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當皈敬本論深、廣二大道軌的導師。首先是從文殊至龍猛的傳承;而後是自彌勒至無著的傳承;再後是自文殊至寂天的傳承,這三個傳承阿底峽尊者,順此次序以三偈讚頌。之後還有頂禮其他上師的一個偈頌。首先,是讚頌彌勒和文殊。
是無等倫而被諸佛讚如白蓮,因其能改造化機眾生的相續,故是從導師佛之語所生的最勝子,荷佛一切隨機應化的十二大行事業擔,以情、器種種現化遊戲無量土,禮戰勝四魔、義為不敗、名為無能勝、紹佛補處的阿逸多及至尊妙音;
是無等師最勝子,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禮阿逸多及妙音。
P071 L16
導師釋迦牟尼佛為普遍眾生所講說的法,如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以巴利語講授,詮釋的是大小乘共同的教義。我們現在聽聞到的一些小乘教義,是佛傳授教法時,以巴利語所建立的教義,之後由大迦葉等阿羅漢弟子眾做集結,流傳下來。至於佛陀對少數業清淨的眾生才說的大乘經典,就不是由阿羅漢弟子集結。《分別熾然論》說到,大乘教法最主要是由慈尊及文殊兩位菩薩做集結。慈尊和文殊菩薩是透過本尊的外相,以導師釋迦牟尼佛心子的示現,呈現大乘深奧廣博的教法。所以宗喀巴大師在此敬禮阿逸多(慈尊)菩薩以及妙音(文殊)菩薩。
〔參考題綱〕
Q:此偈頌是禮讚哪二大道軌導師?
Q:導師釋迦牟尼佛是以何種語言為普遍眾生講說正法?
Q:導師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所講,如三藏十二部經典,內容是詮釋什麼?
Q:我們現在聽聞到的一些小乘教義,是哪些弟子所集結的?
Q:大乘教法最主要是哪些菩薩所集結的?
Q:兩位菩薩是如何示現?
Q:為什麼「宗喀巴大師要禮讚阿逸多及妙音」?
Q:目前佛教團體,成立世間種種班別,如讀經班等等,也看似教法如日中天般興盛,是否屬現化遊戲無量土呢?若成立需具備哪些條件?
Q:阿逸多又有哪些稱號?
Q:當我們學習《廣論》時,會經常念及二大車軌的功德或恩德嗎?
P072 L07
「是無等師最勝子」,就是說慈尊菩薩和文殊菩薩示現為無上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心子。佛陀身語意無量的利眾事業當中,最主要的是語事業。慈尊菩薩、文殊菩薩荷負佛陀大乘事業的重擔,為利益一切有情,以化身的方式遊戲無量的清淨和不清淨的器世間,使佛陀流傳下來的教法如日中天般興盛,因此我(宗喀巴大師)禮敬阿逸多及妙音。
〔參考題綱〕
Q:何謂「無等師」?
Q:經論中,以什麼來比喻「無等師」之「師」?
Q:何謂「最勝子」?
Q:兩位菩薩為何要示現成佛的心子?
Q:佛陀無量的利眾事業當中,最主要的是何事業?
Q:此事業是講說傳承還是覺受傳承?
Q:兩位菩薩為利益一切有情,以何種方式遊戲世間?
Q:兩位菩薩是遊戲哪些世間?
Q:化身的方式,現今有哪些實例?
以下是禮讚二大車軌,如《任示何人皆不解》頌中所說。
如佛自己的密意,而對極難量能出生三乘聖者及佛的生母、勝者的一切聖教中最為主要的佛母《大般若經》,各各造釋解其密意令深、廣二義明耀於以贍部樹為名的贍部洲,而成為贍部洲的莊嚴,名稱遍揚於三地,我禮等同龍與帝釋之子悉多故名龍猛及無著足;這是皈敬二大車軌龍猛與無著。
如極難量勝者母,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我禮龍猛無著足。
P072 L14
「如極難量勝者教」,這句有不同的版本,有些版本是寫「如極難量勝者母」。寫「母」的版本來自於安多,因為今天請講《廣論》的人也是來自於安多,所以我今天就依安多的版本來解釋好了。如果講「勝者教」的話,是說佛陀的教法非常地深奧,非常地難以理解。但如果是講「勝者母」的話,就不只是說一般的教法,而是指佛陀所傳授的眾多教法中最殊勝的教法─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般若經》。為什麼把《般若經》稱作「母經」?如同《現觀莊嚴論》中所說:「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由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智慧到彼岸」,出生聲聞、獨覺、菩薩、佛四聖。般若波羅蜜多像母親一樣能夠誕生出這四種聖者,具如此的功德,所以我們把般若波羅蜜多取名為「母」,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的《般若經》稱為「母經」。所以在此說「如極難量勝者母」,會更精準。
〔參考題綱〕
Q:此偈頌出自於?
