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日網路戰Zero Days (2016)
導演: 亞曆克斯·吉布尼
編劇: 亞曆克斯·吉布尼
主演: 瓊安·塔克/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喬治·布希/ 希拉蕊/戈巴契夫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波斯語 / 德語 / 法語 / 希伯來語 / 阿拉伯語 / 俄語
片長: 116分鐘
豆瓣評分 8.2
劇情簡介
一個全新型態的網路超級病毒,突然遍佈全世界的電腦,一開始無傷大雅不受重視,直到隨著時間累積,許多基礎建設的系統都一一被攻擊掌控,比過往任何一種病毒複雜幾十倍,甚至可能全面癱瘓人們的生活。隨著深入調查,揭露這個超級病毒Stuxnet,背後竟是美國與伊朗戰爭行動的陰謀,伊朗核武危機無法以政治手段解決,美國便對伊朗的網路展開攻擊。無法回頭的網路攻擊逐漸失控,人們生活中各式控制系統都備受威脅,包括發電、交通、通訊、ATM、醫院都將不堪一擊,網路安全問題全球都可能遭到入侵,下一次的世界大戰危機似乎也一觸即發。
德國人第一季Die Deutschen Season 1 (2008)
導演: Christian Twente
編劇: Christian Twente
類型: 紀錄片 / 傳記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季數: 1
集數: 10
目錄:
第一集:奧托與帝國
第二集:亨利四世和教皇
第三集:巴巴羅薩王權
第四集:路德和民族
第五集:華倫斯坦和三十年戰爭
第六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及女皇
第七集:拿破崙和德國人
第八集:羅伯特·布魯姆和三月革命
第九集:俾斯麥和德意志帝國
第十集:威廉二世和世界
《德國人》(die Deutschen)《德國之窗》網站仙仙字幕組第一期紀錄片字幕製作完成
經過本字幕組所有成員的齊心協力,我們網站字幕組第一期紀錄片—德國電視二台大型歷史電視紀錄片《德國人》(die Deutschen)-- 字幕製作完成。
《德國人》簡介:《德國人》是德國電視二台(ZDF)拍攝的歷史電視紀錄片,現在包含兩季,每季10集。第一季的中德雙語字幕我們已經製作完成。《德國人》通過介紹從卡爾大帝起的德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為線索,恢弘壯闊而又重點突出地再現了從卡爾大帝起的德國一千多年的歷史。
《德國人》第一季分集內容介紹
第一集:《奧托和他的帝國》
奧托大帝被稱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德國皇帝,他繼承東法蘭克王國,被認為是德國歷史的開端。他第一次統一德國境內各部落,參與抵抗匈奴人的入侵,並帶領德國人贏得了著名萊希菲爾德戰役。隨後他揮師南下,進入義大利,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帝國的皇帝。
第二集:海因裡希和教皇
11世紀羅馬教皇和德國皇帝之間的權利鬥爭越來越激烈。羅馬教皇格裡高七世與德國皇帝海因裡希四世之間的矛盾已無法調和,海因裡希四世要求教皇退位,教皇將海因裡希逐出教會,而德國土地上的各諸侯對海因裡希步步緊逼。之後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卡諾薩之行,歷史學家都認為海因裡希之舉明智而又成功。
第三集:紅鬍子巴巴羅薩和獅子亨利
巴巴羅薩和亨利是堂兄弟,他們一個是神聖德意志羅馬帝國的皇帝,一個是極有權勢的薩克森侯爵。他們之間的權利鬥爭表現了德國皇帝和各諸侯之間長達幾百年的權利鬥爭。
第四集:路德和這個民族
馬丁·路德的領導的宗教改革被稱為歐洲甚至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他被稱為一個統一者,又被稱為一個分裂者。他統一了什麼,他又分裂了什麼?
第五集:華倫斯坦和戰爭
三十年戰爭,被稱為德國歷史上最殘酷造成損失最大的戰爭。新教和天主教在德國的土地上展開了歐洲歷史上最規模宏大的戰爭之一,歐洲各強國紛紛捲入這場戰爭,分裂的德國成了歐洲各種勢力的戰場。華倫斯坦是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但最後也因這場戰爭而喪生。
第六集:普魯士的弗裡德里希和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婭
普魯士和奧地利,作為德國土地上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為爭奪德國霸主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普魯士入侵西里西亞,開啟了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及隨之而來的七年戰爭。瑪麗亞·特蕾西婭 – 這個作為多個孩子母親的奧地利女皇,決定奮起反擊。德國的土地上又一次硝煙彌漫,當奧地利,俄國和法國聯軍將弗裡德里希逼得節節敗退,即將兵臨柏林城下之時,一個意外救了他和他的普魯士。
第七集:拿破崙和德國人
波拿巴·拿破崙,他是科西嘉人,他是法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位偉大君主之一,他將民主、自由、平等帶給了整個歐洲,他讓一部分德國人成了他的盟友,戰勝了另一部分德國人。他作為解放者進入德國,作為侵略者敗出德國。
第八集:羅伯特·布魯姆和革命
拿破崙失敗了,德國的土地上也恢復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但民主、自由的思想以印入德國人的思想中。在1848年的革命中,德國選舉產生了歷史上第一個自由的國會。作為議員的羅伯特·布魯姆為建立一個德意志共和國而奔走,但很快革命被鎮壓了,與之同去的還有羅伯特·布魯姆的生命。
第九集:俾斯麥和德意志帝國他是鐵血宰相,他統一了分裂了幾百年的德國,他讓德國成為世界強權,同時他也是民主和自由運動的鎮壓者。只要提到他的名字 – 俾斯麥 – 每個人都知道他,和他的功績。
第十集:威廉漢姆和世界德國,作為遲到的國家,他的實力與他的地位無法相稱。特別是當這樣一個國家被一個血氣方剛、雄心勃勃的君王統治時,威廉漢姆二世要讓德國得到屬於他的地位。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他以領導者的姿態發表令人齒寒的征服演說
。只可惜他在一戰中的對手,不再是落後的中國,而是同樣強大的英國、俄國、法國和美國,以及國內的民主運動。一戰失敗了,他的統治也結束了,德國建立了共和國。
德國人 第二季Die Deutschen Season 2 (2010)
導演: Robert Wiezorek / Christian Twente / Carsten Gutschmidt
編劇: Stefan Brauburger / Werner Biermann /Friedrich Klütsch
主演: Hans Mittermüller / Stefan Weinfurter / Heinrich August Winkler
類型: 紀錄片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季數: 2
集數: 10
單集片長: 43分鐘
簡介:
Die Deutschen (“The Germans”) is a German television documentary produced for ZDF that first aired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2008. Each episode recounts a selected epoch of German history, beginning (first season) with the reign of Otto the Great and ending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German Empire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November 2010 the second season of Die Deutschen was published in German television (ZDF and ZDFneo), beginning with Charlemagne, the Frankish King, and ending with Gustav Stresemann, the Chancel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during the Weimar Republic.
Historical events are recrea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ive action scenes and computer generated animations. The series was filmed at over 200 different locations in Germany, Malta, and Romania at a cost of approximately
500,000 per episode.
BBC黃石公園Yellowstone (2009)
主演: 彼得·弗斯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集數: 3
單集片長: 49min
豆瓣評分 9.3
劇情簡介
本紀錄片將帶我們親歷野生動物在季節極限下的生活。領略它們在零下40度採取的保護措施 ,經歷狂怒的森林火災或防治權利滋生……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位於美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西部北洛磯山和中洛磯山之間的熔岩高原上,絕大部分在懷俄明州的西北部。海拔2,134-2,438米,面積8,956平方公里。
黃石河、黃石湖縱貫其中,有峽穀、瀑布、溫泉以及間歇噴泉等,景色秀麗,引人入勝。其中尤以每小時噴水一次的“老實泉”最著名。園內森林茂密,還牧養了一些殘存的野生動物如美洲野牛等,供人觀賞。園內設有歷史古跡博物館。
自從1872年黃石公園創辦以來,已有六千多萬人來此觀光。遊人來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所獲得的感受自然也就豐富多彩,各不相同:有賞心悅目的讚美,有敬畏或驚詫的感歎,有肅然起敬的沉思,有驚險恐懼的刺激,有對大自然威力和寧靜的領悟,還有悲喜交加的經歷……
黃石公園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的國家公園。根據1872年3月1日的美國國會法案,黃石公園“為了人民的利益被批准成為公眾的公園及娛樂場所”,同時也是“為了使她所有的樹木,礦石的沉積物,自然奇觀和風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現有的自然狀態而免於破壞”。
在遼闊的懷俄明州自然森林區內,黃石國家公園占地約9,000公頃。在那裡可以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地熱現象,同時還有3,000多眼間歇泉,噴氣孔和溫泉。黃石國家公園還以擁有灰熊,狼,野牛和麋鹿(不是中國的那種))等野生動物而聞名於世。
最初吸引人們的興趣並使黃石成為國家公園的顯著特徵是地質方面的地熱現象,這裡擁有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地方都多的間歇泉和溫泉、彩色的黃石河大峽谷、化石森林,以及黃石湖。
根據這裡的文化遺跡可以判斷黃石公園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12000年前。更近的歷史可以從這裡的歷史建築,以及各個時期保存下來的公園管理人員和遊人的公用設施看出來。公園99%的面積都尚未開發,從而大量的生物種類得以繁衍,這裡擁有陸地上最大數量的,種類也最多的哺乳動物。
黃石公園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荒野,是保存於美國48個州中少有的大面積自然環境之一,在這裡,你可以感受自然。六、七、八月是參觀的高峰時期,公園為了保護遊人的安全、保護各種自然文化遺產,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
黃石國家公園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也是1978年最早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專案,公園的主體部分位元於懷俄明州的西北角,部分延伸到蒙大拿州西南部以及愛達荷州的東部。面積為7988平方千米(注:此為《國家公園探索之旅叢書—美國國家公園》一書資料;而2002/6期《人與自然》畫冊資料為2219833英畝;www.whgx.library.sh.cn網的數據為3400平方英里)。
黃石公園,這個這個冰火磨礪的世界、犬牙交錯的幻境,誕生於近兩百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全境99%尚未開發,這是一片廣袤而潔淨的原始自然區,分佈在洛磯山脈最高峰,豐沛的雨水是這裡成為美國眾多大河的發源地,在這個平均高度為8000英尺的開闊火成岩高原上,有山巒、石林、沖蝕熔岩流和黑曜岩山等地質奇觀。
黃石國家公園是美國設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公園。它就像中國的長城一樣,是外國遊客必遊之處。它以保持自然環境的本色而著稱於世。
黃石國家公園內的另一景觀是黃石河,它由黃石峽穀洶湧而出,貫穿整個黃石公園到達蒙大拿州境內。黃石河將山脈切穿而創造了神奇的黃石大峽穀。在陽光下,兩峽壁的顏色從橙黃過渡到橘紅,仿佛是兩條曲折的彩帶。由於公園地勢高,黃石河及其支流深深地切入峽谷,形成許多激瀑布,蔚為壯觀。
消失的1945 The Last Days (1998)
導演: James Moll
主演: Bill Basch / Martin Basch / Randolph Braham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 匈牙利語
片長: 87 分鐘
豆瓣評分 8.4
劇情簡介
斯皮爾伯格製片的紀錄片,通過集中營倖存者的回憶,講述了二戰結束前,德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滔天罪行。
平行世界,平行生命 Parallel Worlds, Parallel Lives (2007)
導演: PBS
主演: Mark Oliver Everett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60分鐘
豆瓣評分 8.2
劇情簡介
英國Eels樂隊的一名歌手Mark Oliver Everett將為你講述他的天才父親的傳奇悲劇人生和神奇經歷。他的父親曾在24歲發表了一篇"多重世界"的物理論文,震驚了全世界,但物理學界並不買帳,他的父親只能放棄了量子物理學。現在這件事被認為是物理學界最嚴重的悲劇之一,他的理論如此超前以至於當時的人無法理解,50年後的今天人們才證明了他的理論...
