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Alice Rohrwacher
愛麗絲·洛爾瓦徹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省菲耶索萊,母親是義大利人,父親是德國人,姐姐是義大利女演員阿爾巴·羅爾瓦凱爾。幼時她生長於卡斯泰爾焦爾焦,其父是一位養蜂人。她曾在圖靈大學學習文學和哲學,並在圖靈的 Holden School 學習編劇課程。2006年開始參與電影創作,執導紀錄片《Checosamanca》的一個部分。2011年執導的首部劇情片《聖體》在當年坎城電影節的導演雙周單元亮相,並獲得一致好評。第二部作品《奇跡》更是贏得2014年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聖體 (天體) Corpo Celeste (2011)
導演: 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編劇: 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主演: 伊勒·維安內羅 / 薩爾瓦托雷·坎塔盧波 / 帕斯誇麗納·斯昆恰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99分鐘
IMDb連結: tt1886502
豆瓣評分 7.3
劇情簡介
2011年義大利最新劇情佳作,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埃松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影片以近乎記錄片的手法記錄了一位元小女孩內心的掙紮
13歲的瑪塔生活在義大利南部深處,她在瑞士呆了10年,現在正在努力適應著回到義大利的生活。長著一對明亮大眼睛的她時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著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這個城市——她看、她聽、她感受——但是她卻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局外人。
瑪塔即將在當地的天主教教堂裡舉行自己的受洗儀式。根據天主教教義的規定,瑪塔必須通曉教義問答集的內容,並且將其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來遵守。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瑪塔和她的媽媽、妹妹以及學校的老師起了衝突。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她決定剪掉自己的頭髮,開始新的生活。從這一刻起,瑪塔才覺得自己在回到義大利之後真正地“活”了一次。
一句話評論
可能導演真正犯下的錯誤只有忽視了主角的觀點和性格這一項。不過,如果把影片放在紀錄片美學的框架下看,這又算不得什麼缺點,只能說是導演為了實踐紀錄片美學所做的妥協。——每日銀幕
簡單隨性的故事,若即若離的鏡頭語言。這是一部很標準的歐洲文藝片。可能只有小部分影迷才能欣賞它。——綜藝雜誌
應該說,這是一部完全遵循現實主義的要件而創作出來的影片。它探討的是關於信仰和成長的話題。加之一些象徵的元素,讓影片很有觀賞性。——好萊塢報導者
幕後製作
影片在義大利南部小城雷焦卡拉布裡亞拍攝,在影片中,這個地方顯得髒、窮以及脫離現代社會。導演洛瓦赫是在拍攝記錄片的時候發現這個地方的。她說:“就在這個地方,孩子們需要撿垃圾過活。我很喜歡這裡,所以決定要把《天體》給放在這裡拍攝。這裡顯得很真實,它的的確確地表現出了整個義大利的矛盾:在漂亮的風景之下,人們卻被現代化的進程攪得心神不寧。這個城市的特質,表現出了整個義大利的浮躁。”
