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端成果發表會

【交會地方。藝駐共創|駐地連線成果發表】海端連線實記

▌ 海端駐創展覽11/5-25|mihumisang 米呼米尚

時間|9:00-16:30 (周一休館)

地點|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二樓展場

上午的開幕式在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一樓的大涼亭下舉行,現場有來自海端部落的在地朋友,以及東河、延平、台東市區的朋友,也有遠道從花蓮、屏東及成功不同縣市地方文化館的朋友前來交流,海端鄉長及鄰近的池上鄉長也前來共襄盛舉。在海端文化館員紀瑤及夢蘋詳盡的解說下,大家從一樓的海端布農族文化產業特展起始,再沿著長廊一路認識所在地的布農族傳統文化以及館舍歷程,最後抵達藝術家康雅筑的作品展場。


雅筑以「mihumisang 米呼米尚」為主題,

這是她來到海端第一句學會的布農族語,回應策展主題「復返:土地的節奏」,也呼應這次整體創作的概念。

駐創期間為了與在地文化碰撞火花,尋找靈感,雅筑便邀請大家帶著自身常用的物件來到工作坊。

部落族人的生活用品與居住在都市的人們很不同,做成這些物件的材料往往取自大自然,再透過雙手製作成生活用具,而無論在製作過程或經長期使用,個人的記憶會鑲進物件當中,透過表面紋理展現出來。

於是雅筑引導大家透過拓印去記錄這些物件上的紋路,並用記憶囊袋的意象來呈現。

「海端生產品質很好的牛番茄,農人用套袋保護番茄時,就好像把寶貝包在袋子裡,這次的工作坊用記憶囊袋為概念,就好像把與自己最切身相關的記憶像寶貝一樣包起來,很有趣的經驗!」             謝博剛

「實際拓印紋路的過程並不容易,但這件事很有趣,它能從另一種層面碰觸平常不會注意到,用另一種方式和熟悉東西產生連結。」

ERIKA

/ 透過兩場共學共創工作坊的舉辦,雅筑逐漸在與大家的相互激盪中,感受到「山羊」與生活的連結,並以此為這次的創作路徑。/

「技憶的紋理」

是貼滿在展牆上一幅幅的物件拓印,這些是雅筑在駐館期間拜訪不同部落族人,一比一的去拓印他們家中生活物件的成果。

平衡

是吊掛在展場中的樹枝,這些樹枝用布農族常用的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布包裹,並在端點以黑布包覆,象徵常出現在男性habang上的羊蹄織紋。樹枝用細細的釣魚線從天花板吊掛,如因碰撞而搖晃,也會回到自身的平衡。

徑圖

是一塊吊掛的布,遠看是一頭羊,細看則會發現這隻羊的形狀是用作品一的拓印拼貼而成。

蝕間

吊掛在布的旁邊,以羊毛氈製成,是雅筑仿照部落羊舍裡一塊已被羊群長時間舔食而自成其形狀的鹽磚雕塑而成。

海端合音

是投影在白牆上的一段影片,片中含有八種聲音合音吟唱,歌頌著海端地方的人、動植物、自然與土地的連結與共生。

上午場的最後,在享用蓋亞那工作坊由Ibu一手料理,一桌兼具美味及美學的美食中劃下句點。

Ibu用在地食材烹調獨特的餐點,無疑是另一場藝術創作,也是另一種對復返土地的回應。

【流口水菜單】

木鱉果荖葉小米起司麵包、油芒焦糖奶酪、炙燒煙燻豬肉、花生麻糬、現做炙燒麻糬

認識另一位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