英國樂隊Eels的主唱兼作曲Mark Everett的父親Huge Everett是平行宇宙理論的提出者。Mark小時很少和父親說話,因為父親總是沉默不語,行為怪異,不光父子如此,所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都很冷淡,從來不表達愛,Mark印象中唯一一次碰觸父親身體是在父親死的時候。他看到父親穿著西服坐在床上一動不動,於是去推父親,才發現他的身體已經僵硬了。
Huge Everett 51歲去世,那時Mark只有19歲。接著,Mark的母親(貌似是自殺)和姐姐都相繼去世,只留下Mark一個人。
平行宇宙理論的起源還要推到上世紀60年代,那時波爾剛剛由於發現了量子力學而獲得諾貝爾獎,受邀去斯坦福大學演講,Huge Everett正好去聽了,過後還跟波爾聊了幾句。
波爾的理論之一是電子在被觀察到的瞬間位置是不動的,而Huge覺得這是不對的,因為這不能解釋光的衍射現象。
於是他畫了3年的時間研究出了平行宇宙理論,並寫了147頁的論文,可是由於他的理論和波爾的衝突,波爾對他很不看好。波爾在當時的物理學界處於搖滾明星的地位,類似于現在的霍金。既然波爾不看好,其他所有人都對這個理論的提出反應很冷淡,於是Huge就開始變得很抑鬱,這也是家庭關係不好的一個原因。
後來Huge被招到了五角大樓研究原子彈,幾年以後帶著賺的一百多萬美金出來自己開公司做原子彈類比軟體。
後來U Texas Austin的教授不知怎麼的想起這個理論了,於是給他邀請過去做演講。他在Austin享受到了搖滾明星的待遇,非常滿足。
過了五年就死了。
下面是理論部分:
攝製組帶著Mark找到一個物理學教授(中國人),這個教授給Mark做了一遍對他父親影響深遠的實驗——光的衍射實驗。
教授先把實驗的過程給他講了一遍。這裡有意思的地方是,由於這個中國教授不是ABC,英語不是很熟練,於是Mark問教授:“什麼是光子(photon)?”的時候,教授愣了一下,然後說:“我沒準備這個問題。”接著支支吾吾半天,然後尷尬的說,這是個很複雜的概念,不能用人類語言來描述。Mark抱歉的說:“I'm sorry for asking." 教授很大方的拍了拍Mark的肩膀說:”No, no, that's a very good question."樂死我了。
光的衍射實驗大家高中都學過,我就不多說了。不過為什麼光會穿過兩個狹縫,投射到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呢?Huge給出的解釋就是每個光子都同時存在於數個位置,不同位置的光子穿過了狹縫之後又組合起來投射到螢幕上。
既然光子可以同時存在於不同的位置,那麼為什麼組成我們身體的粒子不能?我們也可以同時存在於多個位置啊,地球也可以,宇宙也可以啊。於是就有了平行宇宙的猜想。
第二個實驗是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應該是量子物理學裡最有名的實驗了,我高一就從一個日本人寫的量子物理學科普讀物裡讀到過。
說是有一個箱子,裡面有只貓咪,旁邊是一坨放射性物質,再旁邊是一個蓋革計數器,用來探測放射性物質的衰變,蓋革計數器連著一個鐵錘,鐵錘下面是一個玻璃瓶,瓶子裡是毒藥。只要蓋革計數器一被觸發,即放射性物質一衰變,則鐵錘掉落,砸碎瓶子,毒藥釋放,毒死貓咪。
整個實驗時間內,放射性物質有50%的可能性衰變。
這樣一來,等實驗結束時,我們只要不打開箱子,裡面的貓咪就既有可能活著,也有可能死了,兩種可能同時存在于兩個平行宇宙裡。
這是一個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沒有人真去做了,做了也沒有意義,所以別擔心,沒有貓被毒死。
最後來闡述一下平行宇宙理論:
你每做一個選擇,世界都會分裂成若干個,每個世界裡的每個你都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比如你去公園遛狗,前面突然出現了三個岔道,你走了中間的岔道,於是瞬間宇宙就分裂成三個,另兩個宇宙裡的你一個選擇了左邊的岔道,一個選擇了右邊的,並如此生活下去。
上面的理論是片子裡說的,不過我在看這個片子之前就想到過這個了,不過我認為宇宙的分裂不是在做選擇的時候,而是在每個瞬間都在不停的分裂,比如你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那麼從你想到喝水到喝完水這個過程,宇宙已經分裂了無數次,可能有的宇宙裡的你用了3秒去拿水杯,有的2秒,有的你喝了一大口水,有的喝了一小口,或者拿起來沒喝又放下等等。
我是相信有平行宇宙存在的,而且平行宇宙之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甚至另一個平行宇宙裡的你可以影響到這個世界裡的你。
我的老師元吾氏曾經做過實驗,他有段時間感覺生活出了問題,於是出體去找原因。他來到了另一個平行宇宙,發現那個宇宙裡的他還是一個高中生(實驗時元老師已經工作了),不好好學習,高考考了好幾次都沒考上。這下發現原因了,原來是那個世界裡的元老師脫了我們世界裡的元老師的後腿。於是元老師開始開導另一個世界裡的高中生自己,讓他好好學習,別不務正業。等那孩子好好學習並且考上大學了,這個世界裡元老師生活遇到的困難也都迎刃而解了。可見平行宇宙之間是會相互影響的。
元老師還做過一個跟平行宇宙相關的試驗,他花了三年的時間把好幾個平行宇宙裡的自己都連起來了,就是可以同時感受到好幾個自己,據老師所說,這個試驗給他帶來的感覺無比震撼,成功了以後激動的好幾天說不出話來。
就像片子裡所說,我也覺得平行宇宙這個概念以後會越來越火的。當然,如果還有以後的話。
十字軍東征 The Crusades (2012)
導演: 克裡斯·威爾遜
編劇: Thomas Asbridge
主演: Thomas Asbridge
類型: 紀錄片 / 傳記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集數: 3
單集片長: 59分鐘
豆瓣評分 7.6
劇情簡介
1095年11月末的一個上午,教皇烏爾班二世發表了一次佈道演說,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歷史。他的演說使西方世界為之震動,十字軍東征開始了。教皇對伊斯蘭世界發動了一次新的聖戰,為爭奪基督教世界最神聖土地--聖城耶路撒冷的控制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次鬥爭持續了兩個世紀,直至今日仍引發爭論
第一集"Holy War"講的是十字軍東征整件事的意義。
為此它引用了大量70年代的紀錄片內容,對其加以反駁。前述70年代紀錄片的解讀恰好也是中國的歷史觀念中最喜歡講的那種:十字軍完全是追逐利益的殖民者,巴以衝突可以歸結於十字軍的歷史仇恨,“美國是新時代的十字軍”等等,滿足於將兩個差別很大的歷史事件用少數相似之處並列起來,主要是一種(反帝反殖,是的,70年代歐美反戰的理論很大程度就是反殖)以傳遞理念為目的的修辭手段,而不是嚴肅的歷史觀念。本片則強調從時人的世界觀出發去看歷史事件的意義,這種觀念不僅可以破解上述講法,也可以應用於類似的如斯巴達克斯起義是古代“革命”一類史觀。最後又講了撤離阿卡的意義,再次反駁了前述“十字軍是殖民行動”的史觀。此外,第一集還從另一個角度講了十字軍的意義,就是它是天主教利用一個理論上的新發明(或者妥協),即通過現世的奉獻可以獲得救贖,縮短煉獄折磨甚至直升天堂等等,從而開啟了一次前現代的大眾運動。根據經典的基督教思想,得救的唯一途徑在於良心上的信奉。
第二集"Clash of the Titans"主要講獅心王和薩拉丁的故事。
當時的十字軍國家。社會狀況是少數拉丁天主教精英統治其猶太人、穆斯林和東方教會基督徒臣民。很大篇幅講了一個文物,耶路撒冷王室的祈禱書《詩篇集》,以此來引出十字軍國家內的拉丁、希臘、伊斯蘭混合文化。此後討論了伊斯蘭聖戰(Jihad)的意義,在十字軍時期,聖戰已經由大征服時期的進攻性概念轉化為防禦性概念。最初穆斯林認為十字軍是拜占庭派出的一支雇傭軍,對其動機沒有足夠的瞭解,因此也沒想到他們的出現是基督教嘗試永久地奪回聖地的努力。講述了贊吉王朝以及薩拉丁從中建立的阿尤布王朝戰勝其最大敵人耶路撒冷王國的過程,詳細描述了第一集中已經提到的哈丁戰役等。薩拉丁的和平進城是妥協的結果,而並非出於寬容,證據表明他原先計畫以血洗來建立其聖戰士的威嚴形象。獅心王理查在英國徵稅的內容,他為徵召這支軍隊在的財政、紀律、海上運輸上付出的努力,攻擊要塞港城阿卡的戰役(基督徒圍攻穆斯林要塞,薩拉丁在週邊試圖突破基督徒的圍城陣線),理查在屠殺阿卡城降俘中的汙點,沿著海岸線的行軍,一場狡猾的挑撥計謀,以及緊繃但卻沒有爆發的耶路撒冷攻城戰。
第三集"Victory and Defeat"十字軍國家的維持和滅亡。
軍事修士會,包括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是後期十字軍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依靠堅固的城堡抵消他們人力不足的問題。軍事修士會同時還憑藉其財力和商業活動,成為了歐洲最早銀行家,阿卡城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十字軍國家經濟主要來自於貿易,他們鑄造了大量仿造阿拉伯錢幣的金幣,雖然它們和穆斯林國家處於交戰狀態,兩方的貿易並沒有終止。
薩拉丁之後的阿尤布王朝各部逐漸分離,滿足於和十字軍國家維持貿易的現狀;羅馬教宗則將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北歐和西班牙的異教徒以及法國南部的異端上去,雙方維持不穩定的平衡。在理查主導的第三次十字軍之後,第四次的目標意外地轉向拜占庭。再次對穆斯林發動大規模攻擊的是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第五次十字軍。路易九世是狂熱的基督徒,在1248年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詳細規劃的遠征,其目的地在阿尤布王朝的經濟中心埃及,一年多戰鬥後路易軍隊被擊敗,國王本人被俘。擊敗路易的軍隊是穆斯林世界的新力量,即馬穆魯克。1260年馬穆魯克在阿音劄魯特遭遇蒙古軍,並取得了意外的勝利。近東穆斯林基於尋求保護,很快團結在馬穆魯克領袖拜巴爾的軍力下,拜巴爾在近東建立了大量道路,以及相應的驛站系統以從埃及統治近東。1265年,拜巴爾對十字軍國家發動進攻;1268年,馬穆魯克用了一天即攻下安條克;1277,的黎波里;1291,阿卡。阿卡的陷落意味著十字軍東征的最終失敗。19世紀,歐洲達到其力量的頂峰並且開始重塑其自身歷史,十字軍這時被浪漫化,並且用於民族主義和文明主義的宣傳。相對應地,穆斯林也開始塑造薩拉丁的英雄形象。直到今日,十字軍運動仍然被用作一種聯繫現實政治和古代歷史的工具,這種宣傳認為中世紀的仇恨延續到了今日,導致宿命的衝突。
總結一下,第一集講的是天主教從西歐這個距離黎凡特甚遠的地方動員了一支軍隊來攻擊穆斯林中東,這件事的意義為何,順帶講了幾支(從歐洲出征的)十字軍的不同命運,重點在於分析遠征以及對立雙方。第二集則講了一對宿敵獅心王-薩拉丁的對決,比較是純敘事性的一集,因為這段歷史本身比較有趣。第三集講了十字軍運動在強權的崛起和衝突中終結,重申了反對用古代歷史來比擬、解釋當代政治的立場。
平行地,本片作為BBC拍攝的紀錄片,還把重點放在了英國和十字軍間的關係上,切入點就是著名的獅心王理查,第一集講了中古世界的特殊性,導致理查其實算不上英國人,也對這個島國興趣缺缺;第二集講了理查即位的經歷,以及他向英國抽稅以支持十字軍的惡政。
韓戰全彩實錄Korea: The Forgotten War in Colour (2010)
導演:斯圖爾特•賓斯
編劇:斯圖爾特•賓斯
主演:金日成/李承晚/約瑟夫•史達林/赫魯雪夫等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 200
字幕:繁體中文字幕
片長: 89分鐘
豆瓣評分:7.7
劇情簡介:
2010年6月23日是韓戰爆發50周年紀念日,這場血腥衝突當年差點讓全世界陷入世紀核子大戰,同時也重創了一個國家,這場戰爭的傷痕之深,使得南北韓至今仍處於分裂對立的態勢。《韓戰全彩實錄》將以前所未見的觀點訴說韓戰的故事,透過韓國民眾的眼光,帶領觀眾重新認識這場戰爭。
"全彩實錄"製作人史都華賓恩斯與雅得安伍德再度攜手合作,透過鮮活生動的彩色影像,扣人心弦與充滿戲劇張力的配樂,製作《韓戰全彩實錄》,以全新角度介紹韓戰的故事。
韓戰全彩實錄引用韓國人民的第一手講述,並將當年的原始彩色底片掃描轉為HD高畫質影片,其中有許多畫面都是最近才發現,之前從未在電視上播出。本節目將以獨特角度深入探討東西方的衝突,共產主義挑戰自由民主的真實對峙,見識韓國人民如何經歷這場血腥的內戰。
上集:分裂的國家,衝突一觸即發的世界
1950年夏天韓國人民被捲入才剛開始的全球冷戰,戰後兩個新進崛起的超級強權蘇聯與美國正摩拳擦掌準備一決高下。當時朝鮮半島已經從北緯38度線一分為二,北邊是共黨支持的北韓,南邊則是有美國援助的南韓,兩國已經瀕臨內戰。強硬的北韓共党領袖金日成與南韓的右翼獨裁大統領李承晚都決心追求統一。難以避免的衝突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爆發,當時二十萬名北韓人民軍士兵入侵南韓,這次攻擊幾乎成功,但最終仍被聯合國派遣、美國領軍的部隊擊退。接下來的十二個月內敵對雙方,一邊是南韓與其聯合國同盟部隊,另一邊則是北韓與中國和蘇聯的支持部隊,在朝鮮半島展開一連串的攻擊與反攻擊,直到1951年7月10日停火談判開始才稍有止歇。然而,談判並未就此終止衝突,戰事又拖了兩年之久。
下集:苦難繼續,舉世同悲
外交折衝爾虞我詐,談判協定毫無交集,滿目瘡痍的韓國鄉間交戰仍然持續。韓國的崎嶇地形到處可見壕溝刺網。城鎮村莊摧毀殆盡,丘陵河谷都是炸彈坑洞和裝甲殘骸。停戰談判未果犧牲了數千士兵人民的性命,雙方激烈的交戰手法更時有耳聞。北韓控訴美國空軍轟炸時使用生化武器,使用原子武器的說法甚囂塵上。在諸多戰爭賠償與懲治爭議中,最主要的談判條款就是遣送戰俘的敏感問題。雙方皆不願釋放戰俘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最終戰俘問題終於解決,1953年7月27日雙方達成停火協定。經過三年的戰爭,韓國早已傷痕累累,導致數百萬人斷送性命,這個分裂的國家繼續回歸1950年的分裂狀態至今。
歐洲電影史 Cinema Europe: The Other Hollywood (1995)
導演: 凱文·布朗洛 / Dan Carter / David Gill / Michael Winterbottom
主演: 路易士·盧米埃爾 / 奧古斯特·盧米埃爾 / 喬治·梅裡愛 / 溫斯頓·邱吉爾
類型: 紀錄片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 法語 / 義大利語 / 瑞典語 / 丹麥語
集數: 6
單集片長: 58分鐘
豆瓣評分 8.9
劇情簡介
這是一套足以讓任何一個資深影迷和電影工作者都為之興奮的產品,它系統地闡述在過去100多年裡,電影藝術在歐洲從誕生到發展、壯大、開拓的過程,按照地域的劃分系統性地對歐洲主要各國在電影藝術上的發展做了一個梳理。第一集首先就給觀眾講述了電影藝術在1895年誕生的過程,由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的《火車進站》、《工廠大門》等珍貴片段都被收錄其中。第二集講述的則是瑞典的電影,瑞典作為北歐最為重要的電影藝術發展國家,曾經誕生了伯格曼等著名大導演,但誰又曾想到,他們也經歷過電影的低谷。1912年所有瑞典電影人聚集在一起的一次盛會真正讓瑞典電影走向了世界的前沿。第三集則來到了法斯賓德、文德斯等的故鄉德國,早期的表現主義電影正是從那裡誕生而來,成為德國電影的標誌之一。新浪潮運動的發源地法國是第四集的主角,它詳細介紹了法國電影工業在戰爭後的復蘇與巨大先導性,其中選用了許多耳熟能詳的電影片段。第五集則帶領我們來到了英國,這個發明出特寫鏡頭和蒙太奇技術的歐洲文化大國卻在一戰以後開始沒落,被其他歐洲國家趕超,但它並沒有氣餒,一直以其獨特的古典意韻在世界電影中獨樹一幟。在第六集裡我們將詳細看到有聲電影工業對電影發展歷史的影響。
本套作品是1996年由專拍電影史紀錄片的Kevin Brownlow和Dan Carter合作拍攝的電視系列片,由英國著名影星肯尼斯·布拉納擔任旁白,是電影愛好者入門不可或缺的資料。
①總攬。②瑞丹:斯約斯特洛姆、德萊葉。③德蘇:羅伯特維內、茂瑙、弗裡茨朗、劉別謙、威格納、派伯斯特。④法國:岡斯、雷諾瓦、克雷爾、讓維果。⑤英國:希胖、海普沃斯、艾爾維、皮爾森、阿斯奎斯、格裡爾遜。⑥有聲電影。喬治·皮爾森:無論什麼電影,兩分鐘的寂靜是非常重要的。
我控訴 J'accuse! (1919)
導演: 阿貝爾·岡斯
編劇: 阿貝爾·岡斯
主演: Romuald Joubé / Séverin-Mars / Maryse Dauvray
類型: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片長: 166 分鐘
豆瓣評分 9.0
劇情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敲響二十世紀的第一記警鐘,從國際佈局、人文精神到文藝和電影,都深受震撼和啟發。阿貝爾岡斯透過三個人的愛情和友誼,反抗戰爭的風暴,並呈現面對國家和戰爭的思想矛盾,叩問人性和文藝的價值。悲壯的結局,飽含失落與不斷戰勝失落的願望,正是影片不衰的意義。岡斯終生熱衷於敘事和影像實驗,風格今天看來依然前衛先鋒。本片與其後的《拿破崙》(1927)同為岡斯的钜構,技法多樣而熱情,拓展了電影的藝術語言。
幾個月以前,我開始觀賞總共六集的Cinema Europe:The Other Hollywood,這是一套很棒的紀錄片。從第一集的序曲開始,有系統地介紹歐洲各國的電影發展史與電影公司的興起與衰敗。雖說仍帶有一般紀錄片的資料量與沉悶感,但每一部電影,配合旁白動人的解說,觀賞時乏味的時刻並不多見。同時,這套記錄片更讓我的待看清單飽滿了不少。
這部J'accuse!,片名意為「我控訴」。此片出現在上述紀錄片中,講述歐洲影史源起的第一集片尾。一看完有關此片的介紹與片段,我立刻二話不說將其加入清單裏。主要是這劇情及所要闡述的意旨,實在太無畏,又太令人震撼了。
兩名男子,其中一個愛上了另一個的老婆,並與其私通。隨後戰爭開打,男人們都去打仗了,兩名男子因緣際際會在戰場上成為朋友。後來,其中一人死了,存活下來的是私通的那名男子,在戰場上,他親眼目睹了死去的人們再度站了起來....一大群復活的士兵們朝著家鄉浩浩蕩蕩走去。
回到家鄉的男子對村裡嚇壞了的人們質問。他質問這些人,是否也同上戰場的士兵們一般,付出了犧牲?是否反而從戰爭中獲得了好處?面對有夫之婦,他又激問道:你在丈夫死後幹了些什麼?
「我要控訴!」男子發出了吶喊。回來的士兵們排成巨大的I Accuse圖案,而這也是本片的結局。
戰爭帶來的除了死亡與傷痛,還將招致更多難以想像的劇變。回來的士兵針對事實的控訴,使我們直觀地看見人性醜惡的一面。但同時,人們將許多罪惡歸咎於戰爭的爆發、戰爭的效應,卻可曾想過引發戰爭的正是人類自身呢?
