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P103 L08~P105L1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顯示其「法殊勝」中,分三:
金一、介紹其法。
「法」者,此教授基論,謂《菩提道炬論》。
P008 L07
金二、具足圓滿、易行、軌理殊勝三種特性。
依怙所造雖有多論,然如根本極圓滿者,厥為《菩提道炬論》。具攝經、咒所有樞要而開示故,所詮圓滿;調心次第為最勝故,易於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車軌,精通無著之規的是金洲大師;而精通龍猛之規的是小明杜鵑二師,如傳承祈請文所述。二位皆是阿底峽尊者的親教上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
P103 L08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顯示法殊勝中,法者,此教授基論謂《菩提道炬》。依怙所造,雖有多論,然如根本極圓滿者,厥為《道炬》。具攝經咒所有樞要而開示故,所詮圓滿。調心次第為最勝故,易於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
雖然阿底峽尊者著作的論典很多,但眾多論典中為「根本極圓滿者,厥為《道炬》。」為什麼呢?因為《道炬論》有三種殊勝功德:
〔參考題綱〕
Q:《廣論》基論為哪一本?
Q:尊者所造,雖有多論,然如根本極圓滿者為哪一本?
Q:《道炬論》極圓滿的理由是?
Q:「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二師是哪兩位?
Q:《廣論》內具有以上特點嗎?頁數?
P104 L01
第一,所詮圓滿。
《道炬論》總攝一切經咒。「經咒」是指顯教(波羅蜜多乘)和密教(金剛乘)。雖然在《道炬論》中並沒有依據金剛乘完整的次序宣說,可是其中提到了灌頂的內涵,及對金剛乘疑惑的解答,所以說總攝了金剛乘主要的內義。因為《道炬論》具有金剛乘和波羅蜜多乘兩者的主要內涵,所以說所詮圓滿。
第二,易於受持。
《道炬論》並沒有講解很廣的內涵,但其所說是依照次第,弟子容易受持。因為主要是以調心為目的而宣說之故,所以易於受持。
第三,勝出餘軌。
《道炬論》比其他教典更為殊勝的原因,是它不只有二大車軌的傳承,而且在深見及廣行上都解釋得非常圓滿。阿底峽尊者得到了金洲大師及瑞貝空喬欽哇這兩位大師的傳承,所以他解釋龍樹菩薩所傳下之深見行和無著菩薩所傳下之廣大行這兩大傳承,都比其他的教典圓滿殊勝。
〔參考題綱〕
Q:請略述「所詮圓滿」。
Q:為什麼「《道炬論》中並沒有依據金剛乘完整的次序宣說」,卻還稱它所詮圓滿?
Q:請略述「易於受持」。
Q:為什麼「《道炬論》並沒有講解很廣的內涵」,卻還稱它易於受持?
Q:請略述「勝出餘軌」。
Q:勝出餘軌的原因?
P104 L11
噶當舊派雖然說到了中觀的內涵,但是並沒有明顯地去區別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兩者的差異。而噶當新派(也就是格魯派)的宗喀巴大師的中觀論典,除了完全符合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和月稱菩薩的解說,還清楚地區分出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的差別,就像是打開了我們的眼睛般,讓我們明顯地看到中觀的內容。
〔參考題綱〕
Q:噶當舊派與噶當新派差異是?
Q:應成派和自續派的差別是?
Q:為什麼要完全符合龍樹菩薩的究竟意趣和月稱菩薩的解說?
Q:尊者以什麼比喻說明「讓我們明顯地看到中觀的內容」。
P104 L15
宗喀巴大師在著作《廣論》毗缽舍那章之前,是以中觀宗和唯識宗共通的理論解說的,但在毗缽舍那章,也就是觀的部分,是以應成派的內涵做解說。「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這句話如果配合我們現在所看的《廣論》去做解釋,是最恰當不過了,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非常明顯地具有這種特別殊勝的功德。
〔參考題綱〕
Q:毗缽舍那章之前,是以中觀宗和唯識宗共通的理論解說的。請舉例。
Q:《廣論》的哪些法類是以唯識宗觀點而成?
Q:《廣論》的哪些法類是以中觀宗觀點而成?
Q:為什麼「這句話如果配合我們現在所看的《廣論》去做解釋,是最恰當不過了」?
Q:哪邊可看出「《菩提道次第廣論》非常明顯地具有這種特別殊勝的功德。」
Q:現在沒有能力學毗缽舍那,所以去做「發願、集資淨障」,對嗎?
Rig-pa‛i-khu-byug-chung-ba
為藏文རིག་པའི་ཁུ་བྱུག་ཆུང་བ།之羅馬拼寫形式,即小正理杜鵑大師。
Rig-pa‛i-khu-byug-chung-ba(瑞貝空喬欽哇)
Vidyākokila (Rig-pa‛i-khu-byug-chung-ba) Vidyākokila 為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