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20180413-15 P047 L05~ P049LL1
此是苦諦、此是集諦、此是滅諦、此是道諦
P047 L05
佛陀在最初介紹苦諦時說:「此是苦諦」。如果我們所要認知的苦諦只是現在痛苦的感受,那並不需要去學習,因為每個人都已經了解這種痛苦的感受。苦諦並不是現有痛苦的感受而已,而是更深層的痛苦本質。譬如我們生病時,無論外在的病況如何,以科學的角度來講,可能是由某一種病毒引起,或是帶有病疫的細菌感染才產生疾病,總之要找出病因,才有辦法知道這個病的性質、因緣,才有辦法消除這個病。同樣地,我們要認知的痛苦不只是表面上的苦受而已,而是痛苦的本質,這是為什麼苦諦中有個「諦」字。在解釋四諦時,還會說到「此是苦聖諦」,為什麼要多加一個「聖」字?因為是唯有獲得聖道的聖者才可以以現量看到的真諦,凡夫無法以現量看到痛苦的本質。雖然我們在未到達聖者的境界前,不能以現量看到痛苦的本質,但至少我們現在可以以比量推理而了解。要知道這個痛苦不只是痛苦的感受,還有更深層的壞苦、行苦。換句話說,壞苦和行苦是苦苦的更深層內涵。
〔參考題綱〕
Q:為什麼尊者說:「如果我們所要認知的苦諦只是現在痛苦的感受,那並不需要去學習」?
Q:痛苦的本質為何?
Q:何謂「苦諦」?
Q:對於「苦」,科學的角度和佛法角度各為何?
Q:「此是苦聖諦」,為什麼要多加一個「聖」字?
Q:何謂這裡指的獲得聖道的聖者?
Q:請問「現量看到」和「比量推理」有何差別?
Q:為什麼「壞苦和行苦是苦苦的更深層內涵」?是不易察覺行苦嗎?還是不認為壞苦是苦?
Q:請問如何在日常生活實際觀察壞苦和行苦?
P047 L16
我們把痛苦分成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層,這三苦並不是造物主創造的,也非無因而生或由常因生,而是由因緣變化而成。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痛苦的因緣來自於何處,所以就說了集諦。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苦受的正相違就是樂受。可是很多時候,這種快樂的感受正是帶來痛苦的因緣,尤其是由業和煩惱所帶來的有漏的樂受。所以去除痛苦不僅要把痛苦的感受拿掉,連痛苦的因緣也都要拿掉。徹底斷除了這些痛苦的因緣及種子的當下,我們就獲證了涅槃(滅諦)。換句話說,獲得涅槃時,其實就是斷除一切痛苦及其因素的當下。證得滅諦的方法(或道路),我們把它取名為「道諦」。所以說「此是苦諦、此是集諦、此是滅諦、此是道諦。」這是以四諦的性質來詮釋四聖諦,也就是解釋了所有實際的狀況。實際的狀況就是如此,是真諦。
〔參考題綱〕
Q:《廣論》介紹了八苦、六苦與三苦,為什麼尊者只談三苦呢?
Q: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層怎麼來的?
Q:請問什麼是痛苦的種子和因緣?
Q:請問我平時是如何安立苦因及樂因?
Q:快樂的感受真的會是帶來痛苦的因緣嗎?
Q:由業和煩惱所帶來的有漏的樂受,會是帶來痛苦的因緣,既然如此,為何不把這種樂受直接稱為苦受?
Q:有漏樂受的「有漏」要怎麼理解?
Q:還有哪些是有漏的樂受呢?
Q:有沒有試著觀察過有漏樂受是如何轉成苦受的?
Q:只拿掉「痛苦的感受」會產生什麼過患?
Q:拿掉「痛苦的因緣」會產生什麼勝利?
Q:去除痛苦不僅要把痛苦的感受拿掉,是拿掉煩惱障嗎?連痛苦的因緣也都要拿掉,是指所知障嗎?
Q:請問《廣論》哪裡有提到四諦?哪裡有提到苦?
Q:請略述尊者如何引導我們,證明滅諦和道諦是實際的狀況?
Q:「以四諦的性質來詮釋四聖諦,也就是解釋了所有實際的狀況」是什麼意思?
Q:如果眼前有一個人罵了我、打了我,難道痛苦不是對方造成的嗎?如果用因緣變化來看,難道他真的沒有過失嗎?
Q:那如果世間的法律也按照佛教的真理來判,那會不會十惡不赦的罪人也沒那麼罪惡?
