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自己的宗教,尊重其他的宗教
P028 L02
這些不同的方法,我覺得也是需要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不同,無法只透過一種方法、理念就滿足不同的所需。不說其他的信仰,就連對佛教徒,佛也說了不同的宗義,像一切有部、經部、唯識及中觀。佛為什麼要說出這些不同的宗義呢?並不是佛陀自己搞不清楚狀況而說出這些矛盾的宗義,也不是因為佛陀刻意地要製造學生間的矛盾,而是因為每一個人的根器不同,能接受空性的程度也不同。若在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對他說太深的道理,他不僅不會通達,反而會有排斥的危險,所以佛陀只能配合弟子的根器,在他能接受的情況下,說出適合他根器的教法。佛教徒尚且會因為不同的根器,需要不同的宗義思想,更何況是其他的宗教。為什麼這世界需要這麼多宗教?基督教徒會覺得有基督教就夠了,為什麼還需要佛教、伊斯蘭教或印度婆羅門教?若從一個認為有造物主的宗教信仰來看,其實這是有答案的:因為這些不同的宗教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因為看到了不同的根器,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才可達成愛和被愛的有意義的人生,因此上帝就創造了這些不同的宗教。因為這些不同的宗教是上帝所創造,所以我們必須尊重這些不同的宗教。用不同的角度去思惟,及透過對實際狀況的認知,我們可以保持對其他宗教信仰的尊重。雖然我們具有不同的哲學思想,可是仍然可以尊重其他的宗教信仰,因為這些宗教信仰確實能帶給人類無比的貢獻。
〔參考題綱〕
Q1-01:對於「信仰自己的宗教,尊重其他的宗教」段落主題,有何省思?
Q1-02:為什麼要「尊重其他的宗教」?這樣會產生哪些勝利?
Q1-03:強制別人「信仰自己的宗教」?會產生什麼過患?
Q1-04:為什麼「不同的方法,我覺得也是需要的」?
Q1-05:對佛教徒,佛說了哪些宗義?
Q1-06:佛陀為何要說出佛教不同宗義?
Q1-07:「若在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對他說太深的道理」,這樣會產生哪些危險?
Q1-08:為什麼這世界需要這麼多宗教?又為何必須尊重不同宗教?該如何保持對其他宗教的尊重?
Q1-09:為什麼「我們具有不同的哲學思想,可是仍然可以尊重其他的宗教信仰」?
Q1-10:「深見」跟「廣行」兩派,有什麼差異?
Q1-11:對於「無明」,法稱論師與世親論師論點有哪些差別?頁數?
Q1-12:何謂〈道次第八大教授〉?
Q1-13:何謂〈道次第十八部教授〉?
Q1-14:與〈道次第八大教授〉並列的是哪一本?
Q1-15:為什麼想學〈道次第〉要學這麼多?
Q1-16:「信仰自己的宗教,尊重其他的宗教」整個大段落,有何心得或受用或啟示?
P028 L17
當然,在任何環境裡,都有一些麻煩製造者。但是這些製造麻煩的人,他並不是因為宗教而去製造麻煩,是他本身的煩惱作祟、是他本身的問題。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某個國家有很壞的人,就認定這個國家的人都是壞人;同樣地,我們也不能因為具有某個宗教信仰的人有非常糟糕的行為,就認定這個宗教是壞的,這是錯誤的想法。我覺得宗教間彼此和睦相處非常重要,所以在此必須澄清信和敬的不同。信心只能針對自己的宗教,因為你相信這個宗教,所以以信的角度而言,自己只能有一個宗教。但是以敬的角度而言,我們可以容納不同的宗教信仰。為什麼呢?為了更多人的和諧、更多人的安樂,我們必須尊敬這些不同的信仰。這些傳統的宗教信仰,在過去及現在都帶給人類社會無比的貢獻,將來也會如此。可是如果談到了新創立的宗教,那我就不敢苟同了。現在有許多不同以往、未曾有過的宗教,仔細地去看看他們所講的內容,幾乎都只是把前人所說的東摘一點、西摘一點,混合地講述而已。這樣的話,我就覺得沒有必要。因此我不認同新創宗教的做法。
〔參考題綱〕
Q2-01:「在任何環境裡,都有一些麻煩製造者。」承許嗎?我身旁有沒有這種人?