影片用一個尋找自我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關於迷失和宗教問題的主題。實際上洛瓦赫在一開始並沒有把迷失作為主題來創作。她說:“整部電影建立在我的調查的基礎之上的,並沒有從一開始就準備從迷失這個主題開始創作。我在調查的時候,發現在一個社區中幾乎所有人都處在迷失中。所以我創造了瑪塔這個角色,讓她迷失自己,在大千世界中為自己尋覓一個合適的位置。”影片中出現了不少批判宗教的內容,可以看出來洛瓦赫對於宗教很有意見。在電影中,唐·馬裡奧神父對於信徒的信仰、問題和困頓並不關心,他只關心自己的“事業”。洛瓦赫說:“在如今的義大利,這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而且馬裡奧這個角色也來自於現實。很多神父雖然表面上從事的是神職工作,但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權利的信徒。他們工作的內容就是蓋教堂、想著如何升遷並如何發展更多的信徒讓自己的權力更加龐大。他們從來不教導人該如何去擁有信仰,只是讓人們一個勁地去記那些教義問答集裡的內容,讓人去做禱告。這和真正的宗教背道而馳。”
本片導演愛麗絲·洛瓦赫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一直是一個紀錄片導演,所以本片也就不可避免地帶上了紀錄片氣質。從鏡頭到故事,從剪輯到氛圍,《天體》的本質都更接近於紀錄片而不是故事片。尤其是影片對瑪塔生活和選擇的描寫,既淡定又冷酷,攝影機好像只是一個旁觀者,對所有的事件只負責記錄不負責評價。談到這種鏡頭語言,必須要提到影片的攝影師Hélène Louvart。這位元傑出的攝影師的上一部作品是維姆·文德斯的紀錄片《皮娜》。談及Louvart愛麗絲·洛瓦赫說:“我們合作得非常愉快,她總是能很快地抓住你想要的東西,而且她好像也沒有費什麼大力氣就達到了我的要求。他和我都是那種崇尚簡單工作的人。就是如此,我們才把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打造得這麼出色。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關注的是精神上的東西,精神上的想法實際上並不飄渺。有人覺得精神內容是虛幻的,其實精神恰恰是實際的、是真實的,是某種根植於內心深處的內容。這就是影片標題《天體》的含義。宇宙中的天體,顯得十分飄渺、而且不可觸及,可是它們就是真實的存在在那裡,而且已經存在了上萬上億年。這和精神的不可觸及但是很實際的特質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蜂蜜之夏 (奇跡) The Wonders (2014)
導演: 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編劇: 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主演: 阿爾巴·羅爾瓦赫爾/瑪格麗特·提塞爾 / 安德列·赫尼克 /莫妮卡•貝魯奇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德國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110分鐘
IMDb連結: tt3044244
豆瓣評分 7.4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妻帶著四個女兒,在靠近海邊的獨立小農莊裡,依靠養蜂過著自給自足的獨立生活,遠離城市和社會人群。然而有一天,一個德國少年犯在重新融入社會 計畫下進入到她們的生活裡,同時,一個名叫《神奇村莊》的真人秀節目也在這裡選景拍攝,片中有美麗性感的主持人……這一切新鮮事物,打亂了她們艱苦卻簡單平靜的生活,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大女兒吉索米拉,對外面的繽紛世界充滿渴望。
