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腦解析度:
3840x2160(4k)
2560x1600 (2k+超清屏)
2048x1536 (2k超清屏+視網膜屏)
1920x1200 (1080p+全高清屏)
1920x1080 (1080p全高清)
1366x768 (720p+高清屏)
1280x800 (720p寬屏)
1024x768 (720p屏)
藍牙音源解碼
有線耳機當耳機線插入手機時,音樂立即撥放;但是當我們使用無線藍芽產品時,訊號是怎麼傳輸的呢,我們常常聽到藍牙的音源傳輸編碼:SBC、AAC、apt-X等規格,對於喜歡玩音響的朋友這些用語或許都不陌生,但是對於要買初次要藍牙耳機的朋友,這些專有名詞就有點艱深了。小編希望藉由本文可以讓大家對於藍牙音源編碼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其實當你看到下圖的時候,懂的朋友已經懂了,可以不用看本文了。這些音源傳輸編碼,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數據的封包的傳輸量。可以看到傳輸量表現最好的是 LDAC (quality),較不好的是 SBC(mid),其他的介於中間,大致的排序由小至大:SBC<AAC<aptX<LDAC。
SBC
SBC (Subband Codec,支援的轉碼器)是藍牙裝置採用的標準音訊編碼技術,幾乎所有的裝置都有支援SBC。SBC的單聲198kb/s、雙聲道是345kb/s,
AAC
杜比實驗室提供的技術,是一種高壓縮比的編碼算法,Apple music 上有大量採用 AAC 音頻,同碼率下音質優於MP3,iPhone進行藍牙傳輸時會使用 AAC 編碼。所以當你使用 AirPods Pro 的時候,其音源編碼就是使用 AAC。
AptX
高通晶片廠主推的編碼技術,其專利權也是在高通,其傳輸量比傳統藍牙編碼效率更高,一般的 aptx 可以傳輸 352kbps 數據傳輸速度,大部分安卓新機配備 AptX,但需要藍牙耳機也支持 AptX 才能發揮效果。但由於高通擁有 aptX 的專利權,要使用的此編碼的耳機商及設備商都要權利金,所以有些耳機或是手機(如IPHPNE)不支援。
AptX HD
aptX HD最高可傳輸24位元 / 567kbps且取樣率為48kHz的檔案,而延遲在 170到270毫秒之間。比起aptX,新的aptX-HD 則最高可以達576k bps,聲音壓縮的情況比較不失真,細節更多。
AptX Lossless
高通於2021年9月宣布,AptX Lossless編碼將提供具有CD標準質量的無損音訊。雖然不等同於Hi-Fi/HiRes格式,但它提供16 位元/44.1 KHz的傳輸速度,該公司將其為優質音頻流服務的理想選擇。
LDAC
索尼(SONY)自己研製的一項藍牙傳輸技術(最高可傳輸到990kbps),可傳輸3倍於普通藍牙的數據,實現在藍牙下播放無損音樂,不過僅有索尼設備支持這項技術。
LHDC
LHDC是另一個具有高位元率的藍牙編碼,從理論上講,自Android 10以來就已準備好由軟體開發人員內建到系統界面中。然而,在實踐中,LHDC的支援並不廣泛。這是一個例子:
OnePlus Buds Pro支援LHDC標準,與OnePlus 9和OnePlus 9 Pro結合使用,提供比許多其他Android手機更好的音質。然而,雖然旗艦系列是兼容的,但OnePlus並未將支持擴展到其整個產品系列,這意味著像OnePlus Nord 2這樣的更便宜的機型不具備新功能。
雖然LHDC在技術上令人印象深刻,在24位深度下位元率高達每秒900kbps,取樣率為96 kHz,但這個音訊編碼還沒有流行起來。
LC3
藍牙聯盟在2020年CES宣布的全新音訊編碼,能夠以較低的位元率來傳輸同質量的音訊,將大幅改善藍牙官方標準音訊編碼的品質與延遲問題,未來將取代SBC成為通用藍芽音訊編碼。
結語
許多人都認為有好的音源傳輸編碼就有好的音質,這個部分其實要釐清一下。音質主要影響因素為耳機的整體配置,如耳機共鳴體、驅動單體、組件搭配…等,這些的因素遠遠大於音源編碼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您都聽 KKBOX、Spotify、iTune、mp3、youtube等串流音樂,其實基本的SBC、AAC就夠了。
【美國拍攝的「韓戰主題電影」30部】
1.《鋼盔》(SteelHelmet,1951,台譯《南韓血戰記》)
2.《上刺刀》(FixedBayonets,1951)
3.《潛艇指揮官》(SubmarineCommand,1951)
4.《我需要你》(Iwantyou,1951)
5.《空軍軍校生》(AirCadet,1951)
6.《決不撤退!》(Retreat,Hell!,1952)
7.《零點差一分》(OneMinutetoZero,1952)
8.《中國冒險記》(ChinaVenture,1953)
