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駐地日記04:生態共創工作坊

2023年09月08

接觸真實,使我開始迷惘,對於不同物種跟人類的相處,要有不同努力跟不同方向要去面對。

下午時段,是個台港交流的一場工作坊,一群人分享著自己有興趣的物種,有醫療增益層面、有顏色型態層面,也有與自身相關的感觸分享;帶來的物種可能是松樹、綠鬣蜥、三花貓、大花咸豐草,當然,也可能會是一顆蛋。各自創作的方法與習慣交織,寫實派到印象派各種表現形式充斥鹿野區役場這個空間。騆瑜在場所內穿梭,手上拿著代針筆與鉛筆,與參與者們閒聊同時也將自己對物種的想法發揮在紙上,讓一張8開的水彩紙,成為一個個共創作品。


晚間則是個細雨綿綿的狀態,工作人員、場地方,與參與者的孩子都一同加入了這個繪畫行列,一個故事豐富的晚上。釣蝦人因泰國蝦而延伸的釣竿故事、荒野負責人分享的小燕鷗成為彈弓下的犧牲對象、孩子們的圖畫分享。夜晚的區役場多了一層寧靜和溫馨的氛圍,我個人最欣賞的作品,便是孩子畫的泰國蝦,看似一隻外星生物雙腳站立著,可能很會打架。

分享期間騆瑜說了自己駐地期間跟著山豬和阿傑兩人一同參與物種撲殺的工作,與過去的經歷大不相同,如果今天的角色從研究者轉換成了實地的處決者,這樣的前線工作讓人容易迷惘。

幻想著物種的交織,新興的共存狀態,是理想化的;在烈日下拿著捕抓網這件事,必須要沒有遲疑的撲殺,多線蜥蜴的身軀在網內蠕動,熱風散在空氣中,蜥蜴和捕抓網,在撲殺後黏膩的沾在在了騆瑜身上。別於美好的物種想像,外來種的撲殺管控,也是個對於物種來說重要的議題。實際的接觸,形成了一種難以抹滅的感悟,相信在駐地後,這些感受能轉換成未來的養分。

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體會。

不同的個體看待事物的本質也會不盡相同;李老師在分享時說了自己選擇的物種是蘇鐵小灰蝶,因為騆瑜的進駐讓他發現了過去隨意觀察的物種,竟然可以每隔幾日又有不同的變化,也讓「每天去觀察看一看」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想法。


感謝於09/05參與工作坊的各位,

也歡迎所以關注藝駐共創的朋友們,將2023/09/18 16-19這個時間點保留給鹿野的駐地創研發表會。

明天也一樣會在龍田村生活著。

更多騆瑜的駐地故事記錄,歡迎關注今年的藝術共創 


文:家妤

圖:晏萱、家妤、莫林以埜

駐地日記5,已經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