睡王子的快樂傳說 Happy as Lazzaro (2018)
導演: 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編劇: 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主演: 阿德里亞諾·塔爾迪奧洛 / 阿涅塞·格拉齊亞尼 / 盧卡·奇科瓦尼
類型: 劇情 / 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瑞士 / 法國 / 德國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125分鐘
豆瓣評分 8.7
劇情簡介
拉紮羅(阿德里亞諾·塔爾迪奧洛 飾)是一位內心單純的年輕農民,坦克雷迪(盧卡·奇科瓦尼 飾)則是一位驕橫的年輕貴族。他在Inviolata這座與世隔絕的小城內生活,這個城鎮則由侯爵夫人阿諾西納·德·盧娜(尼可萊塔·布拉斯基 飾)所統治。年輕的農民和年輕的貴族相遇並成為好友。某天,坦克雷迪出於玩樂的目的,自導自演了綁架鬧劇,並向拉紮羅求助。拉紮羅非常珍視這段真誠且快樂的友誼,他決定穿越時空,回到小城,以尋找坦克雷迪。
燦爛人生 The Best of Youth (2003)
導演: 馬可·圖利奧·吉奧達納
編劇: 桑德羅·佩特拉利亞 / 斯特法諾·魯利
主演: 路易吉·洛·卡肖 / 阿萊西奧·博尼 / 索尼婭·貝加馬斯科 / 瑪雅·珊薩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366分鐘
豆瓣評分 9.3
劇情簡介
馬里奧(阿萊西奧•博尼 Alessio Boni 飾)和尼古拉(盧伊吉洛•肖卡 Luigi Lo Cascio 飾)是親密無間的兩兄弟,但是酷愛詩歌的馬里奧卻在考試中因為與教授意見相左而不及格,相反尼古拉投其所好的表現贏得了醫學教授的好評拿到了高分。他們幾個朋友相約去畢 業旅行,但是馬里奧卻帶來了另外一個不速之客——他從精神病院搭救出來受傷的女孩佐珍(傑絲敏•特麗卡 Jasmine Trinca 飾)。於是,兄弟倆決定陪她尋找親人。在一片革命洪流之中,馬里奧棄筆從戎,選擇做員警,而尼古拉則漂泊異鄉成為了精神科醫生。佛羅倫斯的大水,讓兄弟倆重逢,此時尼古拉已經和鋼琴師朱莉安成為伉儷。而馬里奧則對攝影師米雷拉一見鍾情。他們的感情同樣經受著社會動盪的考驗……
本片片長6個小時,通過講述義大利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反映了義大利從1966年至2000年的社會巨變。
政治的盡頭是同情心,馬蒂奧和朱麗亞的盡頭是尼古拉。《燦爛人生》裡有一個鏡頭是這樣的:防暴員警馬蒂奧的同事魯伊奇被左翼示威者打成了癱瘓,馬蒂奧在哥哥尼古拉家悲憤地說起這事,尼古拉的妻子朱麗亞,一個激進左翼分子,當時就不幹了。
“太糟了,你站在錯誤的一方。”
“你肯定?那什麼是正確的?窮人的一方算是正確的嗎?”
“對。”
“魯伊奇比你更懂什麼叫貧窮。他是個窮人,把他打成植物人的人卻不是。我們在這裡吃蛋糕,他卻躺在醫院裡。”
“我受夠了你的垃圾言論!”
尼古拉只好出來調和:“請你們都別說了!”朱麗亞轉身彈琴去了,馬蒂奧調侃道:“你老婆不錯”。尼古拉笑道:“你倆相處的也不錯”。“她是那種永遠正確的類型吧”。“嗯,跟你類型一樣”。於是兩人會心地笑了。
《燦爛人生》裡有好幾個類似的情形:一場充滿火藥味的爭論,最後以溫情脈脈的談笑收場。尼古拉的父母爭吵時是這樣。妹妹的婚禮上,尼古拉被解雇的工人好友和銀行家好友之間的對話是這樣。尼古拉父女在爭論一個腐敗官員是否值得同情時也是這樣。對此女兒是這樣解釋的:我太愛你了,我不會真的跟你鬧翻。