9.《光榮旅》(TheGlorybrigade,1953)
10.《戰地天使》(BattleCircus,1953)
11.《戰艦英雄》(MenoftheFightingLady,1954年)
12.《戰俘》(PrisonerOfWar,1954)
13.《占領高地》(TaketheHighGround,1954)
14.《血巷》(BloodAlley,1955)
15.《獨孤里橋之役》(TheBridgesatToko-Ri,1955,港譯《蜀孤里橋之役》)
16.《酷刑》(TheRack,1956)
17.《安娜波里斯傳奇》(AnAnnapolisStory,1956)
18.《沙場壯士赤子心》(BattleHymn,1956,港譯《軍人本色》)
19.《戰爭中的人們》(MeninWar,1957)
20.《時限》(TimeLimit,1957)
21.《獵人》(TheHunters,1958)
22.《戰地情焰》(BattleFlame,1959)
23.《豬排山》(PorkChopHill,1959,美國版《上甘嶺》)
24.《滿洲候選人》(TheManchurianCandidate,1962,港譯《恐怖分子》)
25.《獵戰》(WarHunt,1962)
26.《前進,海軍陸戰隊》(Marines,let’sGo,1962)
27.《萊克軍士》(SregeantRyker,1967)
28.《陸軍野戰醫院》(M*A*S*H,1970,港譯《風流醫生俏護士》)
29.《麥克阿瑟傳》(MacArthur,1977)
30.《仁川》(Inchon,1981)
【歷史上的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地區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海拔1000至2000米,林木茂密,道路狹小,人煙稀少,夜間最低溫度接近攝氏零下40度。中國軍隊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爭奪和較量,雙方多次攻守易主。
英雄兒女 (1964)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38091/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qDC9yqbQKoizdFKCg4U_-A
提取碼:F689
决不撤退! Retreat, Hell! (1952)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mb17CbSwelV50uaQEAr0sA
提取碼:F689
猪排山 Pork Chop Hill (1959)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627/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CwgPp_avPYNAZeZF9ulhqw
提取碼:F689
仁川 Inchon (198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8739/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hRuOvOAzwxwRYGR_6jL0Og
提取碼:F689
長津湖 (202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845392/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Y5jJgupSewzeK2KCk1PXmQ
提取碼:F689
關鍵戰役:長津湖之役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3eTldL1NSUtRd6HX8j5GgA
提取碼:F689
長津湖戰役慘絕人寰的真相
中共洗腦電影《長津湖》,號稱中國影史成本最高的電影史詩級戰爭大片,於9月30日在中國大陸開畫後,被愛國小粉紅們瘋炒中,引爆國殤日檔票房熱度。此片眾星雲集,很多名導如徐克、陳凱歌在中央出手整頓中國娛樂圈的風潮中,參與了該片的製作。
在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長津湖戰役是一場舉世聞名的重要戰役。美軍以此戰為驕傲,為將士們頒發了美軍戰史上最多一次勳章87枚。中共視之為是一場扭轉了朝鮮戰局的決定性勝利。但是,中共在戰後撤銷了參戰兵團的番號,長期以來,官宣不願讓人知道此次戰役的情況。如今,投巨資拍大片長津湖,以配合中共當前的反美備戰精神需要。當年殘酷的真相被粉飾一新,實屬窮途末路的自嗨。
這裡,擷取歷史片段,概要揭示長津湖一戰中的事實,以正視聽。
