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農雜記
文字/張天儀
圖片/張天儀
五月驟然而至的疫情,重創全國經濟,打亂了人們原本安定的生活,政府也祭出種種政策,如遠距教學、餐廳禁止內用等,疫情下的台灣,多數的行業都無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因為是切身經歷,自然有了更深的體會。
因應疫情,宿舍開放提早離宿,由於打工需要用到機車,所以必須提早回家考照,但當拿到駕照、買好裝備、甚至銀行都開戶了,卻收到公司將不聘請工讀生的消息,失落之餘,卻因此有了在家務農的機會,我想,這就是一種緣份!
農事
我家的田大概是兩分地,去年十一月,這片田因為要承租給別人,所以整個田必須重新整治,田裡殘餘的樹幹等雜物都必須清理,因此寒假期間每天都必須撿石頭、燒落葉,經歷一番折騰,承租的人卻臨時毀約,讓人措手不及。鐵皮屋旁因為鄰近水龍頭,灌溉方便,會種一些九層塔、蔥、地瓜葉、美生菜、茄子等佔地面積較小的作物。因為突然多了一片地,家裡開始種比較大型的作物,如瓠瓜、南瓜、木瓜、絲瓜等,因為那片田地離水源有一段距離,因此這些作物除了需要定期施肥、除草外,還必須提水灌溉,澆水器裝滿水大概十幾公斤,雙手各提一桶,因為瓠瓜有不少株,得來回澆好幾趟。剛開始還沒適應,走沒幾趟就筋疲力盡了,歷經幾週的磨練後,現在已經很上手了,雖然辛苦,但看著日漸茁壯的作物,成就感最終戰勝了疲憊。鐵皮屋前有一個很大的鐵桶,前一天澆完水後會把鐵桶的水加到七、八分滿,隔天就能直接澆水。每天下午五點,媽媽都會先去田裡巡一下作物的狀況,順道採收晚餐要煮的菜。
接下來是引水灌溉,要挖出通至各處的小溝渠,深度大約十五公分,需要兩個工作天,土壤濕濕軟軟的地方還算好挖,但有些地方的土比較乾硬,相對難挖許多。當天要先去水溝旁架木板跟堆石頭,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引水,石頭堆的不是很好,水一直從木板間的縫隙漏出去,所以流進田裡的水比預期的少,最後只淹了一半的土,其他地方一樣要提水去澆。第一次的引水有點失敗,但是我覺得還蠻新鮮的,畢竟以前都只是看別人操作,現在自己有親身體驗過,是很特別的經驗!
不過引水完有個小缺點,就是雜草會像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這時就要進入枯燥乏味的除草環節,過程是挺無聊的,但每當拔除特別大株的雜草時,會很有快感,猶如拔黑頭粉刺那般舒暢,讓我想起國中和同學在升旗時拔雜草的回憶。我發覺雜草都相當的狡猾,常長在作物根部周圍,根部附近因為有施肥,養分充足,所以雜草長得特別大株,讓人恨不得馬上拔掉它,有些看似輕易就可以拔掉的小草,拔的時候使盡全力卻拔不起來,用鋤頭慢慢翻開土才發現,原來它的根生得又廣又深,緊抓著土不放,特別難纏,讓人不得不佩服它們頑強的生命力。有時會遇到莖斷掉了但根卻還留在土裡的狀況,為了斬草除根、杜絕後患,還需要出動鋤頭鬆土後把殘根拔出來。農事的部分就先提到這裡,雖然不是專業的農夫,但光是灌溉除草就足以體驗到農夫的辛苦。
作物
因為家中種了不少瓠瓜,幾乎每餐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從最簡單的清炒瓠瓜,到清甜可口的瓠瓜丸子湯,偶爾煮泡麵時也會加一點,這樣健康不少;我最愛的是青木瓜,燉排骨湯真的是一絕!不需要過多的調料,加入一點點鹽就相當美味,清甜而不油膩,媽媽說喝青木瓜湯對女生身體很好,總叫妹妹多喝幾碗。
南瓜有多種料理方法,可以煮甜的還可以煮鹹的,我私心推薦清蒸南瓜,在蒸好的南瓜上鋪上肉鬆、淋上一點美乃滋,這個組合超棒!是幾年前在苗栗吃到的一道菜,當時還懷疑這樣的搭配會好吃嗎,現在已徹底愛上這種吃法。媽媽的拿手菜是南瓜炒米粉,這是我在外求學最思念的一道菜,南瓜、蝦米的香氣包裹著米粉,一口接著一口,不單單是味蕾上的滿足,心中也獲得一些慰藉。再來是手工南瓜饅頭,或許外觀比不上外面賣的饅頭,但味道、口感絕對更勝一籌,因為是自己捏的,比起機器做的更有嚼勁,味道還可依自己的喜好做調整。
最後是絲瓜,簡單的薑絲炒絲瓜就可以讓我扒好幾碗飯,我喜歡它的清甜、特殊的口感,過熟的絲瓜還能曬乾做成天然的菜瓜布,物盡其用。
由於鄰居同樣有種植作物,種的是苦瓜跟茄子,時不時會送幾條苦瓜過來,禮尚往來,我們家也會拿瓠瓜、絲瓜回送給他們,其他鄰居也經常送我們水果,如水梨、李子、香瓜之類的水果,其實互相分享這個行為,對於鄰里之間的關係維持有著正向的幫助,不只是日常的寒暄問暖,當看見他人遇到困難也會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即時給予協助,這就是我喜歡鄉下地方的原因,比起都市多了份純樸、自在、悠閒的氛圍,讓我備感溫馨,那些累積許久的壓力也驟然消失。
在較為鄉下的地方,鄰里間總是流露著深厚的人情味,此起彼落的談笑聲、小孩玩鬧的嬉戲聲、在巷子間迴繞的叫賣聲,這些熟悉的聲音是從小聽到大的,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一部分,猶記小時候的我常常在採收完的稻田裡嬉戲,與鄰居小孩玩著令人懷念的鬼抓人、紅綠燈,那些畫面歷歷在目,彷彿是昨天才發生的事,現在鄰里間的互動雖然不像以前那般熱絡,但那些溫暖的回憶仍永存於我心中。就如我家的這片田,隨著時間的更迭、季節的遞嬗,唯一不變的是它持續孕育著各種作物、持續以溫暖的土壤包容萬物。這片田和鄉下的人情的溫暖帶給我一個美好的童年,這些回憶將永存於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