“我太愛你了,我不會真的跟你鬧翻”,似乎道出了人世間喜劇和悲劇分叉的那個秘密。很多時候,你以為你的所作所為是出於愛,其實還是不夠愛。另一些時候,你忙著轟轟烈烈地愛人類,卻忘記了愛身邊一個一個的人。
馬蒂奧和朱麗亞都未曾深入這個道理。他們都試圖通過政治鬥爭的途徑去改變身邊的世界,結果發現政治鬥爭的前提是對真理的掌握,而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確切地掌握了真理。朱麗亞在60年代的左翼運動中越來越激進,拋家棄子投奔了一個恐怖組織,從事暗殺工作,最後淪為階下囚,世界卻沒有因此變得更好一些。馬蒂奧終其一生都在和醜惡的制度作鬥爭,從僵死的考官到野蠻的精神病院,從等級森嚴的軍隊到黑幕重重的警察局,但他被碰得頭破血流,在一個新年之夜,他迎著窗外綻放的煙花從陽臺上縱身跳下。
而朱麗亞的丈夫、馬蒂奧的哥哥尼古拉則不同。他溫和而不消極,明辨是非但不急於求成。改造世界對他來說不是將一個制度連根拔起,而是從給予身邊的人一點一滴的溫暖開始。佐珍,片中那個被精神病院非法電擊的女孩,最後不是被左翼朱麗亞或者員警馬蒂奧拯救,而是在尼古拉幾十年的照看下慢慢恢復。當佐珍完全將自己封閉起來時,他對她說:你每天來給我的植物澆水吧,它們需要你。
如果說改造世界是一場龜兔賽跑的話,馬蒂奧就是那個兔子,而尼古拉則是那個跑得慢卻跑得遠的烏龜。馬蒂奧在不斷的碰壁中也逐漸認識到這一點,他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有那樣的耐心啊,在與可愛的姑娘美瑞娜相識之時,他這樣自我介紹:我叫尼古拉。
也許為我們的行為守衛底線的,不是政治、不是宗教、不是法律,而是尼古拉的考官所說的“同情心”。讀書讀到文革時某派怎樣毒打某派或者納粹集中營裡的暴行時,我總是驚駭不已,因為這全都是假真理的名義。若是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同情心的底線呢?一個政治、法律、宗教都無法突破的底線呢?也許人世的希望不在於發現真理,而在於追問一句,發現真理又如何。
該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片中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美好,美好卻不虛假。我想導演真是個善良的人,簡直可以說是柔情似水。他讓激進的朱麗亞彈得一手好鋼琴,讓暴躁的馬蒂奧成為一個書迷,讓美瑞娜在失去馬蒂奧之後得到兒子,讓尼古拉在女兒離開後重新得到愛情。他端詳、雕刻、安撫每一個輾轉反側的靈魂,讓你覺得世界可以變得更好,正在變得更好,還會變得更好——只要你象尼古拉的父親所提醒的那樣,不放棄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發掘他們的動人之處:“你要讓朱麗亞彈琴,告訴她她有多美好,你要說,朱麗亞,為我演奏吧”。
墮落 La Bonne (1986)
又名: The Corruption / 若妻
導演: Salvatore Samperi
編劇: Salvatore Samperi
主演: Florence Guérin / Trine Michelsen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語言: 義大利語
劇情簡介
1956年的義大利維琴察。安娜(弗洛朗絲·介朗飾)和賈科莫(西律斯·埃利亞斯飾)結婚已有了些年頭,一直沒有孩子,但妻子安娜非常想有個孩子,因為她的生活並不幸福也絕對無聊。身為律師的丈夫樂於政治活動而花費在市政議會上的時間太多;老母親體弱多病,不斷要求她的照應又老是抱怨她。安娜生性靦腆,羞于生理需要之事。還好,家中來了個性格與安娜恰恰相反農村女傭——年輕漂亮而欲念旺盛的安吉拉(卡特琳·米克爾森),多少能幫安娜分擔一些家務和生活苦悶。正值旺盛時期的安娜在安吉拉的引導下悄悄地嘗試起親密關係來......
