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https://pan.baidu.com/s/1EZChd4VS8zZcI2Wa2xwnow
提取碼:F689
內容簡介
本書由《大自然的社交網路》《森林的奇妙旅行》組成。
“渥雷本的書擴展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德國《每日鏡報》文學評論家鄧尼斯·謝克
如果你對大自然充滿愛與敬意的話,你會愛上這本書。
大自然蘊藏著無數的驚奇:闊葉樹影響著地球自轉,鶴群降低了西班牙的火腿產量,針葉樹能夠控制雲霧。這些驚奇的背後隱藏著什麼?這位熱情的森林學家以及暢銷書作者——彼得·渥雷本,帶我們走進一個很少有人涉足的世界,描述動物和植物之間迷人的關係:動物和植物如何相互影響?不同物種之間的溝通是否存在?均衡的自然系統失去平衡後會發生什麼?借助*的科學研究成果以及他幾十年的細心觀察,這位德國*知名的森林學家不僅為我們講述了自然的驚奇,而且開啟了我們觀察周邊世界的全新視角。
森林帶給我們的啟發,遠遠大過你的想像:
德國人手一本的森林實用指南。
作者和我們分享他獨到的森林知識與親身感觸,除了哪裡可以搭帳篷和生火烤肉,哪些野莓和樹果可以填飽肚子,什麼時機和地點*適合觀察野生動物……還會告訴我們如何傾聽樹木的聲音,如何與森林中的萬物和平共處。
你無須記住書裡的內容,只需要起身走進森林,用我們與生俱來的感官,體察樹木和動物的喜怒哀樂,體會森林裡的歲月更迭四季變幻。
所有森林知識與逸事,都在傳遞這樣一種深情:我們不僅僅是訪客,更是森林世界的一部分。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hNk-05Vj0QXIkLmSHAiJ9w
提取碼:F689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是由北京大學牽頭,聯合全國十多所重點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素質教育通識課教材。內容涵蓋文、史、哲、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主要學科領域。其中人文學科占的選題比重最大,約占60%。全套叢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計畫出版100 種,目前已經正式出版55 種。叢書選題範圍廣、層次多,選擇空間大,是同類教材中學科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編撰者陣容最強的叢書之一。中宣部、教育部等部委的領導對已經出版的“十五講”系列有非常高的評價。
北京大學出版社歷來以出版高品質的大學教科書聞名,由北大出版社承擔這樣一套多學科的大型書系的出版任務,也順理成章。編寫出版這套書的目標是明確的,那就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國各相關學科的教學資源,通過本書系的編寫、出版和推廣,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貫徹到通識課知識體系和教學方式中,使這一類課程的學科搭配結構更合理,更正規,更具有系統性和開放性,從而也更方便全國各大學設計和安排這一類課程。
這一書系的定位是“名家講通識”,和一般的教材不同,這是講座風格的一套書,是請名家來做高品味的學科普及講座。內容設計充分照顧到社會上一般青年讀者選擇閱讀,適合自學;同時又能滿足大學通識課教學的需要。每一種書都有一定的知識系統,有相對獨立的學科範圍和專業性,但又不同於專業課,不是專業課的壓縮或簡化。重要的是能適合本專業之外的一般大學生和讀者,深入淺出地傳授相關學科的知識,要讓學生有興趣,確實可以幫助學生擴展學術的胸襟和眼光,進而增進人格素養。每一種選題都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把學問真正做活,並能加以普及。因此對作者的要求很高,邀請的大都是那些真正有學術建樹,有良好的教學經驗,又能將學問深入淺出地傳達的重量級學者,是“大家”講“通識”。命名為《名家通識講座書系》,意在精選名校名牌課程,實現大學教學資源分享,讓更多的學子能夠通過這套書,親炙名家名師課堂。
這套書的作者陣容強大,多數都是各個學科領域頂尖的學者。有的是採取多位學者合作形式,如《紅樓夢十五講》、《美國文化與社會十五講》等等,幾乎就把所屬學科領域最好的學者都請來“開課”了。另外,第一批選題的作者當中,有一部分就是由各大學推薦的,他們已經在所屬學校成功地開設過相關的通識課程。令人感動的是,雖然受聘的作者大都是各學科領域的頂尖學者,不少還是學科帶頭人,科研與教學工作本來就很忙,但多數作者還是非常樂於接受聘請,寧可先放下其他工作,也要擠時間保證這套書的完成。這套教材由不同的作者撰寫,自然會有不同的治學風格,但又都注意知識的相對穩定性,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又能適當接觸學科前沿,引發跨學科的思考和學習的興趣。行文大都採用學術講座的風格,有意保留講課的口氣和生動的文風,有“講”的現場感,比較親切、有趣。