1949-1950年4月,毛澤東先後將解放軍中朝鮮族5萬多人秘密編入了金日成人民軍,並成為其主力。人民軍很快擴充到9萬多,南韓軍不足其一半卻毫不知道。蘇聯又提供給金大批武器裝備,包括重型武器。毛又許諾金日成一旦他打南韓,美國如果出兵,中國將支持朝鮮。有了外部靠山,金日成預計兩周佔領南朝鮮,於1950年6月25日,突然出兵侵犯南韓,三天後佔領了漢城等地。在漢城大肆屠殺所謂反革命和戰俘。當成批反綁雙手坑埋的屠殺照片傳到西方後,聯合國決定出兵,16國參戰。
9月15日,麥克亞瑟指揮美軍第十軍在仁川登陸後,扭轉敗局,10月後逼至鴨綠江。金日成潰不成軍,再次向中蘇求救。史達林答應提供中共武器援助,但不提供空軍參戰。他提供給毛一份間諜情報,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給麥克亞瑟的指示:要求美國將軍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要越過中朝邊境,不要使用核武器。美國害怕捲入和中國之間的持久戰爭。中共將領反對出兵的原因是擔心惹來美軍打入中國,以及對中國工業中心投擲原子彈。本來猶豫不決的毛澤東在得知杜魯門底牌後,立即決定出兵,藉口指責美軍越過三八線,想入侵中國。10月19日,也就是聯軍和韓軍攻佔了平壤那天,中共軍隊23萬人秘密進入朝鮮作戰。
因為中共掩蓋了實際入朝的兵力數字,所以聯合國軍隊以為中國只有五、六萬人入朝。麥克亞瑟決定乘勝解放朝鮮全境,東線美軍和西線的聯軍成鉗形各自向北開進,準備攻取金日成的臨時政治中心江界。預計不久將結束朝鮮戰爭。共軍阻擋不住美軍攻勢而節節敗退。毛澤東急調第九兵團入朝,務必將二、三萬美軍王牌圍堵在長津湖地區殲滅。美其名曰:「誘敵深入」的周密部署。
第九兵團由中共精銳20軍、26軍和27軍三個超額編制的加強軍組成,15-16萬人。他們主要是來自江南上海一帶的南方兵,是原定攻打台灣的主力部隊。1950年11月1日,九兵團從山東境內開赴東北,在火車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東北軍區臨時將庫存的5萬件日軍大衣、棉鞋等調給9兵團使用,有很多也沒能來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車。
九兵團悄悄渡過鴨綠江。入朝第一天,僅20軍隊一個師就有700多人凍傷凍病而掉隊。但仍然被要求嚴密偽裝,在積雪覆蓋的山路和樹林中開進。士兵們不得不頭上裹著毛巾,身上披著毛毯或夾被,凡是能擋寒的東西都穿在身上,五花八門如同叫化子一般。夜間睡覺更成問題,將這一兩床薄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中共電影津津樂道的是十萬人到達長津湖,美軍偵察機竟沒有發現。其實,一個美國將軍在飛機上看到了向南走的志願軍,他誤以為那是逃難的韓國百姓。正常的軍人,很難想像中共指揮官超極限用兵的常態。
一般長津湖地區到11月下旬時,平均氣溫白天在零下27度。這時,寒流來襲,風卷雪飛,氣溫驟降至攝氏零下30-45度,積雪達40釐米厚。在這幾十年不遇的罕見極寒天氣,即使美軍有全套的防寒服裝、羽絨睡袋、帳篷,在打仗時也容易凍傷。
11月27日入夜後,埋伏在山林中的志願軍20軍、27軍突然向美軍發起總攻。陸戰一師臨危不亂,立刻用200輛坦克在三處主要被圍地域組成環形防線。除了開始被偷襲時有所傷亡外,志願軍就很難佔到便宜了。白天共軍根本無法跟美軍較量,到了晚上,信號彈一響,共軍就幾百人往上衝,背著槍擠在山坡上。美軍就槍炮、火箭筒齊發,山坡一片火海。
陸一師7團海洛德·摩爾豪森下士回憶了一場戰鬥,「出乎意料之外,攻山的戰鬥並不激烈。山上的志願軍沒什麼有力抵抗。他們的彈著點和手榴彈只落在幾個地方。繞著走,就可以避開。……我們團僅以很小的傷亡,就攻到山頂。一到山頂,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小小山頭上到處是死亡的中國士兵,大約有一二百具屍體。我的上帝,真是恐怖極了!他們好像大多是在空襲和炮擊時被炸死的,屍首不全,肢體四散。但是班長根據他們鐵青的膚色和無血的肢體推斷說,很多志願軍士兵在我們的空襲和炮擊前已經被凍死了。。。他們有軍火供應,卻沒有過冬準備?要不是凍死、凍傷這麼多的志願軍,那一二百具屍體就可能不是中國人的,而是我們美軍陸戰隊的。」
零下30、40度的天氣,死得最慘的是被安排打埋伏的士兵,趴不了多久就會凍死。在中共自己的統計中,有三個連設伏人員全被凍死。
1950年11月28日夜,20軍59師177團六連125名官兵,在死鷹嶺埋伏,準備堵截陸軍一師,全部凍死。一個個身著夏季軍裝,均保持著戰鬥姿勢,持槍俯臥在戰壕裡。1950年12月,20軍60師180團2連129人,27軍80師242團5連,除一名掉隊者和一個通訊員,全都在設伏美軍7師第31團時凍死在陣地上。
中共沒有愛惜生命的概念,誰敢讓士兵大膽去死誰才可重用。因此,慣用戰術就是把士兵當食人螞蟻,一群群去消耗敵方的槍彈,去擊垮對手的人性意志。只要螞蟻足夠多,總會有螞蟻咬上去,那就是戰勝了強大的敵人。這就是中共敢打硬仗的秘訣。這樣的勝利是可歌可泣還是令人惡心呢?