一九零零:新世紀 Novecento (1976)
導演: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編劇: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 Franco Arcalli
主演: 羅伯特·德尼祿 / 熱拉爾·德帕迪約 / 多明尼克·桑達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 西德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245 分鐘
豆瓣評分 8.7
劇情簡介
1901年1月27日,著名作曲家歌劇大師威爾弟去世,這也正是義大利北部兩戶家庭產子的同一天。阿弗雷德(羅伯特·德尼祿 Robert De Niro飾),富有的農場主的孫子;奧爾茂(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飾),貧窮的農戶的孫子。兩人從小就結下了友誼,然而因為地位階級與出身經歷的不同,註定了兩人天壤之別的迥然人生。
由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執導的史詩巨作《一九零零》,以20世紀初期義大利社會動盪時期為故事背景,時間跨越40年,講述了階級矛盾和家族紛爭下仇恨和抗爭的故事。本片被西方國家視為階級鬥爭電影讀本,加上電影情節的大膽尺度,影片被長期禁映。本片演員陣容豪華,巨星雲集,包括羅伯特·德尼祿、傑拉德·德帕迪約、唐納德·薩瑟蘭、多明尼克·桑達、伯特·蘭開斯特、斯特林·海頓、斯坦芬尼·桑德萊裡、蘿拉·貝蒂等眾多大牌明星。
法拉維亞修女受難記The Muslim Nun Flavia Gaetani (1974)
導演: Gianfranco Mingozzi
主演: Bolkan Florinda
類型: 劇情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96 分鐘
豆瓣評分 6.2
劇情簡介
15世紀初義大利南部的Puglia,年輕的修女Flavia Gaetani對宗教統治下婦女的不平等待遇質疑教會,可卻沒有得到回應。性壓抑、宗教壓迫使她透不過氣,一次機會,她和猶太人朋友Abraham逃離了修道院,不幸的是,沒多久就被神父的士兵捕獲,受到鞭刑,Abraham則被關進地牢。在穆斯林軍隊侵佔義大利期間,Flavia成了穆斯林軍領導人Ahmed的情人,通過他報復羞辱過她的修女和神父,但她的力量畢竟太單薄……。
評論:
電影以性壓迫、宗教壓迫和異端邪教為話題,講述了修女Flavia的故事,對於信仰天主教的人來說,電影內容可能會十分的反感,氣氛壓抑,難得一見笑容。現實使Flavia對宗教產生了懷疑,並拋棄她原來的信仰,成為一個女權主義戰士,加入到與教會的鬥爭中。起碼對於她的這種勇氣是值得同情的。其實可以把Flavia分為四個部分:修女Flavia、平民Flavia、戰士Flavia和殉道者Flavia,這樣看就比較好理解了。電影裡一場修女鑽進死去的牛肚子裡的戲向我們暗示了什麼呢?這值得思考。導演Gianfranco Mingozzi於2009年去世,他曾是義大利著名的紀錄片導演,多次獲獎。主演Flavia的Florinda Bolkan生於巴西,後移居義大利,是與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齊名的義大利女演員。
講述的是一名不甘受束縛的修女法拉維亞為了追求自由及男人與女人的平等而逃離修道院,突如其來的戰爭使她獲得了愛情和權利,法拉維亞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奧斯曼帝國侵略義大利時期 純情修女自小迷戀異族 思想開放與生存環境不入 屢受打擊 異族佔領順勢倒戈 遭拋棄最終被極刑 男權,暴力與宗教壓迫人性 宗教虛偽殘忍 有超現實表現 血腥、裸露 演技一般 道具外景較好 動作片段較生硬 色調樸實
一九零零新世紀 Novecento (1976)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Ni7pvweWZgWwS7WOPshTQ 提取码: yq33
