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放大鏡



疫情之下的教育



文字/呂竑佑

圖片/呂竑佑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台灣以來,至今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從一開始街上部分民眾自發性的戴起口罩,直到後來更多的個案傳入,造成整個社會人心惶惶,因此政府成立應變專案小組,制定各種防疫規範,規定所有人外出一定要配戴口罩,針對生活中只要是可能會導致病毒擴散的所作所為都遭到禁止,不管是在餐廳內用餐、上健身房運動、到KTV去夜唱,甚至是到公園乘涼呼吸新鮮空氣,任何疫情前習以為常、輕輕鬆鬆就能辦到的事,現在全都變得來之不易。其中包括影響國家未來甚遠的一個因素,也就是「教育」,本文將以此為標題進行較為詳細的解析。

遠距教學

  前段日子在電視上看哆啦A夢時,無意中發掘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橋段與現今的遠距教學竟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的起點,大雄一夥人便暢想未來生活,以後大家再也不用去學校上課,只要在家用小電視就可以聽到老師的課程內容,以此學習新知,由此可見對於二、三十年前的人們而言,遠距還能學習這件事似乎是一件天馬行空的事情;時過境遷,因疫情的爆發,讓「遠距教學」這件前人認為是非常奇幻的事情變成了既定的現實。

在此筆者分為三個不同視角來論述遠距教學目前所遇到的問題與狀況。

  對於教學者而言,熟悉設備是首先要解決的課題,如何從陪伴多年的好夥伴「黑板」轉換成近幾年才認識的新朋友「電腦」?以及怎樣適應一個人對著螢幕講話,而底下沒有學生們的回應?筆者上課時就曾發生過老師因為不熟悉設備,導致課程無法繼續進行下去的窘況,也有老師很幽默的表示,自己現在這樣上課就好像實況主在開直播似的,要一邊說話一邊看留言回覆問題,如此心態實在是值得讚揚的。遠距教學對於老師來說不再只是「教學」,同時也是一種重新的自我學習,學習用不同的工具作為教育的載體、學習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

  而對於學生來說需要克服的就不是軟硬體設備的問題了,學生在課堂中隔著螢幕,是否能達到和在教室中實體上課一樣的收穫?會不會因為老師不在面前而無法專心?根據筆者對周遭同學的訪問,許多同學指出,遠距教學雖然能減少通勤的時間,並且上課地點不受限制,相較於實體上課方便不少,但也因此更考驗學生的自制力,在上課的同時跳到別的視窗玩遊戲,乃至開啟課程網頁之後直接倒頭睡回籠覺,這些都是師長們防不勝防的。此外,這種透過鏡頭授課的教學方式,對於自然、體育等需要學生實際操作的學科遠距是相對不適合的。學生很難透過單一角度掌握整個實驗、動作的全貌,老師也無法像在教室上課一樣,到座位上給予學生個別的詳細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學的成效可以說是大打折扣。

  當然遠距教學影響到的不僅僅是老師與學生,家長同樣也受之影響甚深。尤其是家中有國小、幼兒園以下,低學齡孩童的家庭,雙薪家庭因為雙親都要外出上班,且有可能因為家庭的經濟因素,無法負擔請保母或是將孩童安置於安親班的費用,就得承擔幼童獨自在家的風險,抑或是將小孩交由爺爺、奶奶照顧,成為疫情之下另類的隔代教養家庭;而一樣是遠距上班的家長,又有可能會和在家上課的學生互相干擾,形成同事和學生一起上課,學生和父母一起開會的趣況,造成工作和學習很大的不便。

考試型態的轉變

如同上文所述,疫情的到來,開啟了全面遠距教學時代,隨著教學型態的轉變,用來評量學生是否有認真學習的「考試」無可非議也會跟著改變。每個老師對此抱持著不同的態度,有些老師維持著考試一貫嚴謹、認真的風格,要求學生開啟鏡頭坐姿端正地進行考試,以防止學生作弊;有些老師乾脆讓學生「開書考」,但是增加題目的難度以及數量,學生若是平時上課沒有專心聽,或是沒有複習,也會很難在時間內完整作答;在大學有更多的教授直接把期末考改成期末報告,讓學生們陷入報告苦海。然而上述幾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問題被提出來探討,有學者就認為強制學生開啟鏡頭,對於學生的隱私權有所侵犯,還會造成學生極大的心理壓力,需多加留意。

除了要不要考試?能不能開書考?再來就是採電子檔或是書面考試的問題了,同樣是各個老師有各自的考量,希望學生採用電子檔考試的老師認為,能藉此訓練學生的打字速度;依舊維持紙本書寫考試的老師則覺得,此方式除了跟原本一樣學生應該較能習慣之外,也能防止學生上網找資料直接複製。那麼考試時如果設備發生了問題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應該提出替代方案或者是增加考試的彈性時間?會不會有學生利用這個手段,假裝自己設備出問題故意重考?諸如此類說不完的許多問題,暫時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做為一個新時代的開闢者,我們只能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硬著頭皮走下去!

遠景與展望

  「教學」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教」或者是「學」,教師在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同時,同樣也接收著學生的反饋,不只是學生會從良師身上學習到人生的大道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也會從千千百百個學生之中,或多或少汲取一些人生的養分,正是所謂「教學相長」,而「遠距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更刺激著進行教學的雙方,在彼此互相砥礪的過程中,激盪到另一個層次。

  在這如此艱困的時代,我們更應該保持正面的態度,努力克服疫情所帶來的各種心理衝擊,相信經歷了這一波浩劫,帶來的不只傷害,還能讓老師與學生對於教學產生新的想法,為「教育」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