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柳永」,當專家詞走向現代
文創「柳永」,當專家詞走向現代
採訪/撰文:賴昀磊
圖片:林子軒 、李承曆提供
徐秀菁老師開設過許多專家詞課程,包括「二李詞」、「東坡詞」以及「柳永詞」等,而這些課程的最大特色,便是學生們在期末成果展發揮創意所作出的文創品,包含桌遊、明信片、帆布袋、香氛、手機殼、活字印刷模具、荔枝香丸、紙雕燈香、火漆吊飾等,也有新詩、小說、散文、迷你誌等創作。我們本次邀請了秀菁老師與 TA 承曆學長,分享課程的理念。
回顧「柳永詞」課程展覽的緣起,秀菁老師分享最早會想辦這個成果展,是當初開設「二李詞」課程時,想著如何更好地讓同學們呈現期末成果。「一開始想說可能讓大家做主題式的報告,可是後來又覺得『詞』是古典的東西。如同學曾問到的:到底它的當代性是什麼?現代意義是什麼?除了寫這種主題式的報告,應該還有『在我學了這個東西之後能夠有什麼呈現方式』。」
「那時候我剛好看到了詩人零雨所寫的一首詩叫做〈江山〉,用第一人稱的角度,感覺像是把他和李煜合而為一。在那首新詩當中把李煜的詞作巧妙地融合,很成功地從古典當中吸取養份,創作出自己的東西,又能跟古典對話。」秀菁老師認為,在「二李詞」課程也能讓同學用創作的方式來呈現,但是除了創作,也有同學對於實作較有興趣,所以秀菁老師決定結合中文系的三個領域,學術論文,創作,以及實務成品,讓同學們三選一。
第一年的二李詞課程展覽,首次嘗試以課程內容結合實作作品。
中文系系辦外,一張簡單的桌子,小而美的成果展就此誕生。
那一次的結果,選擇主題報告與文學創作的同學仍是多數,選擇文創方面的,多是如桌曆、書籤等有著濃厚手工感的成品,當中也不乏有市場價值潛力的作品,像是其中有一個是跟廠商合作設計成手機殼,便有推到市面上販售的可能。看到了其中的潛力以及多元的創意後,秀菁老師便臨時決定,讓這些成果能展現在課堂之外的地方。當時秀菁老師很簡單地在系辦前佈了一張桌子,雖然簡單,卻讓同學們很有成就感。
有了二李詞的初步嘗試後,第二年的「東坡詞」,同學們對於期末成果的選擇稍有改變,幾乎沒有人選擇主題報告,文創商品的部分則有明顯增加,再加上有系辦經費的支持下,「東坡詞」的文創商品也更加精緻。同學們運用了他們的感受與想像,製作出了香水、髮飾或耳環等成品。當學生將成品展出,並請外系的老師來參觀,更被認可有成為暨大禮品的潛力。來到今年的「柳永詞」,有去年的成果讓大家參考,文創商品的製作更是成為了多數學生首選。
第二年的東坡詞課程,文創商品的件數增加,同時成品的類型不僅更為多元,也更加精緻。
看著同學們的創作,秀菁老師感性地說到:「我覺得這部分也回應到,我們學期中不是有遭受到質疑嗎?就是到底學這些古典東西有什麼現代意義,那時候我就想說,一個是我們去體驗他們曾經體驗過的一些感受和生命經驗,另外一個,就是我必須要能夠從古典當中去凝練和萃取出我需要的養分,而這些能夠成為我創作的靈感來源,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柳永詞」的成品較之往年,進一步加深了與詞作本身的連結。像是有同學設計一個 Gather 遊戲,掃描 QR cord 進入頁面,只要觸發到某個點,它就會把柳永的生平和詞作講出來,把柳永的一生呈現在遊戲裡;也有同學設立了 IG 帳號,透過新詩和柳永詞對話;還有像是活字印刷等特別的呈現。
「去年的成果,比如說設計成文創商品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些是脫節的。他的文創商品就是擷取了一兩句話來呈現,但是背後的連結度不夠,但今年的我覺得是好的,比如柳永詞迷你誌《高歌一曲!北宋歌樓女子圖鑑》,那就是徹底地讀了那幾首女性詞之後,用自己的詮釋呈現出女性形象的詞作內容,那個連結度就很緊密。還有一組,以procreate繪製成帆布袋的那一張圖也是如此,或是有好幾個遊戲的設計,如「孤館.桃花徑」、「追尋柳永之旅」、「當我轉生成為柳永」、「飛柳令」,融入柳永的人生經歷。將詞作內容呈現融合在其中,那個才是文創商品最重要的部分。」
