訊類競賽、藝能類競賽、運動類競賽等,給予學生多元學習級表現機會。
(一) 校內成立小小志工服務隊:共分五組,環保、交通、儀典、體育、閱讀等小志工,利用晨光及中午午休、放學時間進行校園內之相關服務學習。
(二) 創設校外服務學習平台:結合綜合領域課程、童軍團集會、寒暑假作業及兒童節,辦理服務學習活動。
1.配合世界清潔日辦理社區環境(105年9月7日)清潔工作。
2.配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5兒童月「童展多元 愛越國際」系列活動」、辦理「歡樂嘉年華活動」(104年3月24日)
(一) 開設多樣性社團:105學年度上學期課後社團共開35班,參加人次共約543人次,下學期共開35班,參加人次共約535人次。
(二) 鼓勵學生多元參與:期末辦裡社團成果展演,開放供學校師生觀賞,給與社團參與學生多元發表與展演空間。
(一) 輔導室建立全校榮譽制度,以獎勵代替懲罰,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校園活動,透過日常例行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二) 結合E酷幣獎勵制度:資訊組和系統師完成資訊課程的規劃,融入E酷的解說、操作與應用,讓學生可以迅速上手並能利用之。
透過擔任班級自治幹部(依不同班級經營方式採推舉、自願或輪流制度),讓孩子學會在團體中學習服務他人、尊重他人並遵守團體規範。
(一) 於各領域課程中,安排工具書使用教學。
(二) 設計多元評量闖關活動,藉此達到工具書的精熟使用。
(三) 舉辦各項比賽活動,如:多語文競賽,包含國語、本土語以及英語的朗讀、演說、歌唱或字音字形比賽,培養學生活用並表達知識的習慣。
(一) 各班、科任教室均設有電子白板設備,讓各班教師在教學時更為便利、讓師生間的互動能更為頻繁有效率
(二) 各年級皆設計配合資訊科技工具之相關課程,如:科展、閱讀、藝文…等各領域之專題報告。
(一) 每學期均參加教育局校外教學方案:育藝深遠(北美館、偶戲館、中山堂)、科教館、動物園、天文教育館、兒童新樂園等。
(二) 配合海洋教育,每年申請教育局體衛科藍色公路校外教學體驗。
(三) 各年級結合班級領域課程,105學年度各學年辦理的校外教學場地有:郵政博物館、順益原住民博物館、汙水處理廠、林安泰古厝、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植物園。
(四) 結合社區資源,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宮、關渡老街、關渡自然公園,進行領域相關課程。
(一) 104學年度辦理參訪苗栗縣三灣國小及回訪,參與師生近100人次。
(二) 105學年度參訪馬祖塘歧/坂里/仁愛國小,參與師生近150人次。
(三) 106年9月師生前往花蓮康樂國小拍攝海洋教育記錄片,107年1月花蓮康樂國小師生回訪。
(一) 106.4.7香港聖公會聖馬太小學師生32位到校參訪,與校內師學生進行法式滾球友誼賽。
(二) 106.3.13日本武藏大學20位師生到校進行藝術課程,校內30位師生受益。
(三) 105.6.22香港靈糧堂秀德小學師生21位到校參訪,與校內師學生進行樂樂飛盤友誼賽。
(四) 103.11.5新加坡聖嬰小學蒞校,與本校師生進行生態濕地導覽及藝文創作交流。
(五) 102.2.21大陸北京樓梓庄小學蒞校,與本校學生進行國語文教學交流,106年12月20日報部核准兩校締結友好學校。
(六) 102.8/9-8/15辦理2013台馬港澳童軍第二屆童軍海外服務暨探索活動,106年7月童軍團夥伴參加第六屆童軍海外服務暨探索活動,回訪香港。
(一) 全校性活動展演:體育表演會、園遊會等活動,陪伴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並解決問題。
(二) 特色課程發表:結合本校校本課程發展,透過不同體驗課程,例如:一年級彩繪校園地圖、二年級米粿雕製作、三年級彩繪社區地圖、四年級鹹鴨蛋製作、五年級校園及社區公共藝術導賞、六年級畢業禮物製作,透過創造與製作的過程,學生先搜尋相關資訊,再依循步驟製作相關成品,並在綜合課中交流心得,一起學習反思、成長。
(三) 領域學習成果展現:透過對外公開個人學習檔案、美術創作、音樂展演、科展報告等成果,學生學習將自己的學習從構思、創作到彙整,並在過程中練習解決問題。
成就水準 高級(進階級) 中級(精熟級) 基礎級 未達基礎級
國語 25.61% 50.00% 20.12% 4.27%
數學 23.78% 32.93% 38.41% 4.88%
英語 20.69% 68.97% 10.34%
成就水準 高級(進階級) 中級(精熟級) 基礎級 未達基礎級
國語 29.67% 47.25% 20.88% 2.20%
數學 18.33% 48.89% 28.89% 3.89%
英語 12.66% 81.01% 6.33%
(一) 臺北市105學年度多語文競賽(北區)字音字形組榮獲優勝、作文組榮獲優勝、原住民阿美族語朗讀榮獲優勝。
(二) 第三屆石印獎書法比賽,獲得中高年級組佳作獎項。
(三) 台北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辦理2017「夢想起飛」說故事比賽,榮獲優等獎項。
(四) 臺北市106學年度多語文競賽(北區)國語演說第五名、國語朗讀優等、國語字音字形優等、國語作文優等、閩南語朗讀優等、英語演說1優等、英語演說2優等、英語讀者劇場優等。
(五) 105學年北市深耕閱讀自編劇本小小編劇達人六年級組榮獲優等
(一) 教師研討並設計10種不同類型的閱讀單,提供學生在閱讀後思考並做下閱讀記錄。
(二) 老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後,指導完成閱讀單,並上傳至臺北e酷幣網站上,成為學生閱讀學習記錄。
(三) 學生於主題書展之好書推薦單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並選出優秀作品於學生朝會上發表。
(四) 規畫主題好書排行榜,學生為自己喜愛的好書進行投票。
(五) 學生在班級閱讀課課堂上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
(一) 學生積極參與班級主題書展活動,借閱推薦書籍。
(二) 公布學生借閱排行榜,鼓勵學生踴躍借書,並頒給「愛閱卡」提高學生可借閱本數。
(三) 圖書館整修重新開幕後,持續推動「主題書展」活動,106年11月起將「主題書展」活動結合「好書推薦單」、「主題書展集點活動」辦理後,學生到館平均借閱圖書量有提升(9-10月為1.14本;11-01月為7.74本)。
(四) 成立家長閱讀志工團隊,透過故事媽媽入班說故事等活動,吸引學生於參與活動後能到館借閱所介紹的書籍。
(五) 組成「小小說書人」,由二到六年級學生中遴選出19位學生,分成低、中、高年級共三組的學生,在本校教師指導與帶領下,舉辦各場次活動,藉由說故事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六) E酷幣:參加「臺北e酷幣」鼓勵學生建立優良閱讀習慣之獎勵制度,「酷幣」點數僅作為學生兌換獎品之用途。
(一) 北市105學年度深耕閱讀自編故事比賽小小編劇達人六年級組,榮獲比賽優等。
(二) 北市106學年度深耕閱讀自編故事比賽小小編劇達人五年級組,榮獲比賽特優。
(三) 2016年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榮獲國小高年級組甲等。
(四) 學生參與投稿活動,均有作品刊登於國語日報、國語日報週刊、未來少年等報章雜誌,本校教師持續鼓勵學生寫作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