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過後的週末,Vusam種子生根工作坊如期在土坂舉行。
還沒到表訂的開始時間金樹的大廳就充滿小孩玩鬧的聲音。從來部落族人就可以感受到阿蓁跟小李在部落是很受小朋友的歡迎。
工作坊的一開始他們介紹了自己及以往用手抄紙做的作品,這邊插個小故事,阿蓁跟小李熟識也是因為想跟小李學習如何做手抄紙。所以可以說手抄紙串起這段友誼跟這次駐地。手抄紙的製作主要會經過「紙漿製作」、「抄紙」、「曬乾」幾個步驟。紙漿的製作因為需要先將廢紙泡水、撕成小碎片後再打成紙漿。在工作坊這部分只有先示範,主要操作的就是抄紙的部分。
這次的工作坊阿蓁跟小李提前準備好了裝飾用的花草及紙漿,也將紙漿染成藍、紫及綠色。這裡特別感謝當天來參與工作坊的大朋友協助身旁的小孩。抄紙後的裝飾大家各自大展身手,還有參與的夥伴分享看到身旁的小孩在裝飾時候自由自在,想下哪就下哪的感覺,回頭發現自己長大後,對於什麼是美?這樣做是不是正確?是不是好看?多了好多顧慮。威光哥也從他工作室拿了木削加入手抄紙中,為原本沒什麼味道的紙漿增添木頭的香氣。
裝飾完的手抄紙下一步就必須依賴大自然的力量。午後的太陽被颱風帶來的雲層阻礙了發揮,就算出動車子也是沒辦法在當天曬乾,不過對於曬完的種子紙也多了份期待。
在等待種子紙乾的段落來補充一下為什麼要做種子紙吧~
前面會提到種子紙串起這段友誼跟這次駐地,那跟這次駐地是什麼關係呢?
種子紙的發想其實是阿蓁和小李看到土板友善店家去年的策展土坂時間,延伸想要以未來時間的概念,以種子紙這個可以種植及寄送的特性,像是「時空膠囊」一樣作為一個與未來的人溝通用的方法。它被製作並埋在土壤中,等待下一次的機緣令它們再次得以發現。時空膠囊除了是對時間的回望,也埋下了對未來有無限希望的想像。在介紹種子紙的同時他們也提到希望可以藉由藝術創作的力量像是蜜蜂採蜜一般,透過寄送將種子紙寄往旅外的族人們或是想更加認識土坂的人們,將種子紙種入土壤中,經由灌溉、光照、培育的過程,種子紙隨著時間運行逐漸發芽、生長、開枝散葉乃至開花結果,象徵與旅外家人們共同孕育美好未來,也把種子vusam傳遞到世界角落。
讓我們回到種子紙已經完成的時間~
從照片應該不難看出大家拿到成品後喜歡的程度吧!阿蓁跟小李還特別用他們抄的紙手寫種子紙的使用方法,歡迎大家回傳種植後的照片,小編也向看看種子紙遍地開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