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三、功德得已於聖教所作事中,分二:
丙一、於印度所作事理;
丙二、藏中所作事理。今初:
於勝金剛座大菩提寺,曾經三次以法戰敗外道惡論,住持佛教。即於自部,上中觀、唯識;下經、說一切有二部聖教,所有未達、邪解、疑惑、諸惡垢穢,亦善除遣,而宏聖教。故一切部,不分黨類奉為頂嚴。如《八十讚》中云:「於大菩提寺,一切集會中,自部內道及他部外道,諸惡宗敵者,以獅吼聲語,一切腦漿崩。」《八十讚》又云:「『能飛聚落寺』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寺』中,出家不滿百。四本部全住,尊部無慠舉,摩羯陀境內,一切寺無餘,成為一切眾生導師、大師、佛;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一切頂上珠,尊居十八部,尊者是佛智足所傳的大眾部分支中的說出世部,然而全無部派偏執,對諸宗義理皆能了知,無有混雜。一切頂中時,一切皆受教,大眾部出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之五部,又於第二百年末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三部,合有八部之末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則為九部。又上座部於三百年之初,分為薩婆多部與雪山部(薩婆多部〔譯云說一切有部〕後世稱為毘曇宗),後同於三百年由薩婆多部出犢子部,又由犢子部出法上,賢冑,正量,密林山之四部,次由薩婆多部更出化地部,次由化地部出法藏部,於三百年之末,由薩婆多部更出飲光部,於第四百年由薩婆多部復出經量部。薩婆多部共出九部加入雪山部為十部。復加前大眾部之八部為十八部。」
乙三、得已於教所作事業
丙一、於印度所作事理
於聖教所作事中,分二:
一、於印度所作事理;
二、藏中所作事理。今初:
P091 L02
於勝金剛座大菩提寺,曾經三次以法戰敗外道惡論,住持佛教。即於自部,上下聖教,所有未達、邪解、疑惑,諸惡垢穢,亦善除遣,而弘聖教。故一切部不分黨類奉為頂嚴。如《讚》中云︰「於大菩提寺,一切集會中,自部及他部,諸惡宗敵者,以獅吼聲語,一切腦漿崩。」又云:「能飛聚落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滿百。四本部全住,尊部無慠舉,摩羯陀境內,一切寺無餘成大師四眾,一切頂上珠,尊居十八部,一切頂中時,一切皆受教。」
P091 L08
阿底峽尊者在印度所做事業包括:對外,以法戰敗外道對於佛教的諍論,並以神通力降伏外道;對內,無論是上下十八部等,都共同奉阿底峽尊者為頂嚴,遵守阿底峽尊者的教誨。所以在持教、護教、弘揚聖教上,無論對外或對內,阿底峽尊者都有極大的貢獻。
〔參考題綱〕
Q:尊者在印度,對外道做了什麼?
Q:尊者在印度,對內道做了什麼?
Q:《八十讚》如何稱讚尊者?
Q:何謂「上下十八部」?
