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應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初持瑜伽處供養親近無量品第十六〉〈菩薩地〉所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謂「佛出世極罕難遇,其法亦然,由稀貴故,作珍寶想;時時增長俱生慧故,作眼目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見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故,作光明想;於究竟時能與解脫涅槃及一切種智菩提果故,作大勝利想;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觀樂故,作無罪想。」作是思惟,即是思惟聽聞勝利。
P133LL4
復次,應如《菩薩地》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謂佛出世極罕難遇,其法亦然,由稀貴故,作珍寶想。時時增長俱生慧故,作眼目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見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故,作光明想。於究竟時能與涅槃菩提果故,作大勝利想。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觀樂故,作無罪想。作是思惟,即是思惟聽聞勝利。
〔參考題綱〕
Q:何謂〈菩薩地〉所說五想?
Q:為什麼「佛出世極罕難遇」?
Q:如何深刻思惟「佛出世非常稀罕難遇」?
Q:為什麼「正法難遇」?
Q:何謂「俱生慧」?
Q:「作眼目想」中為何宗大師特別提到「俱生慧」?
Q:請略述「如所有性」。
Q:請略述「盡所有性」。
Q:請略述「止觀之因」
P134 L01
復次,依由《菩薩地論》裡面所說,應以五種想去思惟聞法的殊勝功德:第一,作珍寶想。佛出世非常稀罕難遇,佛所說的妙法也是如此。因為稀貴故,所以作珍寶想。第二,作眼目想。因為由聽聞會生起智慧,能夠看到何為所捨、何為所取,並且如實地做取捨,所以作眼目想。第三,作光明想。因聞法而有了智慧的眼目,能夠看到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不會像雖有眼睛卻處於黑暗一樣,而會具有光明,所以作光明想。第四,作大勝利想。依由聞法所生的智慧,我們不僅能獲得暫時的利益,也能獲得究竟的利益。由於聞法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圓滿究竟利益的緣故,所以說獲得大勝利,作大勝利想。第五,作無罪想。依由聞法所生的智慧,讓我們知道涅槃、大菩提的主要因緣是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即止觀二者。依聞法所生的智慧可以知道止觀的殊勝功德。當我們生起止觀時,能有止觀的不共安樂,在此安樂之中,不會造作散亂及沉沒等,所以說作無罪想。
P134 L11
〔參考題綱〕
Q:請略述「珍寶想」。
Q:請略述「眼目想」。
Q:請略述「光明想」。
Q:請略述「大勝利想」。
Q:請略述「無罪想」。
Q:「不會造作散亂和沈沒」和「無罪想」之間有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