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此
偶然間看到這個藝術創作發表的訊息,十分好奇,在這塊土地的滋養下,會併發出怎麼樣的創作。尤其是以稻米為主題,這塊土地上最重要的農產品,也是生活中始終相伴的景物。
走進展覽的場域,戶外空間的地板,灑滿了新鮮的稻殼,微風吹來,都是淡淡的米香;角落,有獨特的糯米旱稻,深黑發亮的顏色,好美。創作者聿綺說此是一個指向(到此一遊),也可以是個結束,一個句點(到此為止)。可以是一個段落的描述,也可以是連結的開始。
她在長濱的生活,參與了稻米變成食物的過程,也從被土地餵養的過程中,創造出這個作品。走進展間,先映入眼簾的,是聿綺的工作檯面,上面有她的手稿,和她如何完成一個個巨大的稻榖(用米糠碾碎後製作而成)。
然後是一株巨大的稻穗,飽滿的佔據著整個桌面。奇特的是,每一顆巨型稻穗裡,都有著跟土地有關的小食,米做成的炸菸草棒(象徵著歡迎),糯米飯糰,海鹽......來自大地的賜予。
接著我們被邀請一起割稻,自己拾起一顆稻穗,分享收穫的喜悅。這個創作,就在與會者親身參與互動後,成為大家的一部份。很驚訝這是沒有一段展期的展覽,但也很慶幸自己是一期一會裡的一份子。
接著我們進到烤茶地,享受凱莉準備的小點心;每一樣甜點,裡面都添加了酒釀,有著細緻的香氣,吃完後,據說不勝酒力的人,會有微醺的感受。
凱莉說,會回鄉來種植古老的品種旱稻,是為了幫母親找回味覺的想念和記憶,媽媽念念不忘以前糯米飯的香氣和味道。食物的記憶,包含著祖先和文化的記憶,土地的記憶,和生命的傳承。所以從一點點種子開始,慢慢的復育,希望能把這些隨著時間消逝的味道,再度帶回長濱的餐桌上。
有些傻傻的事,幸好總有些人,傻傻地做著,生命的滋養和被滋養,就在其中流動。期待未來這個小小的空間,能帶來更多展覽,把這塊土地的故事,和更多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