此片明顯是立場激進的和平反戰電影,導演不僅反對戰爭,也反對叵測善變的人心。如此聳動的片名,搭配這樣駭人的劇情,毫不留情的疾聲控訴--儘管這是部無聲電影,究竟是要控訴什麼呢?導演Abel Gance要控訴的不只是戰爭,他還要控訴人類,他還要控訴世界的愚蠢。
我看的是無配樂版本,依片長而言實在滿容易造成視覺疲乏的。但綠紅色的暗房基調,搭配死而歸來的負傷士兵,浩大的陣仗與演員沉痛的表演,看完定能感受到片中那刻骨尖銳、直指人心的控訴。
拿破崙 Napoléon (1927)
導演: 阿貝爾·岡斯
編劇: 阿貝爾·岡斯
主演: Albert Dieudonné / Alexandre Koubitzky / 安托南·阿爾托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片長: 222 分鐘
豆瓣評分 8.5
劇情簡介
《拿破崙》(Napoléon,阿貝爾·岡斯,1927年/235分鐘/黑白。耗費幾十萬米膠片和四年時間拍攝,儘管如此,這部影片“只不過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某些片斷需將三塊銀幕拼接起來才能放映,常見是1935年的有聲版)
德意志的勝利 Triumph des Willens (1935)
導演: 萊妮•裡芬施塔爾
編劇: 萊妮•裡芬施塔爾 / 沃爾特•魯特曼
主演: 阿道夫•希特勒 / 馬克斯•阿曼 / 馬丁•鮑曼
類型: 紀錄片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片長: 114 分鐘
豆瓣評分 8.5
劇情簡介
1934年,德國著名女導演萊尼•裡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攝了《意志的勝利》。影片由納粹構思,第三帝國出資贊助,記錄了納粹巔峰時期的會議、集會和遊行盛況。為配合拍攝,帝國提供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製組,無數的聚光燈,十六名一流攝影師、三十台 攝影機、二十二輛配備司機的汽車和身著制服的機動警官,這龐大且豪華的攝製隊伍加上裡芬斯塔爾天才的創造力和美學理念,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為完美也最受爭議的傑作。
《意志的勝利》被稱為“最具權威性的宣傳電影”,它榮獲1935年威尼斯電影節和巴黎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The Money Masters + Money as Debt + Zeitgeist
金錢主人 The Money Masters (1996)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046875/?dt_dapp=1&dt_platform=other
本片是以指責現代銀行系統為途徑,旨在恢復金本位為目的。是1996年發行的一部由主創人員業餘製作的一部紀錄片,當時並沒有太大影響,IMDb都沒有此片的頁面。次貸危機出現之後,這一話題又熱了起來,本片導演Bill Still就勢又適時的製作了兩部附片:MONEY AS DEBT I & II。總的來說是一部陰謀論作品,和所有其他陰謀論一樣,是很不錯的消遣用品。同時也提出了些疑問,各位觀眾下去認真研究一下,不要無憑無據,人云亦云。毛主席講話,“我們的口號是:一,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紀錄片連結:
金錢主人 - The Money Masters (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h3ln0jZhD0
金錢主人 - The Money Masters (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rpS9-MR8Eg
債務貨幣 Money as Debt (2006)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0472608/
Money as Debt I - Revised Edition 2009 (Full Mov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BPN-MKefA
債務貨幣2 Money As Debt II: Promises Unleashed (2009)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0472614/
Money as Debt II : Promises Unleashed (2009), Full, recu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8V7AI5x8jQ
債務貨幣3 Money As Debt III: Evolution Beyond Money (201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0733238/?from=subject-page
Money as Debt III - Evolution Beyond Money (Full Mov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VKuCKt35s
MAD3/1/2 Money as Debt III - Evolution Beyond Money Part 1: Examining the Problem / segment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wQJSLPqD0
Money as Debt III - Evolution Beyond Money - Part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aKth4G8kY
Money as Debt III - Evolution Beyond Money - Part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v5ay-9sRw
【紀錄片】Money As Debt III-錢就是債-金錢進化論 [中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998955/
時代精神 Zeitgeist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975682/
時代精神1 Zeitgeist I(2007)
劇情簡介:基督教, 911事件和聯邦儲備系統有什麼共同點?《時代精神》以基督教的歷史開端,分析了當代地緣政治格局的歷史由來,並討論當代各國政府的形態和終極目標。社會控制伴隨著恐懼和分裂的產生,人們因為對權利和現實的不同觀點而徹底分道揚鑣。
時代精神2 Zeitgeist: Addendum (2008)
劇情簡介:影片從金融業和貨幣規則的形成入手,揭露了其存在與運行的本質,指出包括美聯儲、世界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吞噬財富、奴役人民的罪惡行徑。並例舉巴拿馬、伊朗、伊拉克、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發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與以大財團為幕後指使的美國金融機構存在著密切聯繫。隨後引申出當前廣為關注的能源、民主等問題,而當今諸多棘手的問題的癥結所在皆可追溯至現存的金融貨幣體制。 部分學者據此提出“維納斯計畫”,旨在引導人類追求一個無貨幣、共同珍惜並合理利用地球現有資源的後烏托邦社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徹底打破現有的金融體制。 人類的明天是天堂還是地獄?選擇就在自己手中。
時代精神3:邁步向前 Zeitgeist: Moving Forward (2011)
劇情簡介:
理論一:中性社會政治或者叫做現代社會政治是研究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利益共同點與相異點,從而形成的利他或利己的主觀觀點,進而由此觀點劃分利益團體,自反組成階級社會。
理論二:良性社會政治或者叫未來社會政治的終極意義是研究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共性和獨立性,基於此狀況而產生的利 於個體獨立的,所有人的良性社會【(物質前提:自動化與迴圈資源經濟的建立)良性社會是有一群不固定的志願者組成的推動人類科學發展的公益社會,並不強迫他人加入社會勞動而是鼓勵將個人勞動的成果與社會分享。其他不固定的不參與者也可以從中得到發展成果。】
理論三:科學影響人類這個生物群體,而社會政治影響生命個體。【長期來看,是說自然科學對於我們的整個社會科學產生了緩慢而巨大的影響。正如馬克思所說: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決定分配原則,生產關係上的變動總是因為起到最終作用自然科學的發展速所引起的。而現代社會政治只不過是在研究如何分配利益,保護利益而已,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進而形成了主觀的束縛他人思想的一系列的理論。這些理論總是包含著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的表現的主觀臆想,(例:社會進化論就是典型代表,就是通過從自然世界的某些現象中提煉的關於人類社會的理論。)】
理論四:縱觀人類文明,人們總是在不斷超脫自然法則。(這股超脫力量的源泉總是來源於自然科學,重來不是基於毫無物質基礎的社會理論。)
理論五(重點):現代社會政治逐漸成為了對資訊社會產生莫大影響的“新宗教”.【大量人力物力投用到了維護“新宗教”的鬥爭當中,浪費了大量人力、資源。(例:軍人等) 違背了良性社會政治的意義,必然會像王權一樣被人們遺棄。】 理論六:現代社會政治牢牢控制著個體思維模式,都不約而同的影響或抑制自然科學的發展。(“新宗教”的鬥爭與現代社會政治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因為其本身就是人類個體所臆想出來的產物。人們越是接近真理就越發覺得這個幻境瀕臨破滅。)
結論:科學的進步必然會使現代社會政治所淘汰。
亞裔美國人 Asian Americans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049745/?dt_dapp=1&dt_platform=other
Asian AmericAans 1/3: Breaking Ground & A Question of Loyal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XJczS_12E&feature=youtu.be
Asian Americans 2/3: Good Americans & Generation Ris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0H0jkABhOk&feature=youtu.be
Asian Americans 3/3: Breaking Throug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MjZacrtjw&feature=youtu.be
槍炮病菌與鋼鐵 Guns, Germs, and Steel (2005)
導演: Tim Lambert
主演: 賈雷德·戴蒙德
類型: 紀錄片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集數: 3
單集片長: 54分鐘
豆瓣評分 8.6
劇情簡介
自亞當夏娃以降,人類有著先天的不完美;希臘羅馬神話也表明,從神的後代開始,人類的民族便從金、銀、銅、鐵,次第降格。既然大家都是「劣質品」,為何這個世界上還是充滿了優勝劣敗的不公和無力?生物學家賈德·戴蒙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種現象。
如果不是因為地理上的發展,為什麼不是印加帝國消滅西班牙?為什麼不是黑人蓄養白奴?作者提出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各大洲的「自然資源」(也就是生物地理)本來就分配不平等,所以導致各地社會的發展在起跑點上就有落差;時序到了近代,列強的排名開始由槍炮、病菌和鋼鐵來主導,就連擁有3500年以上文明的中國,最後也不得不屈服在此等壓迫下,加入世界體系。
除此之外,植物、動物、家畜等農業資源的分配也是極度不平均。此種現象說明為何美洲原住民在歐洲人進駐之後人口銳減,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想當然耳的「白人屠殺」,而竟然是這些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實行農業竟為人畜接觸帶來新的病媒,像是「感冒」就是源自於豬的病毒。原住民先天缺乏和家畜接觸的經驗,所以本身尚未遭受污染,也就全然沒有免疫力,根據估計,95%的北美洲原住民便是死於白人帶來的天花和麻疹。
從這些就在我們周遭的案例和史實,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人類社會到今天的發展,在不同的地域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結果,將來又會如何?是幸?抑或不幸?未來將會有個更為明朗的答案。
為什麼現代社會中的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是以今天這種面貌呈現,而非其他形式?為何越過大洋進行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各族群間的生活差異為何如此之大?對於現代人類、國家間的種種不平等現象,連史學家都存而不論。許多大家熟悉以及想當然耳的答案,在作者的論述中都產生截然不同的意義。本片提出的結論必然會引起爭議,但這只是個開端,引領我們用全新的角度來看世界。
book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813841/
【西班牙以169人擊殺印加帝國7000人,原因都是「天註定」?】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書封上,一名穿著華貴的君主即將被拽下他的坐轎,那是1532年卡哈馬卡戰役,西班牙人以一百六十九人擊殺七千人,最後成功俘虜君主阿塔瓦爾帕,終致印加帝國滅亡。
究竟,是什麼導致歐亞與美洲大陸懸殊的的戰力差異?作者認為並非人種,而是地理因素。白人能享受現代高度文明發展,則是源自幸運而非應得……
Based on Jared Diamond's Pulitzer Prize-winning book of the same name, Guns, Germs and Steel traces humanity's journey over the last 13,000 years - from the dawn of farming at the end of the last Ice Age to the realities of lif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在中國,本書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名氣比本書更大,主要歸功於其代表作《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暢銷,他憑藉該書榮膺了1998年的普利策獎。實際上,賈雷德·戴蒙德早已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他在大學主修腸道生理學,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並且在鳥類和語言學研究上取得過重大成果,曾在《發現》、《博物學》、《自然》和《地理》等學術核心期刊雜誌上發表過200多篇論文,榮獲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美國地理學會伯爾獎、泰勒環境貢獻獎、日本國際環境和諧獎等諸多學術大獎,身兼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雙院士。
關於本書
《槍炮、病菌與鋼鐵》是戴蒙德的代表作,本書於1997年出版,開創了戴蒙德標誌性的以“氣候、環境、物產、科技”等視角研究人類的歷史的模式,出版後一炮走紅,贏得了1998年的美國普利策圖書獎,後來又獲得了英國科普圖書獎等很多重要獎項,同時也被比爾蓋茨等重量級讀者特別推薦。
核心內容
世界各大洲的人類社會,有些富裕,有些貧窮;有些發展迅速,有些發展緩慢,甚至長期停滯。縱觀歷史,亞歐大陸的人類社會總是處於最先進的地位,發展速度也最快,最終亞歐大陸的居民征服了地球上其他大陸的人類社會。而在其他大陸上,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出現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作者發現,這竟然是亞歐大陸的形狀決定的。
一、西方為何主宰世界?
歷史上,人類最主要的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形式和經濟創新全部來自亞歐大陸,其他大陸的人類社會即便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也在與亞歐大陸的舶來品較量中一觸即潰,而且從此一蹶不振。即便是這些大陸上最成功的帝國,也都一再被亞歐大陸的入侵者輕鬆征服。為什麼會這樣?人種論的謬論已經被推翻,那麼,問題出在哪?
二、印第安人為何屢戰屢敗?
西元1000年,美洲大陸上生活著至少2億名印第安人,數量是同時期中國人的二倍,比全歐洲的人口還多。僅僅500年後,印第安人的數量下降了90%以上,這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悲劇。
以南美洲最強大的印加帝國為例,數千萬人口的印加帝國在短期內被幾百名西班牙入侵者征服了。西班牙人的優勢,就來源於他們的“槍炮、病菌與鋼鐵”。
三、亞歐大陸的病原體何以對新世界居民如此致命?
為什麼亞歐大陸的病菌有這麼大的殺傷力,讓印第安人不堪一擊?本書告訴我們,這些疾病的產生,與養殖業密切相關:麻疹、肺結核、天花來自牛,流感來自豬和鴨,百日咳來自豬、狗,瘧疾來自禽鳥。總而言之,一個民族養殖牲畜和家禽的種類越多,規模越大,就越可能感染流行病,並產生相應的抗體。狗、羊、豬、牛、馬、駱駝、雞、鴨等牲畜和家禽全都是在亞歐大陸上被首先飼養的,非洲人最先飼養了驢、貓和珍珠雞,美洲人最先飼養了羊駝、火雞和豚鼠。其結果是,亞歐大陸的居民體內抗體最多,免疫力最強,非洲人次之,美洲人體內抗體最少,免疫力最差。
印第安人缺乏牲畜,還使得他們在運輸和軍事方面缺乏競爭力。所有美洲文化都沒有車輛,使其經濟生產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安娜·卡列尼娜原則
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世界上14種有經濟價值的大型馴化動物,除了原產北非的毛驢和原產美洲的羊駝以外,全部原產於亞歐大陸。實際上,印第安人曾經嘗試馴化美洲的多種動物,但是運氣不好,這些動物都不適合馴化。而在植物領域,印第安人馴化了許多農作物,如玉米、土豆、紅薯、辣椒、向日葵等。但是,亞歐大陸也有明顯優勢:這裡的禾本科植物種類最多,在野生狀態下就非常多產,養育了多種適宜馴化的食草哺乳動物,而且多為雌雄同株自花傳粉,便於農民大規模種植。
總之,只有亞歐大陸才具備一個適宜全面發展農牧業文明的野生動植物組合,其他大陸的居民不具備這個條件,因此註定了其社會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
五、文字與科技究竟有沒有全球通用的發明和傳播模式?
現存的文字與科技中心有兩個主要的發源地,即地中海東部和東亞。這兩處緯度相近,氣候和自然資源都便於人類繁衍生息,人口基數一直較大,交通也比較便利,各種創意點子因此層出不窮。人口越多,社會流動性越強,各個社會之間交往越頻繁,取得技術進步的可能性就越大。歷史上,地中海東部和東亞之間不斷交流(例如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從而帶動了整個亞歐大陸的科技、經濟和文化發展。
這是由於亞歐大陸的形狀東西長,南北窄,各地氣候相似,便於人類互通有無,而非洲和美洲大陸南北長,東西窄,各地氣候差異大,人類交往少。結果,無論是農業、牧業和工業,都首先出現在亞歐大陸,而且發展速度也最快,最終亞歐大陸的居民征服了地球上其他大陸的人類社會。
總結
在過去和可以預見的未來,地球上的主宰勢力及其可能的挑戰者,全部來自亞歐大陸或其後裔國,人類最主要的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形式和經濟創新也全部來自亞歐大陸,其他大陸的人類社會即便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也在與亞歐大陸的舶來品較量中一觸即潰,而且從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同亞歐大陸相比,其他大陸科技落後,居民的免疫力又差,只能成為全球化浪潮的犧牲品。一切文明的經濟基礎都是農牧業,但只有少數動植物適合馴化,而只有亞歐大陸才具備一個適宜全面發展農牧業文明的野生動植物組合,其他大陸的居民不具備這個條件,因此註定了其社會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現存的文字與科技中心有兩個主要的發源地,即地中海東部和中國。世界上其他地區要麼只作出次要貢獻,要麼在這兩個發源地的創造基礎上進行改進。這是由於亞歐大陸的形狀東西長,南北窄,各地氣候相似,便於人類互通有無,而非洲和美洲大陸南北長,東西窄,各地氣候差異大,人類交往少。
安娜卡列尼娜原則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本來是老托爾斯泰(或者說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三大名著之一《安娜·卡列尼娜》(另兩部是《戰爭與和平》、《復活》)居首的一句話。
第三種黑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
人不同於禽獸,無庸置疑,從身體構造的分子層次到解剖層次,人類都是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也無庸置疑。人類就是這麼難以捉摸,不過這也是人這種動物很令人著迷的地方。
在自然界,人與黑猩猩的關係很近,基因的差異不到2%。人與黑猩猩應同一類目,黑猩猩只有兩種,因此稱人類是第三種黑猩猩也不為過。我們對人類並不陌生,但是,類是怎樣演化成今天的模樣的?《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為人類自然史——作者檢視人類進化的過程,從語言、性行為和生命週期探討人類獨特的自毀行為。全書充滿令人好奇、發和深省的問題,閱讀趣味十足。正如埃利希所說:“這是一本人人必讀的經典之作。看了《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我們才得以明瞭身為人類的意義”。《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是戴蒙德教授首次獲得英國科普圖書獎的作品,也是他早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與《槍炮》、《崩潰》一起合稱為“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作者: (美)賈雷德·戴蒙德
作者簡介
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當代少數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戴蒙德的研究使他獲獎無數,包括美國國家科學獎、美國地理學會伯爾獎、泰勒環境貢獻獎、日本國際環境和諧獎和麥克亞瑟基金會研究基金。
《第三種黑猩猩》是戴蒙德教授第一本為知識大眾寫的書,也是他首次獲得英國科普圖書獎的作品。書中的一些重要論點,在其後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以及《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中做了更完整的鋪陳,被合稱為“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內容簡介
人不同於禽獸,毋庸置疑;人是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亦毋庸置疑。
根據現代遺傳學研究,我們與另外兩種黑猩猩的基因組,有98%是相同的。若有從外太空來的動物學家,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將人歸類成“第三種黑猩猩”。我們對人類並不陌生,但是,人類是怎樣演化成今天的模樣的?人之所以為人,又是哪些關鍵因素的傑作?