本書系適合作為提高文化素養的普及性讀物。如果用作教材,教員上課時可以參照其框架和基本內容,再加補充發揮;或者預先指定學術閱讀某些章節,上課時組織學生討論;也可以作為參考教材。本書系為什麼一律命名為“十五講”?主要是要求在較少的篇幅內講清楚某一學科領域的通識,如果選為教材,十五講又正好講一個學期,符合一般通識課的課時要求。當然,這也有意形成一種系列出版物的鮮明特色,一種圖書品牌。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能否成功,還要看各個採用單位的實踐檢驗,要看廣大師生和讀者的接受程度。從目前已經出版的55 種來看,效果不錯,全部當年重印,過半數年印三四次,最先面世的數種迄今為止已經重印十幾次,總印數達七八萬冊。很多學校反映,書是有品質的,開課的老師自己也採用了這些教材的框架與主要內容。即使不採用我們這套教材,也在實際教學中採納參考了這套教材的內容框架,或者由於這套書的某個課題引發某些學校老師開設類似的通識課。希望“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的出版,能夠有效地促進全國各大學的素質教育和通識課的建設,從而聯合更多學界同仁,一起來努力營造一項宏大的文化教育工程。
總目錄
北京歷史文化十五講
文學與人生十五講
現代天文學十五講
清史十五講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中國近代史十五講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中國歷史十五講
絲路文明十五講
道教文化十五講(第二版)(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戲劇藝術十五講
中國傳統建築十五講
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美育十五講
中國美學十五講
中國哲學十五講
宋明理學十五講
《周易》經傳十五講
紅樓夢十五講
魯迅作品十五講
唐詩宋詞十五講(第2版)(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通俗文學十五講
中國古代詩學十五講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中國文學十五講(第二版)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第二版)(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口才訓練十五講
審美閱讀十五講(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俄羅斯文化十五講
科學史十五講
美國歷史十五講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美國文化與社會十五講(第2版)
歐洲文明十五講(典藏版)
人類生物學十五講
世界現代化進程十五講
政治學十五講
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
美學十五講
音樂欣賞十五講(第三版)
西方美術史十五講
藝術設計十五講
現當代建築十五講
西方哲學十五講
宗教學基礎十五講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文化哲學十五講(第2版)
邏輯學十五講(第二版)
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
哲學修養十五講
科技哲學十五講
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講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心理學十五講
性健康十五講
《三聯當代學術叢書》套裝10冊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dyUuQgOvUW2Fq1ZQMg41g
提取码:F689
《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修訂版)》茅海建 豆瓣 9.4
本書對我國鴉片戰爭這段歷史作了回顧,試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解析這場顛覆清王朝的浩劫。作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茅海建歷數了清朝的軍事力量、驟然而至的戰爭、廣州的“戰局”、“撫”議再起等內容,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鴉片戰爭對於清朝統治打擊的致命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學論著。
《拓跋史探(修訂本)》田余慶 豆瓣 9.6
田余慶先生 《拓跋史探》一書初版於2003年,列為“文史新論”系列之一種,印製5500冊。此書是其代表作《東晉門閥政治》《秦漢魏晉史探微》之後唯一的研究新論。2004年此書獲北京市社會科學特等獎。此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五胡十六國這一破壞性特別突出的時代得以結束,歸根結柢是五胡日趨融合,其主要部分終於陸續積澱在農業地區而被漢族文明逐漸同化之故……但是,在這漫長過程行將結束而又尚未結束的時候,為什麼是拓跋部而不是別的部族擔當了促死催生的任務呢?這就涉及拓跋部的歷史定位問題和北魏政權定位問題。”
