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P112LL5~ P114 L08
丙七、通達一切聖教都不相違的方法。
是故應當依善依怙,於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諸現未能實進止者,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為因相,即便棄捨。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進趣、遮止門,現修學耶?」遂於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善知識敦巴仁波卿亦云:「欲貪是否可作為道用的不同開遮,是由所依、時間、是否有遮的必要等原因來決定。對此各各了知後,對顯、密教的教法能知以互不相違、相輔相成的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這是對阿底峽尊者的讚嘆。」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
丙八、此《菩提道炬論》開顯一切聖教都無相違,故具此殊勝。
由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P112LL5
是故應當依善依怙,於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諸現未能實進止者,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為因相,即便棄捨。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遂於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善知識敦巴仁波卿亦云:「能知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由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參考題綱〕
Q:通達一切聖教無違的方法是?是四方道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還是《道炬論》通達一切聖教無違?
Q:如何對「一切正言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生起定解?
Q:對於我們目前做得到的,應該如何作?
Q:對於我們目前做不到的,應該如何作?
Q:為什麼「發願、集資淨障」,是學習的因?
Q:「發願、集資淨障」,怎麼是生起聞思修的因?
Q:如現在沒有能力學毗缽舍那,所以去做「發願、集資淨障」,對嗎?
Q:為何「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
Q:何處可看出現觀道次第?
Q:此段,宗大師如何作結論?
P113 L03
所以我們應該依止善知識,視佛陀所說一切正言為自己現在或將來修佛道的種種順緣,對這個道理要生起定解。對於現在有能力修學的,就去修學。現在還沒有能力修學的,也絕對不要因此而放棄,應該思惟:願自己將來,能由趣遮門而去學習。有一些法門是要透過斷除的方式,即遮門的方式;有一些法門是以成辦的方式,所以說由趣遮門去學習。為了將來能夠學習到這樣的法門,我們應該要策勵自己,集資淨障,並廣發正願。若能這樣堅持下去,不久,我們的慧力就會漸漸增長,並且能夠學習到一切法門。
〔參考題綱〕
Q:依止善知識後要做什麼?
Q:「現在還沒有能力修學的,也絕對不要因此而放棄。」還需要做什麼加行?
Q:「由趣遮門而學習」,哪些法類該趣?
Q:「由趣遮門而學習」,哪些法類該遮?
Q:為什麼「堅持下去,不久,我們的慧力就會漸漸增長」?不是多聞才是智慧的因嗎?
P113 L09
敦巴仁波切曾說:「能知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我們應該好好地觀察這句話。什麼叫作「四方道」?於四方道,很多《廣論》的傳承上師對四方道有不同的解釋。最主要是說,當我們修學某一個法門時,當下也能夠帶動其他法門,能夠明顯地體會到。例如修菩提心時,因為修菩提心之故,自然而然地帶動出離心,放棄對今世及後世的貪欲等等,這就叫作四方道的修持。以我的經驗來講,在觀修依止善知識時,單純串習《廣論》中所說的依止善知識的幾頁內容,這當然沒有錯,可是感覺沒有什麼力量,視師如佛的心很難生起。但如果我們能結合皈依,透過皈依,可以思惟三寶的功德,再更深入些,可以思惟空性的道理,由此而體會佛陀的智慧功德;可以由思惟菩提心的功德,體會到佛陀的悲功德,思惟到我們的善知識如同佛一樣具有悲智的功德,這樣的話,感受會不會很強烈呢?所謂四方道的修學就是如此,雖然正修的是這個內容,但在當下卻能體會到下下或上上一切道支。為什麼以四方道為喻呢?就像我們這個坐墊,它是四四方方的,你要抓起它,並不需要四邊都抓,你只要抓住其中的一邊,就可以把它拉過來。同樣的道理,雖然道之正體、道之支分看起來好像是別別的,可是當你在修道之正體、道之支分的任何一個法門時,自然能夠牽動其他所有的法門完全地呈現,這是真正體會到聖教無違的殊勝。所以四方道的修持非常重要,我們的修行必須具有這種殊勝功德,才能避免造作謗法等惡業。
P114 L08
〔參考題綱〕
Q:何謂「四方道」?
Q:略述尊者以菩提心解釋「四方道」?
Q:不是應該先有出離心,但是不忍自己出離,一切如母有情也要離苦,才生起菩提心嗎?
Q:略述尊者以依止善知識解釋「四方道」?
Q:「思惟三寶功德再深入些,可以思惟空性的道理」,此二者是如何連結的?
Q:佛陀的智慧功德是意功德嗎?
Q:為什麼「正修的是這個內容,但在當下卻能體會到下下或上上一切道支」?
Q:尊者如何「真正體會到聖教無違的殊勝」?
Q:具備「四方道的修持」,會有什麼勝利?
Q:沒具備「四方道的修持」,會產生哪些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