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05/19 P114L09~P116 LL3
乙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分七:
丙一、開示顯密諸大經論是最勝教授者,
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如是亦如《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云:「此世間中更無能夠絲毫善巧於勝者薄伽梵,能如其實際,以遍智正知無餘盡所有法及如所有的勝真如性而定非餘補特伽羅所能知,是故無有諂曲、正直行道謂大仙佛世尊所親自安立自宗的契經皆勿由輕視佛語的意樂而說了義為不了義;說不了義為了義;說大乘非佛說等,以如是等邪說而加以壞亂,那麼其壞亂契經的罪過如何?或者其不應壞亂的理由是什麼?謂壞牟尼法軌故彼亦損於正法成為謗法的業障。」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
丙二、若離教授,則劣慧難以獲得密義。
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
丙三、清淨教授與相似教授的區別。
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廣大佛語、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予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
P114L09
乙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此世間中更無善巧於勝者,遍智正知無餘勝性定非餘,是故大仙自立契經皆勿亂,壞牟尼軌故彼亦損於正法。」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予決定信解。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廣大佛語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予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
〔參考題綱〕
Q:何謂「最勝教授」?
Q:「勝者至言」能夠成辦什麼?
Q:若遠離教授,會造成什麼後果?
Q:有人說:應該要直接讀佛經,不要讀後人的解釋。該如何回答?
Q:何謂「清淨教授」?
Q:何謂「相似教授」?
Q:教言與佛語、大論典不吻合應捨棄。但是怎麼知道教言與佛語、大論典不吻合?像唯識宗、自續派也都認為自己的見解與佛語、大論典很合啊?
丙四、見解正確與否的區別。
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障礙自己對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是故若須尋求合乎自己智量的精要教授,應須總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雖如此,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P115 L02
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參考題綱〕
Q:「見解正確」,會產生什麼勝利?
Q:「見解不正確」,會產生哪些過患?
Q:認為「我程度不好,所以先學《廣論》就好」,有什麼過失?
Q:學《廣論》、中觀...等;閉關時,去接一套灌頂修其儀軌或持咒,是不是所修與所學不一致?
Q:宗大師要我們遠離哪種錯誤?
P115 L09
能夠圓滿解說利他的方法,滿足一切眾生暫時利益及成辦解脫、成佛之究竟利益,只有佛陀。為什麼把佛陀取名為「勝者」?因為從煩惱障四魔及所知障四魔獲得究竟勝利。唯有佛陀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遠離所有錯謬。但是,末法時代眾生根器不足,無法真正了解佛陀的究竟意趣,所以這時候只能依賴諸大車師。什麼叫諸大車師?以中觀派的開派師來說,精神導師(祖師)是龍樹菩薩。雖然深見派的傳承是來自文殊菩薩,但以示現人類的菩薩而言,是以龍樹菩薩為主。同樣地,廣大行的傳承雖然是從慈尊流傳下來,但是以示現人類的菩薩而言,是以無著菩薩為主。為什麼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被稱為大車師呢?古代都是用馬車開路,所以西藏人以大車譬喻開派祖師,大車師就是開派祖師的意思。我們必須依據大車師所造的論典,才有辦法了解佛陀的究竟意趣。這也是大車師造論解釋佛陀教授的原因。對於個人而言,如果學習了很多教授,可是所學的教授跟佛所說的經義無法配合;或不能幫助生起定解;甚至於更糟糕地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那就應該先捨棄才對。我們應該選擇的教授是,不僅與佛經沒有任何違背,而且透過這個教授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佛經的要義,生起決定解,這種教授才是應該依止學習的。
〔參考題綱〕
Q:為什麼把佛陀取名為「勝者」?
Q:何謂「煩惱障四魔」?
Q:何謂「所知障四魔」?
Q:「末法時代眾生根器不足,無法真正了解佛陀的究竟意趣」時,該怎麼做?
Q:什麼叫「諸大車師」?
Q:「深見派的開派祖師」是?
Q:「廣行派的開派祖師」是?
Q:為什麼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被稱為大車師呢?
Q:為什麼「應該先捨棄」?
Q:我們應該選擇的教授是?
P116 L07
如果有人說,這些大論典所說的,是講述的法門,它並沒有任何修行的內容,要修行的話,要依賴其他的口訣。變成大論典所說只是了解佛教知識,要修行的話,就要遠離大論典,另外去尋找口訣教授。即區別了講、修二法。我們應該知道,這是對無垢經續和無垢釋論的極大毀謗,因為這樣的說法,等於說大論典所說的內容對修行完全沒有幫助,只是用來增長知識、用來辯論而已,這樣就等於間接地毀謗了大論典,這也是毀謗正法的業障之一。要知道,大論典對於追求解脫者來講,是最殊勝的教授,但是因為自己智慧不夠,不一定能了解大論典的內涵,因此必須依止善知識而尋求定解。絕對不要認為大論典對於修心沒有幫助,只是增長知識用的。
P116 LL3
〔參考題綱〕
Q:「區別了講、修二法」,會產生哪些過患?
Q:「大論典」的所化機是?
Q:智慧低、鈍根,該如何分辨「勝教授」?
Q:怎樣是一切聖言現為教授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