導演: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編劇: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 Franco Arcalli
主演: 羅伯特·德尼祿/ 熱拉爾·德帕迪約 / 多米妮克·桑達 / 弗朗切斯卡·貝蒂尼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 西德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245 分鐘
豆瓣評分 8.7
劇情簡介
1901年1月27日,著名作曲家歌劇大師威爾弟去世,這也正是義大利北部兩戶家庭產子的同一天。阿弗雷德(羅伯特·德尼祿 Robert De Niro飾),富有的農場主的孫子;奧爾茂(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飾),貧窮的農戶的孫子。兩人從小就結下了友誼,然而因為地位階級與出身經歷的不同,註定了兩人天壤之別的迥然人生。
由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執導的史詩巨作《一九零零》,以20世紀初期義大利社會動盪時期為故事背景,時間跨越40年,講述了階級矛盾和家族紛爭下仇恨和抗爭的故事。本片被西方國家視為階級鬥爭電影讀本,加上電影情節的大膽尺度,影片被長期禁映。本片演員陣容豪華,巨星雲集,包括羅伯特·德尼祿、傑拉德·德帕迪約、唐納德·薩瑟蘭、多明尼克·桑達、伯特·蘭開斯特、斯特林·海頓、斯坦芬尼·桑德萊裡、蘿拉·貝蒂等眾多大牌明星。
韃靼人的荒漠The Desert of the Tartars (1977)
導演: 瓦萊瑞奧·蘇裡尼
編劇: Dino Buzzati / André G. Brunelin
主演: Vittorio Gassman / Giuliano Gemma / Helmut Griem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 西德
語言: 義大利語
片長: 140 分鐘
豆瓣評分 8.0
劇情簡介
特羅哥中尉被派往帝國邊境“韃靼人的荒漠”上的巴斯蒂亞諾城堡。滿腔熱情的他渴望為國效力,建立功勳;他期待殲滅敵人,但這期待已久的敵人卻始終沒有露面。特羅哥中尉最終與所有的前輩軍官一樣,耗盡了自己的意志和生命,最終換來的只是一聲歎息。
幕後/花絮:這是一部描寫“期待”的卡夫卡式作品,展現了人性的扭曲與異化,巴斯蒂亞諾城堡的軍人形象十分典型:慘遭橫禍的士兵、葬身沙場的伯爵、在荒野自盡的上尉……所有這一切皆是荒誕的人生寫照,無不折射出人生的無謂與淒涼。本片被義大利評論界認為是該國70年代最優秀的影片之一。
這是一部描寫“期待”的卡夫卡式的作品,影片根據義大利的迪諾·布紮蒂的同名小說改編,義大利評論界總的認為影片“以罕見的真實性表現了環境、人物以及他們的心理”。
本片導演瓦萊瑞奧•蘇裡尼於1926年生於波倫亞,50年代中期進入義大利電影界,曾被人認為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優秀繼承人”。他拍攝影片《炎熱的夏天》、《拎皮箱的姑娘》幾乎都是按照新現實主義的手法處理的。但是,在60年代,由於參加合作拍片,楚爾裡尼的作品並未能真正體現他的創作個性和表現特徵。直到70年代,他的個人風格才得以發揮。
天真、熱情的特羅哥中尉渴望為國效忠,建立功勳,他期待與敵作戰,但這個期待已久的敵人——韃靼人,在影片中始終未露面。他徒然耗費了自己的意志與生命,最終獲得的仍是一片“荒漠”。
這人生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荒誕!但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經歷中它又是何等地似曾相識!法國作家阿貝爾·加謬在談到“弗朗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時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旦當它(命運)在社會、國家和親昵經驗的日常範圍裡以必然性呈現在我們面前時,驚恐就有其根據了。人們顫慄地說出這絕不可能的理由,同時也包含著絕對的相信,這實在是可能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部由多國聯合拍攝的作品也可以算是一部超級影片了。