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四部曲
《豐饒之海》是三島由紀夫的壓軸之卷,是他赴死(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午十二點十五分,在東京市穀陸上自衛部東部方面總督部切腹自殺)的當天早上才完成的悲劇巨著,並且兩年前,三島就不斷對友人表白考慮死的問題,並聲明《豐饒之海》四部曲的完成就是他人生的完成。《豐饒之海》四部曲可說反映了三島美學思想和全部創作的基本特色,把自我世界所存在的事物及思想全部溶入這部作品,體大思精,文思浩蕩。
三島自述《豐饒之海》是以唯識論的哲學為基礎,以王朝文學的《濱松中納言物語》為參照系,以夢與輪迴轉世作為基調創作的。從主角在各卷中輪迴轉生開始,在各卷講述一種人生,形成背景與故事完全獨立的四部小說。第一部《春雪》是古典式的戀愛小說,描寫大正元年(1912年)的貴族社會,第二部《奔馬》是英雄式的行動小說,描寫昭和六至七年(1931-2年)的國家主義運動,第三部《曉寺》是有異國情調色彩的心理小說,第四部《天人五衰》則是取材於在時間流逝的某一點上,事象的跟蹤追跡小說。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家,怪異鬼才,“日本傳統文學的驕子”,兩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為該獎候選人。日本著名比較文學研究家千葉宣一認為三島與普魯斯特、喬伊絲、湯瑪斯•曼齊名,是20世紀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國的日本文學研究權威唐納德•金認為三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天才作家”。
三島在文學上探索著多種的藝術道路,集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於一身,特別是採取日本古典主義與希臘古典主義結合的創作方法,描寫男性的生與死的美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是各方公認的。在美學的追求上,三島著力於對深層心理的挖掘,從隱微的頹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實。
以生活為題材向藝術挑戰,以肉體為本向精神挑戰,這便是三島作品的真正意義。
三島主要代表作品有《金閣寺》、《潮騷》、《假面的告白》、《春雪》、《奔馬》、《禁色》、《鏡子之家》等。
Online reading
http://big5.quanwenyuedu.io/n/fengraozhihai/xiaoshuo.html
有聲小說--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春雪》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vB7tIewe9XJsfEhlWs1HKw
提取碼:F689
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第一部《春雪》
《春雪》是三島文學藝術美的昇華。川端康成把《春雪》譽為現代的《源氏物語》,是作者“絢麗才華的昇華”。三島本人曾總結說:“《春雪》是王朝式的戀愛小說,即寫所謂‘柔弱纖細’或‘和魂’”。
長篇小說《春雪》,於1966年脫稿。超長篇巨作《豐饒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
故事描寫清顯與聰子的愛情糾葛,因為清顯在對聰子的愛慕中孕育著一種不安的情緒,聰子沒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許,與治典親王訂了婚。此時清顯通過友人本多與聰子保持聯繫,向聰子求愛,聰子在惶惑中與清顯發生了關係。結局清顯憂鬱死去,聰子削髮為尼。作者的這部作品在純愛中也貫穿了“優雅的犯禁”和“褻瀆的快樂”的對立,並在這種對立中發現美、創造美,又毀滅了美。在這裡,三島將他的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發揮到了盡美之境。小說也因而浸潤著東方藝術的神秘色彩。
春雪 春の雪 (2005) 電影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CMaQAN8HTsuORMXQ7ic2g?pwd=m5rj
提取码:m5rj
《豐饒之海》第二部《奔馬》
內容簡介
19歲的勳是一個日本劍道高手,這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內心深處卻極端仇視當時的日本社會,尤其憎惡以藏原武介為首的資本家集團。他和他的所謂“同志”們認定藏原之流是日本社會腐敗墮落的根源,欲效仿19世紀的“神風連暴動”除之以拯救日本於“危難”。
勳的故事同樣在失敗中落幕。而最早知道這一切的是《春雪》中唯一“倖存”下來的主角(同時也是《豐饒之海》四部曲的串場人物)本多。在故事最初的一場劍道比賽後,本多偶然發現勳的身上竟然存在著跟《春雪》裡鬱鬱而終的悲情男主人公清顯一樣的三顆痣,由是,他預感到勳的命運也將像清顯那樣定格在燦爛的20歲。
本多在勳計畫敗露而被捕入獄之後,還是辭去法官的職務,無償為勳擔任辯護律師,希望憑藉自己法律上的優勢改變他的命運,彌補自己在《春雪》裡未能拯救清顯的遺憾。
本多的努力最終敗給了勳追求“純粹的人生”的強烈渴望。當勳發現自己的“純粹”被情人自私的偽證和父親同樣心懷鬼胎的“大義滅親”(告密)玷污之後,極度痛苦的他在出獄後毅然選擇將悲劇進行到底——一個人潛入藏原家完成暗殺計畫並剖腹自盡。