對於人類的興亡史,我會分成五個部分討論。第一部涵蓋幾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直到一萬年前農業興起前夕打住。第二部則討論人類生命迴圈中的變化,那些變化與骨架的變化一樣,對語言和藝術的發展,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在聚焦于我們文化表現的生物基礎之後,第三部接著討論那些我們認為使“人異乎禽獸”的文化特徵。我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語言、藝術、農業這些引以為豪的文明標識。不過,使“人異乎禽獸”的文化特徵,也包括我總結為人類自然史記錄上的污點,例如吸毒。
除了吸毒,我們的陰暗特徵中,還有兩個可能引領我們走上毀滅的道路。第四部討論其中的一個:我們仇殺外族的潛能。另一個人類的陰暗特徵是:對環境日漸加速地破壞。這個行為其實也有不折不扣的動物原型,不幸的是,許多人仍然懷抱盧梭式的幻想,以為我們破壞環境的行為是工業革命以來的新鮮事。在第五部,我會細說人類經營環境失當的歷史,以戳穿那個幻象。
人類從動物界興起,同時,我們自毀的能力也加速成長。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確發軔于動物根源。那些問題跟隨著我們,與逐漸增長的力量和人口一起成長,現在更是以驚人的速度膨脹得厲害。
要不是我感到迫切的危機,是不會寫這本書的;如果我相信我們毀滅的命運已經註定,也不會寫這本書。其實,我們缺的就是必要的政治意志。我在本書追溯人類的物種史,就是為了協助凝聚那個意志。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2019)
導演: 史蒂文·柏格納爾 / 朱麗亞·賴克特
主演: 曹德旺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
片長: 110分鐘
豆瓣評分 8.4
劇情簡介
《美國工廠》是一部 Netflix 原創紀錄片,由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和 Participant Media 出品,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斬獲艾美獎®的朱麗亞·賴克特和史蒂文·柏格納爾(《最後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產》《A Lion in the House》《正觀“紅色”》)打造。這部廣受好評的電影深入研究了後工業時代的俄亥俄州,一位中國億萬富翁在當地一家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中開設新工廠,並雇傭了 2000 名美國藍領工人。隨著高科技中國企業與美國工人階級產生衝突,最初的希望和樂觀遭受了挫折。
《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是奧巴馬夫婦名下的高地製片公司的首部作品,講述的是中國福建的“福耀玻璃”來美國俄亥俄州開廠所經歷的種種糾結。本來企業跨國以後遇到的各種水土不服和文化衝突並不是新的話題,但因為這部影片沾上了奧巴馬夫婦的名氣,又是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以一個微觀的視角講述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經歷,所以在美、中兩國都吸引不少眼球。大家在Netflix上能看到這部電影。
討論這部影片有林林總總的視角,它比較引發我思考的是:阻礙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獲得成功,存在哪些難以逾越的天花板。這裡指的是“結構性”因素,超越了行業和某一時間段起作用的因素。要理解福耀的煩惱,就要理解它所在的市場、它的贏利模式。然後是和它贏利模式綁定的企業文化。
汽車玻璃屬於“重資產”行業——也就是有形資產在總資產裡佔的比例高,前期資金投入量大,利潤率低。這基本上也是中國製造業的整體狀況。福耀的贏利在於以盡可能快的反應速度,推出數量盡可能多、品質又過得去的產品佔領市場。成本控制最為重要。
控制成本意味著——低工資、低福利和超時工作。與控制成本目的相矛盾的是:低工資、工作環境壓抑造成工人流失率高,新員工需要培訓,生產率達到要求又不能一蹴而就,反而抬高了成本。
為解決這個矛盾,中國人員密集的製造型企業多數引進了雞血式、洗腦式的企業文化:宣揚感恩(感謝雇主)、鼓吹犧牲和奉獻、宣揚集體的成功比個人成功更重要......
這種企業文化的副作用是:員工習慣了服從,表達不同見解的意願降低,企業創新力下降,更依賴壓縮成本的贏利模式。於是企業的贏利模式和企業文化成了一種互相綁定、互相加強的“正反饋”模式...
當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去外國投資(製造型企業),贏利模式與企業文化相綁定,起作用的環境就失去了(除非很少雇用當地人,員工都從中國國內帶來)。 但《美國工廠》這部影片也展現了中國民營企業的某些光明面...
中國的重生 ВТОРОЕ РОЖДЕНИЕ ПОДНЕБЕСНОЙ (2019)
又名:中國的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
導演: 阿列克謝·傑尼索夫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集數: 6
單集片長: 13分鐘
豆瓣評分 9.3
劇情簡介:
片中所用的影像素材並非全新,只是“先前從未公之於世”。這些素材由10多位蘇聯最傑出的紀錄片大師在70年前實地拍攝而成。1949年,蘇聯派攝影師們前往百廢待興的中國,紀錄新中國的誕生。這批資料的備註名便是《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它們在蘇俄紀錄片檔案庫裡沉睡了半個多世紀,所幸全俄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歷史頻道總編輯傑尼索夫從浩如煙海的膠片中發現了它們,並決意向人們展現:如今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在70年前曾經遭遇哪些困難,有著怎樣的市井生活?
維京傳奇 第一季 Vikings Season 1 (2013)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0834855/
維京傳奇 第二季 Vikings Season 2 (2014)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3776233/
維京傳奇 第三季 Vikings Season 3 (2015)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870832/
維京傳奇 第四季 Vikings Season 4 (2016)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386701
維京傳奇 第五季 Vikings Season 5 (2017)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774324/
維京傳奇 第六季 Vikings Season 6 (2019)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7139734/
西元9世紀至西元11世紀,一大批斯堪的納維亞人(Scandinavian,主要指今天的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等地)離開故土前往他們從未去過的地方尋找財富,這些擅長航海的武士被史書稱作維京人(Vikings)或者北方人(Norsemen)。其中一部分維京人乘坐當時極為先進的新型「無畏艦」跨越大西洋抵達不列顛群島,對沿海地區進行劫掠——特別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修道院。還有一部分維京人則把觸手伸到了歐洲大陸的腹地,甚至當代俄羅斯 的一部分地區、冰島、格陵蘭島和紐芬蘭島。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他們因為自己的行為被標上了各種稱號:海盜、劫掠者、商人、移民
本劇故事的主人公名叫Ragnar Lothbrok(Travis Fimmel),他是挪威傳說中「半人半神」英雄形象的再現。故事開始于維京人初露頭角的時代——西元8世紀——當時Ragnar Lothbrok還只是個普通的農夫兼戰士。他和其他人一樣夢想著通過劫掠來獲得財富,但他不想去東方,而是打算去前人沒有去過的西方——跨過海洋,去未知而神秘的富饒土地。Ragnar和他的築船師朋友Floki(Gustaf Skarsgard)正秘密研究一種能夠征服北大西洋的新型「無畏艦」,如果他能夠成功,維京人將整整領先其他歐洲人一個時代。Ragnar首先得爭取部族首領Haraldson伯爵(Gabriel Byrne)的支持,但這並不容易——伯爵不願意與Ragnar分享成功帶來的榮耀和權力,堅持要把自己的戰士派到東方,去波羅的海各國和俄羅斯 進行劫掠。那些地方的人和維京人一樣貧窮,伯爵這種缺乏進取心的保守做法讓Ragnar日益感覺不滿,一場衝突不可避免。
根據歷史頻道的官方資料,Ragnar Lothbrok在歷史上確有其人。Ragnar及其父親所在的維京部落並不是當時最大的維京勢力,但Ragnar逐漸崛起,最終成為維京之王,勢力遍及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他自稱是北歐神話中奧丁神的直系後裔,因此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和愛戴。
除了戰爭和流血衝突之外,家庭故事和兄弟情也是該劇的重點——特別是Ragnar和妻子、兄弟之間的關係。Katheryn Winnick扮演Ragnar的第一任妻子Lagertha,時常和丈夫並肩作戰。他們是因為愛情而結合的。當Ragnar第一次遇見Lagertha時,她正協助一個挪威領主英勇抵抗入侵的瑞典人。Gustaf Skarsgard扮演Ragnar的好友Floki,靠造船為生,性格怪異,愛開玩笑(這個角色取材於挪威神話中的洛基)。他將憑藉天才手藝製造出新一代維京戰船的原型,這種既堅固又輕便的船不僅能穿越大洋,也能在淺水河中作戰。他將幫助Ragnar實現跨越大洋尋找新土地和新文明的夢想。Clive Standen扮演Ragnar的兄弟Rollo,好大喜功,手段殘忍,最初追隨Ragnar擴張勢力,但看到Ragnar坐擁巨大的財富、權力和名利之後又心生嫉妒。Gabriel Byrne扮演曾經當過戰士的貴族Haraldson,是Ragnar所在地區最大的領主,屢屢與當時的維京之王發生衝突。Jessalyn Gilsig扮演伯爵的妻子Siggy,可能會做出對丈夫不忠的事情。George Blagden扮演盎格魯撒克遜修道士Athelstan,在Ragnar第一次入侵不列顛之時,Athelstan成了Ragnar的階下囚。Athelstan憎恨維京人的「異教徒」價值觀。
Ragnar(Travis Fimmel)
Ragnar是一名年輕的維京戰士,註定要成就大業。他對當地領主Haraldson伯爵不思進取的做法十分不滿,堅信自己在遙遠的西方能找到更多財富。擺在他面前的頭號難題是:要想前往西方就必須建造能跨越大洋的新船。Ragnar視自己為奧丁神,對知識充滿渴望,對家園之外的世界充滿好奇。他和妻子Lagertha及兩個孩子住在一起。Lagertha也是個勇敢的戰士。
Haraldson伯爵(Gabriel Byrne)
當地的維京領主,過去曾是一位偉大的戰士,依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今天的地位。他一心求穩,不願意前往未知的西方進行掠奪,更不願意損失寶貴的戰艦。擁有雄心壯志的Ragnar在部族中快速崛起,迫使他捲入一場權力與榮耀的鬥爭。伯爵與其妻子Siggy育有兩子一女,兩個兒子相繼死去,令他傷心不已。
Rollo(Clive Standen)
一個勇敢的維京戰士,野蠻、衝動,行事魯莽。當哥哥Ragnar在部族中越來越有聲望時,他變得十分嫉妒。儘管Ragnar向Rollo承諾他們的地位永遠平等,但兩人的關係仍然持續緊張。
Siggy(Jessalyn Gilsig)
Haraldson伯爵的美貌嬌妻,完美地履行著自己「頭號夫人」的職責。Siggy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當她意識到Ragnar可能對丈夫的統治地位構成威脅之時,力勸伯爵用各種手段來「戰勝」他。Siggy過分溺愛快到婚嫁年齡的掌上明珠Thyri,對她極為呵護。但是對於自己的丈夫,她並非百分之百的忠誠。
Floki(Gustaf Skarsgard)
部族造船師,一個屢教不改的騙子、無賴。Floki是Ragnar最要好的朋友,答應幫助他建造一艘能駛過大洋前往西方的新型船隻。他開始秘密建造新一代維京大戰船。
Lagertha(Katheryn Winnick)
Ragnar的妻子,部族中有名的女戰士,經常和丈夫及其他維京戰士一起出征。她深愛丈夫,發誓要幫助他實現征服西方的夢想。她贏得了丈夫的尊重與崇敬,兩人的愛情故事成為那個時代的一段佳話。
Athelstan(George Blagden)
維京人襲擊了不列顛島沿岸的修道院,令這位年輕的基督教修道士的生活從此改變。Athelstan被帶到陌生的維京人領地,在新環境中生存下去和保持自己的信仰成了一對截然矛盾的事情。在Athelstan看來,維京人信奉的神及他們對性*愛、死亡的態度都是他不能接受的。
Bjorn(Nathan O’Toole)
12歲的Bjorn是Ragnar和Lagertha的第一個孩子。以維京人的標準來看,他剛到成年的年紀。在成年儀式上,Haraldson伯爵親自授予他一枚具有象徵意義的戒指。Bjorn渴望成為父親和母親那樣的優秀戰士,但他年紀尚小,誰也不讓他去冒險。
瑞士媒體看中國
(瑞士電視臺SRF/瑞士資訊swissinfo.ch)
*本系列一共分為7集,向您展示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能源、交通、人工智慧、電影文化、軍事、投資等方面展示出的軟硬實力。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IrK8k-8KsCpd5ZJKuke5Q 提取码: ui8c
中國正在征服世界(系列一)
中國有著龐大的計畫,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宏偉的計畫。
中國計畫在2025年發展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但是,東方巨人的雄心不僅僅局限在經濟領域。習近平主席夢想建立世界新秩序。在這個新秩序裡,西方民主國家將不再壟斷發言權,中國模式將成為另外一種選擇。
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通過7集節目,向觀眾展示這個東方巨人的崛起。具體地說,就是向觀眾介紹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的規劃及影響。中國旨在通過復興絲綢之路,快速崛起為超級大國。
中國旨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快發展速度,擴大產品銷售市場,保障礦產資源的供應,並控制具有戰略意義的交通要道。我們的旅行開始於寧波港,在這裡我們切身體會到了一帶一路的宏大規模,隨後,我們乘火車沿著中國與哈薩克的邊境線向歐洲方向行駛。
瑞士電視臺駐華記者Pascal Nufer帶我們一起,看看中國是如何在軌道交通與水路交通上雙管齊下,擴大國際影響的。
中國正在征服世界(系列二)
柬埔寨西哈努克市:中國要通過一帶一路把貨物運送到世界各個角落,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吸引了大量的中國投資者和中國遊客。這個城市反映了東南亞小國面對中國進退兩難的困境:如何才能找到一條既從中國崛起中獲益,又不被中國碾壓的道路?
在本系列的第2集裡,我們向觀眾展示,中國是如何利用金錢的力量來擴大國際影響的。東南亞小國特別依賴於中國的投資,這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柬埔寨表現得尤為明顯。柬埔寨的投資商,正在經歷著一輪現代版“淘金”狂潮。但是,中國在柬埔寨的強勢存在也遭到了詬病。
Lukas Messmer帶我們尋訪西哈努克市“淘金熱”中的成功者與失敗者。
中國正在征服世界(系列三)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國是優秀的抄襲者。但是,現在抄襲時代已經結束了,中國要發明,要創新。通過“中國製造2025”這個魔幻方程式,習近平主席要把中國打造成發明家的國度。這當然包括未來最重要的技術: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可以根據動作識別人的身份,甚至連笑容都被記錄了下來。“中國製造2025”將説明中國崛起為發明家的國度,而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人工智慧。
在本集裡,我們向您展示,中國是怎樣在經濟上征服世界的,中國的崛起之路以及中國崛起的藍圖和影響。
為此,Pascal Nufer專程來到深圳。深圳毗鄰香港,人稱“中國的矽谷”。深圳也是發展人工智慧的重要基地,為了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中國全力以赴。
中國正在征服世界(系列四)
中國正在崛起為超級大國,我們向大家展示大國崛起的後果,同時我們也要探討,中國崛起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本集以電影工業為主題,在電影領域,中國也開始在全球市場重新洗牌。
金錢也牢牢控制了好萊塢的製片廠,越來越多的投資來自中國。中國企業不僅投資電影,也與美國製片公司合資製作電影。在所謂的好萊塢製作的電影中,好萊塢究竟還占多大的比例?
中國的目的之一是,美化形象。中國不想被塑造成銀幕上的壞蛋。因此,中國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甚至滲透到了電影工業的心臟,美國好萊塢。
中國,銀幕上的英雄。Thomas von Grünigen向觀眾展示,中國是如何染指好萊塢的。
中國正在征服世界(系列五)
中國已經發展成了經濟大國,今天我們向大家展示,中國在吉布地這個小國建立軍事基地意味著什麼?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不僅在全球範圍擴建商路,並於兩年前在吉布地建立了首個海外軍事基地。這個小國位於非洲之角,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中國的軍事實力也越來越強大,那麼中國有怎樣的軍事策略?
中國正在征服世界(系列六)
中國在哪個國家搞建設,哪個國家就會得到就業崗位、發展前景和錢。但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人們在無休止地興建基礎設施時,幾乎不會關注人與自然。
比如,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正在斯里蘭卡建造一座全新的城市。興建中的港口之城坐落在首都可倫坡的西大門,20年後,將有30萬人生活在這裡。可以說,這是在一座建在海上的城市。但是,誰來關心這個基建項目對當地的居民和環境的影響?因為,在此之前,港口之城的所在地還是海洋。城市的每寸土地都是運來的,一船一船運來的。
中國正在征服世界(系列七)
中國,正在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世界。
中國在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事務,並且也在投資歐洲專案, 肆意地經濟擴張,並造成了一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這是習近平主席的野心及其在全球範圍的影響。這種那麼,中國到底要達到什麼目的?
