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日記:作品2

2022年05月25

就是這樣一直慢慢慢慢的累積,

遇見各種遇見,藝術家從中獲得靈感、能量,以及透過在地人的建議調整創作方向;真實的交流,讓創作更貼近土地。

在蘭嶼的時間說短不短,但確實走的很快,一個半月的駐村,差不多就要進入尾聲;到了最近,我們的兩位藝術家進入密集創作期。​

在駐村的起初,Lafin就說過「不要看藝術家看起來這樣很有個性,藝術家也是人,也是會把東西趕在deadline前才做。」類似的話;某次去找藝術家們聊天,Lafin也開玩笑說,「你要在發布的貼文最後加上PS.,『PS. Lafin的進度嚴重落後中』。」​

​玩笑話是這樣說,事實上中間這段看似空窗的過程都是在累積。​

​在期間,Lafin跟豪毅走訪了許多耆老長輩的家,透過互相分享、酒過好幾巡,彼此建立信任之後才讓長輩將自家中私人珍藏的器物拿出來給藝術家們見識見識,比如有百年歲月的藤帽、歷史悠長珠寶籃,能夠瞧一眼都是彌足珍貴,豪毅看到就開始研究編法。這些器物從前幾輩傳承下來,具有好幾代人的溫度,可能在家中就只有碩果僅存的那一個,沒了就沒了,所以長輩都會特別寶貝它;而且過去發生太多假藉學術名義的犯罪,有些人假冒研究人員說要借用文物回機構研究,而那些文物被借走後就再也一去不回頭。​

剛到蘭嶼去拜訪蘭恩基金會時,Lafin跟執行長滿棒提到想要做系列魚盤;滿棒就從辦公室挖出一堆盤子,開始介紹裝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盤子之間的差異;

飛魚文化是達悟族重要的傳統,也有專屬放飛魚以及放飛魚器官的盤;一時半刻被分享的資訊量很大,看得無法消化。滿棒也提醒,達悟族人在對於盤子的形式以及圖騰會比較嚴謹,如果Lafin要做這類作品的話要特別注意不要違背傳統。​

​就是這樣一直慢慢慢慢的累積,遇見各種遇見,藝術家從中獲得靈感、能量,以及透過在地人的建議調整創作方向;真實的交流,讓創作更貼近土地。​


照片提供:豪毅&Lafin

來看一段影片,跟著蘭嶼的眼睛感受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