可影片中既沒有豪華、奢逸的場面,也沒有取悅人心的視覺造型或聽覺設計,它是一部心理現實主義的影片。如果說在傳統現實主義影片裡,人物的描寫往往服從於情節,是情節發展的總脈絡支撐著一部影片的話,那麼在這部影片裡,情節的發展卻服從于人物的心理描寫,稍微誇張一點,我們甚至可以說:這部影片的主角是人物的心理和情緒。影片用大量的筆墨描寫特羅哥中尉的躊躇滿志,他是一個熱血青年,一心渴望為國建立功勳。但是他所遇到的現實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在哨所裡過著一種暗淡無光的生活:升旗、操練、巡邏、站崗、聚餐……他最終被這生活拖累得奄奄一息。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開頭有一處與整部影片風格、氣氛絕不相融的段落:在一個溫馨、美好的花園裡,年輕軍人告別親人離家而去。這也是影片中唯一出現對女人描寫的一處,這不會是偶然的。這個類似夢的鏡頭與後來我們看到的現實世界形成了多麼大的反差。為了突現軍營生活之單調,影片對自然環境展開了詳盡的描寫,其中對沙漠風光、古堡景象的描寫極為出色。
沙漠是博大、廣袤的象徵,影片中採用了大量的遠景或大全景,將沙漠那一望無際的風貌反復展現在觀眾面前。每當有沙漠與人的畫面時,人往往都處於遠景中,他們可憐的身軀在大自然中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脆弱!而沙漠無邊無垠和深不可測的特徵躍現在銀幕上:時而風沙彌漫,時而大雪飛揚,無邊無垠的白天,幽深沉寂的夜景,都賦予沙漠深不可測、反復無常的特性,折射出人生的陌生與恐怖。
古堡壁壘,奇形怪狀。城堡中的進餐儀式、擊劍練習都突出了其古老的和迴圈型的層面。而水滴聲的單調重複,造成了時間停滯的藝術效果,突出了其與世隔絕的層面,渲染了人生的荒誕莫測。
這真是一場沒有炮火硝煙、曠日持久的精神消耗戰。
在這個獨特的戰爭中,如果說特羅哥中尉一直沒能見到他的敵人的話,那麼有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卻無時無刻地在他的身邊,那就是時間。他的真正敵人是時間!他的一生就在這年華流逝、青春揉碎,在精神的扭曲、衰退和崩潰中度過來的。片中出現的白馬、小道上的人影、沙漠中的佇列是一條若隱若現的虛線,唐突,費解,神秘莫測。環境的神秘將人生罩上了一種不可知的色彩。
義大利評論界曾把蘇裡尼的特點歸結為:十分注意畫面構圖的造型美,並且把這種造型同人物的內心情緒相結合。此外,蘇裡尼攝影機下的人物總是感情深沉而又細膩。
影片盡訴人性的扭曲與異化,巴斯蒂亞諾城堡中的軍人形象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慘遭橫禍的士兵,葬身沙場的梅爾林伯爵,靠嗎啡度日的副指揮官,荒野中自決的霍蒂茲上尉……無不折射著人生的無謂與淒涼。恪守軍紀的總指揮官最終失落,乖張殘暴的馬蒂斯上校榮獲升遷,忠於職守的霍蒂茲走投無路,心胸狹窄的西蒙卻大權在握,所有這一切,皆是愚蠢、荒誕的人生寫照。
影片中最後一場戲是震撼人心的。儘管特羅哥已鬢髮斑白,形容枯槁,但是當敵人的白馬最終出現在眼前時,特羅哥激動萬分,他努力支撐著自己疲憊的身軀,勉強站穩。他的眼光中流露出終生盼望的期待和光芒。但他的身體實在太虛弱了,那都是因為他的期待實在已太久了,他抗拒不了荒涼無謂的命運,跌倒在地。敵人進犯的時刻就在眼前,為國建功的機會就在身邊。他拖著自己疲弱不堪的身體,準備實現自己最後的抱負,但是出於嫉妒,他的上司西蒙卻下令讓他回城養病,不管他如何反抗爭取,最終還是失敗了。他的服從,是對荒誕與無意義的命運的最終接受。
影片的動人之處在於:如果說特羅哥是由於身體原因而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的話,他的精神卻遠未服從和妥協:“他在馬車裡精神恍惚:眼前是萬馬奔騰,沙塵飛揚……但是他的馬車卻駛離城堡,越走越遠。”在他心靈的深處,“韃靼人的荒漠”即將成為他躍馬橫刀、所向披靡的殺敵疆場。
義大利評論界幾乎一致認為:蘇裡尼是義大利最有希望的電影工作者之一。《韃靼人的荒漠》是導演瓦萊瑞奧•蘇裡尼的最佳影片,也是義大利70年代優秀的影片之一。
肆虐歐洲的黑死病竟是他們所傳播的?韃靼人霸佔克裡米亞簡史
作者靜默之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