Q2-02:會不會我自己就是麻煩製造者而不自知?
Q2-03:我的哪些優點與缺點,可能造成別人困擾?
Q2-04:會「製造麻煩」的人,是因為有哪些問題?
Q2-05:我如何去幫助這些會「製造麻煩」的人?
Q2-06:請敘述「信」和「敬」的不同。有何心得受用?
Q2-07:《廣論》如何談到「信」?頁數?
Q2-08:《廣論》如何談到「敬」?頁數?
Q2-09:能否舉佛陀為例,指出當年佛陀「敬」的內涵?
Q2-10:為什麼宗教間彼此和睦相處非常重要?法王開示該如何改善宗教間的不和睦?
Q2-11:一個真正想學的弟子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Q2-12:上等善知識的條件為何?
Q2-13:中等善知識的條件為何?
Q2-14:下等助伴相的條件為何?
Q2-15:為什麼法王不認同「新創立的宗教」?
P029 L12
無論何時,我在西方講述佛法時,都會呼籲聽眾們要保持原有的傳統宗教信仰。我在這裡解說佛法,並不是來這裡推廣佛法,請你們不要誤會。因為我希望每一個人都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這樣比較穩定,所以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信仰。曾經有人,他覺得佛教很好,於是就改變了自己的信仰。但是在他臨終時,他突然覺得有造物主的存在,於是就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麼會變成佛教徒,內心產生了疑惑。臨終時,如果有這種疑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特別是在西方國家講述佛法時,我只是希望他們透過我的講述能了解佛法是什麼,而不希望他們因此改變原有的宗教信仰。那麼,為什麼要了解佛法的內容呢?因為唯有了解其他宗教的內容,你才能出自內心地尊敬其他的信仰。如果你不認識對方,不知道其他宗教在講什麼,如何知道這些宗教能給人類社會帶來貢獻呢?為了油然地對其他宗教生起尊敬,我們必須相互了解,我覺得這一點很有必要。以我個人而言,我對學習其他宗教的內容很有興趣,這是我一貫的作風。但是我在西方講法時,都會先呼籲他們不要輕易轉變自己的宗教信仰。也許在幾百萬人裡面,有少數人是相應於印度婆羅門教、或佛教等,但是我還是會告訴他們,改變信仰一定要特別地小心,不要輕易轉變。總的來說,我希望你們大家能保持你們自己原有的信仰。
〔參考題綱〕
Q3-01:為什麼法王要「呼籲聽眾們要保持原有的傳統宗教信仰」?
Q3-02:「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信仰」,這有什麼勝利?
Q3-03:「輕易改變自己的信仰」,會產生什麼過患?
Q3-04:為什麼「臨終時,如果有這種疑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廣論》依據?
Q3-05:解說佛法和推廣佛法,該如何界定?
Q3-06:為何有必要了解自己信仰外其他宗教的內容?
Q3-07:「如果你不認識對方,不知道其他宗教在講什麼,如何知道這些宗教能給人類社會帶來貢獻呢?」如果我深入了解,會不會被洗腦?乃至於最後變外道?
Q3-08:法王「對學習其他宗教的內容很有興趣」,若我們也這樣做,會不會到後來學成四不像?
Q3-09:「對學習其他宗教內容很有興趣」,這有什麼勝利?
Q3-10:關於依止師長,《廣論》給了初學者什麼建議?這建議是哪兩個善知識討論出來的?兩個善知識討論的是哪兩位祖師傳記?
Q3-11:佛陀當年的行持如何?《廣論》依據?