丙二、藏中所作事理,分五:
丁一、破除邪執,革新教規者。
天尊師長叔智光王與姪菩提光王,如其次第起大殷勤,數數遣使洛拶縛對譯經師的尊稱,義謂世間眼。賈精進獅子及拏錯戒勝,往印迎請。菩提光時,請至哦日鐸上部阿里地區,啟請治理佛陀聖教。依是因緣,總集一切經、咒要義,束為修行次第,遂造《菩提炬論論》等,而興教法。此復住於哦日三載,聶塘九歲,衛拉薩一帶、後藏地區餘處,五年《噶丹法源》中:尊者生於壬午年,五十九歲前居印度,六十歲往藏地,六十一歲至阿里,六十三歲赴衛,七十三歲時於聶塘示寂,總共在藏地居住十一年。而拏錯譯師傳下的《路文典》則說:尊者生於庚午年,五十七歲前居印度,五十七歲末前往藏地,七十三歲甲午年示寂,在藏地住有十七年。雖二說中隨前者眾,然此論中則同後說。之中,為諸善士,開示經咒教典教授,罄盡無餘。聖教規模,諸已沒者從新建樹;諸略存軌倍令增廣;諸被邪解垢穢染者,皆善治除,令聖教寶悉離垢染。
丙二、藏中所作事理
藏中所作事理者。天尊師長叔姪,如其次第起大殷勤,數數遣使洛拶嚩賈精進獅子及拏錯戒勝,往印迎請。菩提光時,請至哦日鐸,啟請治理佛陀聖教,依是因緣,總集一切經咒要義,束為修行次第,遂造《菩提炬論》等而興教法。
P092 L01
此復住於哦日三載,聶塘九歲,衛藏餘處,五年之中,為諸善士開示經咒教典教授,罄盡無餘。聖教規模,諸已沒者,從新建樹。諸略存軌倍令增廣,諸被邪解垢穢染者皆善治除,令聖教寶悉離垢染。
P092 L04
「天尊師長」是法王、國王的意思;「洛拶ㄗㄚˊ嚩Po」是大譯師的意思;「洛拶嚩賈精進獅子」,就是大譯師賈精進獅子。藏文的「賈」,有許多不同的意思,但在此的「賈」並非是印度或中國的「賈」,而是一個種族的名稱,如「賈」、「東」、「提」,是三個種族的名稱。
〔參考題綱〕
Q:依拏錯譯師傳下的《路文典》所說:尊者在藏地總共住幾年?
Q:尊者對藏地有何貢獻?
Q:為什麼尊者去藏地才造《菩提道炬論》?
P092 L08
大譯師賈精進獅子及拏錯譯師(拏錯戒勝)於菩提光時,去印度迎請尊者,迎請到哦日鐸這個地方。當時,藏傳佛法顯密之間的矛盾非常嚴重,因為在密教裡面可以被開許的部分,在顯教被視為違反戒條,所以造成了顯密之間水火不容般的極大衝突。在這之前,也就是師、咒、王三尊(「師」即寂護論師;「咒」是蓮花生大士;「王」是法王赤松德贊)在世時,顯密是共同圓滿興盛的。那時候,由寂護論師傳了整個顯教的廣大教法;為了排除內外的障礙,又迎請咒師蓮花生大士;藏王赤松德贊本身有修傳密教,所以顯密非但不是水火不容,反而是互相輔助的。可是在菩提光時,卻變成了水火不容的狀態。藏王很擔憂佛法的衰敗傾向,於是派遣二十多位西藏的聰明小孩到印度去求法,並且迎請一些班智達。其他二十位兒童大都不幸死亡,唯剩羅札瓦仁欽桑布(寶賢大譯師)、善慧譯師這兩位。可是當時還沒有一位具大勢力的班智達,能夠說服所有的顯、密修行者,解決當時的問題,在大家共同協商下,最後決定邀請止迦摩囉室囉的住持─阿底峽尊者。當時的智慧光藏王,也就是天尊師長,聽到阿底峽尊者的名稱時,心生極大的信心和歡喜,於是就派遣大臣帶了許多黃金去邀請,可是第一次卻失敗了。藏王就決定自己赴印去邀請,卻在途中被康洛國王攔截囚禁。康洛國王對智慧光王說:「要嘛你就留下你的性命;要嘛你就放棄你的宗教信仰。」當時智慧光王想:「無始以來,我都未曾為佛法犧牲過一次性命,今天我很高興能有機會為教法犧牲自己的性命。」於是智慧光就把邀請阿底峽尊者的偉大事業交給姪子菩提光去成辦。最後,菩提光邀請到了阿底峽尊者到藏地,一開始是到哦日鐸這個地方。菩提光王向阿底峽尊者祈求傳授對所有藏人有益的教法,阿底峽尊者回覆說:「敬禮三世一切佛,及彼正法與僧眾,應賢弟子菩提光,勸請善顯覺道燈。」於是就寫了《菩提道炬論》。
〔參考題綱〕
Q:師咒王三尊,各別為教法作了哪些貢獻?
Q:為什麼菩提光王時代,藏傳佛法顯密之間的矛盾非常嚴重?
Q:為什麼阿底峽尊者當年會被請到藏地?
