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駐地日記02:細小的觀察,實際的體會

2023年0809

騆瑜自駐地開始至今將滿一個月,這期間的他以靠著自身的探索,默默的融入了鹿野龍田的生活方式。

藝術家與駐地場所最常有的互動應該就是「日常投餵」,區役場的李老師與謝老師時常邀請騆瑜共進晚餐,不免的送些鳳梨、龍眼要騆瑜別餓到,有種來到阿嬤阿公家的互動模式。幾日前計畫團隊安排了一場在龍田的工作坊,邀請生物生態及文化歷史各方的好手前至區役場,縱谷的地勢開墾辛苦、日治時期的古建物和現今的修建與更新、移民村時的設立及施行難處。而騆瑜也自行參與了知本溼地的夜觀生態活動,只有單純的睡袋舖平在海邊的石灘。

聽著浪聲一陣一陣的拍打,看著生物間的生長與死亡,思考著彼此之間的相斥、融合、相輔相成。

島嶼擠壓成現今的縱谷,土地上的人們為了糊口飯吃,日夜搬動地上的石頭,才有了今天的關山、池上好米。有了一群關注文史的人們堅持,所以才有了許多修復和保存的機會。因為種種不合適的理由,人們選擇不停地在移居更換。

好似許多事情始於人類終於人類。

「沒有什麼外來種之分或是這生物破壞了東西就是壞,就像是人類,選擇飲食,因為好吃,那必然是用餐的首選」

這是騆瑜發現蘇鐵幼芽過幾天被東昇小灰蝶幼蟲吃掉後,和我分享的話。每個狀態,都需要細小的觀察,它便是一種實際的體會。

明天也一樣會在龍田村生活著。

更多騆瑜的駐地故事記錄,歡迎關注今年的藝術共創

文:家妤

圖:騆瑜、竹馨

駐地日記,已經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