長津湖戰後,志願軍的傷亡沒有確切公佈的數字,死亡人員超過一多半都是飢寒交迫而死,非是戰死。中共現在出示的數據僅供參考: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少有存活下來的),凍死4,000餘人。減員近5萬人。由於中共一貫數據造假,實際傷亡人數恐怕不止這些。美軍兩個師2萬多人幾乎吃掉了中共兩個軍8個師。
根據美軍公佈的數據,陸戰一師在長津湖戰死718人,失蹤192人,加上受傷的三千多人,共減員四千多人。陸軍步兵七師減員三千多人。《時代》雜誌稱長津湖作戰是「是堅忍和勇氣的史詩。」
聯合國軍從興南港(Hungnam)撤軍後沒想再過三八線。這正是毛根據所知的蘇聯情報推算出的結果。毛澤東拒絕當時的和談請求,命令共軍繼續南侵,最終被打回三八線。1953年,毛澤東被迫接受停戰和談,仍舊以三八線為南北分界。中共從此宣稱從長津湖開始打敗了強大的美軍,讓世界不敢小瞧。表面像黑社會老大一樣氣粗,卻再也不敢打台灣。
其實戰爭之後,恢復了和平,維持了同一條三八線。唯一的插曲,是三年裡,喪失了上百萬生命,幾百萬人致殘,無數家庭被毀。歸根結底,真相是朝鮮戰爭不是保家衛國,不是非戰不可,更不是維護正義。毛澤東明知道美國不想打中國,不想與中國人作戰,他反而有恃無恐大舉入朝,又大造輿論污蔑美國有滅中國之野心,使至少75萬中國青年,白白葬身在異國他鄉。用華夏子孫慘死的白骨疊起中共唬人的軍威,忽悠並脅迫中國人為他當炮灰。
這場人為製造的苦難與淒慘,實在跟高大上的宣傳不相合,中共電影是不會去表現的。10年後,中共需要鼓動韭菜和血肉長城的磚瓦們戰勝美軍,於是《長津湖》解禁,令人悲痛的凍死慘劇,被美化成了光榮的「冰雕連」。借此美化,可以把對罔顧人命的悲劇質疑變成昂揚的愛黨禮贊。在黨性高於人性為標準的文藝工作者,也在尋求生存中,泯滅了自身的人性和善念,在製作毒人毒己的鴆酒中自嗨和不知不覺中自毀。好在今天的中國人都已經或者正在覺醒,不會再像當年一樣甘當炮灰。
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
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發表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說——《老兵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在演講中他提及兩點:
「有些人提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要姑息紅色中共。他們對歷史上清晰的教訓視而不見,因為歷史分毫無誤地告訴我們:姑息只能導致下一場更血腥的戰爭。妥協帶來的只是虛假的和平,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先例顯示姑息和妥協會有好結局。」
「共產主義的威脅是全球性的,它若在一個地區得逞侵蝕,就會威脅其他任何地區,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我們決不能姑息綏靖或是屈膝投降在亞洲的共產主義,否則,只會破壞甚至阻止我們在歐洲遏制其擴張的一切努力。」
可惜當年美國沒有繼續支持麥克阿瑟的戰略,之後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各地擴張,讓數千萬人死於非命,美國也因此繼續面臨了古巴飛彈危機、越戰等等戰役。
若當時美國繼續堅持麥克阿瑟的戰略,今日北韓問題將解決,金正恩的威脅早就不存在了。
有關物理學家或數學家的電影
《居里夫人》(Madame Curie,1943)
《伽利略傳》(Galileo,1968)
《笛卡爾》(Cartesius,1974)
笛卡爾 Cartesius (1974)
https://pan.baidu.com/s/1tAzoTaOh67G3GFLJfWRfDQ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244538/
《伽利略》(Galileo,1975)
《科學界的超人:尼古拉·特斯拉》(Tajna Nikole Tesle,1980)
尼古拉‧特斯拉的秘密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230431/
’
愛神有約 (IQ情緣) I.Q.(1994)
https://pan.baidu.com/s/1_RB-9EaCu8w9c-DUekQsCw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546/
情深我心 Infinity (1996)
https://pan.baidu.com/s/1Q6lW3BZ2EOWclWhvU0Wm0Q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755/
費瑪最後定理 Horizon: Fermat's Last Theorem (1996)
https://pan.baidu.com/s/1saVHA7G660I3q_V4ybHebg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840368/
《舒爾茨先生的榮譽》(Les Palmes de M. Schutz,1999)
特斯拉:閃電的主人 Tesla: Master of Lightning (2000)
https://pan.baidu.com/s/1YBeT-sXzir202FlNEabCWg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839227/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2001)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2002)
導演: Howard Davies
編劇: Howard Davies / 邁克·弗雷恩
主演: Francesca Annis / Daniel Craig / Stephen Rea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90 min
豆瓣評分 8.8
劇情簡介
A television adaption of Michael Frayn's celebrated and award-winning stage play about the meeting between physicists Niels Bohr and Werner Heisenberg in 1941 Copenhagen. At this time the young Heisenberg was leading a faltering German reseach program into nuclear energy, while the middle-aged and apparently isolated Bohr was in contact with allied agents, and still held a position of great influence in the nuclear physics research community. After the meeting the two men put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impressions of why Heisenberg requested the meeting, and what he hoped to gain from it, a theme which mirrors the ambiguity of the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widely used in quantum physics. Did Heisenberg go to the avuncular Bohr to seeking his blessing for his role in nuclear research? Why did Heisenberg concentr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nuclear reactor, and not perform the calculations that would show that a bomb could be made to work via a fast-neturon reaction in Uranium 235. These and other questions feature in the plot, although unsurprisingly there few certain answers.
