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古代首飾簪釵裡的深情

文字/何佳琳

  古人不輕易傷己髮膚,愛蓄髮,女子對於頭髮的保養也十分重視,她們往往都擁有一頭烏黑、及腰的長髮。十五歲便到了女子行成年禮的年齡,也就是行笄禮,與男子的冠禮相對。《禮記·曲禮》裡說「女子許嫁,笄而字。」而《禮記·雜記》裡也說「女雖未許嫁,年二十而笄,禮之,婦人執其禮。」笄禮是古代女子們很看重的節日,及笄後她們便需要將長髮綰起,用笄固定。

  笄是何物?說文解字中提到「笄,簪也。」笄乃多為木、石所製;簪呢?是笄的衍伸物,為單股、長狀髮飾,多用金玉等材料製作。女子可以用簪子來綰髮,簪頭的花樣也起到了裝飾的作用。而愛美之人自然會在髮髻插上更多好看的頭飾,如雙股、狀如叉的釵;垂珠墜、動而搖的步搖;花形、覆於額前的勝;多齒、梳篦總稱的櫛;覆於髮上、固冠的簂⋯⋯

  「髮不足者失髢(假髮)則羞」,若是頭髮偏單薄或稀疏,女子們也會裝上髢髦來讓髮量增加。這些還只是髮飾,古代女子的首飾種類繁多,面上、耳、頸部、臂、手足,甚至是衣服上,都有各自講究的裝飾,只要條件允許,女人們每天都能過著精緻愛美的生活。而這些簪釵、手鐲等貼身之物,除了本身的實用性以外,就如同男子的貼身玉珮可以當作是一種信物,換言之,它們能成為表達心意的借托,送予值得自己信任的人,贈人以傳達情意。

  最初有名的定情信物為植物,最方便傳情達意。如詩經中《邶風·靜女》篇中彤管和荑便是定情之物,彤管指紅色管狀的初生植物,荑則是初生的茅草。《鄭風·溱洧》篇乃描述男女春遊時,手持蘭草遊樂,互贈勺藥訂約。蕳者,蘭草也,象徵美好。勺藥,因離別送勺藥以結情,因此蘭草和勺藥在此詩中也可稱為定情之物。

《詩經·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此後,可用以定情的信物不斷增加,首飾、生活用品等都可成為定情之物。東漢繁欽《定情詩》便描述了一女子用各式各樣的信物,向心上人表達愛慕,遂將男女互贈信物的方式稱為定情,所贈物品被稱為定情信物,代表兩者確立愛情關係,或是說明贈物者對另一方的忠貞。這些信物也常出現在文人們的詩詞文裡,寫情之辭更是不可勝數。

《定情詩》(節選)東漢•繁欽

我即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何以結恩情,佩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瑇瑁釵。

何以答歡悅,紈素三條裾。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簪,是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冕、弁於髮的一種長針,針股數為一股。用途是男女通用,後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簪的前身乃「笄」,這個孰悉的詞最常被用在「及笄之禮」中,指女子十五歲成年時所行之禮,行禮後便能盤髮插笄,以表示自己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紀。

原始時代的髮笄多是用獸骨所製成,也用玉,蚌、牙等材料,起初只是單一實用性的髮具,隨著時代的演變、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們便開始講究起來。除了安髮與固冠,髮笄更是能用來修飾髻髮,成為一種頭部的裝飾物。到了先秦時期,髮笄之用材已然豐富,除了石、竹、玉、骨等普通材料,還使用金、銅等金屬材料。笄首的樣式也從雕刻各種紋樣或鑲嵌物的珠子,發展出多種鳥、獸等型的幾何紋飾。而女子的成年禮也就是笄禮,便是從周朝開始舉行。

到了漢代,「簪」這個名稱才正式被定了下來,而製作使用的材料則有骨、石、陶、蚌、荊、竹、木、玉、銅、金、象牙、牛角、翠羽及玳瑁等。漢代時儒家思想受到重視,儒家重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便深入了社會,百姓蓄髮而不敢隨意損毀。因此,愛美之女子的髮型和頭飾的樣式便開始提升其裝飾性了,如簪首綴上珠寶金花,或鏤以花鳥等圖案。玉製的簪子更是流行,成為女子們主要的頭飾。傳聞因漢武帝的那位傾國傾城的李夫人以玉簪搔頭,所以玉簪又被稱為「玉搔頭」。

隨著工藝的發展,簪首的圖案多了起來,除了要展現美,簪頭之型用以寄予吉語也是自然的,如並蒂蓮來期許婚姻美滿幸福。在一些愛情故事、話本裡,髮簪常常是男子送予心悅之人的定情禮物,而女子也常將自己貼身的常戴簪,做為信物送予情郎,代表兩人的感情親密無間與無比信任。這種含蓄婉轉來傳遞感情的方式,迎合了封建禮教下的保守風氣,簪頭也可因為不同類型的圖紋設計,而蘊含不同的寓意。

《有所思》漢•兩漢樂府

有所思。

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

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古絕句四首•其二》魏晉•無名氏

日暮秋雲陰,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

銀鍍金點翠嵌寶福壽簪

珍珠珊瑚步搖

銀鍍金點翠嵌珠寶菊花簪(左)

珠翠璽花簪(右)


釵,乃是從簪子發展而來,由兩股簪子交叉合成,與簪相比,髮釵更具有實用性。釵的插戴多是橫斜式插入髮,透過斜插營造搖搖欲墜的形象,讓女子的姿態溫婉婀娜,風姿楚楚動人,將嬌媚發揮到極致,使女子的風情無限。唐宋時期可以說是釵的鼎盛流行時期,華麗且又雅緻的釵深受女子們的青睞。

唐朝時期經濟發達,與外邦的貿易往來繁複,所以社會繁榮,女子熱愛富麗堂皇之飾品,故簪釵的材料多選用金銀,宋朝更是多用鎏金銀質的材料。唐初髮釵多是「U」型釵,有雲式、花式等樣式,中唐之後釵首的裝飾盛型花鳥蟲獸,有牡丹、蛾、雁、鳳、鴛鴦等,古時女子常佩戴有美好意含的簪釵在頭上,將其對愛情的追求寄予在金銀釵中。

《白頭吟》(節選)唐•李白

頭上玉燕釵,是妾嫁時物。

贈君表相思,羅袖幸時拂。

古時有簪花的習俗,除了玉石金銀等簪釵的簪首,「簪花」也是一種極美且時尚的頭飾。釵頭上隨風搖顫的花朵,將花與釵的意象結合,讓女性的風姿,在嬌柔之上增添了生機勃勃、生動活潑的俏麗。而簪花的材料除了直接使用鮮花之外,也有絹花、羅花、綾花、緞花、綢花、珠花等材質所製作的仿花。

釵的釵首相連,釵尾分離,因為釵腳是兩股針,故釵在古代有象徵佳偶成雙成對之美好意義,是常見的愛情信物。男女兩者分別時,會將釵一分為二,一半贈與對方,一人一股來做留戀,以待他日在相見之時將此兩物合再一起,就如兩人之重聚。這不禁會讓人想起白居易那首傳頌千年的《長恨歌》,其中描寫的楊貴妃便是將其釵一分為二,一半給予唐明皇,以待兩人重逢之日,便是此釵相逢之時,其中不僅寄託了她的深情,也透過分離的金釵為約,祈願能再相遇。

《長恨歌》(節選)唐•白居易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銀鍍金嵌珠花蝶耳挖釵(左)玉蝠獸簪(右)

珍珠花簪(左)銀鍍金嵌翠玉珠寶蜻蜓簪(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