柳永詞成果展一角,有多組同學結合柳永的生平設計出桌遊。
李承曆學長於大四的時候接下秀菁老師的 TA ,一路自「二李詞」、「東坡詞」到「柳永詞」皆參與其中。承曆學長分享,他觀察到這個課程展覽,似乎也在暨大中文開了一個滿特別的風氣。透過成果展讓同學們有一個機會做出不同的創作,也讓大眾看到同學們的作品時會覺得驚艷。
除了成品提升,學生的成長也顯現在回饋單上。從「東坡詞」到「柳永詞」,可以看出同學問問題的深度提高了很多。去年的「東坡詞」課程比較偏向課後心得,但今年同學開始問出更高層次的問題,更呼應到課程內容本身。
對此,承曆學長表示:「就像老師開學的時候講到的,很少人開過柳永詞,可是我們要讓這一門柳永詞有它不同的意義。當同學認真寫回饋單,認真去上課,提出的那些問題,你就會發現說其實我們對柳永的認識真的很少很少。那如果有這樣子的一門課,有一個東西是可以讓更多人願意更深入,甚至是提出一些我和老師都沒想過的問題的話,我覺得這其實是滿難得的,就代表它還是有它經典的價值存在。那到了同學期末作品就會發現說,古典文學真的是不該被束之高閣的。」
在柳永詞的課堂上,秀菁老師亦導入行銷學的概念,用更現代的觀點去讀這些詞作。「比如說結合廣告、城市行銷,我就是一直想說我們對詞的詮釋也應該與時俱進,帶入新的觀點去詮釋」,老師分享到,看到同學們的課程回饋單,其實很驚艷大家原來可以用這種方式讀詞,而這正是秀菁老師想要達到的目的。
秀菁老師表示:「雖然是古典但跟我們的距離沒有很遙遠,其實就是反映當時的生活,既然是生活的話,我們也是在生活,所以我們如何去讀,讀出他們的感受,如何跟現代人的體驗做結合,我覺得這樣上課應該會比較有感,也比較有意思。」
對於課程安排,承曆學長也補充:「這門課給同學極大的自由,就甚至連分組都是,你要一個人一組或六個人一組都可以,就是覺得不要給同學太多的限制,反而可以讓他們做出更多屬於他們的東西。透過課程和大家的回饋,會發現大家真的都進入到柳永詞裡面,真的就是讀出了我們這個世代的柳永,做出屬於大家心中的柳永詞。覺得滿驚豔的,這也沒辦法抄襲,就是個人的東西。」
「是一個可以帶著走的東西。」秀菁老師如此說道。
將柳永的作品結合活字版印刷術,邀請同學動手印出一份柳永的詞作,同時體驗傳統的印刷術文化。
同學所設計的柳永詞卡牌
這次的柳永詞成果展,更於「暨大附中圖書館」展出,並得到了極大迴響。承曆學長分享,附中的老師們對於大家的作品讚譽有加,因為我們的成品,其實就是當前高中生「學習歷程、自主學習」的最佳範例。許多國文老師特地帶領班上的同學們到現場觀展,也邀請秀菁老師及學長到附中和國文科的老師們分享經驗。
「所以如果暨大中文以實務作為畢業製作的特色,其實這門課這樣子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是同學們練習和參展的經驗,更是讓學生能結合自己所學,像是刊物編輯、出版,或是將來要走教職的同學,若將桌遊等成品結合教材,可以證明他的教學能力,做出的成果非常有利於教甄,未來也可以將作品帶到教學現場,這就是他勝出的地方。
秀菁老師說到:「我們這堂課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可以透過這個課程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對柳永詞的理解,所以我覺得我的角色比較像是把我對於柳永詞的理解教給大家,而大家在吸收之後進而去轉化、創作,那就是個人的吸收。」而學生們至今所呈現的成果,除了表現學生的文創能力,更是形塑了一個課程的品牌。
下個學期,秀菁老師將開設「稼軒詞」課程,也期待在老師的課程理念下,同學們能有更精采的成果呈現。
柳永詞課程成果展,規模相較往年更加盛大。
除了典型的文創商品,本次展出亦有同學製作荔枝香丸或是設計算命遊戲。
將柳永的詞作或生平融入到平日所見的用品中,反而更添一份典雅與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