1941年,邁克爾·弗賴恩的著名和獲獎的舞臺劇《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和沃納·海森伯格》在哥本哈根相遇。此時,年輕的海森堡正領導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德國核能計畫,而中年人、顯然與世隔絕的波爾則與盟軍接觸,在核子物理研究中仍然佔有很大影響力。社區。會後,兩人對海森堡為什麼要求這次會議,以及他希望從中得到什麼,提出了不同的解釋,這個主題反映了量子物理學中廣泛使用的"哥本哈根"解釋的模糊性。海森堡是否去布林尋求他對於他在核研究中的作用的祝福?為什麼海森堡專注于核反應爐的開發,而不是進行計算,以表明炸彈可以通過鈾235的快速反應工作。這些。。。
《哥本哈根》(英文:Copenhagen)是英國當代著名劇作家及小說家米高·弗萊恩所寫的戲劇。三位主角的靈魂在天堂會面,通過對話和追憶的表現方式,講訴了1941年9月,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前往已被納粹德國佔領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與他的導師,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會面的故事。戲劇借用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探討了這次會面的多種可能性。本劇涉及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核武器計劃、曼哈頓工程等
本劇於1998年在英國倫敦國家劇院首次演出,表演了超過300場。2001年4月11日起在百老匯演出了326場。本劇獲得托尼獎最佳戲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導演獎。
2002年,由BBC製作,Howard Davies導演的本劇同名電視電影在美國PBS電視台播出。
薛定諤的女朋友
來自: 冬小麥 2008-07-10 16:07:08
2001年11月,劇作家matthew wells的新作《薛定諤的女朋友》(schrodinger’s girfriend)在三藩市著名的fort mason center首演。這齣喜劇以1926年薛定諤在阿羅沙那位神秘女友的陪伴下創立波動力學這一歷史為背景,探討了愛情、性,還有量子物理的關係,受到了評論家的普遍好評。今年(2003年)初,這個劇本搬到東岸演出,同樣受到歡迎。近年來形成了一股以科學人物和科學史為題材的話劇創作風氣,除了這出《薛定諤的女朋友》之外,恐怕更有名的就是那個東尼獎得主,michael frayn的《哥本哈根》了。
不過,要數清薛定諤到底有幾個女朋友,還當真是一件難事。這位元物理大師的道德觀顯然和常人有著一定的距離,他的古怪行為一直為人們所排斥。1912年,他差點為了喜歡的一個女孩而放棄學術,改行經營自己的家庭公司(當時在大學教書不怎麼賺錢),到他遇上安妮瑪麗之前,薛定諤總共愛上過4個年輕女孩,而且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戀愛關係。 對此,薛定諤的主要傳記作者之一,walter moore辯解說,不能把它簡單地看成一種放縱行為。
如果以上都還算正常,婚後的薛定諤就有點不拘禮法的狂放味道了。他和安妮的婚姻之路從來不曾安定和諧,兩人終生也沒有孩子。而在外沾花惹草的事,薛定諤恐怕沒有少做,他對太太也不隱瞞這一點。安妮,反過來,也和薛定諤最好的朋友之一,赫爾曼威爾(hermann weyl)保持著曖昧的關係(威爾自己的老婆卻又迷上了另一個人,真是天昏地暗)。兩人討論過離婚,但安妮的天主教信仰和昂貴的手續費事實上阻止了這件事的發生。
《薛定諤的女朋友》一劇中調笑說:“到底是波-粒子的二象性難一點呢,還是老婆-情人的二象性更難?”
薛定諤,按照某種流行的說法,屬於那種“多情種子”。他邀請別人來做他的助手,其實卻是看上了他的老婆。這個女人(hilde march)後來為他生了一個女兒,令人驚奇的是,安妮卻十分樂意地照顧這個嬰兒。薛定諤和這兩個女子公開同居,事實上過著一種一妻一妾的生活(這個妾還是別人的合法妻子),這過於驚世駭俗,結果在牛津和普林斯頓都站不住腳,只好走人。他的風流史還可以開出一長串,其中有女學生、演員、ol,留下了若干私生子。但薛定諤卻不是單純的欲望的發洩,他的內心有著強烈的羅曼蒂克式的衝動,按照段正淳的說法,和每個女子在一起時,卻都是死心塌地,恨不得把心掏出 來,為之譜寫了大量的情詩。我希望大家不要認為我過於八卦,事實上對情史的分析是薛定諤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它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位科學家極為複雜的內在心理 和帶有個人色彩的獨特性格。
最最叫人驚訝的是,這樣一個薛定諤的婚姻後來卻幾乎得到了完美的結局。儘管經歷了種種風浪,穿越重重險灘,他和安妮卻最終白頭到老,真正像在誓言中所說的那樣:to have and to hold,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ill death parts us。在薛定諤生命的最後時期,兩人早已達成了諒解,安妮說:“在過去41年裡的喜怒哀樂把我們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最後幾年我們也不想分開了。”薛定諤臨終時,安妮守在他的床前握住他的手,薛定諤說:“現在我又擁有了你,一切又都好起來了。”
薛定諤死後葬在alpbach,他的墓地不久就被皚皚白雪所覆蓋。四年後,安妮瑪麗薛定諤也停止了呼吸。
薛丁格的貓狂想
有天在網上看到薛丁格的女朋友,它指出如果表白之後,她一是你的女朋友,一是她不是你的女朋友,所以在表白之前,她的身份狀態重疊於你的女朋友和不是你的朋友,所以結論就是只要我一天都不告白,我就是同時有女朋友也沒有女朋友的男人!
