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把智慧發揮到極致
P031 L06
宗教信仰大致可以分成兩大派:一派認為有造物主的存在;另一派則認為沒有造物主的存在。但是無論是認為有造物主還是沒有造物主,都強調無限的愛及無限的關懷。以有造物主的觀點而言,他們認為造物主創造了生命,創造了我們人類,所以我們必須去愛其他的人,因為人都是上帝所造。有了這種概念,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信仰,培養對於別人、甚至是不認識的人的愛心或關懷。這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因為我跟上帝(或造物主)非常接近,所以我自然要珍惜上帝所創造出來的一切。這就是在有造物主的觀點下,如何培養愛心。至於佛教、數論派(及順世派),則是否認造物主的宗教。對佛教而言,一切都是因果形成的,因為因果都是互相觀待、互相依賴而有,所以你越是利益他人,間接地就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好處。因為善因必得善果,所以愛他人越多,自己將來就會得到更多被關懷的善果。更進一步地,講到自他相換的道理,說到了如何去愛一切有情眾生。所以,我們不只可以以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觀念來增長心靈的安樂;還可以透過宗教信仰的方式來滿足內心真正的安寧。擁有內心的安寧,才算是真正擁有健全快樂的人。
〔參考題綱〕
Q1-01:承許「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把智慧發揮到極致」嗎?《廣論》依據?
Q1-02:在這邊學〈覺燈日光〉有沒有把智慧發揮到極致?腦細胞是否增長?
Q1-03:「把智慧發揮到極致」屬於六度中哪幾度的內涵?
Q1-04:宗教信仰的分類及主張為何?
Q1-05:基督教跟佛教有哪些差異?
Q1-06:佛教的宗義是什麼?
Q1-07:「數論派」及「順世派」主張各為何?
Q1-08:這段提到了《廣論》中的哪些法類?
Q1-09:「心靈的安樂&真正的安寧」可透由哪些方法?
Q1-10:怎樣才算「真正擁有健全快樂的人」?
Q1-11:請略述「自性空、緣起有」。
Q1-12:請略述「究竟快樂」。
Q1-13:請詳說「業果法則」。
Q1-14:請略述「自他換」。
Q1-15:第一主題授課講師建議我們趣入「自性空、緣起有」道理時,可閱讀哪些經論。
P032 L03
佛教不認為有造物主,修行並不是相信造物主且遵從他的命令。佛教的修行絕對不是有第三者命令我們這樣做、那樣做,絕對不是這一回事。佛法的修行是什麼?就是要把人類的智慧發揮到極致,去認知實際的狀況,並且配合所認識的狀況做取捨,讓內心獲得改變而得到安樂。因此,學習教理非常重要。對於佛法的認知,不能只憑著對三寶的信心,或因為是傳統、習俗,所以就自許是佛教徒,以這樣的信念修行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學習佛所說的內容。佛到底說了些什麼?祂所說的是不是符合實際狀況?這種學習相當重要。所以,我對於能在此為內地的華人解說佛法,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希望你們各位都能好好地學習。
〔參考題綱〕
Q2-01:為什麼「佛教不認為有造物主」?內文有何層次?
Q2-02:佛法的修行是什麼?
Q2-03:如何「配合所認識的狀況做取捨」?「取」什麼?「捨」什麼?
Q2-04:為什麼「學習教理非常重要」?
Q2-05:「認知實際的狀況,並且配合所認識的狀況做取捨」,有什麼勝利?
Q2-06:若自許為佛教徒,在學習上須修正哪些不足處?
Q2-07:「只憑著對三寶的信心」,有什麼過患?《廣論》依據?佛陀當年如何示現?
Q2-08:法王「為內地的華人解說佛法,感到非常榮幸」的原因是什麼?
Q2-09:為什麼法王「也希望各位都能好好地學習」?
Q2-10:邪教利用眾生「只憑著對三寶的信心」控制信徒,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危害?
P032 L11
現在,我們先從無常說起好了。「無常」其實是一種法性軌則。大到三千大千世界,以科學來說,就是宇宙裡面的任何一個星球,無不是在改變當中。以我們居住的地球而言,太陽系形成到現在大概有五十億年了,直到十億年前才有所謂的生物,再慢慢演化出人類。依此推論,說不定所有的生物會在十億年之後消失,甚至太陽會在五十億年後完全地壞滅。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改變當中,都會因無常而慢慢地消失、慢慢地壞滅。人類的形成與壞滅也就只在這短短的時間裡。
〔參考題綱〕
Q3-01:請略述「無常」。
Q3-02:「無不是在改變當中」,這是哪一種苦?
Q3-03:「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改變當中,都會因無常而慢慢地消失、慢慢地壞滅」。那我應該做什麼才有意義?
Q3-04:「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改變當中,都會因無常而慢慢地消失、慢慢地壞滅」。《廣論》引了哪些祖師行持為例?頁數?
Q3-05:佛陀對「無常」的示現是什麼?頁數?
Q3-06:「人類的形成與壞滅也就只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該如何珍惜暇滿?
Q3-07:法王以地球的演變說明無常,有何體會?
Q3-08:請略述「八苦」、「六苦」、「三苦」?
Q3-09:請略述「暇滿」?
