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源記圳〜水源頭的青綠秧苗

文 / 林淑英 (蚵仔煎)
圖 / 水路大隊

活動時間 / 2024-03-17

活動地點 / 新竹廣源記圳

  新埔的東邊偏南,有處茅花紛飛荒埔地,昔名「大茅埔」,先民灌溉尋求水源,在清光緒九(1883)年時引霄裡溪築渠,圳道依農地散佈深長綿延,灌溉面積達160甲,稻米柑橘茶葉自此豐饒,這一百四十二年的水路稱作「廣源記圳」,悠悠時光,今日地名改稱為巨埔。新龍路(新埔到龍潭)就是竹20縣道,流域自新龍路1086巷,竹20的4.6K埤頭窩公車站牌起始,暗渠越過馬路沿山坡行經明隧道、伯公、水路橋、吳濁流故居,最終圳尾為蓄水埤塘,長4.2公里。

  春天的季節,水路大隊在秧苗播種時自圳頭起走,如同住民般的自在走踏,微笑山行。我們始終相信,一旦有了行走,就會「看見」,看見雨水形成的野溪,河流穿過的溝渠,灌溉完成的米糧,客庄裡豐富的人文生活,真好,這樣的希望青秧。

竹20的4.5K處「廣源」公車站牌明白揭示水路之名,霄裡溪上流來自於龍潭三洽水(直坑、南坑、大北坑)與新埔南打鐵坑的「廣大水源」得名,由當地人士共同出資興築,歷時7年完成。

2013由水利會完成的水質監測設備,長圓柱體電極保護套管內有酸鹼電極與溫度及導電度電極,隨時掌握水質狀況;方形則是超音波水位計感應水位高低。明渠續行有約30公尺的明隧道防止上方土石崩落。

過馬路100公尺溯源到4.6K「埤頭窩站」公車站牌,就是取水口真正所在。

邀請來自苗栗的客家民眾用海陸腔PK新竹的四縣腔,果然效(笑)果十足。

埤頭窩張屋聚落,用的不是廣源記圳水源而是先祖依山勢鑿壁引野溪,水質清澈,超迷你隧道口相當吸睛,聚落饒富興味,家族壯大共有三房。

用水則以飲用水、日常洗菜洗衣、灌溉分流而下,樓屋呈階梯式發展,廊道相通,客家人的硬頸生命力展露無遺。

龜式砌石保存相當完整,工法令人讚嘆;橫屋建築的磚牆用的是日治時期的T.R磚顯示建造年代。

邀請孩子們在聚落裡的伯公前放置祭品,為地方祈福也為此次活動順利祝福。

水道旁的天然磨刀石,我們特地帶了菜刀邀請民眾體驗,一手持刀柄一手輕壓刀背,微微傾斜就石面由後往前緩緩推進,時而潑水於上增加推順度,成功。

圳路誓詞闡述的是對水的尊重與對環境跟人的情感,國語與客語接續上場,濃濃客庄風情,一切感動也感恩。

離開聚落後重新回到竹20,再次開車到上吳屋回到廣源記圳,「蔭溝田頭伯公」,幹花榕樹伯公,位於振慶茶廠工廠後方。

續行明渠,水質極佳,可見石螺小蝦。

做起竹葉船,沿著圳水放下祝福,期待在另一邊能拾起這幸福

活動的高潮,最興奮的是孩子了!也讓各式種子上場,水黃皮、銀葉板根、棋盤腳、椰殼陸續登場,自然界大考驗,全部通過。

芭蕉葉的假莖鞘搬起來確實有重量,會掉下去嗎?放心,一樣浮的起來!

水圳旁一棵太平洋溫桲果實纍纍,又名南洋橄欖與假沙梨,夥伴提供2013親製養生醋與醃橄欖,佳評如潮水。

最後一站來到茶廠,"振慶"取二、三代中名字各一而成,從家庭式製茶幾經努力終於擁有自己的工廠。我們備好茶席,奉茶食餅,其中酸柑茶與柿餅均為茶廠出品

感謝第二代鄧媽媽大方分享花材與場地。

今天,我們像個孩子似的,探尋淺山走進伙房,親近伯公觀看大樹,在行進中有歡樂有交談,送給有緣人幸福小瓶一罐,水滴薏苡黃金薏苡小實孔雀豆共六粒,六六大順,平平安安。

解說:王淑慧、簡溎勤、施麗明、陳金美、黃素琴、謝維新、范明棋、邱馨平

召集人:林淑英

時間:2024年3月17日(日) 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