薛丁格的女朋友是參考了薛丁格的貓(Erwin Schrödinger’s Cat),什麼是薛丁格的貓呢?根據維基,它是一個思考實驗,把微觀世界的情況假設宏觀世界發生,設定如下:
把一隻貓、一個裝有氰化氫氣體的玻璃燒瓶和放射性物質放進封閉的盒子裏。當盒子內的監控器偵測到衰變粒子時,就會打破燒瓶,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在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貓會處於又活又死的疊加態。可是,假若實驗者觀察盒子內部,他會觀察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而不是同時處於活狀態與死狀態的貓。
問題就在於當我們未觀察貓時,貓會處於生和死同時存在,但當觀察時,貓就變得一是生,一是死。但我們不要忘記,貓在盒子裡是有放射性物質,時間過得越久,衰變粒子越有可能出現,所以貓越有可能死。說回薛丁格的女朋友,雖然你可以同時有女朋友也沒有女朋友的,但時間過得越久,沒有女朋友就變得垠有可能,你都是註定沒有女朋友,所以表白就早點啦,蘇州過後無艇搭。
其次,生和死哪一樣才是常態呢?假設你有一百歲命,但死甚樣計算都比生長,所以死才是常態,儘管你觀察的薛丁格的貓是生,它遲早都要死。說回薛丁格的女朋友,儘管你表白後,你成功了,你有女朋友,但沒有女朋友才是常態,所以一剎那光輝不代表永恆,最後你都是沒有女朋友。
當你以為只要我一天都不告白,我就是同時有女朋友也沒有女朋友的男人!結果就是你一世都沒有女朋友,所以要把握機會啦,可能最後都係失敗,點都算嘗試過。
《伽利略:為真理而戰》(NOVA:Galileo‘s Battle For The Heavens,2002)
《霍金傳》(Hawking,2004)
牛頓—隱秘的異教徒 Nova: Newton's Dark Secrets (200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72747/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49679/
博士的愛情方程式(博士の愛した數式)(2006)
https://pan.baidu.com/s/1UrsEXxgp0_SenUNqsTCkBw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788622/
極限空間La habitación de Fermat (2007)
https://pan.baidu.com/s/14UXwQdeSFJNI5yXg3MZICw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94580/
《愛因斯坦與愛丁頓》(Einstein and Eddington,2008)
深度謎案 The Oxford Murders (2008)
https://pan.baidu.com/s/1uaoLSfAJrtw6-d1M6-P_jA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950192/
城市廣場 Ágora (2009)
導演: 亞曆杭德羅·阿梅納瓦爾
編劇: 亞曆杭德羅·阿梅納瓦爾 / 馬特奧·希爾
主演: 蕾切爾·薇茲 / 麥克思·明格拉 / 奧斯卡·伊薩克 / Ashraf Ghoniem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歷史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西班牙
語言: 英語
片長: 127 分鐘
豆瓣評分 8.1
劇情簡介
西元4世紀,羅馬帝國日漸衰落,在亞歷山大港,多神教的智者希帕提婭(蕾切爾·薇姿 Rachel Weisz 飾)為弟子們授課。奧利斯蒂斯(奧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飾)對她頻頻示愛,甚至在劇院大膽表白;奴隸達烏斯(麥克思·明格拉 Max Minghella 飾)也對她頗有好感,但因身份卑微無法啟口。與此同時,基督教徒宣揚的自由,讓達烏斯的信仰開始動搖,此舉令他遭受鞭刑,是希帕提婭為他療傷,撫慰了他的心靈。時局動盪,在多神教的挑動下發生暴亂,基督教轉而取得優勢,雙方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對峙。後來,接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號令,讓多神教撤出圖書館,允許基督教徒進入,於是一場殘酷的浩劫開始了……
本片為第62屆坎城電影節的非競賽展映片,取景地為馬爾他的裡卡所裡堡,這裡曾是《角鬥士》和《特洛伊》拍攝地。希帕提婭原定由妮可·吉德曼出演,但因其在《黃金羅盤》中飾演反派,遭到基督教徒反感,因此換角。
《鄧稼先》(2009)
測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 (2012)
https://pan.baidu.com/s/1SiFK6NRC65OY3wQ4lmKVVw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221475/
錢學森(2012)
https://pan.baidu.com/s/1Ys7pIIoTv_IlbadErpIkHg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6041200/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2014)
《萬物理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2014)
《美麗心靈》/約翰·納什
《萬物理論》/史蒂芬·霍金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 (2016)
https://pan.baidu.com/s/17jOd6i_WVdQsArV-xliL5A
導演: Marie Noelle
編劇: Marie Noelle / Andrea Stoll
主演: 卡羅利娜·格魯什卡 / 阿裡耶·沃索爾特 / 夏爾·貝爾林 / 伊莎貝拉·庫納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波蘭 Poland / 德國 / 法國
語言: 德語 / 英語 / 法語 / 波蘭語 Polish
豆瓣評分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居里夫人1904年到1911年的經歷。埋頭實驗,幼兒降生,丈夫離世——經歷了人生變故的居里夫人仍以頑強的意志繼續著科學研究,為自己爭取法國科學研究院的席位並結識愛因斯坦和朗之萬等人。她因為與朗之萬教授的風流韻事被公眾惡意中傷,更險些失去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諾獎第二次要頒給居里夫人,不巧這時她的緋聞曝光了,諾獎委員會說我們不能給你了,現在影響不好,我們就說你主動棄權吧。居里夫人很霸氣的說,你們TMD就欺負我是個娘們兒,如果你們因為一個人有緋聞就不給他諾獎,那前面那些人差不多都沒資格得了,於是諾獎委員會最終給了居里夫人諾獎…想到了愛因斯坦
朗之萬的師生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9-810499.html
收藏了!這18部經典的數學紀錄片,啟發孩子數學思維和創造力