Q3-10:請略述「三根本九因相」?該做哪三個「決斷」?
P032 L17
可是人類與其他生物不同,人類具有超越其他生物的智慧。因為我們會對過去產生回憶、對未來有計畫,由此而生出許多不必要的冀望與疑慮,從而使得人類社會產生許多複雜的問題。這些複雜的問題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只有人類才有。例如,我們會為了消滅敵人而組成軍隊,去引發戰爭。「戰爭」這兩個字,只有在人類的社會才有。在動物的社會裡,雖然也有群體的爭鬥,卻沒有所謂的戰爭。從人類歷史來講,早在石器時代,人類就會以石器去研發武器;之後到了銅器、鐵器時代,會運用更好的材料來製造更新的武器,相互殺戮;一直演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過去,人類會為戰爭而感到驕傲,因為在戰場上殺戮敵軍而覺得自己獲得永恆的勝利。可是這種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產生改變,我們不會認為打擊對方就能獲得永遠的勝利。相反地,在世界各地,我們聽到越來越多呼籲和平的聲音。可見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和平而不希望有戰爭,這種演變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因為這些改變合乎實際的狀況。
〔參考題綱〕
Q4-01:「人類與其他生物」不同點在哪?
Q4-02:請略述「思業」、「思已業」。
Q4-03:「對過去有回憶」,有什麼勝利過患?
Q4-04:「對未來有計畫」,有什麼勝利過患?
Q4-05:哪些行為「只有人類才有」?
Q4-06:我該做什麼才能一直保持在「人道」?
Q4-07:假設我墮落到「畜生道」,我如何再回到人道?
Q4-08:動物的群體鬥爭,和人類獨有的戰爭,兩者差在哪?
Q4-09:時代在進步,我們腦袋有無跟著進步?
Q4-10:請略述「交通」進步過程?
Q4-11:請略述「工業」進步過程?
Q4-12:請略述「人類想法」進步過程?
Q4-13:目前世界上,還有哪些「想法或行為」並沒有跟著時代進步而改變?
Q4-14: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和平而不希望有戰爭」?
Q4-15:何謂「合乎實際的狀況」?
Q4-16:世界上兩大強國已開打貿易戰,眾生會遭受什麼波及?
Q4-17:我眼前該做什麼,才能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
P033 L12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於佛法,尤其是對於藏傳佛法,也就是對藏傳佛學教理及哲學思想的部分很感興趣。從人類的歷史來講,許多傳統宗教都有悠久的歷史,如猶太教已有四千多年歷史,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也接著興起。但是所謂的 「religion 」是偏向於信仰的部分,這跟我們藏文的「確兒 」或梵文的「達爾瑪」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所謂的「religion 」,偏向的是信仰,而不是反覆地觀察、研究探索、追求真理。而現代科學的精神,是透過反覆的觀察、實驗,然後得到結論。所以十八、十九世紀科學興盛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以前有位來自英國BBC電臺的記者跟我做專訪,他說上帝是非常神秘、不可思議的,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的神通廣大。他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呢?他說上帝創造人類的同時,也一併創造了人類不可能了解上帝的一面,這就是上帝不可思議的理由。所以說一般的宗教信仰,英文的 「religion 」 ,它是偏向信仰的,它沒有辦法運用智慧去反覆學習與思考,讓自己的智慧能力發揮到最大,只是憑著信仰的力量來支撐。相反地,現代科學主要是透過邏輯思考,或是反覆的測試、實驗之後,對真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所以宗教與科學一直都無法並行。雖然傳統宗教中有許多教人行善等非常好的教授,但是很遺憾地,就是無法被科學認可,因為科學與傳統宗教偏向不同,一者偏向求真理;一者偏向信仰。因此,科學家一般都不會從宗教信仰這方面去獲取科學的資訊。當然個別的科學家畢竟也是人,也會有煩惱,為了減少內心的煩惱、尋求內心的依靠而去信仰宗教,那就另當別論。整體上,在科學的體系裡面,不需要從《聖經》、《古蘭經》中攝取科學的資訊,因為二者完全不相干。
P034 LL4
〔參考題綱〕
Q5-01: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藏傳佛法感興趣」?
Q5-02:「藏傳佛法」跟「信仰」有什麼不一樣?
Q5-03:「藏傳佛法」跟「現代科學的精神」有什麼相似部分?
Q5-04:為什麼「科學興盛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
Q5-05:為什麼「宗教與科學一直都無法並行」?為什麼「無法被科學認可」?
Q5-06:為什麼「科學的體系裡面,不從《聖經》、《古蘭經》中攝取科學的資訊」?
Q5-07:《廣論》內,哪一個法類最容易觸動我的內心?原因?
Q5-08:科學家是對《廣論》哪一個法類感興趣?
Q5-09:請略述《廣論》三士內涵?
Q5-10:我會想趕快學完整本《廣論》讓自己更有邏輯思惟能力嗎?
Q5-11:想趣入《廣論》〈毘缽舍那〉部分,該祈求哪些祖師佛菩薩加持?
Q5-12:想通達《廣論》〈毘缽舍那〉部分,該學習哪些智者所造經論?
Q5-13:「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把智慧發揮到極致」段落,有何心得或受用或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