Q:康洛國王對智慧光王說:「要嘛你就留下你的性命;要嘛你就放棄你的宗教信仰。」智慧光王被康洛國王囚禁時,為了教法作了什麼決定?
Q:智慧光王想:「無始以來,我都未曾為佛法犧牲過一次性命,今天我很高興能有機會為教法犧牲自己的性命。」若眼前發生類似災難,我選擇勇往直前還是退怯?
Q:面對勢力龐大邪教組織,眼前我該如何做?
Q:菩提光王向尊者請法時,尊者回覆說了什麼?
Q:「敬禮三世一切佛,及彼正法與僧眾,應賢弟子菩提光,勸請善顯覺道燈。」這句禮讚文出現在《廣論》哪一頁?
P093 L12
阿底峽尊者著作《菩提道炬論》之後,噶當派的大師們也陸續著作了許多道次第的論典,如種敦巴大師的《日光心論》、霞惹瓦大師的《霞惹瓦道次》等。格魯派有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薩迦派有《道果論》等。《道果論》的教授方式分具教和學教兩者,其內容分三相及三續,三相的內容與《道炬論》和《菩提道次第廣論》所教授的一樣。同樣地,噶舉派的岡波巴大師除了從瑪爾巴及密勒日巴得到整個以密集金剛為主的密續傳承,還著作了《解脫莊嚴論》。《解脫莊嚴論》的內涵和《廣論》的內涵一樣。寧瑪派的聖者龍欽巴也著作了《如意藏》及《二取善傳》等論典,其內涵也是跟《廣論》一樣。所以在西藏,任何的教派,無論是薩迦、格魯、還是噶舉、寧瑪等,都受到阿底峽尊者《道炬論》的影響,每一派都著有道次解說的論典。阿底峽尊者對於藏傳佛教四派而言,確實是有極大的恩惠。
〔參考題綱〕
Q:阿底峽尊者著作《菩提道炬論》之後,噶當派的大師們也陸續著作了哪些道次第的論典?
Q:薩迦派的大師們也陸續著作了哪些道次第的論典?
Q:噶舉派的大師們也陸續著作了哪些道次第的論典?
Q:寧瑪派的大師們也陸續著作了哪些道次第的論典?
20180508
丁二、破除對梵行與三學的損害。
總之,雪山聚中前宏聖教,謂聖靜命即堪布菩提薩埵及蓮花生,建聖教軌。然由支那和尚堪布,解了空性未達扼要。以是因緣,謗方便分,遮止一切作意思惟,損減教法,為蓮花戒大阿闍黎善破滅已,抉擇勝者所有密意,為恩極重。於後宏聖教,則有一類妄自矜為善巧智者及瑜伽師,由其倒執密續部、密部、怛特羅部相續部義,於教根本清淨梵行,作大損害,為此善士,善為破除。復能殄滅諸邪執著,宏盛增廣無倒聖教,故其深恩普遍雪山一切眾生。
總之,雪山聚中前弘聖教,謂聖靜命及蓮華生建聖教軌。然由支那和尚堪布解了空性未達扼要,以是因緣,謗方便分,遮止一切作意思惟,損減教法,為蓮華戒大阿闍黎善破滅已,抉擇勝者所有密意,為恩極重。於後宏聖教,則有一類妄自矜為善巧智者及瑜伽師,由其倒執相續部義,於教根本清淨梵行,作大損害,為此善士善為破除。復能殄滅諸邪執著,弘盛增廣無倒聖教,故其深恩普遍雪山一切眾生。
〔參考題綱〕
Q:西藏前弘期有哪些善知識?
Q:西藏前弘期有哪些惡知識?
Q:西藏後弘期有哪些善知識?
Q:西藏後弘期有哪些惡知識?