Q:此偈頌是禮讚哪二位菩薩?
Q:「勝者教」和「勝者母」,為何有不同版本?如何以「勝者教」解釋?
Q:如何以「勝者母」解釋?自己應該選用哪個版本?
Q:「勝者母」是指哪部經?
Q:為何這部經是「眾多教法中最殊勝的教法」?
Q:為什麼稱作「母經」?
Q:引哪部論來證成「母經」?
Q:尊者在〈覺燈日光〉哪一頁,有提到此論相關解釋?
Q:請以簡單易懂白話消文:「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
Q:般若波羅蜜多,能夠誕生出哪四種聖者?
Q:尊者建議我們採用哪種版本?
P073 L08
為什麼說《般若經》非常難以了解呢?《般若經》所詮釋的內涵可以分顯義和隱義兩部分:顯義明說空性;隱義則講到了整個現觀道次第。顯義部分由文殊菩薩、龍樹菩薩等發揚光大,我們稱作深見派傳承。隱義現觀道次第,由慈尊菩薩傳無著菩薩,由無著菩薩在人世間將它發揚光大,我們稱作廣大行傳承。換句話說,我們根據《般若經》所詮釋的內涵去修行的話,必須學習兩個最主要的內容:一是智慧;二是福德。為了修學智慧,我們必須學習深見的內涵,最主要是依止文殊菩薩及龍樹菩薩的傳承;為了修學福德資糧,我們要修學菩薩的廣大佛子行,最主要是依止由慈尊菩薩傳無著菩薩的傳承。也就是說,當我們講到空性時,最主要是以中觀派思想為主,而中觀派思想中,是以龍樹菩薩為主。雖然詮釋空性的論師不只有中觀派的論師,也有唯識派的論師,唯識派也有自己的法無我及人無我的詮釋。但是對空性最圓滿的詮釋,是由龍樹菩薩傳下來,所以說是以龍樹菩薩為主。講到廣大佛子行時,無著和世親兩兄弟論師所著作的論典,詮釋整個佛子行最為圓滿,《阿毗達摩集論》說到非常廣大的佛子行的內容。
〔參考題綱〕
Q:為什麼《般若經》非常難以了解?
Q:《般若經》所詮釋的內涵可以分哪些部分?
Q:兩大內涵說明什麼?
Q:顯義部分由哪些菩薩發揚光大?又稱什麼傳承?
Q:隱義部分由哪些菩薩發揚光大?又稱什麼傳承?
Q:根據《般若經》所詮釋的內涵去修行的話,必須學習哪兩個主要內容?
Q:若只想學習智慧,要學哪一派?
Q:若只想增廣福德,要學哪一派?
Q:當我們講到空性時,最主要是以哪派思想為主?
Q:講到廣大佛子行時,哪些論師所著作的論典可參考?
Q:若想學到到非常廣大的佛子行內容,要參考哪部論?
P074 L03
「我禮龍猛無著足」,是宗喀巴大師特別對龍樹和無著兩位深見及廣行菩薩做敬禮。在此的敬禮,不只是因為龍樹菩薩是中觀派的精神導師,無著菩薩是唯識派的精神導師,而是因為在修學大乘教法中,最主要的是修學智慧和福德,也就是深見及廣行二者。為了修學深見,我們必須依照龍樹菩薩所說的、完全無誤的圓滿中觀正見來學習。龍樹菩薩將深奧的《般若經》之空性內涵詮釋得淋漓盡致,所以在此禮敬龍樹菩薩。《般若經》隱義的部分—現觀道次第,也就是廣大的佛子行,是由無著菩薩詮釋,所以在此也禮敬無著菩薩。
〔參考題綱〕
Q:為什麼「宗喀巴大師特別對龍樹和無著兩位深見及廣行菩薩做敬禮」?
Q:為了修學深見,必須依照哪位菩薩所說之圓滿中觀正見學習?
Q:龍樹菩薩做了什麼,為何值得禮敬?
Q:無著菩薩做了什麼,為何值得禮敬?
