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味食堂 開飯囉!
幾次餐桌上的交流 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也說出了對彼此間的觀點及看法
不同的性格在豐盛的餐酒催化下
都能在這個時間點找到話題的共鳴
藝術家賴有豐是屬於內斂的、平靜的
伊命開玩笑的說 :
「有豐跟我一樣是屬於孤獨的創作者 矮~」
在山上狩獵、海邊釣魚抑或是創作過程
常常是一個人的狀態 外人看來是孤獨的
但內心豐富的情緒轉換沒有說是無法看出的
可能是沈澱平靜的療癒 可能是才思泉湧的思緒
也可能是一種時間留白的狀態
愛琴&伊命同為創作者
常對於創作、思想、觀念及事件進行答辯
最後都能回歸到「照見自我」
並尊重各自的價值
創作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知道要做什麼
前期會開始出現自我拉扯
夾雜外界的化外之音
在拉扯之中看見多處撕裂的微光
抓住滲透得離自己最近的光點
然後堅持下去直到完成
有豐在katratripulr駐村了一個月左右時間
累積了不少的心得
另外通過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文獻
發現了在地的社會議題
並實際前往踏查
感受現地給予的回饋
下一步重要的關鍵就是人
串連田調基本要素人、事、物
透過人物訪談疏理故事脈落
作為創作重要的基礎
豐味食堂的開設
可以是隨機的 可以是特別安排的
其中一次是愛琴桃園地景藝術節的pakelang
這是愛琴工班約定成俗的傳統
雖然這次愛琴覺得是一件小作品
參與人數不多想把pakelang合併在下次
最後還是決定辦理
這次除了工班的參與
也邀請了有豐在台東工作的大學同學
這次計畫攝影師竹馨
剛好安排地方館舍及駐村藝術家的採訪
就邀約留下
也促成了不同以往pakelang
食堂下次何時開張呢?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