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44 L15~ P047L03
緣起見的利益
P044 L15
當我們具有這種因果緣起見及觀待緣起見,具有了全面性的緣起見時,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就能更多元、具有全面性。因此無論遇到任何挫折,無論處境有多難,我們就不會小心眼地看待單一事件。我們可以知道,今天發生這麼糟糕的事,其實它跟昨天的、甚至跟前天的或先前的因緣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是互相觀待依賴而有的。當我們如此宏觀地、全面性地看問題,那麼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看得更透徹、更遠,也能有遠見地做出預防,而不會因為當下的一個挫折就馬上被打敗。我時常呼籲:無論是政治家還是生意人,從事任何一個行業的你,如果能有緣起見,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就能全面性地來處理。這樣做有一個好處:自己不會因為某件好事的發生而興奮過度,也不會因為有壞事發生而感到沮喪,乃至有輕生之念,內心不會產生如此極端的起伏。我覺得就情緒起伏這一方面來講,西方人比較明顯,一般西方人,高興的話就非常高興,有點過度興奮,一旦遇到挫折,動不動又把「自殺」二字掛在嘴上,或真的就跑去自殺,容易沮喪過度。這種過分的興奮、沮喪,對自己的心理、生理都不是件好事情。西藏人可能是受到了佛法的薰陶,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一般聽到了一個好消息,也會感到高興,但馬上會覺得「也就是如此」,不會過度興奮;遇到一些挫折時,也不會沮喪失望到要跑去自殺。就是因為受到了佛法的影響,一般西藏人的想法比較寬廣,不會只看當下的那一個點。如果內心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只看到某件事的一個點的話,那肯定會有過度興奮或過度沮喪的危險。有些西藏的修行人,文革前後被拘禁在監牢中二十多年,被釋放後輾轉來到了印度。我在跟科學家進行交流討論時,曾經提到這樣的事。他們就好奇地想要採訪這樣的修行者。後來就真的跟一位這樣的修行者碰面,並去做包括腦部的測驗等實驗。事後,他們跟我說: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因為這一位西藏修行人,他在過去坐牢的二十幾年歲月中,曾經有好幾次差點被殺,如果是一般人,其內心的焦慮程度已經讓他無法成為一個正常人了,因為所受到的壓力是無法想像的,但是這位修行人現在的心理反應上,卻沒有發現有任何的異常,這真是使人感到非常地驚訝。可見緣起見不僅能讓我們更適當地去處理每一件事情,而且絕對有助於保持內心的平衡。具有全面性的、宏觀的智慧—緣起見,再加上慈悲心、菩提心的話,我們的人生就真的是沒有遺憾了,可以活得非常有意義、非常快樂。
〔參考題綱〕
Q:具備緣起見有什麼勝利?
Q:不具備緣起見有什麼過患?
Q:小心眼看待單一事件,用緣起見真的可以解決嗎?
Q:為什麼「具有了全面性的緣起見時,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就能更多元、更具全面性」?
Q:在從小到大不以緣起見的教育下,養成現今的人格,請問眼前的緣起如何學習緣起見?
Q:對境時,我會產生這是「互相觀待依賴而有」的想法嗎?
Q:為什麼「當我們如此宏觀地、全面性地看問題,那麼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看得更透徹、更遠」?
Q:為什麼「能有遠見地做出預防,而不會因為當下的一個挫折就馬上被打敗」?
Q:平時常說:這是我的業!我業障重啊!請問這樣的思想有真的符合業果見,或緣起見嗎?
Q:「任何一個行業的你,如果能有緣起見,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就能全面性地來處理」,有什麼勝利?
Q:一般西方人若不具備緣起見,容易產生什麼過患?
Q:此處法王舉了西方的例子,能否反觀自己,有沒有把什麼常掛在嘴邊?
Q:為什麼「緣起見不僅能讓我們更適當地去處理每一件事情,而且絕對有助於保持內心的平衡」?法王舉了什麼例子證成?
