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其身獲得功德事理,分二:
丙一、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
丙二、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今初中分四:
丁一、總說於明處學習的情況。
如《八十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共通的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壟巴云:「十五歲時,僅聞一次《正理滴論》,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令彼墮伏,美譽遍揚。」
P003 L09
丁二、於密乘學習的情況。於其孟加拉黑山道場,瑜伽自在,親見歡喜金剛尊身,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之上師,「羅睺羅毱多」義謂羅睺隱或羅睺密前,具足請受一切灌頂,立密諱為「智密金剛」。二十九歲以內,於多獲得成就師前,習金剛乘教典教授,善巧無餘。非但於其他時、處曾如是聽聞,還曾某夜夢中,在名為語自在的班智達前,聽受密續十萬四百五十一種。「於諸密咒,唯我善巧。」作是念已,諸空行母於其夢中,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摧其慢意。
P003 L12
丁三、出家學習內明藏的情況。
此後上師及諸本尊,若寤、若夢,隨其所應,勸云:「若出家者,則於聖教及諸眾生,起大饒益。」依是勸已,如《八十讚》中云:「共稱汝親教,為加行道者。」隨請大眾部此說依根本四部中的大眾部規而出家受持近圓戒,並非說其為以小乘為宗的大眾部者,因其得加行道證空性故。持律上座,得加行道一分真實據說證得所取無自性三摩地者,厥號「戒鎧」為親教師,而正出家,其諱又名「勝燃燈智。」
P004 L02
丁四、學習上、下內明經咒的情況。
此後乃至三十一歲,習學相乘內明,上、下諸藏。特於「能飛聚落」,傳說昔有居士助一修起屍法的外道修行,得成就後屍舌化為飛劍,外道攜帶他飛至須彌山巔,須臾環繞四大部洲及諸小洲。屍身則化為真金,外道對他說:「你不要碰到骨頭,只割肉,割掉的部分晚上又會長滿,不會窮盡。」言訖舉劍直飛天界。居士憑此屍金,依自己飛空所見四大部洲的排列,建一大寺,即是此寺。又僅憑此金於該寺供養百比岳、百居士多年。據說藏地的桑耶寺也是靜命論師親自籌劃,依此寺為藍本創建。法鎧師前,十二年中聽受《大毘婆沙》,阿羅漢近隱或法救、法商主所造,據說有八百卷。極善正量部、上座部、大眾部、說一切有部根本四部教典。雖諸異部,作受食等,諸微細分,互捨取處,遍知無雜。
乙二、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丙一、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
一、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
二、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今初:
P085 L05
如《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龍巴云:十五歲時,僅聞一次《正理滴論》,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令彼墮伏,美譽遍揚。
P085 L09
在此說到五大明和五小明,共十明,十明的名稱來自於印度。卓龍巴說:「十五歲時,僅聞一次《正理滴論》,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令彼墮伏,美譽遍揚。」卓龍巴在另一部論典中說到「善護佛子於佛前」,此處的「佛子」指的就是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於佛在世時曾經在佛前承諾,將來佛涅槃之後,會善護佛留傳下來的教法。如同《嘎當經藏》這部論典裡面所記載,阿底峽尊者和種敦巴大師兩位,會以師徒的方式示現二十二次,利益廣大的有情及教法。所以我們今天在佛教歷史上看到一些偉大的成就者,尤其是對教法非常有貢獻的那些大師們,很多都是過去世曾在佛前承諾。依由這種不可思議的緣起,在釋迦尊者的教法當中,成辦如此廣大的事業。因為因果絲毫不爽,這是絕對有可能的。
〔參考題綱〕
Q:獲得功德事理,分哪兩科?
Q:何謂「教功德」?
Q:何謂「證功德」?
Q:何謂「大五明」?何謂「小五明」?
Q:何謂「善巧六十四技術」?
Q:何謂「一切工處」?
Q:何謂「善構言」?
Q:何謂「一切諸量」?
Q:大卓龍巴講了尊者什麼事跡?
Q:請略述此公案。
Q:阿底峽尊者於佛在世時曾經做過什麼承諾?
Q:《嘎當經藏》這部論典裡記載了什麼示現?