Q3-12:「改變信仰一定要特別地小心,不要輕易轉變。」萬一我或我的熟人在邪教裡面,我該怎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Q3-13:如果社會上出現一個強而有力的邪教,事業體從出生包到死亡,我該怎麼做才能讓親戚朋友不致誤入歧途?
Q3-14:若一個邪教領導人處處非常神秘、怕見光死,我如何觀察他的德行?
Q3-15:「希望大家能保持自己原有的信仰。」我如何幫眾生遠離此類邪教詐騙集團?
Q3-16:佛教有不同的宗派:淨土、禪...,我學《廣論》又學淨土,可以嗎?
P030 L10
《戒經》中有一句話:「若無人請法,無需說法。」我希望在西方的這些佛教中心,不要以弘揚佛法為主,而是當有人請法時,我們就負起講法的責任,幫助他們消除對佛法的疑惑,這是我們建立佛教中心的主要目的。同樣地,我也在此呼籲西方的傳教士,你們不要把弘揚自己的宗教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因為在歷史上,宗教之間的鬥爭很多是因為過分地弘揚自己的宗教而產生的。這麼做,對宗教之間的和諧完全沒有利益,只有傷害。傳教士真正的責任是什麼?如果對方是基督教徒,你也是基督教傳教士的話,那你有責任去解說,使他心中對基督教信仰的疑惑消除;如果傳教對象不是基督教徒,傳教士就不需要太在意宗教信仰的傳播或是弘揚,否則會帶來很多問題。
〔參考題綱〕
Q4-01:何謂「若無人請法,無需說法」?《廣論》依據?
Q4-02:戒經:「若無人請法,無需說法」,有何心得或受用或啟示?
Q4-03:《廣論》《三摩地王經》內關於「觀器」內容,是佛對哪一個所化機所講?
Q4-04:為什麼「在西方的這些佛教中心,不要以弘揚佛法為主」?
Q4-05:建立佛教中心主要目的是?
Q4-06:「當有人請法時,我們就負起講法的責任」,但是在哪些情況下不能講法?
Q4-07:講法者講法,需要做什麼前行?
Q4-08:講法者如法講說有哪些勝利?
Q4-09:講法者不如法講說有哪些過患?
Q4-10:為什麼法王說「西方的傳教士,你們不要把弘揚自己的宗教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這樣做有哪些勝利?
Q4-11:過度「弘揚自己的宗教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會產生什麼過患?
Q4-12:為了避免宗教間的戰爭,法王對於西方傳教士做了什麼樣的呼籲?
Q4-13:傳教士對於「同溫層」真正的責任是什麼?
Q4-14:如果傳教對象「非同溫層」,會帶來什麼問題?
P031 L01
今天,我講法的主要對象是內地的華人。在中國的歷史上,佛教的確是漢人的傳統宗教信仰,所以我在此為你們解釋佛法內涵就沒有絲毫顧慮。我對西方人講述佛法內涵時,有時候內心並不是很踏實;但是對你們講述佛法,我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我的內心非常舒坦。
〔參考題綱〕
Q5-1:當年這場〈覺燈日光〉的所化機是?
Q5-2:為什麼對漢人「解釋佛法內涵就沒有絲毫顧慮」?
Q5-3:為什麼對「對西方人講述佛法內涵時,內心不是很踏實」?
Q5-4:法王「內心非常舒坦」理由是?
Q5-5:若今天要傳法對象僅是「下士夫」,可以傳哪些法?
Q5-6:若今天要傳法對象是「共下士夫」,還可以多傳哪些法?
Q5-7:宗大師勸我們如何幫忙對於「不了解一切講說皆為修持」的所化機?
Q5-8:佛的語功德,「以一言音答一切問」;和「佛說了不同宗義」。到底是「佛說了一個宗義,眾生解讀不同」;或是「佛說了不同的宗義」?
〔課後問題〕
Q.針對法王希望每個人保有自己宗教的見解,內心會認為可這一生學了佛,就種下種子,未來世不可以比較有機會真正學佛法嗎?
Q.若看到他人被騙,要如何拯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