Q:此處指的全面性、宏觀性思考,和一般世間頂尖的企業家、科學家、哲學家等的思想有何異同?
Q:尊者這邊舉了修行人接受科學家作腦部的測驗,請問心真的可以影響腦或肉體嗎?請問對這方面有什麼理論的認識或實際的體驗?
Q:為什麼「具有全面性的、宏觀的智慧—緣起見,再加上慈悲心、菩提心的話,我們的人生就真的是沒有遺憾了」?
Q:此處指的緣起見,是否可以是消極宿命論的對治?那請問佛陀過去都會在經典中對未來作授記,請問這也是緣起見嗎?
Q:這邊尊者教我們如何此生了無遺憾?這個方法我們真的會想使用嗎?
Q:看完這一段,我做了什麼決斷?
P046 L08
北印度達蘭薩拉不定時會舉辦科學與佛法之間的交流會。有一次的會議主題是慈悲心,一位我認識的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交流會上說到了他個人的脾氣。他小時候曾經遭到父母親的責罵,特別是他的母親,導致他脾氣也非常暴躁,很容易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透過這段期間對慈悲心這個主題的觀察、討論,他對我說:「在這六、七個月當中,我從來都沒有生氣,感覺非常地好。」他甚至還說:「這種體驗,無法用科學對腦部的研究來實證。」我們從這樣活生生的實例可以了解到,慈悲心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但是這種改變往往只是在覺受的層次上,無法用科學數據來證明。
〔參考題綱〕
Q:為什麼「小時候曾經遭到父母親的責罵,易導致脾氣暴躁,很容易發洩自己的情緒」?
Q:學習慈悲心有什麼勝利?
Q:不學習慈悲心有什麼過患?
Q:尊者又舉了科學家的例子,請問和前一段經歷文革的修行者之間有何異同?
Q:請問自己有沒有像這位科學家類似的體驗?
Q:我們平常也會觀察討論,甚至有師長教授慈悲心,這樣會得到科學家類似的體驗嗎?如果沒有,原因是?
Q:可以試著分享平時是如何觀察、討論、思惟,慈悲心嗎?《廣論》的依據為何?
Q:為什麼「這種體驗,無法用科學對腦部的研究來實證」?
P046 L15
總而言之,佛教的緣起道理確實是非常不可思議。只有透過緣起,我們才能了解實際的狀況為何。我們相信世間的萬物不是由造物主成辦,也不是無因而生,更不是由常因而生,萬物都是由它自己的因緣,按同類因感同類果的因緣規則而產生。這也是為什麼,佛陀在初轉法輪時,說到了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等四諦的內容。我們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如果我們不想要痛苦,那就要去了解痛苦的性質、它的因又是什麼,這樣才能真正地避免痛苦,甚至完全消滅痛苦的因緣。
P047L03
〔參考題綱〕
Q:為什麼法王覺得「緣起道理非常不可思議」?
Q:為什麼「只有透過緣起,我們才能了解實際的狀況為何」?有沒有不周遍的例子?
Q:為什麼「世間的萬物不是由造物主成辦,也不是無因而生,更不是由常因而生」?內心真正承許否?
Q:「萬物都是由它自己的因緣,按同類因感同類果的因緣規則而產生」,內心有沒有邪宗?
Q:對境時,我當下會承許這是我過去生造的惡業嗎?
Q:請問痛苦的因緣是什麼?有經論依據嗎?
Q:請問苦因可以滅除嗎?相信可以被滅掉嗎?嚮往被滅掉嗎?
Q:如果苦都被滅掉,還會想修行嗎?不是「無苦無出離」嗎?不是在娑婆因為「苦」樂摻半,所以修行快嗎?
Q:「如果我們不想要痛苦,那就要去了解痛苦的性質、它的因又是什麼,這樣才能真正地避免痛苦,甚至完全消滅痛苦的因緣」,現在的我,做了什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