《豐饒之海》第三部《曉寺》
內容簡介
所謂人的存在,就是不如意。
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系列
最引人爭議、最驚人、最後的文學綻放
晚霞是迅速的,帶有飛翔的性質。
晚霞往往是這個世界的翅膀啊。就像只在為採蜜而振翅時才閃現出虹彩的蜂翼一樣,
世界閃現出它飛翔的可能性,晚霞之下的物象全都在陶醉和恍惚之中飛來飛去……
而後墜地死亡。
本多繁邦,四十七歲。
轉行擔任律師之後,本多接下了前往泰國曼谷的出差——表面上是解決某會社的海外法律糾紛,私底下,本多則希望能順道拜晤年輕時結識的兩位暹羅王子。
儘管沒見到兩位王子,卻確實見到了松枝清顯和飯沼勛的轉生:時年僅七歲的月光公主。
天真爛漫的月光公主吐出驚人言論,表示自己前世是日本人,並熟知本多和清顯、勛極私人的事情,令本多驚訝不已;而後轉往佛教的聖地印度,旅行加爾各答、貝納勒斯等地之後,輪迴轉世的思想再次深深敲擊本多的心……
十年後。
十八歲的月光公主到日本留學。當時本多早已因打贏了一件纏訟多年的官司、得到一筆土地,加上理財得當,已成為無須為生活操煩的、事業有成的男人,和妻子梨枝則依舊膝下猶虛。本多將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交由幾位年輕人打理,在山中的土地建了一棟自己的別墅,並與鄰居慶子結為莫逆,他即將邀請月光公主來作客,同時將在戰後意外得到、兩名暹羅王子遺失在日本的綠寶石戒指,物歸原主。
但轉生為女性的清顯與勛,此生的慾望以及熱情,似乎另有投向,而始終關心著清顯與勛轉生的本多,甚至對月光公主生出了不可自拔的某種感情。在設有窺視孔的客房裡,他終於發現月光公主的證明與祕密……
《豐饒之海》第四部《天人五衰》
內容簡介
本多覺得,
自己來到了既無記憶,也沒有任何東西存在的地方。
有時我想,自己所以活得如此輕鬆自在,
說不定是因為我的存在本身並不合乎當今之世的邏輯。
這並非什麼我給自己的人生提出難題。的的確確我是在無動力狀態下坐臥行止。
這正如永久性機器,理論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但這決不可能是宿命:
不可能存在的現象又怎麼可能是宿命呢?
我在呱呱墜地那一瞬間,大概就已知曉自己的存在悖乎常理。
本多繁邦,七十六歲。
妻子梨枝已經去世,而這位不愁吃穿的退休律師時常外出旅遊,特別是偕摯友慶子一道,以此頤養天年。
一次獨自前往三保的松林地帶、觀看了據說是天人羽衣殘片後,應慶子的要求又去了一趟,同時拜訪了上回曾經過、卻沒敢入內拜訪的港口信號站——卻因此遇上脇下同樣有三顆黑痣的神祕少年安永透——
「本多同少年四目相對。此刻,本多憑直覺感到一種與自己完全相同的齒輪,正以同樣冰冷冷的微動和同樣準確無比的速度,在少年內部轉動著。哪怕再細小的零件都與本多相差無幾;甚至整個機關那彷彿被拋往萬裡虛空的徹底無目的性也如出一轍。相貌和年齡相差如此懸殊,但硬度和透明度卻毫釐不爽。」
這內部彷彿是本多的翻版、實則卻是松枝清顯、飯沼勛與月光公主再生的16歲少年,再次引起本多欲救贖其脫離輪迴的慾望,於是他提出收養這位無父無母的美麗少年、教導他入世的一切……怎料他一考上大學,卻顯露出本多沒料到的另一面,暴力、冷酷而凶殘——難道他自始自終都搞錯了,這少年並不是美麗的清顯,或勛,或月光公主的轉生嗎?
三島由紀夫傳 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 (1985)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SUChP2jV1pvJw3D16nu9qQ
提取碼:F689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5345/
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Mishima (2012)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4iom-2-iepxA9zC40s0_g
提取码:F689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295933/
故事簡介
已故導演若松孝二,作品以激進前衛見稱,一是意識大膽的艷情片,一是立場堅挺的政治片。本片是若松孝二從多個角度檢視三島由紀夫當年在日本防衛廳內剖腹自殺的事件,藉此重申作為政治家、思想家必須言行一致。影片以「實錄劇情片」的方式,揭示1970年11月25日當天,三島如何將政變計畫付諸實行,率領自己組織的「楯會」綁架人質,走上陽台吶喊,要「放棄物質文明的墮落,成為真的武士」。井浦新把剖腹諫國的三島由紀夫演得淋漓盡致;影片入圍2012年度康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金閣寺Temple of the Golden Pavillion (1976)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4111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jSrOTMmHwPLQUW4-ai98A?pwd=bfyv
提取码:bfyv
本片改編自以唯美主義聞名的電影製片人高林陽一的三島由紀夫的著名代表作。 一部氣勢磅礴的影片,講述了一個有著口吃情結的年輕人如何點燃金閣寺永恆之美,並獲得人生第一次的自由。 最後的著火場景使用了大量的金箔,非常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