對此,瑞士晚間新聞記者採訪了瑞士西北高等專業學院(FHNW)經濟學院院長Ruedi Nützi。
揭露宇宙
太空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遠比你想像的更多。眼不見,心不煩。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秘密——一直對民眾保持隱藏。現在,20年的內幕,寇里•古德聯同大衛•威爾科克在這個《宇宙大揭露》節目中首次介紹揭示人類的天堂存有,以及一個外星人傳達的有關人類未來集體提升的細節資訊。
節目簡介:
本節目由俄羅斯蓋姆電視臺製作並播出,內容是大衛·威爾科克對SSP(秘密太空計畫)揭秘者寇里·古德的採訪。原本只打算製作兩集,但是在錄製完一二集後,經節目組專家仔細研究發現科瑞所言極其切實(相關的證據暫不宜公開),因此決定製作52集來詳細揭露科瑞20年的秘密太空計畫服役生涯。蓋姆電視臺官方網站首先播出了4集,第5集正在製作中,今後每週更新一集。
以下是兩人的簡介:
Corey Goode/寇里·古德
對世界殖民地、MILAB、黑色行動計畫、秘密地球政府和交換計畫具有廣泛的認知,寇里古德在這裡揭露他作為一個操作支援特殊訪問程式的專家(Operations Support Specialist in Special Access Programs)20年的經歷細節。
David Wilcock/大衛·威爾科克
作為一個專業講師、研究人員和作者的大衛威爾科克幫助揭露人類真實的空間探索歷史。
他在GAIAM電視臺主持“智慧的教導”和“披露”兩節目,他還是一名意識科學與新範式物質與能量科學領域的專家。(遠古外星人中的熟悉面孔,推薦大家讀一讀他的《源場調查》)
大衛威爾科克(David Wilcock)的YouTube已經被永久封號了,他的維琪百科頁面也被完全刪除~幕後正在激戰
1揭露宇宙第一集: 給人類的資訊
2揭露宇宙第二集:第一次接觸
3揭露宇宙第三集:月球作战司令部
4揭露宇宙第四集:考察船上的生活
11揭露宇宙 第十一集:人類意識潛能
12揭露宇宙:第十二集:傳送口 - 宇宙網
13揭露宇宙 第十三集 傳送口:駕馭時間
14揭露宇宙 第十四集 傳送口:平行地球
15揭露宇宙 第十五集 :已經接觸
16揭露宇宙 第十六集:地底人:深入邊界
17揭露宇宙 第十七集:特別報導:岡薩雷斯之謎
18揭露宇宙 第十八集:開始分裂
19揭露宇宙 第十九集:遺落科技的襲擊者
20揭露宇宙 第二十集:我們並不孤單
21揭露宇宙 第二十一集:挖掘火星
22揭露宇宙 第二十二集:發現火星生命
23揭露宇宙 第二十三集:殖民火星
24揭露宇宙 第二十四集:征服太陽系
25揭露宇宙 第二十五集:超越太陽系
27揭露宇宙 第二十七集:來自人工智慧的威脅
29揭露宇宙 第二十九集:警惕人工智慧
30揭露宇宙 第三十集:人工智慧戰爭的新前線
31揭露宇宙 第三十一集:觀眾提問 Part 2
32揭露宇宙 第三十二集:地底世界
33揭露宇宙 第三十三集:古德的地心之旅
34揭露宇宙 第三十四集:班圖精神與藍鳥人資訊 Part 1
35揭露宇宙 第三十五集:地底揭秘
36揭露宇宙 第三十六集:地底之旅
38揭露宇宙 第三十八集:地底之旅:進入記錄大廳
40揭露宇宙 第四十集:班圖精神與藍鳥人資訊 Part 2
42揭露宇宙 第四十二集:月球創造者之謎
43.揭露宇宙 第四十三集:年齡回退與時間旅行
44揭露宇宙 第四十四集:惡意混淆資訊中心
45揭露宇宙 第四十五集:上帝之音技術
46揭露宇宙 第四十六集:黑暗艦隊
47揭露宇宙 第四十七集:觀眾提問 Part 3
48揭露宇宙 第四十八集:地底最新報導
50揭露宇宙 第五十集:地球聯盟
51揭露宇宙 第五十一集:觀眾提問 Part 4
52揭露宇宙第52集:天體時間線
53揭露宇宙 第五十三集:遙視與遠端影響
54揭露宇宙 第五十四集:古代藝術中的藍鳥人和球體
55揭露宇宙第五十五集:共生關係
57揭露宇宙第五十七集:乙太
58揭露宇宙 第五十八集 :隱性威脅和公開披露
59揭露宇宙 第五十九集 :從金星到南極
62揭露宇宙 第六十二集 :威廉·湯普金斯的傳記
68揭露宇宙 第六十八集:驗證秘密太空項目的歷史
75揭露宇宙 第七十五集:關於外星人的指南
76揭露宇宙 第七十六集:太陽守望者創始人
78揭露宇宙 第七十八集:指導人類揚升
79揭露宇宙 第七十九集:來自地底的被驅逐者
82揭露宇宙 第八十二集:揭露後生活
84揭露宇宙 第八十四集:揭示一個更大的計畫
85揭露宇宙 第八十五集:觀眾提問 Part 5
91揭露宇宙 第九十一集:巨大太陽閃焰的轉變力量
92揭露宇宙 第九十二集:深度揭露
揭露宇宙 – 搜庫
(用生命來換取的證據 ) 大衛.威爾科克(David Wilcock)
被禁止公開的訊息 (宗高之上) 完整版.揭露世界推行的陰謀!
David Wilcock
The message that is forbidden to be public .The full version. Uncover the conspiracy of the world!
威爾科克(David Wilcock)與內幕消息人士“德雷克(Drake)”的採訪重點 2012年3月28日 “德雷克”是在美國負責違抗廣大市民的累累罪行的成千上萬的壞人的逮捕計畫中的一位元內幕消息人士所使用的名稱。“德雷克”這名男子被五角大樓要求告知人們在這些大規模逮捕播出時有什麼可以去預期。 德雷克被賦予了一大疊詳細介紹這一切早在1979年的計畫的檔。他說,他沒有讀完所有,但他讀了一些,而這是逮捕所有高層騙子的計畫的基礎。許多工作在這些年已被完成以在合法及和平的方式完成這,德雷克研究出這是可以追溯到幾千年的法律的起源的。 底線是,那些好人有文檔讓平民的軍事機關去聯繫聯邦法警,再轉而聯繫當地執法部門,而這是真正作出逮捕的部門。重要要去知道的是,這不是軍事行動或軍事政變,或戒嚴令。這可能有軍隊的立場以支援這些執法行動,而聯邦法警將與他們同盟。軍方在那裡只在有需要時給予援助。 那些有時向國民警衛隊呼叫的人作出了違法的行為,並被告知,“永遠不要再這樣做。” 大衛.威爾科克及德雷克將在一天或左右被通知這些逮捕,所以它可以被放上互聯網及廣泛發送。 大衛威爾科克說,有“一個驚人數字的深深植入的長期潛伏的間諜,他們比任何人都以為可以做到的更接近這些人{被捕的人}。”德雷克說,這些人大多數是辦公室類型及在表面上不是很活躍的。 那計畫是不要製造混亂或暴力。當德雷克的人接收到了所有已完成的綠燈,這是去廣泛發送逮捕的報告,包括接觸主流媒體。 另外,還有一些計畫及在位的人們去確保在當這進行時,電力、電話、互聯網及污水服務會正常運作。為了此,現在有戰術定位。 這裡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壞人的財政權力受到了嚴重削弱,他們不再有資金去支付任何人去做他們的骯髒工作。” 好人所持有的檔及文檔,取代了所有從1812年第13次修訂後原來的東西。任何事情—行政命令、規則、法規等非法和違憲的,在一旦這倒塌後,將是無效的!這意味著任何違抗了原來憲法的法律或法規。大部分的美軍已經支持了這些大規模的逮捕。 德雷克奉命聯繫盡可能多的地下民兵團體,這包括自由團體及任何持有****的人,告訴他們正在發生的事情並爭取他們的説明,如果有需要的話。 全國各地所有原來打算用於我們身上的聯邦緊急措施署的營地,將反而用於安置他們! 將會發生的是一個在美國的戒嚴:衛星系統將無法正常運作,所以沒有國際長途電話,而沒有交通運輸將被允許進入或離開本國!在“特殊情況下”,在軍事控制下將有國界封鎖。而這特殊情況是為了我們國家的自由,當壞人決定向山上逃跑時。 在2008年的股災,萬億美元以電子化的方式被送出本國,這觸發了警報,而這被好人們制止了---他們截斷了通信。否則,我們將不得不再在1930年代了—另一場巨大的股災。 因此,當這倒塌時,衛星將被關閉,為保護我們的資金免於以電子轉帳送出本國。 沒有國際交通運輸的原因是要防止銀行家登上噴射機起飛;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將被擊落! 將會有一個72小時的完全戒嚴,如果需要的話。時間表是:將會用24小時作出首輪大規模逮捕;第二輪將是另一個5-6小時,以確保他們有所有必要的記錄去把這些人定罪。另一部分—某些敏感領域,如發電廠及有記錄的地方,將受到保護,以防止它們被炸毀。 當所有被清理及軍事行動達到了高潮,然後這將會散遍至互聯網。德雷克說,這個視頻將被供應。此外,他說,將會有一個特定的教育頻道,告訴你們這些壞人的歷史—他們如何上臺及他們是如何運作,而這將會播出好幾個月。 主要去記住的是:不要恐慌,及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不用擔心。這都經過了多年的精心策劃,而當這倒塌下來後,一切都將被解釋。 而將會有這麼多人騰出辦公室,所以將會有特別的需要去讓人們暫時填補這些職位。這被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的。 在72小時(或更短)期間的終結,一個公開的宣告將在從白宮新聞發佈室作出。 這些大的改變是在數千年前在全世界的古老預言中所預測的。一個黃金時代已被預測了很長一段時間,伴隨著邪惡的完全滅亡。 已被壓抑了幾十年的數千種新技術將向大眾發佈,其中包括了星門及食品複製,這些都已被使用了很長時間。使用頭腦複製工作及從物質創建食物,這在當我們吃下它們時,這會被轉化為純營養。 很多媒體也將消失,因為它們也是在這整個計畫中同謀一党的,使我們遠離真相。那個藉口,“我只是遵從命令”,或“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將不管用! 最後,在五角大樓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正在發生。
大衛.威爾科克(David Wilcock)與內幕消息人士“德雷克(Drake)”的採訪重點 2012年3月28日 “德雷克”是在美國負責違抗廣大市民的累累罪行的成千上萬的壞人的逮捕計畫中的一位元內幕消息人士所使用的名稱。“德雷克”這名男子被五角大樓要求告知人們在這些大規模逮捕播出時有什麼可以去預期。 德雷克被賦予了一大疊詳細介紹這一切早在1979年的計畫的檔。他說,他沒有讀完所有,但他讀了一些,而這是逮捕所有高層騙子的計畫的基礎。許多工作在這些年已被完成以在合法及和平的方式完成這,德雷克研究出這是可以追溯到幾千年的法律的起源的。 底線是,那些好人有文檔讓平民的軍事機關去聯繫聯邦法警,再轉而聯繫當地執法部門,而這是真正作出逮捕的部門。重要要去知道的是,這不是軍事行動或軍事政變,或戒嚴令。這可能有軍隊的立場以支援這些執法行動,而聯邦法警將與他們同盟。軍方在那裡只在有需要時給予援助。 那些有時向國民警衛隊呼叫的人作出了違法的行為,並被告知,“永遠不要再這樣做。” 大衛.威爾科克及德雷克將在一天或左右被通知這些逮捕,所以它可以被放上互聯網及廣泛發送。 大衛威爾科克說,有“一個驚人數字的深深植入的長期潛伏的間諜,他們比任何人都以為可以做到的更接近這些人{被捕的人}。”德雷克說,這些人大多數是辦公室類型及在表面上不是很活躍的。 那計畫是不要製造混亂或暴力。當德雷克的人接收到了所有已完成的綠燈,這是去廣泛發送逮捕的報告,包括接觸主流媒體。 另外,還有一些計畫及在位的人們去確保在當這進行時,電力、電話、互聯網及污水服務會正常運作。為了此,現在有戰術定位。 這裡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壞人的財政權力受到了嚴重削弱,他們不再有資金去支付任何人去做他們的骯髒工作。” 好人所持有的檔及文檔,取代了所有從1812年第13次修訂後原來的東西。任何事情—行政命令、規則、法規等非法和違憲的,在一旦這倒塌後,將是無效的!這意味著任何違抗了原來憲法的法律或法規。大部分的美軍已經支持了這些大規模的逮捕。 德雷克奉命聯繫盡可能多的地下民兵團體,這包括自由團體及任何持有****的人,告訴他們正在發生的事情並爭取他們的説明,如果有需要的話。 全國各地所有原來打算用於我們身上的聯邦緊急措施署的營地,將反而用於安置他們! 將會發生的是一個在美國的戒嚴:衛星系統將無法正常運作,所以沒有國際長途電話,而沒有交通運輸將被允許進入或離開本國!在“特殊情況下”,在軍事控制下將有國界封鎖。而這特殊情況是為了我們國家的自由,當壞人決定向山上逃跑時。 在2008年的股災,萬億美元以電子化的方式被送出本國,這觸發了警報,而這被好人們制止了---他們截斷了通信。否則,我們將不得不再在1930年代了—另一場巨大的股災。 因此,當這倒塌時,衛星將被關閉,為保護我們的資金免於以電子轉帳送出本國。 沒有國際交通運輸的原因是要防止銀行家登上噴射機起飛;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將被擊落! 將會有一個72小時的完全戒嚴,如果需要的話。時間表是:將會用24小時作出首輪大規模逮捕;第二輪將是另一個5-6小時,以確保他們有所有必要的記錄去把這些人定罪。另一部分—某些敏感領域,如發電廠及有記錄的地方,將受到保護,以防止它們被炸毀。 當所有被清理及軍事行動達到了高潮,然後這將會散遍至互聯網。德雷克說,這個視頻將被供應。此外,他說,將會有一個特定的教育頻道,告訴你們這些壞人的歷史—他們如何上臺及他們是如何運作,而這將會播出好幾個月。 主要去記住的是:不要恐慌,及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不用擔心。這都經過了多年的精心策劃,而當這倒塌下來後,一切都將被解釋。 而將會有這麼多人騰出辦公室,所以將會有特別的需要去讓人們暫時填補這些職位。這被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的。 在72小時(或更短)期間的終結,一個公開的宣告將在從白宮新聞發佈室作出。 這些大的改變是在數千年前在全世界的古老預言中所預測的。一個黃金時代已被預測了很長一段時間,伴隨著邪惡的完全滅亡。 已被壓抑了幾十年的數千種新技術將向大眾發佈,其中包括了星門及食品複製,這些都已被使用了很長時間。使用頭腦複製工作及從物質創建食物,這在當我們吃下它們時,這會被轉化為純營養。 很多媒體也將消失,因為它們也是在這整個計畫中同謀一党的,使我們遠離真相。那個藉口,“我只是遵從命令”,或“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將不管用! 最後,在五角大樓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正在發生。
愉悅與苦痛Pleasure or Pain (2012)
又名:《神風特攻隊的愛》《SexArt-Kamikaze Love》《唯美的愛》《不要命的愛》
導演: 紮爾曼·金
編劇: 紮爾曼·金
主演: 瑪蓮娜·摩根 / Christos G. Vass / Kayla Jane / 艾麗·亞歷山卓
類型: 劇情動作驚悚懸疑深夜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99分鐘
[單集片長:6-10分鐘/電影版片長:102分鐘]該劇是2011年美國深夜劇,共26集,單集片長10分鐘左右.2012年被剪輯成電影在韓國上映.
豆瓣評分 6.9
劇情簡介
每個女人都幻想成為一名美妙浪漫的萬人迷並擁有性與愛的滋潤,絲襪裹腿的迷離性感,舍去一切紛擾的優雅,縱身為之而努力以圖華麗變身,但事與願並非能夠如影隨形,“愉悅與苦痛”才是一對真正的鴛鴦⋯⋯事業成功美貌如花的珠寶設計師維多利亞相遇富商傑克並之後與之結為夫婦,婚後她卻發現傑克是一名縱情聲色的人,她試圖逃之夭夭⋯⋯
每個女人都夢想偉大的,浪漫的性愛。那種需要你,直到完全沒有別的,你的生活不能沒有它。但要小心,你的願望是什麼...你可能得到。 維多利亞是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剛開始在洛杉磯成功作為珠寶設計師。然後,她遇到了傑克,英俊,擁有非常豐富的企業家...她的生活永遠改變。 他法庭她發現不可抗拒的魅力和性感,她的組合。事情就會變得更好和更激烈的比她曾經經歷過的-浪漫,性別,性高潮,一切。 不管他問什麼,她會做是為了取悅他。她並不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受害者。她是一個願意同謀。她去多遠?至於她敢。他繼續推進一步色情信封,暴跌維多利亞成為世界的性欲,她做夢也沒想到的存在。 最後,為她得到太多的戀情變成有毒的。她試圖離開他,但他不會讓她去。他也捨不得讓她走。開始一片漆黑,螺旋式下降,幾乎她的理智和她的生活成本維多利亞。 她是逃不脫由皮膚,她的牙齒,然後決定其他婦女誰可能面臨這種同樣的驚險刺激,但危險性總藏作為一個警世故事講述她的故事。
富有的房地產開發商從日常世俗生活的年輕女人和展示她的頹廢和放蕩推向邊緣的她性的限制的世界。
A wealthy real estate developer takes a young woman from an everyday mundane life and shows her a world of decadence and debauchery that pushes her sexual limits to the brink.