Haber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vzKgwVXiVkBaZNjF1XfF-w
提取碼:F689
哈伯 Haber (2008)
導演: Daniel Ragussis
編劇: Daniel Ragussis
主演: 克利斯蒂安·貝克爾 / 沃爾夫·卡赫勒 / 茱莉安·柯勒
類型: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34分鐘
揭密真相
克拉拉傳Clara Immerwahr (2014)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809915/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zTRR_eo6Wa0y9l6SGdjsww
提取碼:F689
《克拉拉傳》,克拉拉是德國第一位化學女博士,嫁給的丈夫弗裡茨哈珀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氮肥之父➕一戰化學戰之父。因為氮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因為研製了N多化學武器被詬病,後來也由於他猶太人身份被德國驅逐,一些親人也死于他發明的化學武器。這是他第一任妻子的傳記片,或者代表他曾經有過的良知,良知死去了,片中的兒子後來也死於自殺。女主演的不錯,是《我們的父輩》裡那位女演員。
****************
柏林電影節爭議專案DAU將公開影片及大量素材
此前在本年度柏林電影節引發輿論風暴的“列夫·朗道(DAU)”系列電影專案又有新動向:其官網(dau.com)將上線包括在柏林首映的《娜塔莎》和《退變》在內的共十四部系列電影,以及超過700小時的影像素材。
本電影專案脫胎於導演伊利亞·赫爾紮諾夫斯基對前蘇聯科學家列夫·朗道的傳記電影。在慈善家謝爾蓋·阿多尼耶夫的支持下,迷戀前蘇聯社會生活方式的導演決定將這部電影拓展成一個人類學實驗式的大型多媒體專案,建造了目前歐洲最大的、占地12000平方米的片場,雇傭混合專業演員及素人生活在其中,真實還原1938年到1968年這段時期的前蘇聯生活方式。據稱392,000人參加了這部電影的試鏡。在導演精心安排的場景中,攝影機四處遊走記錄下每個角色的自然行為。
大尺度神作,被舉報依然破格上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182525
儘管該大型項目引發了大量倫理方面的爭議,甚至被稱為蘇聯版“楚門的世界”,但其近期的一系列更新依然引發了廣泛關注。
列夫·朗道系列14部電影長片列表:
列夫·朗道Dau (2019)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331284/
尚未上映
列夫•朗道:娜塔莎 DAU. Natasha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60201/
online
https://www.dandanzan.com/dianying/58005.html
列夫•朗道:退變 DAU. Degeneratsia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64143/
online
https://www.dandanzan.com/dianying/61822.html
列夫•朗道:新人 DAU. New Man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903/
尚未上映
列夫·朗道:再生 DAU. Regeneration (202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905/
尚未上映
列夫·朗道:勇敢的人 DAU. Brave People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892/
online
https://www.dandanzan.com/dianying/65948.html
列夫·朗道:卡佳與塔尼婭 DAU. Katya Tanya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895/
online
https://www.dandanzan.com/dianying/64701.html
列夫·朗道:尼基塔與塔尼婭 DAU. Nikita Tanya (202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901/
尚未上映
列夫·朗道:諾拉與母親 DAU. Nora Mother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893/
Online
https://www.dandanzan.com/dianying/62421.html
列夫•朗道:薩沙與瓦列拉 DAU. Sasha Valera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899/
尚未上映
列夫·朗道:帝國 DAU. The Empire (202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894/
尚未上映
列夫·朗道:順從者 DAU. The Conformists (202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897/
尚未上映
列夫·朗道:弦理論 DAU. String Theory (202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902/
online
https://www.dandanzan.com/dianying/64207.html
列夫·朗道:三日 DAU. Three Days (202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898/
online
http://baka.tv/index.php/vod/play/id/31643/sid/1/nid/1.html
列夫·朗道:諾拉與兒子 DAU. Nora Son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77904/
online
https://vod2cn.com/movies/dau-11-nora-son-列夫·朗道:諾拉與兒子/
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064/
online
https://www.letv.cm/v_play/bXZfNDEyMy1ubV8=.html
《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門的世界"式拍攝方式可取嗎?
上萬人長達3年關在一個1:1還原的蘇聯小鎮上,用攝像機拍攝他們的一舉一動,這是模擬游戲、真人秀、行為藝術,還是紀錄片電影?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作為籌備製作長達10多年的龐大電影和現代裝置項目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該片最具爭議性的焦點在於被稱為“楚門的世界”式的拍攝手法。有人認為它模糊了虛擬與真實,不配稱之為電影,但也有專家指出,這種拍攝方式並不新鮮。如何看待《列夫·朗道:娜塔莎 》對紀錄片形式的拓展?電影藝術的探索需要有邊界嗎?
“神作”還是觸碰底線?
