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學筆記 - 心靈到底是什麼

這是一個沒有人寫得清楚的主題,也是人類還未達共識的主題.

真箇是,一人一把蕭,各吹各的調.

那,我在這裡講什麼?哈哈.

我來試著講點不一樣的話,講一些不虛無飄渺可以清楚聽懂的名詞.

試著從個人的角度講清楚這個理念.

以下的解釋並不是黑白二元論,只是為方便解釋而做概括性的比喻.

就像白髮三千丈,請勿太計較那個"三千丈"的事,因為主角不在這個比喻性的形容詞上. 

心靈=心理=大腦?

這個時代,應該不會有人還撫心說,心靈在"心臟"裡吧?

因為人人都知道,早年把心靈跟心臟劃上等號,是因為=>心臟是反映心理的表現.

 

人類的絕大基因由類人猿而來,類人猿的心靈是什麼?

動物有心靈嗎?還是只有人類有?為何只有人類的心靈被肯定?

人類唯一比一般動植物多的,是智慧與思想,所以被稱為有靈性?

 

Ok,那麼,智慧+思想+表達,可以估且當成心靈的共識吧.

有人可能不贊成,認為光有智慧+思想,還少了一味:情感/感覺.

這個是關鍵之一,因為若是尋常動物若懂得"表達情感",我們會當成很有靈性.

但這仍不是最主要關鍵.為何呢?

 

因為給右腦的情感與感覺資料下定義的,大多仍是左腦的(經驗/學習)法則.

左腦藉由身體的六感(眼耳鼻口舌身,再加一個從群體意識而來的直覺)把"外在的"資料吸收進來,然後儲存在右腦.

左腦再根據(經驗/學習)法則,來為這些資料下定義,歸類整理.

接下去,右腦再添加靈感或創新來豐富/放大/增減...

最後由左腦控制身體的表達出去.

 

心靈,在上面那路徑的哪個位置呢?

心靈在於左右腦合作的那一段橋接上.

若是左腦不夠發達,就空有右腦的"一堆感覺",但無法歸類整理,理解或思索.

人們拼命的對外蒐集大量人工化的美好感覺,卻無法消化吸收,只能空置在右腦的儲藏室裡.

 

人們拼命的對外蒐集大量人工化的美好感覺,為什麼?

有兩個主要原因::

1. 用來淹掉/複寫舊有的負面感覺.

2. 尋找答案.

 

尋找什麼答案?

尋找可以解釋/翻譯/解讀出塞在自己右腦的一堆模糊不清的感覺/感情/情緒/概念/抽象想法.

從外尋找一個,自己左腦沒有的(經驗/學習/翻譯)法則,好解釋/翻譯出右腦的(記憶/經驗/知識/儲存的各種資料).

 

成功的哲學家,可以清楚的整理/解釋/翻譯出一些人們右腦所有的共同情感/情緒/感覺.

心理學家的工作,則是找出情感/情緒/感覺的共同表現/投射/反映/行為.

宗教信仰的工作,則是提供一個不同管道,來管理一些可以以宗教角度來定義的感覺/感情/情緒.

 

所以,心靈是什麼?

目前最常聽到的,是人們對那些[模糊不清的感覺/感情/情緒]所下的[模糊不清的的定義].

Ok,根據-[知識到哪裡,信仰就到哪裡]的法則.

對自我心靈的認知,來自於智慧的多少.

而智慧,則等於知識+經驗的認知與應用.

當自我智慧不夠時,就往外尋找,希望借用它人的左腦法則,來幫助自己解惑.

這包括,所謂的直覺-從群體意識或自己的各種意識而來.

這部份,仍屬於資料/知識的一類;

因為它不是空無的東西,而是實際存在的一種意識形態的資料.

我推測,所謂的悟道,也得是:悟(左腦)+道(右腦),而無法從空中悟到空.

 

然而,因為心靈是左右腦的通力合作下的產物.若沒有辦法做到,自然有"空"的感覺.

當人們從外尋找答案時,沒弄不清楚到底自己在找什麼,都抱著估且撒網補魚看看的心情.

所以,不但找不到左腦的翻譯法則來解答屬於自己右腦的資料,卻又拼命塞進更多它人的右腦感覺/情感資料.

這樣子,縱使一時塞滿了東西,無法思考,但過一段時間,右腦安靜下來後,才會發現,原來心靈仍是空的.

 

有一句東西方都認同的思索法則 - 要內觀.

意思是,橋接左右腦的功能與力量,就能看見.

據說,所有的答案,我們都已擁有,但就是想不通,想不到,想不懂.

這個不通與不懂,被當成是我執.

 

看見自我內在的心靈,對很多人不是用"看/想/聽"就好.

安靜下來做冥想,很多時候就是看不見;因為思索的訓練太少,兩腦並用的訓練太少.

這是個人覺得需要著重的地方.否則古來聖賢的覺醒與悟道,幾乎沒有是被當成有靈通的幼兒期,而多是經歷非常人生之後.

有時候,最後一塊拼圖不一定非要自己完成的.

 

自己的心靈,是不能從別人那裡考貝而來;否則就是"貼圖",以至難以合身的.

可是,這就是人們經常被洗腦的地方.

我們總是被教育,要變成這樣那樣的人,考貝別人講的話,考貝成功者的人生,甚至心靈.

心靈這名詞,真的可以變成"心靈G湯",一飲就好嗎?

 

它人的心靈產物,其實應該是給自己做參考,能夠敲醒或移動自己.

然後,我們也可以擁有專屬於個人的心靈. 

.................................

 

對我而言,結合思索(左腦)與知識(右腦),是非常重要的訓練與學習.

很多人瞧不起知識,因為人們把知識狹義的當成"科學理論",枉顧"情感"也是知識資料的一種.

至少,我們的大腦,無論是"科學理論"或"情感經驗",都一樣地被當成知識(或稱資料),儲存在同一個地方.

若一種存在的情感與感覺很難"翻譯"出來,那是因為左腦的翻譯器需要升級啦.

左腦有多少"法則"可以解譯/認知感覺,"理解"就到哪裡.

當然,右腦的經驗/認知/資料太少,空有邏輯,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對類人猿而言,要講出"我愛你"這三字的感覺,是很困難的吧.

現代人類對這類感覺,可是演化的很高段了.

所以,要解譯"心靈"一詞,不是不能,只是火候未到.

若是人們不在乎認清方向在哪,或者繞上半輩子的路慢慢逛,自然也是可以的.

所以,弄清楚,自己向外尋找的所謂"心靈",是什麼?

找的是:

1. 左腦解讀法則的資料?

2. 右腦更多的美好感覺(生資料)?

3. 左右腦橋接的訓練?

4. 學習看見自我的左右腦各有啥資料?平日怎麼用的?(自我認知?)

 

簡單說,心靈=感應訊息(感覺,感情,情緒,記憶,思想,靈感)+解譯訊息(法則,邏輯,思考)

閱讀心靈與收集心靈,是兩回事,但都是"腦部的活動".

若是心靈一詞有困難理解清楚(無論從何角度),學習起來自然就辛苦得多了. 

心靈這款事,真的是困難的研究.

Sophia

 

Sophia國際身心靈學校-催眠學院

 本網站所有課程內容圖片文件等相關資料,蘇菲亞神秘學院團隊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形式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