《商文明》[美]張光直 豆瓣 9.3
張光直力作,用人類學探求古代文明之典範。從傳統文獻、青銅器、卜甲和蔔骨、考古學、理論模式切入,全面呈現商文明。“三代平行說”和“三代政治歧異文化類似說”富有啟發,“文明的衰落帶來社會的進步”振聾發聵。
《民主四講》王紹光 豆瓣 8.6
作為一種政治體制,“民主”已經有2500 年的歷史;而在頭2300 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個“壞東西”,直到最近一百年來,它才時來運轉,被當作“好 東西”。為什麼“壞東西”會變成“好東西”?到底是什麼發生了變化?本書作者以成熟的西方民主為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述了現實世界裡民主體制的諸實證性問題。
《中國歷史通論(增訂版)》王家範 豆瓣 9.2
通史的意境,全在通古今之變,歷史由此才顯示出它的節律脈動,是一個活潑潑跳動著的“集體生命體”,有它特殊的生命歷程和內在的新陳代謝機制。本書以勾勒輪廓、闡釋整體特徵為限,又包含著對百年來“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的特殊關注。在統合百家的基礎上,從通貫和整體全是的角度,對歷史中的重大問題做出個性化的解讀,進而揭示中國歷史變遷的內在脈絡。
《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增補本)》閻步克 豆瓣 9.0
官僚等級制是中國傳統政治的重要方面,秦漢官階制度和中華帝國早期官僚等級結構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課題。以往學界進行了諸多考察,但許多內容乃至輪廓性和結構性的問題仍有繼續探究的廣闊空間。本書作者是海內外中國政治史領域的領軍人物,長於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借鑒現代政治學的某些理論,利用新刊佈的簡牘資料,追本溯源,在關鍵點上不斷推進本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心靈秩序與世界歷史— 奥古斯丁對西方古典文明的終結(增訂版)》吳飛 豆瓣 7.8
當代學術系列,北大哲學系吳飛教授力作。全面梳理並闡釋了對西方早期基督教思想集大成的奥古斯丁的巨著《上帝之城》,展現其思想的深刻和宏大,同時毫無保留地展示他的思想張力和對現代西方文明帶來的問題。出版五年後的增訂本。新附錄的三萬字長文《地上之城與魔鬼之城》,是對初版中有關政治哲學部分的一個修正,另外還增加了“參考文獻”,以便利讀者檢索。
《杜詩雜說全編(精)》曹慕樊 豆瓣 8.4
曹慕樊先生為杜甫研究名家,治杜詩精深宏達,注重“義理、考據、辭章” 的融會貫通。無論是對杜甫的儒家思想,還是對其“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都有深入獨到之理解與闡釋。本書是作者兩部名著《杜詩雜說》和《杜詩雜說續編》的合刊。前者主要是其1962年的一些讀書筆記;後者集中了80年代杜甫研究的心得和成果,體現了其“把西方的現代修辭學引進唐宋詩研究中來,把西方的現象學或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引進研究中來”的嘗試與努力。另外,還將作者晚年有關杜甫研究的五篇文章作為附錄收入,以體現其對杜詩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和影響的高屋建瓴的把握。
《第一哲學的支點》趙汀陽 豆瓣 9.2
《第一哲學的支點》所謂第一哲學,即哲學的哲學,或稱元哲學。這是哲學的根基,西方哲學把形而上學作為第一哲學。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哲學的核心概念,公認有笛卡爾的“思”和黑格爾的“存在”,趙汀陽此著提出並論證,哲學還需要“行”作為支點,現代哲學要從“思”的問題轉向“行”的問題,從反思物的世界轉向反思事的世界,事的世界就是人創作出來的生活,接續了他一貫的主張——哲學旨在討論關於可能生活。
《晚清的士人與世相》楊國強 豆瓣 8.0
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晚清中國因中西交沖而發生歷史大變局,在回應西潮逼來的漫長過程裡,傳統文化養育出來的士人,作為七十年間回應西潮的主體,效西法圖自強,深深捲入歷史變遷的過程,一代一代地在古今中西之爭中為民族尋路,因之而有前後相繼的思想潮流和社會變革,與儒學相依的傳統士人自身也發生了節節嬗蛻。楊國強著的《晚清的士人與世相(精)》匯積了作者對晚清士人及他們那個世界的思考、理解和解釋,圍繞著科舉制度下的功名與富貴、世運盛衰中的學術變趨、晚清的清流與名士、十年新政與社會解體等主題,通盤解讀近代化過程中的士人和社會,融深刻的洞察於歷史敘述之中,很富於思想啟發。增訂本新補一文,論甲午乙未間清流的重起和劇變,這是作者近年對晚清士人世界再考察的力作,依然貫徹了透過士人看世相的切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