1998年的電影《楚門的世界》中,虛構了一場長達30年的真人秀。從出生就生活在5000部攝像機鏡頭下的楚門,“本色出演”著自己的人生,被全世界觀眾同步觀看。他身邊的親人、朋友全部是演員,所生活的整個城市只是一個巨大的攝影棚。
《楚門的世界》中虛構出的拍攝方式,被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 》搬到了現實中。《列夫·朗道:娜塔莎 》基於一個龐大的藝術實驗項目。為了拍攝蘇聯著名物理學家列夫·朗道的紀錄片,片方在烏克蘭郊區以1:1比例,搭建還原了佔地12000平米的一個蘇聯小鎮,招募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演員參與其中,主要角色有400個。為了真實再現列夫·朗道最後生活的1938-1968年,這些演員被要求在這個人工打造的世界裡按照過去的模式和狀態生活,在3年裡“渡過”30年的人生。
列夫·朗道項目由俄羅斯導演、藝術家伊利亞·赫爾紮諾夫斯基(Ilya Khrjanovsky)在2006年發起,總拍攝時長超過700小時,計劃做成14部電影。以蘇聯研究機構餐廳服務員為主角的《列夫·朗道:娜塔莎》只是其中之一。另一部長達6小時的紀錄片《列夫·朗道:退變》(DAU: Degeneratsia)講述了整個機構走向衰退的過程,該片亮相於柏林電影節特別影展單元。
由於內容的原因,《列夫·朗道:娜塔莎》觀影體驗是讓人不適的。不少觀眾表示,“看完受到了心理創傷”。但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如果列夫·朗道項目真的如規劃那樣,是龐大虛擬世界中真實生活的產物,那麼片中對演員的虐待場景可能是用真實記錄的方式拍攝,這使得對《列夫·朗道:娜塔莎》的爭議超出了電影的範疇。
在豆瓣上,《列夫·朗道:娜塔莎》口碑呈現兩極分化,接受它的觀眾將其奉為革命性的“神作”,反對者認為這種拍攝方式觸碰了藝術的底線。不過,也有人指出,列夫·朗道項目並非完全封閉式的,演員可以自由選擇出入這個環境,在拍攝時,也有隨時叫停的權利。該片導演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在拍攝中由自己控制現場方向和界限,從未有過失控的情況。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情節虛構的電影,盡管它呈現給觀眾的虛實邊界已經很模糊。
電影形式探索該不該有邊界?
如今,看過《列夫·朗道:娜塔莎》的觀眾還只是少數,但相較對內容題材的探討,行業專家更看重於它對電影創作形式上的探索。
“這種創作形式我個人是非常認同的。”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博導程波認為,在一個工業化的電影時代,《列夫·朗道:娜塔莎》如同一件純手工打造的藝術品,它的品質甚至可以超過一般工業產品水準,而操作方式又是非常個性化的。但他同時表示,尚未看過全片,無法徹底評價。“容易成為矛盾的是,導演有可能為了凸顯這種特殊操作方式而犧牲其他東西,甚至是藝術性,這會走入另一種形式主義的極端。”
近年來,不少電影嘗試形式上的探索。比如《少年時代》花了12年時間拍攝演員真實的成長變化﹔《俄羅斯方舟》在近100分鐘時長內挑戰一鏡到底﹔《1917》則用“偽一鏡到底”打造沉浸式視覺﹔《地球的最後夜晚》在2D後加入了近一個小時的3D長鏡頭……不管電影是否賣座,或是能否被觀眾接受,這些帶有鮮明個性的導演,都在工業化時代中做著另一種形式上的探索和堅持。
“電影行業需要一些類似的文化奢侈品,但它們又不可能太普遍,永遠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操作方式。”程波認為,類似《列夫·朗道:娜塔莎》這種個人化的電影操作方式涉及對電影本體的探索。“很多具有形式創新或者說結構創新的電影都帶有反觀電影自身的向度。從電影本身發展的多樣性生態上來講,一定是需要多元的作品。這樣的創作如果完全銷聲匿跡了,對電影來說是一種悲哀,但也無法成為主流和常態。”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也認為,《列夫·朗道:娜塔莎》在電影品類上可歸為實驗電影,成不了主流。“沉浸式並不新鮮,早就有沉浸體驗式的劇場戲劇,《列夫·朗道:娜塔莎》只是換成一個紀錄片形式,而且這種形式前人已經做過了。但它的探索是可取的,從形式上探索紀錄片永遠要鼓勵。”
電影形式探索是不是應該有一個邊界?“我覺得沒有。人類探索未知的腳步永遠不會停,除了形式上不斷探索,人的觀念、價值也要探索一些未知的領域。而探索精神恰恰是中國電影的弱勢。”石川認為,目前的問題是電影產業過於商業化,片方把主要精力放在產出利潤上,沒有人考慮電影自身。“藝術需要大膽探索精神。現在都在想怎麼拍一個票房成功的電影。電影本體被邊緣化,這是電影過度商業性所帶來的後果,值得我們反思。”
“這樣一種探索性甚至極端探索性的創作,我們應鼓勵它存在。這樣的電影對於電影藝術本身的探索和發展,對於多元共生的電影良好生態來說是必要的。”程波說。
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 》最終獲得傑出藝術成就獎(攝影)銀熊獎。就在記者截稿時,它的豆瓣評分又降了0.1分。對於大眾來說,接納這種形式的電影也許還需要時間。
四 4 Chetyre (2005)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768645/
《列夫朗道:娜塔莎》導演前作《4》:虛無主義者的圖騰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422504/
《列夫·朗道 Дау》─人性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