Every woman dreams of great, romantic sex. The kind that knocks your socks and everything else off. The kind that takes you over completely until there is nothing else and you can’t live without it. But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You just might get it.
Victoria is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just beginning to succeed in L.A. as a jewelry designer. Then she meets Jack, a handsome and enormously rich entrepreneur... and her life changes forever.
He courts her with a combination of charm and sensuality that she finds irresistible. Everything is better and more intense than she has ever experienced before – the romance, the sex, the orgasms, everything.
No matter what he asks, she will do it to please him. She doesn’t see herself as a victim. She is a willing co-conspirator. How far will she go? As far as she dares.
He continues to push the erotic envelope further and further, plunging Victoria into a world of sexuality that she never dreamed existed.
Finally, it gets too much for her. The love affair turns toxic. She tries to leave him but he won’t let her go. He can’t bear to let her go. And that begins a dark, downward spiral that almost costs Victoria her sanity and her life.
She is able to escape by the skin of her teeth and then decides to tell her story as a cautionary tale for other women who have may face this same kind of thrilling but dangerous total sexual possession.
揭露宇宙 – 搜庫
(用生命來換取的證據 ) 大衛.威爾科克(David Wilcock)
被禁止公開的訊息 (宗高之上) 完整版.揭露世界推行的陰謀!
David Wilcock
The message that is forbidden to be public .The full version. Uncover the conspiracy of the world!
威爾科克(David Wilcock)與內幕消息人士“德雷克(Drake)”的採訪重點 2012年3月28日 “德雷克”是在美國負責違抗廣大市民的累累罪行的成千上萬的壞人的逮捕計畫中的一位元內幕消息人士所使用的名稱。“德雷克”這名男子被五角大樓要求告知人們在這些大規模逮捕播出時有什麼可以去預期。 德雷克被賦予了一大疊詳細介紹這一切早在1979年的計畫的檔。他說,他沒有讀完所有,但他讀了一些,而這是逮捕所有高層騙子的計畫的基礎。許多工作在這些年已被完成以在合法及和平的方式完成這,德雷克研究出這是可以追溯到幾千年的法律的起源的。 底線是,那些好人有文檔讓平民的軍事機關去聯繫聯邦法警,再轉而聯繫當地執法部門,而這是真正作出逮捕的部門。重要要去知道的是,這不是軍事行動或軍事政變,或戒嚴令。這可能有軍隊的立場以支援這些執法行動,而聯邦法警將與他們同盟。軍方在那裡只在有需要時給予援助。 那些有時向國民警衛隊呼叫的人作出了違法的行為,並被告知,“永遠不要再這樣做。” 大衛.威爾科克及德雷克將在一天或左右被通知這些逮捕,所以它可以被放上互聯網及廣泛發送。 大衛威爾科克說,有“一個驚人數字的深深植入的長期潛伏的間諜,他們比任何人都以為可以做到的更接近這些人{被捕的人}。”德雷克說,這些人大多數是辦公室類型及在表面上不是很活躍的。 那計畫是不要製造混亂或暴力。當德雷克的人接收到了所有已完成的綠燈,這是去廣泛發送逮捕的報告,包括接觸主流媒體。 另外,還有一些計畫及在位的人們去確保在當這進行時,電力、電話、互聯網及污水服務會正常運作。為了此,現在有戰術定位。 這裡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壞人的財政權力受到了嚴重削弱,他們不再有資金去支付任何人去做他們的骯髒工作。” 好人所持有的檔及文檔,取代了所有從1812年第13次修訂後原來的東西。任何事情—行政命令、規則、法規等非法和違憲的,在一旦這倒塌後,將是無效的!這意味著任何違抗了原來憲法的法律或法規。大部分的美軍已經支持了這些大規模的逮捕。 德雷克奉命聯繫盡可能多的地下民兵團體,這包括自由團體及任何持有****的人,告訴他們正在發生的事情並爭取他們的説明,如果有需要的話。 全國各地所有原來打算用於我們身上的聯邦緊急措施署的營地,將反而用於安置他們! 將會發生的是一個在美國的戒嚴:衛星系統將無法正常運作,所以沒有國際長途電話,而沒有交通運輸將被允許進入或離開本國!在“特殊情況下”,在軍事控制下將有國界封鎖。而這特殊情況是為了我們國家的自由,當壞人決定向山上逃跑時。 在2008年的股災,萬億美元以電子化的方式被送出本國,這觸發了警報,而這被好人們制止了---他們截斷了通信。否則,我們將不得不再在1930年代了—另一場巨大的股災。 因此,當這倒塌時,衛星將被關閉,為保護我們的資金免於以電子轉帳送出本國。 沒有國際交通運輸的原因是要防止銀行家登上噴射機起飛;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將被擊落! 將會有一個72小時的完全戒嚴,如果需要的話。時間表是:將會用24小時作出首輪大規模逮捕;第二輪將是另一個5-6小時,以確保他們有所有必要的記錄去把這些人定罪。另一部分—某些敏感領域,如發電廠及有記錄的地方,將受到保護,以防止它們被炸毀。 當所有被清理及軍事行動達到了高潮,然後這將會散遍至互聯網。德雷克說,這個視頻將被供應。此外,他說,將會有一個特定的教育頻道,告訴你們這些壞人的歷史—他們如何上臺及他們是如何運作,而這將會播出好幾個月。 主要去記住的是:不要恐慌,及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不用擔心。這都經過了多年的精心策劃,而當這倒塌下來後,一切都將被解釋。 而將會有這麼多人騰出辦公室,所以將會有特別的需要去讓人們暫時填補這些職位。這被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的。 在72小時(或更短)期間的終結,一個公開的宣告將在從白宮新聞發佈室作出。 這些大的改變是在數千年前在全世界的古老預言中所預測的。一個黃金時代已被預測了很長一段時間,伴隨著邪惡的完全滅亡。 已被壓抑了幾十年的數千種新技術將向大眾發佈,其中包括了星門及食品複製,這些都已被使用了很長時間。使用頭腦複製工作及從物質創建食物,這在當我們吃下它們時,這會被轉化為純營養。 很多媒體也將消失,因為它們也是在這整個計畫中同謀一党的,使我們遠離真相。那個藉口,“我只是遵從命令”,或“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將不管用! 最後,在五角大樓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正在發生。
大衛.威爾科克(David Wilcock)與內幕消息人士“德雷克(Drake)”的採訪重點 2012年3月28日 “德雷克”是在美國負責違抗廣大市民的累累罪行的成千上萬的壞人的逮捕計畫中的一位元內幕消息人士所使用的名稱。“德雷克”這名男子被五角大樓要求告知人們在這些大規模逮捕播出時有什麼可以去預期。 德雷克被賦予了一大疊詳細介紹這一切早在1979年的計畫的檔。他說,他沒有讀完所有,但他讀了一些,而這是逮捕所有高層騙子的計畫的基礎。許多工作在這些年已被完成以在合法及和平的方式完成這,德雷克研究出這是可以追溯到幾千年的法律的起源的。 底線是,那些好人有文檔讓平民的軍事機關去聯繫聯邦法警,再轉而聯繫當地執法部門,而這是真正作出逮捕的部門。重要要去知道的是,這不是軍事行動或軍事政變,或戒嚴令。這可能有軍隊的立場以支援這些執法行動,而聯邦法警將與他們同盟。軍方在那裡只在有需要時給予援助。 那些有時向國民警衛隊呼叫的人作出了違法的行為,並被告知,“永遠不要再這樣做。” 大衛.威爾科克及德雷克將在一天或左右被通知這些逮捕,所以它可以被放上互聯網及廣泛發送。 大衛威爾科克說,有“一個驚人數字的深深植入的長期潛伏的間諜,他們比任何人都以為可以做到的更接近這些人{被捕的人}。”德雷克說,這些人大多數是辦公室類型及在表面上不是很活躍的。 那計畫是不要製造混亂或暴力。當德雷克的人接收到了所有已完成的綠燈,這是去廣泛發送逮捕的報告,包括接觸主流媒體。 另外,還有一些計畫及在位的人們去確保在當這進行時,電力、電話、互聯網及污水服務會正常運作。為了此,現在有戰術定位。 這裡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壞人的財政權力受到了嚴重削弱,他們不再有資金去支付任何人去做他們的骯髒工作。” 好人所持有的檔及文檔,取代了所有從1812年第13次修訂後原來的東西。任何事情—行政命令、規則、法規等非法和違憲的,在一旦這倒塌後,將是無效的!這意味著任何違抗了原來憲法的法律或法規。大部分的美軍已經支持了這些大規模的逮捕。 德雷克奉命聯繫盡可能多的地下民兵團體,這包括自由團體及任何持有****的人,告訴他們正在發生的事情並爭取他們的説明,如果有需要的話。 全國各地所有原來打算用於我們身上的聯邦緊急措施署的營地,將反而用於安置他們! 將會發生的是一個在美國的戒嚴:衛星系統將無法正常運作,所以沒有國際長途電話,而沒有交通運輸將被允許進入或離開本國!在“特殊情況下”,在軍事控制下將有國界封鎖。而這特殊情況是為了我們國家的自由,當壞人決定向山上逃跑時。 在2008年的股災,萬億美元以電子化的方式被送出本國,這觸發了警報,而這被好人們制止了---他們截斷了通信。否則,我們將不得不再在1930年代了—另一場巨大的股災。 因此,當這倒塌時,衛星將被關閉,為保護我們的資金免於以電子轉帳送出本國。 沒有國際交通運輸的原因是要防止銀行家登上噴射機起飛;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將被擊落! 將會有一個72小時的完全戒嚴,如果需要的話。時間表是:將會用24小時作出首輪大規模逮捕;第二輪將是另一個5-6小時,以確保他們有所有必要的記錄去把這些人定罪。另一部分—某些敏感領域,如發電廠及有記錄的地方,將受到保護,以防止它們被炸毀。 當所有被清理及軍事行動達到了高潮,然後這將會散遍至互聯網。德雷克說,這個視頻將被供應。此外,他說,將會有一個特定的教育頻道,告訴你們這些壞人的歷史—他們如何上臺及他們是如何運作,而這將會播出好幾個月。 主要去記住的是:不要恐慌,及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不用擔心。這都經過了多年的精心策劃,而當這倒塌下來後,一切都將被解釋。 而將會有這麼多人騰出辦公室,所以將會有特別的需要去讓人們暫時填補這些職位。這被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的。 在72小時(或更短)期間的終結,一個公開的宣告將在從白宮新聞發佈室作出。 這些大的改變是在數千年前在全世界的古老預言中所預測的。一個黃金時代已被預測了很長一段時間,伴隨著邪惡的完全滅亡。 已被壓抑了幾十年的數千種新技術將向大眾發佈,其中包括了星門及食品複製,這些都已被使用了很長時間。使用頭腦複製工作及從物質創建食物,這在當我們吃下它們時,這會被轉化為純營養。 很多媒體也將消失,因為它們也是在這整個計畫中同謀一党的,使我們遠離真相。那個藉口,“我只是遵從命令”,或“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將不管用! 最後,在五角大樓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正在發生。
愉悅與苦痛Pleasure or Pain (2012)
又名:《神風特攻隊的愛》《SexArt-Kamikaze Love》《唯美的愛》《不要命的愛》
導演: 紮爾曼·金
編劇: 紮爾曼·金
主演: 瑪蓮娜·摩根 / Christos G. Vass / Kayla Jane / 艾麗·亞歷山卓
類型: 劇情動作驚悚懸疑深夜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99分鐘
[單集片長:6-10分鐘/電影版片長:102分鐘]該劇是2011年美國深夜劇,共26集,單集片長10分鐘左右.2012年被剪輯成電影在韓國上映.
豆瓣評分 6.9
劇情簡介
每個女人都幻想成為一名美妙浪漫的萬人迷並擁有性與愛的滋潤,絲襪裹腿的迷離性感,舍去一切紛擾的優雅,縱身為之而努力以圖華麗變身,但事與願並非能夠如影隨形,“愉悅與苦痛”才是一對真正的鴛鴦⋯⋯事業成功美貌如花的珠寶設計師維多利亞相遇富商傑克並之後與之結為夫婦,婚後她卻發現傑克是一名縱情聲色的人,她試圖逃之夭夭⋯⋯
每個女人都夢想偉大的,浪漫的性愛。那種需要你,直到完全沒有別的,你的生活不能沒有它。但要小心,你的願望是什麼...你可能得到。 維多利亞是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剛開始在洛杉磯成功作為珠寶設計師。然後,她遇到了傑克,英俊,擁有非常豐富的企業家...她的生活永遠改變。 他法庭她發現不可抗拒的魅力和性感,她的組合。事情就會變得更好和更激烈的比她曾經經歷過的-浪漫,性別,性高潮,一切。 不管他問什麼,她會做是為了取悅他。她並不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受害者。她是一個願意同謀。她去多遠?至於她敢。他繼續推進一步色情信封,暴跌維多利亞成為世界的性欲,她做夢也沒想到的存在。 最後,為她得到太多的戀情變成有毒的。她試圖離開他,但他不會讓她去。他也捨不得讓她走。開始一片漆黑,螺旋式下降,幾乎她的理智和她的生活成本維多利亞。 她是逃不脫由皮膚,她的牙齒,然後決定其他婦女誰可能面臨這種同樣的驚險刺激,但危險性總藏作為一個警世故事講述她的故事。
富有的房地產開發商從日常世俗生活的年輕女人和展示她的頹廢和放蕩推向邊緣的她性的限制的世界。
A wealthy real estate developer takes a young woman from an everyday mundane life and shows her a world of decadence and debauchery that pushes her sexual limits to the brink.
Every woman dreams of great, romantic sex. The kind that knocks your socks and everything else off. The kind that takes you over completely until there is nothing else and you can’t live without it. But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You just might get it.
Victoria is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just beginning to succeed in L.A. as a jewelry designer. Then she meets Jack, a handsome and enormously rich entrepreneur... and her life changes forever.
He courts her with a combination of charm and sensuality that she finds irresistible. Everything is better and more intense than she has ever experienced before – the romance, the sex, the orgasms, everything.
No matter what he asks, she will do it to please him. She doesn’t see herself as a victim. She is a willing co-conspirator. How far will she go? As far as she dares.
He continues to push the erotic envelope further and further, plunging Victoria into a world of sexuality that she never dreamed existed.
Finally, it gets too much for her. The love affair turns toxic. She tries to leave him but he won’t let her go. He can’t bear to let her go. And that begins a dark, downward spiral that almost costs Victoria her sanity and her life.
She is able to escape by the skin of her teeth and then decides to tell her story as a cautionary tale for other women who have may face this same kind of thrilling but dangerous total sexual possession.
從俄羅斯到伊朗:跨越狂野邊境 From Russia to Iran: Crossing the Wild Frontier (201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1sTDufS93612PJ2T_hxxg 提取码:6z08
主演: Levison Wood
類型: 紀錄片 Documentary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UK
語言: 英語 English
集數: 4
劇情簡介
橫跨歐亞的高加索地區被稱作火藥桶,40多萬平方公里的高山地帶,住著3000多萬人口,卻有數十個不同的民族、宗教、語言。八十年代前蘇聯解體後出現格魯吉亞、亞美尼亞、車臣等國家或自治共和國,政治、軍事角力無日無之。 愈危險的地方愈能抵抗歲月變遷,英國探險家活特(Levison Wood)2004年去過高加索地區,14年後故地重遊,把旅程拍成紀錄片《橫越高加索》(From Russia to Iran: Crossing the Wild Frontier),帶觀眾走入最神秘的國度。 37歲的活特是前英軍傘兵,奔走於槍林彈雨的阿富汗戰爭,8年前退役後開始了長征之旅,4年來尋找過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的源 ...
