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撕 - kidult-新時代的彼得潘

kidult既是眾數意願,少數自然也無可奈何了.

kidult-新時代的彼得潘

讀到一篇新聞:

"美國和奧地利科學家提出一項重新定義人類年紀的概念,認為同年紀相比,現在的人的心態行為比上一代的還要年輕,現在的40歲,相當於過去的30歲,也就是說,等於比上一代的年輕了十歲。

科學家提出這項人類新年齡定義的概念,並非以一個人活了多久來計算年齡,而是以「還能期待多少年」的各種因素來計算年齡,科學家認為,這種新概念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口逐漸高齡化,但是人們的表現卻比起父母那一代同年齡相比更年輕。紐約大學教授桑德森說,「用這種計算方式,以每個人還能有多少年可活這個觀點來看,平均每個人都比較年輕了。」 "

這尚不能解答我心中長久的一個疑惑.

台灣有許多人走向英國所謂的"Kidult"化-成人兒童化.為何?

乍見這種情況,令我相當無以適從.

一位成人忽然以兒童的姿態與兒童言語與我交談,那種驚駭有點...怎麼說呢?不知如何回應.

幾年下來,陸續有不少這種經驗.連看見電視上的一些訪談都是如此,遂證實了不是我的幻像.

這種kidult化現象,不只是現象,更成為一種文化.

不少文字處把kidult和美少女聯結在一起,更有把kidult當成時髦流行來推廣的.

早已耳聞,台灣青少年文化出現斷層,因此有哈日哈韓風竄入,取代傳統文化來教育台灣下一代.

台灣青少年一代成為日韓名符其實的次文化殖民地.

Kidult的形成,一說是受到家庭的寵愛,也似是草莓族的特徵之一.

Kidult成為逃避外界壓力的一個最好辦法.只要顯現兒童言行,就等於祭出免戰牌,外加兒童特有的索寵權.

若硬要找出此現象的pattern,我發現這種Kidult現象較少出現在人格成熟堅強的人身上.

這kidult現象似乎中外各國都有,只是台灣的kidult現象較為普遍且"顯性".

換句話說,台灣人覺得在“安全"的情況下,放心地顯現kidult言行.這似乎是件值得安慰的事,因為社會家庭間能夠提供一個安心的環境,任成人在公共場合顯現出不成熟的兒童本性來.但若非國社壓力太大,一個成熟的成人怎會藉"兒童言行"來遁逃?問題還有,為何人格會不成熟?為何一個成人不能應用成人解壓法?從何時"純稚的童心"和"成人兒童化"劃上等號?

中外文化標榜有"童心"的人是純真的,卻忘了教導每個年齡層都該有其純真的一面.

兒童是純真的但仍處於一個受保護的索寵者階段,但成人的純真還包括了成為一個提供者保護者.

估且不論成人兒童化的現象

Kidult看似可愛和平,其造成的文化危機也許是鼓勵不成熟人格的社會型態的建立.

成人的外表與知識,並不能夠成為駕馭國社文化的主要能力.

唯有成熟的人格才能夠做出成熟的決斷,擔當責任與迎擊考驗.

前陣子,我曾遇到一些困難.

一位陌生中年男人抗議因為我的忽視他,而造成他的情緒困擾與傷害.

我挑挑眉,對他道:"幾歲的人了?自己的情緒還不能自理嗎?"

回想起來,這種[把自己的情緒交給別人無法自理,別人也該負責照顧]的觀念,不就是幼兒心態的基礎嗎?

問題是,把這些慣性的幼兒心態當成成人的吮指安心毯,並非一朝一夕可成.

多少時間,多少人的共同成就,才可能養成這樣子內外失衡的個性?

比較令人心驚的是,當國家社會逐漸交棒,交到這樣子的一群人手裡時,怎麼辦?

如今,國社失控的情況日漸加深.失控的百姓,失控的領導群,情緒失控與言行失控的景象,有若置身行走與一片埋藏不定時炸彈的曠野之間.隨時一個不小心便要失控爆發幾枚.

總之,文化的養成是群眾的共同貢獻,或者是"意願".

在這個玩[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遊戲時代,kidult既是"公投"結果,少數自然也無可奈何了.

 

 sophia

 

Sophia國際身心靈學校-催眠學院

 本網站所有課程內容圖片文件等相關資料,蘇菲亞神秘學院團隊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形式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