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P082 L09~P083 L06
B二、正陳其說。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
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甲三、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甲四、如何以正確的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今初中分二:
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
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三、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四、如何以正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今初:
P082 L09
總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現觀莊嚴》所有教授。別則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復即是大阿闍黎勝燃燈智,別諱共稱勝阿底峽。
〔參考題綱〕
Q:正說「菩提道次引導」時,分哪四科來解說?
Q:目前所學內容,屬於哪一科?
Q:「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復即是大阿闍黎勝燃燈智。」請解釋「彼」、「此」、「彼」三字內涵各是?
P082 L13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這句話說到了道次第其實完全來自於慈尊菩薩所造《現觀莊嚴論》的所有內容。「別則此之教典」,尤其是這部論典直接源於《菩提道炬論》。所以《菩提道炬論》的著作者,也就等於是這部論典的著作者。《菩提道炬論》的著作者是勝燃燈智大師,別名勝阿底峽。
〔參考題綱〕
Q:「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這句話說了什麼?
Q:此教授總相是源自於哪部論?
Q:「別則此之教典」,源於哪部論?參考了什麼內容?
Q:所以此論造者也可以是哪位聖者?
P082 L13
道次第的教授是怎麼依據《現觀莊嚴論》而說的呢?我們可以看《現觀莊嚴論》的禮讚文:「求寂聲聞由遍智,引導令趣最寂滅,諸樂饒益眾生者,道智令成世間利,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在此說到了三智,即基智、道智及遍智。也就是說,聲聞和獨覺由基智而獲得果位;菩薩由道智而獲得大乘的成就;佛陀則由種相智而圓滿利眾事業。《廣論》共下士道和共中士道詮釋基智的內涵,是屬於上士道的共同基礎;在講上士道時,是配合道智及遍智的內涵,說大乘道次第的功德和修行之理。此外,道次第教授主要是依據《現觀莊嚴論》這句偈頌文來解說,即「緣佛等淨信,精進行施等,意樂圓滿念,無分別等持,知一切諸法,智慧共為五。」
P083 L06
〔參考題綱〕
Q:道次第的教授是怎麼依據《現觀莊嚴論》而說的?
Q:請白話消文:「求寂聲聞由遍智,引導令趣最寂滅,諸樂饒益眾生者,道智令成世間利,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
Q:何謂「三智」?
Q:請略述「基智」?
Q:《廣論》詮釋基智內涵是哪些道次法類?
Q:「基智」存在哪些眾生心續當中?
Q:請略述「道智」?
Q:「道智」存在哪些眾生心續當中?
Q:請略述「種相智」?
Q:「種相智」存在哪些眾生心續當中?
Q:《廣論》詮釋道智及遍智內涵是哪些道次法類?
Q:請白話消文:「緣佛等淨信,精進行施等,意樂圓滿念,無分別等持,知一切諸法,智慧共為五。」
Q:《現觀莊嚴論》偈頌文內有分哪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