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 Matthew Pearl
Matthew Pearl: Dante's Inferno
但丁的地狱
——《但丁俱乐部》(The Dante Club)
内战后的美国波士顿,有三位“炉边派”诗人亨利·朗费罗、詹姆斯·洛威尔与奥利弗·霍姆斯组建了“但丁俱乐部”,他们为的是一个神圣的文学理想——在美国出版但丁的非凡之作《神曲》。但是,突然在波士顿和坎布里奇发生的连环谋杀案令诗人的翻译计划被迫中止。离奇的死亡方式令警方束手无策,只有但丁俱乐部的成员知道谋杀的风格和形式直接来自《神曲·地狱篇》。为了不再有生命受到伤害,诗人抛开书本,背负起阻止杀人者继续行凶的重担。
神秘、恐怖、历史、惊悚、浪漫,这就是美国新秀作家马修·珀尔的处女作《但丁俱乐部》(The Dante Club),今年有幸被北京世纪文景公司引介给国内迷于“真假难辨的历史小说”的广大读者。
从意大利历史学家兼作家安伯托·艾柯的《玫瑰的名字》开始,一系列带有宗教启示性的谋杀、侦探故事纷纷出炉,最新也最流行的一本则是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玫瑰的名字》用巧合作为追求真理的结论;《达芬奇密码》以传奇般的历史细节构架故事;《但丁俱乐部》则尽最大可能重写历史,假想着在那个动荡的战后时期或许会出现的问题。
历史的缝隙中沉积着太多不为我们所知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去加以考究。马修·珀尔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您很容易就能明白他撰写的学术著作为什么能获得美国但丁协会的“但丁奖”。举个例子:作者为什么要从蛆虫开始?一是因为《圣经·地狱篇》里描述,所有生前可以行动起来为社会努力,却为了明哲保身或别的原因而没有那么做的人死后都要在地狱里受到苍蝇、蜜蜂与黄蜂的折磨;二是因为“Lord of the Flies”——苍蝇之主,别西卜(Baalzebub)。来自于迦南人的“Baal”,意思是“主人”。作为菲尼基人的一个神灵,别西卜被称为“蝇王”,在圣经里还被称为“兽的主人”。魔鬼学不仅盛行于但丁所在的时代,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沉迷于此。否则《但丁俱乐部》就会缺少太多的神秘感。由此,作者的精心与审慎可见一斑。
在《但丁俱乐部》中,马修·珀尔还表述了很多对于《神曲》的研究观点,令人品味之后获益匪浅;所以,《但丁俱乐部》还非常适合作为阅读但丁的《神曲》之后的解疑。例如:但丁的《神曲》为何被称为《喜剧》而非《悲剧》?读过这本书,你定会有所理解。我想这也是该书最为独特的地方——你不必对《神曲》倒背如流才能看懂《但丁俱乐部》;与之相反,其中的学术性讲解对你理解原文还大有裨益。
意大利最杰出恐怖片导演之一达里奥·阿让多(Dario Argento)的《无眠》(Non Ho Sonno)里,主人公是一位受着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Animal Farm)引导的杀手——他每次行凶都要留下一张《动物庄园》里的动物形象的剪纸;著名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几年前的影片,《七宗罪》(Seven),也是基于但丁的《神曲》所衍生出的艺术作品,而且被广泛认为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个。和所有这些受到大师级的文学作品影响与启迪而创作出的影片相比,《但丁俱乐部》用它特有的文字描绘着类似的场景,毫不逊色。
战争、罪恶、蛆虫、惩罚,这里就是地狱。没有任何犹豫,我合上书本,范·海辛(Van Helsing)博士在眼前说着最后的感叹——“我们都变成了神的疯子,我们全都是(We have all become God's madmen, all of us.)”[《惊情四百年》(Bram Stroke’s Dracula)];耳边响起瑞士厄运金属乐团“哀伤”(Sadness)的悲歌“但丁的地狱(Danteferno)”——“不要哭泣,不要哭泣,不能反悔。我不能给予,不能生存,我不能生存在失望之中。”
如果不读《但丁俱乐部》,我们或许会后悔的。
《但丁俱乐部》[美] 马修·珀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