Q:還有哪些對教法非常有貢獻的大師過去世曾在佛前承諾?
Q:我當年在佛前做了什麼承諾?
Q:如果以前在邪教組織許下承諾怎麼辦?
Q:即日起,為了教法,我發了什麼願?
P086 L02
於其黑山道場,瑜伽自在,親見歡喜金剛尊身,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之尊重。羅睺羅毱多前,具足請受一切灌頂,立密諱為智密金剛。二十九歲以內,於多獲得成就師前,習金剛乘教典教授,善巧無餘。於諸密咒唯我善巧,作是念已,諸空行母於其夢中,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摧其慢意。此後尊重及諸本尊,若寤若夢,隨其所應,勸云若出家者,則於聖教及諸眾生,起大饒益。依是勸已,如《讚》中云:「共稱汝親教,為加行道者。」隨請大眾部持律上座,得加行道一分真實三摩地者,厥號戒鎧為親教師,而正出家,其諱又名勝燃燈智。此後乃至三十一歲,習學相乘內明,上下諸藏。特於能飛聚落,法鎧師前,十二年中聽受《大毗婆沙》,極善根本四部教典,雖諸異部,作受食等,諸微細分,互捨取處,遍知無雜。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
〔參考題綱〕
Q:為何阿底峽尊者示現初學時修學密法?
Q:阿底峽尊者密法是跟哪位善知識所學?
Q:尊者學習密法時,師長給了他什麼名字?
Q:學完密法,尊者起了什麼心?遇見哪些事蹟?
Q:有哪些跡象勸阿底峽尊者一定要出家?
Q:尊者為什麼要出家?
Q:阿底峽尊者在哪位師長座前出家?
Q:上述這位師長的修行層次為何?能否略述?
Q:尊者出家後,法名是?
Q:後來在哪座寺院學習《大毗婆沙》?師長是?
Q:請簡介這座寺院。
Q:根本四部教典為何?
Q:請舉「尊者通達四部之教典」實際例子。
Q:何謂「受食」?
Q:請問「諸微細分」有哪些?
Q:何謂「自他諸部宗海」?
P086 L12
以香巴噶舉的說法來講,羅睺羅毱多是一位瑜伽大成就者,他曾經以奪舍法的方式來到藏地。所謂的奪舍法,就是透過瑜伽觀修的力量,讓自己的意識進入別人身體。
P086 L14
阿底峽尊者曾經想以在家的身分去利益眾生,但那時有許多跡象勸尊者一定要出家,這樣才能更廣大地利益一切有情及教法。
P086 L16
「得加行道一分真實三摩地者」,加行道可以分煖、頂、忍、世第一法,也可以另外解釋成是得相三摩地、真相三摩地、一分真實三摩地及無間三摩地。尊者示現的成就是加行道的哪一個層次呢?是忍,或說是一分真實三摩地。
P087 L03
不同律部的戒傳承的戒師會不會在一起做布薩呢?你們有沒有答案?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之後並沒有傳戒,因為阿底峽尊者的戒體是大眾部的,而寂護論師給予藏人的戒體是根據一切有部。一切有部的戒比大眾部的戒嚴謹。阿底峽尊者曾說:「藏人最好接受一切有部律部的戒體。」曾經有過這樣的公案。但是我突然有一個疑惑:不同律部的人會不會一起做布薩呢?如果不在一起,那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之後,西藏人做布薩時,難道會請阿底峽尊者離開嗎?這很奇怪啊!你們有沒有人可以替我解答呢?我只是突然有這樣一個想法而已。
P087 L10
「法鎧」梵文叫作塔瑪拉西拉。法鎧大師就是《利器之輪》的作者。他確實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大師。
P087 L11
〔參考題綱〕
Q:請簡介「羅睺羅毱多」。
Q:加行道可以分哪四個?別名?
Q:不同律部的戒傳承的戒師會不會在一起做布薩呢?
Q:為什麼「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之後並沒有傳戒」?
Q:在家居士能不能傳戒?
Q:為什麼「阿底峽尊者曾說:藏人最好接受一切有部律部的戒體。」
Q:請簡介「法鎧大師」。
Q:看完這些了不起成就者,我內心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