最遠的地方 The Farthest (2017)
導演: Emer Reynolds
編劇: Emer Reynolds
主演: Frank Drake / Carolyn Porco / John Casani / Lawrence Krauss / Timothy Ferris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愛爾蘭
語言: 英語
片長: 121分鐘
豆瓣評分 8.8
劇情簡介
Is it humankind's greatest achievement? 12 billion miles away a tiny spaceship is leaving our Solar System and entering the void of deep space. It is the first human-made object ever to do so. Slowly dying within its heart is a plutonium generator that will beat for perhaps another decade before the lights on Voyager finally go out. But this little craft will travel on for millions of years, carrying a Golden Record bearing recordings and images of life on Earth. In all likelihood Voyager will outlive humanity and all our creations. It could be the only thing to mark our existence. Perhaps some day an alien will find it and wonder. The story of Voyager is an epic of human achievement, personal drama and almost miraculous success. Launched 16 days apart in Autumn 1977, the twin Voyager space probes have defied all the odds, survived countless near misses and almost 40 years later continue to beam revolutionary information across unimaginable distances. With less computing power than a ...
[轉載] 影君子和說書人
請記住2017年10月16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之一。
因為在這一天,天文學家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引力波”。
人們在激動之餘,才真正理解了愛因斯坦的偉大。這個物理界的泰斗,早在一百年前,在沒有任何高精尖黑科技的年代裡,愛因斯坦用他的大腦和筆下的公式,就通過廣義相對論證明瞭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
拋去那些聱牙詰屈的學術論文,引力波之所以能夠讓人類最高智慧的這批科學家興奮,甚至讓小學文憑畢業的更多吃瓜群眾們在互聯網上陷入群體狂歡,或許是因為《三體》這部經典科幻小說這些年在大眾文學中的意外流行。
不去管黑暗森林法則、不去想宇宙社會學,用最簡單的文本去概括《三體》的內容,劉慈欣用人類最終走向滅亡的故事講述了一件事:地球文明是如何同地外文明進行高效的資訊溝通。
這種被證實可以全宇宙無死角全頻段覆蓋的溝通方式,就是“引力波”。
無獨有偶,和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利用太陽為天線向全宇宙廣播地球座標類似的手法,諾蘭在《星際穿越》中嘗試了一種全新的視覺呈現,就像是少兒繪本一樣,形象直觀的解釋了引力波在超遠距離以及不同維度下的資訊傳遞。
不同的是,《三體》中葉文潔不明白重要事情說三遍的道理,面對“不要回復”警告的無視,導致整個太陽系最終走入降維攻擊的浩劫;而《星際穿越》裡女兒收到穿越時空的求助,她的回復不僅將父親從虛無之境中解脫,更是拯救了全人類的命運。
可以說,在觀測到引力波之後,這個由於時空漣漪產生的美妙又玄幻的力量,將成為人類揭開未知奧秘的重要途徑。不論它是希望開啟的一扇視窗,還是潘朵拉魔盒的一道縫隙,以人類生來就有的好奇心,我們已經無可避免的走入了未來已經寫好的結局。
除了探討這些我們憑藉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力量,小俠我更想為大家推薦另一部探索宇宙奧秘的紀錄片電影——
最遠的地方。
上世紀70年代,“旅行者”號探測器升空,義無反顧地駛入了無盡的宇宙旅途。在其搭載的金屬名片之上,科學家們以圖形的形式描繪了太陽系以及地球的位置、男女人體模型,還有我們熟知的查克·貝瑞演唱的金曲。
時至今日,搖滾巨星逝去,這首歌曲卻已在寂寞無聲的星辰大海裡整整吟唱了40年。以人類壽命為標準來判斷,這無疑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但相比4萬年才可能抵達第一顆恒星的旅行者,卻真的只是彈指一揮間。
站在二十一世紀向回看去,這種發射探測器的行為,在宇宙的空間尺度中,甚至還遠不如冷兵器時代相隔萬裡的人們往天空中放飛一隻信鴿。
再打個更通俗的比喻,這就好比向太平洋扔出一個漂流瓶,別人收不收到是一回事,再扔回去等你收到,哪怕忽略幾率大小,這樣慢吞吞的溝通速度,人類想要依靠“旅行者”號來找朋友,真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哪怕不去比較科技手段的先進與落後,這種向外太空主動傳遞人類隱私的行為,在接受過《三體》普及教育後的人類來看,簡直形同一種慢性自殺。
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在“旅行者”中寫道:我們把這個訊息投放到銀河系的二千億顆星裡,要是其中一個文明捕獲旅行者探測器並明白唱片裡收錄的內容,那麼期望總有一天,我們可以聯合成為一個銀河系文明。這張唱片代表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決心與我們的善意在這個浩翰的宇宙。
這份讓世界充滿愛的宣言,真的有可能是人類的遺言。
然而當時的科學家們在“旅行者”號發射後難掩心中的激動,因為這一次的遠行並非拍腦袋的衝動,而是真正百年一遇的機遇。
確切的說,是176年一遇,這是太陽系中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整齊排列,可以充分利用行星間引力彈弓效應的最佳時刻。
176年前,剛剛進入十九世界的人類還在研究木質帆船;
176年後,“旅行者”已經迫不及待的駛向了星辰大海。
時至今日,仍有人懷疑耗資巨大的“旅行者”號飛向未知黑暗深處的意義。正如很多人質疑引力波對於人類的作用。
沒錯,如果我們的眼光只聚焦於狹義的生存,那麼旅行者號以及引力波對我們日常的吃喝拉撒睡沒有任何的意義。很可能因為國家加大了科學經費投入,削減其他領域的投入,甚至還會降低我們的經濟生活水準。
但只要我們把眼光稍微抬高那麼幾度,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會漸漸明白它們的終極意義:宇宙座標下廣義生命的意義。
也許在176年後,我們已經可以熟練的通過引力波和遠在銀河系另一端懸臂的生命進行無時差的資訊溝通。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對於科學家來說,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煽情。
唯有這樣,我們才會最終知道:
地球究竟是人類困守的唯一家園,還是人類踏向宇宙的希望搖籃。
當然也可能是還沒踏出半步,就被地外文明勒死的搖籃。
人口流動Human Flow (2017)
導演: 艾未未
編劇: Boris Cheshirkov / Tim Finch / Chin-Chin Yap
主演: Boris Cheshirkov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140分鐘
豆瓣評分 6.6
劇情簡介·
入圍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部紀錄片檢視了因為當前的難民危機而引起的大批量人口遷移,在23個國家拍攝,耗時超過一年。蒙難的人拍蒙難的民,全世界範圍的功課還算做足(當然還有個別難民群體沒有紀錄)。拍攝方式和剪輯較為隨性,但是別有一番風味。
未未亮出中國護照拯救難民
紀錄片《人流》播映到大概一半的時間,艾未未來到希臘與馬其頓交界處的臨時難民營,與一位敘利亞難民寒暄說笑,“這是我的中國護照,把你的敘利亞護照拿出來,我們交換吧。”當然,在這些等待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陸續開門的顛沛流離難民面前,最具西方影響力的中國大鬍子藝術家,絕無可能成為最具中國影響力的“戰狼冷鋒”,帶領百萬難民奔赴自由民主安全的理想庇護所。
這是一部規模龐大成本註定不菲的全景式紀錄片。雖然艾未未在新聞發佈會上說自己最開始不過是拿手機拍一些素材,但最後的140分鐘成片,竟以極其龐大的劇組,覆蓋了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均是當今世界難民逃出和流入問題最劇烈的熱點地方。其中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庫爾德區、加沙地帶,都是局勢動盪不安甚至處於戰亂狀態,如若沒有特別有效的安全保障和龐大資金支援,實在很難拍攝取景的危險所在。也就是說,換做其他紀錄片導演,哪怕對難民題材實在有心想跟,也是註定是沒有艾未未這樣的機會的。導演也坦誠自己非常幸運,能以自己的影響力,讓重要的聲音被全世界聽到。
那麼,艾未未是怎樣傳達嚴峻難民問題的聲音呢?從難民小舟從土耳其登陸希臘萊斯沃斯島畫面開場開始,我們就持續不斷地看著堆砌的資料、聯合國難民公約條款、衝突地區的大廣角航拍、時而穿插而入的與自由遷徙有關之詩句,以及與新聞畫面別無二致的一場場難民登陸、過境和衝突場面。
資料當然是觸目驚心的,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總數已經達到空前的6560萬。報告說,這一數字相當於整個英國的人口,或者相當於全球每113個人中就有一人流離失所或成為難民。可這也是歐美期刊、電視節目甚至我們新聞聯播裡會時不時重點提及的數字。艾未未的知名度和影像表達效果,並不就能讓這些冰冷數字成為真正打動人心的關鍵力量,沒有歷史模型去推演,沒有可怖未來的描摹,《人流》只是一些缺乏邏輯聯繫的大資料與大場面拼接,其帶來的警示效果遠遠不如柴靜的《蒼穹之下》和戈爾的《不可忽視的真相》。
結合著地區轉場,不斷祭出佛教《法句經》、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的金句,也只是刻意裱起一層與難民痛癢並無關係的裝飾品。觀眾並不能從140分鐘的成片中,看到任何一次關於個人或家庭流離失所的完整講述。如果說在全域現象和個體故事之間,艾未未選擇了宏觀全域——像他那些永遠被供奉於西方大型美術館正中的當代藝術裝置——算是一種紀錄片製作的策略選擇,那麼除去交換護照一場中問及一聲對方名字之外、就再無難民名字出場,就該是一種不該總被一味吹捧和盲從的個人表達風格。這實在不是那個為汶川大地震遇難學童用心羅列名單的艾未未。片尾羅列出的60位元採訪對象,基本都是聯合國難民署或NGO工作人員,也包括約旦公主達娜·費拉斯。當然,在導演自己的說辭中,“這是一個龐大的集體工程,它超越新聞,用大視野去連接問題重重的世界,兩年多的多點跟蹤拍攝素材裡,若要切出難民個人故事,也會有著相當大數量。“
從一開始給登陸難民披衣倒茶,艾未未本人就作為一個嚮導,貫穿于全片始終,還帶著自己兒子在萊斯沃斯石灘散步,像是一個歷史頻道的主持人,試圖通過一些場景復原,來說明問題的嚴峻性。可很多時候,又覺得他只是克制不住大歷史大事件的在場欲望,給難民拍照、和難民跳舞、替難民理髮,而遠非一個稱職的主持人或嚮導。
可能比紀錄片更值得欣賞的,還是艾未未同期其他與難民題材相關的大型當代藝術裝置。比如擱在布拉格國家美術館的《漂亡法道》(Law of the journey),200英尺的折疊船上雕刻著258名難民形象;再比如用從萊斯沃斯島收集來的3000 件橙色救生衣,將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門口的6跟長柱包裹為"難民紀念碑"。
觀眾對其紀錄片《人流》有著不同的認知和好惡,自然再正常不過。這兩年多來,他雖然將關注重心,從讓其陷入麻煩的中國問題徹底挪到了更大國際視野下的難民處境,但也確實靠著強大的行動力和國際聲譽所帶來的強大資金支援,做出了有系統有價值的研究和藝術再現。
伊斯蘭國
伊斯兰.信仰帝国.Islam.Empire.of.Faith. (2000)
《穆罕默德-先知的遗产》Muhammad - Legacy Of A Prophet (PBS)(2002)
攻其不备:ISIS如何震撼世界.CNN.Blindsided.How.ISIS.Shook.the.World.(2015)
BBC穆罕默德生平 The Life of Muhammad (2011)
NHK《戰火無情2》 伊斯蘭國的源起 (2015)
公視.HD.-.ISIS.伊斯蘭震撼.The Rise of ISIS (2015)
探訪阿富汗的伊斯蘭國組織.PBS.Frontline.Isis.in.Afghanistan (2015)
日本NHK追蹤伊斯蘭國Tsuiseki 「Islam Koku」(2016)
地獄之地:敘利亞的衰落與ISIS的崛起 Hell on Earth: the Fall of Syria and the Rise of ISIS (2017)
導演: 塞巴斯蒂安·榮格爾 / Nick Quested
編劇: 馬克·蒙雷
主演: Ghaith Abdul-Ahad / Amr Al-Azm / 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99分鐘
IMDb評分 7.5
劇情簡介
A look at the current state of Syria amidst war and chaos in 2017, featuring stories of survival and observations by political exper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阿留申群島:風暴的搖籃 The Aleutians: Cradle of the Storms – World War II (2011)
類型: 紀錄片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60
劇情簡介
在阿拉斯加的最南端,有一片狀若上弦月的群島。它自阿拉斯加半島向西綿延數千公里,與亞洲的堪察加半島相呼應。那便是被稱為“阿拉斯加踏腳石”的阿留申群島。阿留申群島原屬沙皇俄國,1867年同阿拉斯加一起,以720萬美元賣給了美國。
在這個群島的最西端,有個人跡罕至的小島,叫阿圖島。阿圖島長40、寬20英哩。島上荒蕪貧瘠,除了由火山爆發形成、常年積雪覆蓋的高山禿嶺,便是寸草不生的凍土荒原。低谷裡終年彌漫著濃霧,寒冷,潮濕。周圍海域的氣候非常險惡,經常刮一種叫颮的風暴,狂風驟然而起,風速瞬間可達100英哩,能將海裡的船隻拋回岸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島上曾有過一場極其血腥的大戰。那次大戰中的美軍傷亡人數,僅次於珍珠港,占太平洋戰區的第二位。然而,這個小島卻始終沒有像珍珠港那樣一舉成名,那裡的戰鬥也鮮為人知,成了“被遺忘的戰鬥”。
一九四一年底,日本突襲珍珠港,迫使美國不得不向第三帝國宣戰。四二年的春天,日本在部署那場最終成為他們致命傷的中途島戰役時,為了轉移視線,也為了能有效地牽制美軍增援,派兵佔領了無人把守的阿圖島和相鄰的島嶼。
阿留申群島雖然微不足道,其時的戰略位置卻不容忽視。她橫亙在北太平洋上,扼守著白令海的出口,成為白令海與太平洋的天然分界。同時,她既是美蘇之間領土距離最近的地方,又是日本通往北美、北歐的捷徑,可以成為日本海軍騷擾美國在北太平洋海上作業的一個據點,並能對美國西岸形成威脅。更有甚者,這是一百多年以來,第一次被敵軍攻佔的美國領土
709 彼岸 (2018)
《709 彼岸》與《709 人們》,兩齣紀錄片說的是同一班人的故事,一個叫活在自由國度的人難以想像的故事。
三年前的7月9日,一場針對中國維權律師及維權人士的大抓捕於黑夜中展開,逾三百人被中國政府約談、軟禁、逮捕及強迫失蹤。兩名資深傳媒人盧敬華與江瓊珠,2016年提起簡便攝錄器材,遊走於國保與公安隙縫間輯錄成《709 人們》,記錄14名事件中受牽連律師、他們的朋友與家人在政權逼迫下惶恐度日的真相。
事隔一年,二人遠渡美國,追蹤僥倖逃出國門流亡者拍成《709 彼岸》。
高智晟女兒耿格與母擺脫監控偷渡到美國,一邊對抗抑鬱一邊傳播父親獄中文章。江天勇妻子金變玲為女兒在陌生國度打拚,思念丈夫與生活雙重壓力致幾乎崩潰想車禍輕生一了百了。謝陽太太陳桂秋不得已放棄大學教席,到美國獨力照顧兩個女兒,一切從零開始。《709 彼岸》記下了被政權逼害者異邦掙扎求存的現況。
日本之恥 Japan's Secret Shame (2018)
導演: 埃裡卡·詹金
主演: 伊藤詩織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 日語
片長: 59分鐘
豆瓣評分 9.1
劇情簡介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元29歲的日本記者伊藤詩織的動人故事,她聲稱自己是在2015年的一次工作晚餐會上被時任東京廣播公司華盛頓分社的社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傳記作者山口敬之強姦。但山口先生強烈否認了這一說法。
儘管向警方報案,但警方要求伊藤用真人大小的娃娃重新模擬所謂的強姦案,該案件經過一年的調查後被撤銷。當伊藤採取前所未有的決定公開她的指控並揭露她的身份時,她遭到了公開的羞辱和仇恨郵件。
這部影片在上映後的一年內,以獨特的方式記錄了伊藤。雖然全球MeToo運動激勵全世界的女性大肆宣傳他們對性侵犯的指控,但在日本的回應卻很平靜。伊藤沒有被嚇倒,她訪問了認為她失敗的機構,並見了其他害怕不敢說話的女性。這部電影將伊藤的故事與日本更廣泛的社會背景交織在一起,直到2017年,強姦的最低刑期短於盜竊。
伊藤詩織強姦案 4 年後終民事勝訴 安倍「御用記者」賠 330 萬日圓
2017 年,日本記者伊藤詩織指控安倍晉三「御用記者」山口敬之強姦,轟動日本以至國際。今日案件民事訴訟勝訴,法庭判山口須付伊藤 330 萬日圓(約 23.5 萬港元)。伊藤在判決後表示,「今天的判決令事件告一段落,但勝訴並不代表我受的傷害消失。」
山口敬之是日本 TBS 新聞台前美國華府分台台長。2015 年,伊藤詩織大學新聞系畢業,與山口到一間串燒店應酬,希望獲對方介紹入職,但飲酒約一小時後便不省人事。伊藤醒來後發現自己全身赤裸躺在酒店床上,山口還壓在她身上,懷疑是山口下藥性侵。
2016 年,東京地方檢察廳以證據不足為由決定對山口不作起訴。2017 年,伊藤向審查會提出再審要求,最後仍決議不起訴。有日媒報道,警方當時原有足夠證據拘捕山口,卻因上級壓力「放生」他,只因山口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相熟。
其後,伊藤詩織召開記者會,向傳媒講述事件,又撰書談自己的經歷,以至日本社會對性侵議題的沉默。由於日本社會對性侵議題傾向保守,很多受害人不敢發聲,伊藤以真實身份現身鏡頭前,令事件轟動當地以至世界傳媒。
雖然刑事上伊藤無法將山口繩之於法,但她仍決意以民事訴訟提告,要求山口賠償 1,100 萬日圓(約港幣 78.3 萬)。山口則指伊藤是「合意性交」,並反告伊藤損害其名聲,令他損失工作機會,向伊藤要求賠償 1.3 億日圓(約 925 萬港元)。
今日在東京地方法院,法官鈴木昭洋指,山口的證供與當時他發送的電子郵件內容矛盾,終裁定山口敬之須付伊藤詩織 330 萬日圓賠償金,並駁回山口提出的賠償要求。鈴木法官表示﹕「伊藤小姐就性犯罪提出改善要求,並公開自己的被害經過,均涉及公共性及公眾利益。本人認可其內容真實可信。」
伊藤詩織則在判決後表示,「因為得到許多人的支持,才能走到這一步。今天的判決令事件告一段落,但勝訴並不代表我受的傷害消失。」
水星13號計畫 Mercury 13 (2018)
https://pan.baidu.com/s/1QQ9o4CDLPJxjn_Iva6VtjQ
導演: 大衛·辛格頓 / 希瑟·沃爾什
主演: 比爾·克林頓 / 希拉蕊·羅德姆·克林頓 / 傑裡·科布 / 賈桂琳·考克倫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78分鐘
IMDb連結: tt8139850
豆瓣評分
劇情簡介
This documentary profiles women who were tested in 1961 for spaceflight, but had their dreams dashed when only men were chosen to become astronauts.