P094 L11
教法的污垢來自於哪裡?上述文中說到,有支那和尚堪布,因為未了解空性,所以破一切法的存在,遮止一切的作意,墮落於斷邊,於教法有很大的損害。話雖如此,並不代表所有的支那和尚都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在藏王赤松德贊時,就已經有支那和尚。桑耶寺裡面有分不同的洲,如班智譯經洲,是迎請班智達、大譯師們來翻譯經典的部門;咒師誦經洲,主要工作是舉辦法會,上讚佛子、下除妖魔,因為那時有許多非人對教法有損害,是透過持經念咒的方式去消除;還有白衣居士洲及不動靜慮洲等,不動靜慮洲裡面安住的就是來自支那國的和尚們。師、咒、王三尊都在時,並沒有否定不動靜慮洲。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支那和尚都不通達空性,而是後來有支那和尚不了解空性,主張破除一切作意,這種宗義和中觀宗及唯識宗完全不相符,且與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完全顛倒。寂護論師的遺言中曾說:「將來會有這種支那和尚來損減教法,由我的弟子蓮花戒來破斥。」因此,禮請了蓮花戒大師,由國王作為證人,舉辦一場盛大的辯論,最後破除當時支那和尚遮止一切作意的顛倒見解。如果沒有任何的作意,好也遮擋,壞也遮擋的話,不就變成是非善惡不分嗎?這樣的話,道地證量是無法獲得增長的。
〔參考題綱〕
Q:教法的污垢來自於哪裡?
Q:支那堪布的修行見解有何過失?他如何損害教法?
Q:請簡介「桑耶寺」及「桑耶寺裡面所分之不同洲」?
Q:尊者如何成立不是所有的支那和尚都有過失?
Q:寂護論師的遺言中說了什麼?
Q:「沒有任何的作意」,會產生什麼過患?
P095 L09
有另外一個故事說,蓮花生大師在世時,有許多心續不清淨、隨煩惱相應的大臣,在蓮花生大師背後說三道四,說蓮花生大師的壞話,說不該邀請蓮花生大師到藏地等,聽說這使得藏王赤松德贊遇到很大的困難。我們西藏是觀自在菩薩度化的一塊特別淨土,以歷史來看,確實是與眾不同,現在而言,也確實如此,非常殊勝,因為有教法存在、有自在菩薩化身調伏這淨土的眾生。可是有佛的地方就有魔;有法的地方也有魔。所以雖然有如此的聖教弘揚,但卻一直有障礙干擾。蓮花生大師的發心及大威德力不可思議,而且那時還有寂護論師安住,有菩薩藏王赤松德贊安住,在師、咒、王三尊同時的時候,居然還是有種種的障礙。所以我們西藏人要謹慎小心,雖然有這麼好的聖教傳承,可是障礙一直都會存在。其實這一切都是緣起法,隨著我們以前共同的發願,使得我們得以生在觀自在菩薩所調伏之不共淨土中,值遇這麼殊勝的教法,可是卻又因為以前某些人的發願不清淨,或是發邪願的緣故,產生了種種障礙,這些都是因緣法吧!
〔參考題綱〕
Q:蓮花生大師在世時,遇到什麼問題?
Q:該如何定義說三道四?聽到該如何安立心境?
Q:我平常是不是廢話很多?有沒有在人背後很喜歡說三道四?
Q:請略述語四業會產生哪些過患?
Q:若我毀謗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下場為何?
Q:為何「有佛的地方就有魔;有法的地方也有魔」?
Q:為何「有這麼好的聖教傳承,可是障礙一直都會存在」?
Q:「這一切緣起法,隨著我們以前共同的發願」,會產生哪些勝利?
Q:「某些人的發願不清淨,或是發邪願的緣故」,會產生哪些過患?
Q:尊者以何角度詮釋聖教傳承中存在的障礙?
Q:發願不清淨與發邪願的差異?
Q:修行如何免除以上兩者障礙?
P096 L03
總之,阿底峽尊者到了藏地之後,成辦的事業非常廣大,其中最主要是在後藏著作了《道炬論》,這無論是對教法還是對眾生,都有極大的利益。時至今日,當我們聽到「阿底峽」這個名稱,內心仍然會有所感動,因為阿底峽尊者對於我們藏人及藏傳佛法的跟隨者,有著極大的恩惠。
〔參考題綱〕
Q:請略述為何「阿底峽尊者到了藏地之後,成辦的事業非常廣大」。
Q:尊者對教法如何產生利益?
Q:尊者對眾生如何產生饒益?