P048 L09
有人可能會問:苦諦、集諦,我們可以看到、感受到,但滅諦、道諦,我們卻看不到、感受不到,要怎麼去證明它們是實際的狀況呢?雖然我們看不到、體會不到,但卻是不可否認。我們現在有顛倒執著,且所執取的對象和實際上是不吻合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生起顛倒執著的正對治,可是因為實際的狀況是存在的,真理永遠不會改變,顛倒執就有被消滅的一天,而了解真理的智慧是存在的,因為真理存在之故。如前所說,與身心完全分離的我或控制者身心的這個我,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卻一直有身心被我控制、我可以控制身心的感受,所以我們現在有我執。身心外有一個能夠控制身心的我,這種我並不存在,只要此真理存在,終有一天,我們能認知它。
〔參考題綱〕
Q:我們如何去認知目前看不到、體會不到的真理?如何相信此真理的存在?
Q:我承許自己「有顛倒執著,且所執取的對象和實際上是不吻合的」嗎?
Q:何謂「顛倒執著的正對治」?
Q:《廣論》哪一頁講到「顛倒執」?
Q:為什麼「與身心完全分離的我或控制者身心的這個我,是不存在的」?
Q:為什麼「控制者身心的這個我不存在,可我們卻一直有身心被我控制」?
Q:為什麼「只要此真理存在,終有一天,我們能認知它」?
Q:在我還沒有生起了解真理的智慧之前,我是要透過實修道諦嗎?
Q:可是我沒有真正的智慧,我如何修呢?靠善知識教導我嗎?沒有善知識的話,是先把《廣論》背下來嗎?
P048 L17
透過所緣相同、所執正相違的智慧,來對治顛倒執,而證得滅諦和道諦。為了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滅諦和道諦的性質,我們就必須研究真理的內涵,什麼才是真相、真諦?佛根據萬法存在的情況說了兩種現象,稱為「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為了了解四聖諦的內涵,尤其是滅諦和道諦的內涵,我們必須了解二諦。什麼叫作世俗諦、勝義諦呢?其實二諦的名稱,外道婆羅門教也有。內道的有部、經部、唯識及中觀等四派也都有世俗諦和勝義諦的名稱,但是我們要認知的二諦應該是要配合大乘上部─中觀─所說的二諦。中觀派認為二諦在每一法上雖然都是異體,但同性地安住。也就是說,每一法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詮釋:它所呈現的、讓我們看到的部分,以及它真實存在的內涵。譬如說法庭上,被告與原告常常互相爭辯,如果法官只是片面地聽信一方說什麼,那他就沒有辦法判定任何的案件。因為被告一定會說他對,同樣地,原告也會說自己對,可是矛盾的雙方不可能都對啊!所以說所見未必是真實存在,實際狀況是如何,應該透過各種的證據,反覆地觀察研究,才有辦法定案。同樣的道理,諸法也有表相及實際存在兩種詮釋方式。當我們對某對境生起強烈的貪,就會說它好、它美,認為這都是從它本身方面呈現的。但實際上是如此嗎?當我們產生了強烈的瞋心時,會覺得這個境的不好也完全是從境上呈現的,因而生起排斥的感覺。但實際上是如此嗎?透過這種觀察,就知道所看到的和存在的並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去了解世俗和勝義二諦的內涵,如果不了解,就無法徹底了解諸法的真實存在方式。透過對二諦的認知,我們才能相信滅諦是可以成辦的,也才能相信成辦滅諦的因緣─道諦─及其所有的支分。
P049LL1
〔參考題綱〕
Q:對治顛倒執智慧的存在行相為何?
Q:什麼才是真相、真諦?
Q:什麼叫作世俗諦、勝義諦?
Q:請問二諦和四諦的關聯為何?
Q:我們要認知哪派所說的二諦?
Q:中觀派如何表達二諦存在方式?
Q:每一法可以用哪兩種方式來詮釋?
Q:何謂「都是異體,但同性地安住」?
Q:尊者舉什麼例子幫助我們趣入?
Q:何謂「諸法也有表相及實際存在兩種詮釋方式」?
Q:我們對某對境生起強烈的貪;強烈的瞋心時,實際上是如此嗎?
Q:為何「透過這種觀察,就知道所看到的和存在的並不相同」?
Q:為什麼「不了解世俗和勝義二諦,就無法徹底了解諸法的真實存在方式」?
Q:對二諦的認知,為何可以幫助我們生起成辦滅諦與道諦的信心?
Q:世俗諦是「所看到的和存在的並不相同」嗎?
Q:「如果不了解,就無法徹底了解法的真實存在方式」,是指勝義諦嗎?
Q:為何「透過對二諦的認知,我們才能相信滅諦是可以成辦的,也才能相信成辦滅諦的因緣─道諦─及其所有的支分」?
Q:我應該在平常生活中區分我周圍的人事物,何者是世俗諦何者是勝義諦嗎?
Q:不是只有空性是勝義諦嗎?其餘都是世俗諦?所以緣起有都是世俗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