而後是對此道論的造者阿底峽讚頌禮敬。
如其次第攝二大車具足辭、意、加持,無間斷,不雜煩惱而善傳流來的,從深見與廣行二門趣向圓滿佛地之道,無次第、體性以及特點等的錯謬,具足而圓滿是含攝了道的支分、聖教的核心顯密的一切教授如同寶王的寶藏永無窮竭、源源不盡,敬禮持彼的吉祥燃燈智;這是皈敬無比大覺沃。
攝二大車善傳流,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敬禮持彼燃燈智。
P074 L12
這是禮敬阿底峽尊者。「攝二大車善傳流」,說到了二大車軌,也就是深見傳承和廣行傳承。深見傳承是由文殊菩薩傳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傳提婆菩薩等;廣行傳承是由慈尊菩薩傳無著菩薩,無著菩薩傳世親菩薩等。因為傳承無有間斷的緣故,所以說「善傳流」。「深見廣行無錯謬」,包括所有佛法內容─深見、廣行的內涵─之精髓是什麼?是道次第。「圓滿道心教授藏」,就是形容道次第的殊勝。道次第最先是由誰清楚地做詮釋?是阿底峽尊者,也就是燃燈智大師。所以說「敬禮持彼然燈智」。
〔參考題綱〕
Q:此偈頌是禮敬哪位聖者?
Q:請略述「深見傳承」如何傳到覺沃身上?
Q:請略述「廣行傳承」如何傳到覺沃身上?
Q:何謂「善傳流」?
Q:深見、廣行的精髓是什麼?
Q:何謂「圓滿道心教授藏」?
Q:道次第最先是由誰清楚地做詮釋?
Q:此聖者還有哪個外號?
以下是禮讚宗大師自己的親傳上師號虛空幢的南喀監參及號法救吉祥賢的曲嘉華藏等。
遍視無央佛語目,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敬禮此諸善知識。
P075 L04
這是禮敬所有的傳承上師。「遍視無央佛語目」,是說能夠了解佛所說的無盡教法、具有智慧之眼的傳承上師。阿底峽尊者從金洲大師那裡得到了二大傳承,所以阿底峽尊者具有所有傳承的加持。後來,阿底峽尊者的傳承又透過噶當三派弘揚光大。阿底峽尊者有三種傳授教法的方式:
一是配合大論典的解說做講解;
二是未逐字講解,比前稍微簡略地詮釋大論典,講解重要內涵;
三則是更為簡略,配合著當下的根器等種種因緣而講解。
所以噶當派的傳承也分三,我們把它們取名為噶當大論派、噶當道次派及噶當口訣派。宗喀巴大師從塔巴堪堅、卻吉桑布的座前獲得了噶當大論派的所有傳承,又從巴塔竹千、南卡堅贊大師那裡獲得了噶當道次派的傳承及噶當口訣派的傳承。所以宗喀巴大師等於獲得了阿底峽尊者所流傳的噶當三派的所有傳承。為了感恩所有的傳承上師,在此對傳承的諸師做禮讚。
〔參考題綱〕
Q:此偈頌是禮敬哪些聖者?
Q:何謂「遍視無央佛語目」?
Q:阿底峽尊者從哪位師長得到兩大傳承?
Q:阿底峽尊者有哪三種傳授教法的方式?
Q:我最喜歡哪一種方式?原因?
Q:噶當三派為何?
Q:宗喀巴大師從哪些師長的座前獲得了噶當教典派的傳承?
Q:宗喀巴大師從哪些師長的座前獲得了噶當道次派的傳承?
Q:宗喀巴大師從哪些師長的座前獲得了噶當口訣派的傳承?
P075 L14
「賢種」是善根者,稱為善根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想要追求解脫。「賢種趣脫最勝階」,要獲得解脫必須藉著一個非常善巧的方式來一步步地走上解脫之道,此道次第是傳承諸師為了讓希求解脫的善根者無誤地走上解脫、成佛之道,所給予最殊勝的一條道路,所以叫作「最勝階」。
〔參考題綱〕
Q:何謂「賢種」?
Q:要獲得解脫,必須如何做?
Q:何謂「最勝階」?
P076 L02
這些傳承上師在教授解脫之道、成佛之道時,他們的動機是什麼呢?是大悲心,所以說到了「悲動」。這些大師在教授時,非常善巧地以愛語的方式來做清楚的解說,所以說「悲動方便善開顯」。「敬禮此諸善知識」,宗喀巴大師在此對整個傳承上師做禮敬。
〔參考題綱〕
Q:這些傳承上師在教授解脫之道、成佛之道時,他們的動機是什麼?
Q:這些大師在教授時,如何做清楚的解說?
Q:何謂「非常善巧」?請舉例?
Q:針對「非常善巧」,《廣論》哪一頁有提及三士道相關內涵?
Q:這種解說方式,符順於善知識哪一個德相?
Q:若我想效學並為眾生解說,此種解說方式該參考《廣論》哪些頁數?
Q:平常我們的愛語的內容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