Q:阿底峽尊者對藏人與藏傳佛法的跟隨者有什麼樣的恩惠?
丁三、明確圓滿造論的三因。如是造論,光顯能仁所有密意,復有三種圓滿勝因:謂「善所知五種明處」;及「具教授」,謂「從正遍知展轉傳來,於其中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並「得謁見本尊天顏,獲言開許。」此等隨一雖能造論,然三齊具極為圓滿,此大阿闍黎三皆備具。
P007 L07
丁四、尊者具足三因,故有能力抉擇佛之密意。此又分三:
戊一、獲得本尊攝授。
其為本尊所攝受者。如《八十讚》云:「勝歡喜金剛;立三三昧耶王屬事部的的釋迦牟尼佛,作說法印。如今住於成就法海等中的就是此尊。三種三昧耶謂身、語、意,或者不臥床、不飲酒、不飲與手印相似之物。;雄猛世自在即觀自在;主尊度母;勝樂輪;不動明王等,謁顏得許故,或夢、或現前,常聞最甚深及廣大正法。」
戊二、傳承沒有間斷。
師傳承中,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種傳承。後中分二:謂「波羅蜜多乘的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中復有二種傳承:謂「見傳承」及「行傳承」。其行傳承復有從慈尊傳及妙音傳。於密咒中,亦復具足傳承非一,謂密咒總傳承、密集傳承、母續傳承、事部與瑜珈部傳承、閻摩敵傳承五派傳承,復具宗派傳承,加持傳承及其種種教授傳承等。親從聞學諸尊長者,如《八十讚》云:「恆親近尊重,謂寂靜金洲法稱,覺賢跋陀羅菩提、吉祥智嘉那寶利,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從龍猛輾轉傳來最甚深及廣大教授。」說有十二得成就師,然餘尚多。
戊三、精通五明前已說訖。
「善巧五種明處」者,前已說訖。是故此阿闍黎能善抉擇勝者密意。
如是造論,光顯能仁所有密意,復有三種圓滿勝因,謂善所知五種明處;及具教授,謂從正等覺展轉傳來,於其中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並得謁見本尊天顏,獲言開許。此等隨一雖能造論,然三齊具極為圓滿,此大阿闍黎三皆備具。
P096 L10
其為本尊所攝受者。如《讚》云:「勝歡喜金剛,立三昧耶王,雄猛世自在,主尊度母等,謁顏得許故,或夢或現前,常聞最甚深,及廣大正法。」
P096 L12
師傳承中,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種傳承。後中分二:謂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中復有二種傳承,謂見傳承及行傳承。其行傳承復有從慈尊傳及妙音傳。於密咒中,亦復具足傳承非一,謂五派傳承,復具宗派傳承,加持傳承,及其種種教授傳承等。親從聞學諸尊長者,如《讚》云:「恆親近尊重,謂寂靜金洲,覺賢吉祥智,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從龍猛展轉,傳來最甚深,及廣大教授。」說有十二得成就師,然餘尚多。「善巧五種明處」者,前已說訖。是故此阿闍黎能善抉擇勝者密意。
〔參考題綱〕
Q:何謂「造論三因」?
Q:尊者得「哪六本尊攝受」?
Q:請略述尊者如何得「本尊攝受」事蹟。
Q:請詳述尊者師傳承。
Q:請簡介「五派傳承」。
Q:尊者親自從哪些師長得到傳承?
Q:請簡介「十二成就師」。
P097 L03
為了能夠光顯佛陀的密意,寫論典時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通達五明。
第二,從佛陀一直到自己的根本上師,傳承未曾間斷,而且自己有如法修持這個教授的扼要。
第三,謁見佛菩薩親自開許去造此論。
三者中,只要具足其中之一,就具有造論的條件;三者都具備的話,則是最圓滿的。阿闍黎阿底峽尊者是三者都具備,曾親眼見到佛菩薩;得到佛菩薩的開許;授權造論。
P097 L07
〔參考題綱〕
Q:請略述「造論條件」。
Q:尊者具備哪些「造論條件」?
Q:知道師長有沒有符合造論條件,對我有什麼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