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茹作品

/ 王秀茹 /《退潮之禮》sapaini no kelah

【策展論述】

 海的呼吸,一呼一吸中產生了無限的生命,maleno是開始漲潮到滿潮,makelah是漲潮後開始的退潮,一漲一退間露出海陸交界的潮間帶,是一條湧動、富饒的生命跡線。不同的潮線有不同的生物、生態體系生存運行,人也由這裡開始走入海洋,從潮間帶到近海再到遠洋。

       當海水慢慢的退去,上天讓退潮之海顯露出一條富饒的潮線,贈與住在海邊的阿美族人。面對大海沿著這條退潮之路mecekiw,身體必須是專注的,眼睛尋找著、耳朵聽著浪的聲音,安靜、虔誠地看著自己的腳步,踩穩後跨出步伐,往海前進,彎低腰俯身撿拾岩石隙縫中的貝類cekiw,這些都是上天贈予的「退潮之禮sapaini no kelah」。

退潮之禮-海邊採集

媒材 / 布、藍染、油墨、墨

尺寸 /430cmX170cm

共創夏令營成員

shawn、陳于瑄、李育蓁、林品涵、宋家興、葉晨恩、徐詠晴、吳馨月、賴毅丞、賴羽柔、李承洋、陳文星、楊恩裡、賴品妍、田紳沅、賴鈺霖、宋溫和、蔣庭鈺、沈莉芳、田紳耘

作品說明 / 

wovoi Faki說:「這是爸爸教我的海,我現在也把這個海分享給你們。」

最遠方流速100的黑藍色的黑潮,跟得上速度的大型魚生活在這,跟不上黑潮的魚被沖到流速30-60的藍白潮,再跟不上藍白潮的就生活在浪花打在岩石顏色混濁灰白的岸邊。這是faki眼裡海的顏色,顏色不單單是顏色,還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知識還有與父親連結。

灰白色的岸邊,海陸交界處的潮間帶,ina帶孩子一起採集貝類micekiw,踏著海水,翻找躲在石頭、隙縫的貝類,孩子的身體自然而然地彎下腰、伸長手拿這些退潮時上天贈與的禮物。

貝殼

媒材 / 桑皮紙、墨

尺寸 / 尺寸多樣

作品說明 / 

離開海的貝殼,

帶走海的聲音,

帶走海的味道,

帶走海的模樣,

想念時,

聽著貝殼裡的海潮聲,

藍色的海就回來了。

micekiw

媒材 / 布、墨

尺寸 / 尺寸多樣

作品說明 / 

由忠孝國小小朋友創作而成,利用藍染、刻印與板印,完成族人潮間帶採集的動作、方式以及豐富的生態性

創作歷程

媒材 / 影像

導演 / 王怡晴

作品說明 / 

紀錄王秀茹進駐成功的歷程,包含前期田野調查、共創夏令營以及實際作品創作,完整的梳理整個脈絡與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