透
水星計畫(英語:Project Mercury)是美國的第一個載人太空飛行計劃,始於1959年,終於1963年,旨在將人類送入地球軌道。1962年2月20日的水星-擎天神6號實現了這一目標。計劃包含了20次不載人發射和6次載人發射。早期計劃和研究都是由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完成的。而最終是由後來成立的NASA完成的。—— Wikipedia
水星計畫的名稱來源於羅馬神話中的速度之神墨丘利(Mercury),同時Mercury也是太陽系行星水星的名字,它的移動速度比其他行星都快,計畫名稱取其中速度之意,此外並沒有和水星這顆行星有聯繫。
這部電影僅有短短79分鐘,實際上講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受邀擔任美國航空航天局宇航醫藥主任,並為水星計畫制定和執行體檢標準的拉夫雷斯醫生以私人名義邀請了23位女飛行員進行了一系列嚴苛的體檢測試,最終通過測試的有13位女性,就是後來所稱的“水星13女傑”:下至年齡僅有23歲的Mary Wallace Funk,上至41歲、已有8個孩子的Jane B Hart。
說到女性飛天之路,還需要從女飛行員開始追溯,從二戰起就有女性在WASP(女性空軍服務飛行員計畫)項目中接受飛行員訓練,她們被訓練駕駛所有機型,並擔任運輸任務。但並沒有駕駛軍用飛機上過戰場。戰爭結束後很多女性留在了航空領域,成為了飛行教練。【有趣的是影片中關於當時女子飛行比賽的影像記錄中最醒目的部分,是她們在上飛機前紛紛補妝拍粉的鏡頭】所有接受測試的女性被要求飛行時間至少在1000個小時以上。
在測試中的其中一個是將人隔離在溫水箱中,漂浮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因此失去所有五種感官。水的溫度和房間的濕度,和人的體溫完全一樣,讓人躺在水面上產生失重感,這就是他們想像“太空旅行”的樣子。在那個“感覺剝奪室”中,拉夫雷斯發現女性很樂意待在其中,最長的一位元創下記錄,待了九個半小時,而男性情緒則傾向於焦慮不安、無法忍受,大部分在三小時後就開始出現幻覺。
“我在想,飛上太空的感覺將是多麼美好,體會身輕如燕的感覺,這是自由,可以抬頭,可以看見星空,看見月亮、太陽。你會想:宇宙萬物該如何解釋?我沒有答案,但我會去想。漂浮在星辰之中,那就是我的目標。”
原計劃於1961年9月的第三階段測試將會讓女飛行員開始接受噴氣式飛行課程和超重力訓練。此前不知曉這個私人計畫的美國航空航天局取消了拉夫雷斯基金會的測試。拉夫雷斯認為之前的測試結果表明女性的表現在某些方面是優於男性的,並將結果送到了華盛頓,然而這個計畫在當時完全沒有受到重視。
1962年,這13位女飛行員將重啟這一計畫的請求提交到了國會。特別小組委員會在選拔宇航員之前舉行了聽證會。
“100年前,人們無法想像女性在醫院工作的樣子,她們的感情天生脆弱,無法承受急救站裡恐怖的畫面。終於一部分女性得以一試身手,前提是她們必須是中年且相貌醜陋。人們認為醜陋的女性心理承受能力更為強大。主席先生,我認為今天送女性進入太空,和100年前送女性進入戰地醫院一樣,是合情合理的。”
同樣,關於航空事業和兼顧家庭的矛盾問題,也只會落在女性宇航員的頭上。養育八個孩子的Jane Hart還被問道 “為什麼你想登上月球?” 她答:“如果你也有八個孩子,你也會想上月球。”另一位參加聽證會的女飛行員Jerrie Cobb也準備了自己的陳述。“我們並非準備挑起性別大戰,只想要得到未來太空領域的一席之地,不受歧視。我們以國家公民的身份,希望能夠得到真誠、嚴肅的對待,獲准參與計畫,共同創造歷史。就像以往的女性一樣。”
女性在太空計畫中受到的歧視並非明令禁止,而是規則制定的方式使得女性幾乎不可能達到宇航員的入選標準。其中最具爭議的一條就是,所有宇航員必須是試飛員,並且擁有駕駛噴氣式飛機的資格。問題在於,艾森豪制定的關於駕駛軍用飛機的法律中,所有駕駛軍機的必須是男性。
最具打擊的聽證會發言,其一來自當時被認為是“太空之神”的男性宇航員約翰·格列。“事實就是如此,男性去打仗,開飛機。回來後設計,製造和測試飛機。女人沒有涉及這一領域是由我們的社會秩序決定的。”
“你能想像一個女性駕駛噴氣式飛機或是非常危險的飛機嗎?天吶,顯然不能。”
當時僅有一位女飛行員駕駛過噴氣式飛機。賈桂琳·科克蘭。她打破過各種飛行記錄,是當時最著名的女飛行員。
她也到達國會聽證會發表了證詞。
“載人航太飛行花費極其昂貴,對於國家來說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在選擇宇航員的時候從一群男飛行員當中挑選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他們已經通過了飛機測試和高速飛行的考驗,證明他們經驗豐富,能力出眾。有能力在新的環境中處理可能的緊急情況。”
We do not want to slow down our program, and you are going to have to, of necessity, waste a great deal of money when you take a large group of women in, because you lose them through marriage.
(“據各家報紙的消息顯示,我們並不想放慢進入太空的速度。這就使我們不得不浪費一大筆資金招募女宇航員,因為她們一旦結婚,我們就失去這些宇航員了。”)
這是整個聽證會中最令人震驚的部分。為什麼她要這麼做?這麼說等於扼殺了女子航空計畫。13位女飛行員原抱著熱切期望指望賈桂琳·科克蘭支持她們,她們感到被背叛了。賈桂琳的丈夫是製造空軍飛機的,和軍方聯繫密切。總而言之,這一專案的負責人和軍方人士通過某種方式說服了她。又或許,是因為賈桂琳當時年齡已較大,她本人也參加了拉夫雷斯醫生的測試,但並沒有通過。
之後,副總統林登·詹森簽字取消了該計畫。“立即終止計畫。” 據說,他的理由是,噢,你知道,女人會來例假的。
在蘇聯把第一名女性宇航員瓦蓮京娜送上太空後,有記者向水星計畫的男宇航員再次提問:在您看來,咱們的太空計畫中是否有女性的一席之地?戈爾登庫伯回答道:噢,我們當然可以把女性送上第二艘水星阿特拉斯軌道飛船,我們完全可以送和蘇聯他們一樣的女宇航員上太空,而不是送只猩猩上去。
女子太空計畫終止之後,Jane Hart更投入地參與到女權運動中去。【她是美國全國婦女組織的第一批創始人之一】
空軍於1976年對女性開放了飛行訓練,愛琳成為了美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性。她邀請了這13名女飛行員前來觀看她的發射儀式。
“也許第一個登上火星的會是個女宇航員呢。
巴拿馬文件 The Panama Papers (2018)
導演: 亞曆克斯·溫特
編劇: 亞曆克斯·溫特
主演: 盧克·哈丁 / Frederik Obermaier / Bastian Obermayer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96分鐘
IMDb評分 7.5
劇情簡介
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是巴拿馬的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在2016年遭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揭露的一批機密檔,包含了該律師事務所自1970年代開始所列有關21.4萬家離岸金融公司的詳細資料共1150萬筆,揭露了各國政治人物,權貴財閥們刻意隱藏,未經曝光的海外資產。
A documentary feature film about the biggest global corruption scandal in history, and the hundreds of journalists who risked their lives to break the story.
加圖研究所研究員Michael D. Tanner4月13日發佈。文章表示,在過去的幾天裡,許多自由媒體鋪天蓋地地報導巴拿馬律師事務所洩露了高達1150萬份文件。這些檔表明,許多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為了隱藏他們的財富並逃稅,在巴拿馬設立了空殼公司。事實上,沒有人願意看巴拿馬檔洩露了什麼。首先,巴拿馬檔中包含的美國人數量很少,並且許多在巴拿馬企業和銀行的持有的股票和存款完全是合法收入。令人驚訝的是一些政府官僚及其幕僚、親屬積累了大量財富。
馬來西亞45歲前警員西魯(Sirul Azhar Umar)捲入蒙古女子阿爾丹杜雅(Altantuya Shaariibuu)遇害案被判絞刑,力稱是受「重要人物」之命行兇上訴失敗,2015年1月潛逃出國但遭澳洲移民局拘留至今。他昨日受訪稱已獲新政府提供「全面特赦」,準備回國轉做汙點證人協助調查2002年法國潛艇回扣案。剛落台的首相納吉布在2002年任國防部長時,其親信涉及採購法國潛艇收受巨額回扣;該親信的女友阿爾丹杜雅2006年被殺,惹人懷疑關乎回扣案滅口。安華獲釋後主張重查該案。
馬來西亞的謀殺案 - 蒙古女郎阿丹杜亞
https://www.dailymotion.com/video/x6jg3dm
大馬蒙古女郎命案沉冤待雪 殺手是納吉保鑣 淩文彪
2018年7月15日 第32卷 27期 Asia Week
二十八歲蒙古女郎阿坦杜雅於二零零六年在馬來西亞遭人殺害,被納吉保鑣以軍用C4炸彈毀屍滅跡,雖然兩名特警被告被判死刑,但十二年來主謀仍逍遙法外,死者家屬與大馬人民都期望能真相大白。大馬變天後,蒙古總統致函大馬首相馬哈迪,死者父親也赴馬會見首相和總檢察長,希望新政府能為女兒討回公道。判刑前潛逃澳洲的其中一名被告表示,願意回馬供出真相,但前提是取消其死刑。
一名年華正茂的蒙古女郎,怎麼也不會想到她會在二十八歲時在距離家鄉五千公里外的馬來西亞被軍用炸藥炸死,十二年過去了,仍真相未明。生於一九七八年的阿坦杜雅(Shaariibuugiin Altantuya),通曉蒙、俄、英、法、中文,曾讀模特兒學校,也是軍火掮客的翻譯員。這察離奇命案涉及女色、金錢、政治,雖然兩名被告被判死刑,但謀殺動機仍撲朔迷離、主謀仍逍遙法外。隨著大馬變天,蒙古總統親自致函首相馬哈迪,希望大馬當局重新調查此案,而死者父親沙迪夫.沙裡布最近也赴大馬會見馬哈迪及總檢察長湯米湯姆斯,使尋求真相及伸張公義亮出曙光。馬哈迪在接見沙裡布後同意,如果阿坦杜雅命案出現新的證據,並且依據法治,那麽當局就該重新開檔調查這起案件。
沙裡布是在代表律師藍卡巴星的陪同下到首相辦公室拜會馬哈迪。藍卡巴星在會面後於首相署外對記者透露,馬哈迪也初步同意,阿坦杜雅命案的刑事調查工作應該重啓。沙裡布對與馬哈迪的會面過程和成功感到十分滿意,更形容這是兩位父親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他認為,法律應當為人民服務,而人命是最珍貴的;他希望法律能為阿坦杜雅被謀殺一案討回公道。
是否重新開檔調查阿爾坦杜雅命案將必須等待總檢察長湯米湯姆斯做出決定。沙裡布也向警方報案,要求警方繼續追查阿坦杜雅命案的真相。沙裡布在報案中點名前警隊政治部副總監慕沙沙菲裡為關鍵證人,他批評當局在當年的調查和檢控過程中未把慕沙列為證人的做法,有「蓄意掩蓋」部分事實的嫌疑。藍卡巴星指出,重啓蒙女案刑事調查的關鍵,在於找出指使特警阿茲拉和西魯殺人的幕後主腦。他不知道下令殺人者是否只有一個人,或者超過一個人,警方都應該追查下去。
阿坦杜雅命案兇手之一,即特警阿茲拉曾宣稱,當年是慕沙安排他和西魯前往時任國防部部長納吉的幕僚,即阿都拉薩巴京達的住家,以便帶走阿坦杜雅。阿茲拉與西魯因涉嫌殺害阿坦杜雅被判死刑,阿都拉薩巴京達則無罪釋放。不過,西魯在被判刑前潛逃到澳洲,目前被扣留在扣留中心。藍卡巴星表示,法院已判決誰是殺害阿坦杜雅的兇手,但是人們不知道誰是指使者。他說:「這是現在要揭露的課題。」
希盟行動黨議員林立迎日前向警方報案,要求警方重新調查蒙古女郎阿坦杜雅十二年前在吉隆玻郊區被謀殺的案件;他表示,員警總長弗茲早前表明,蒙古女郎被殺案一旦有新線索就會重新開檔,如今隨著被告西魯表明願回返大馬供證,警方就應重新調查。他指出,當年法庭沒針對炸屍案的背後指使者和犯案動機作出審訊,如今必須讓西魯供出主謀。他認為,警方應該對此案非常清楚,民衆期待警方的行動。
林立迎的報案行動也獲得藍卡巴星的支持,他說,員警總長曾說過此案若沒有新線索或新的報案,就無法重新調查,他說:「我一直認為,這無需新的報案,因為之前曾有過報案紀錄,所以沒有理由不重新調查。」目前在澳洲被關押的蒙古女郎案兇手之一西魯,最近在接受大馬網媒訪問時,暗示是受到指使以謀殺蒙古女郎,他也聲明只要獲得全面寬赦,他準備公開內情。
謀殺動機成謎
藍卡巴星說,西魯的談話暗指自己在二零零六年和另一名被告阿茲拉殺害蒙古女郎時,是受到協力廠商的命令列事,從這談話也意味著阿茲拉同樣是接受指示,因此,調查可以從目前在大馬監獄服刑的阿茲拉那邊重新開始。「我之前曾說過,可能是警方已經知道下令謀殺人的身份,我在此重申,我的觀點是,如果有證據表明有其他人下令謀殺,他們可因蒙古女郎的謀殺而被起訴,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意圖殺死她。」他說,控方未能就動機問題提出證據,例如,控方沒有將副警監慕沙沙菲裡列為證人,儘管在審訊期間對方曾被多次提及。慕沙是這起案件的關鍵證人。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六日,警方接獲民衆的投報後在吉隆玻郊區尋獲碎屍,經調查及DNA測試後確定死者是十月十九日失蹤的阿坦杜雅;警方懷疑死者是遭人使用C4炸藥殺害,或先被殺害後再用C4 炸藥毀屍滅跡。警方隨後逮捕兩名警員西魯及阿茲拉歸案,他們在零九年被高庭判處罪成被判死刑。兩人隨後上訴成功,獲上訴庭無罪釋放,當局隨後向聯邦法院上訴得值,西魯及阿茲拉在一五年再被判處死刑,而前任首相納吉的智囊團成員阿都拉薩巴京達則無罪釋放。案中使用的C4炸藥則來歷不明,警方也未對此作任何說明。
納吉發誓不認識死者
阿坦杜雅案件雖然審結,不過在野黨沒有放棄對此課題的窮追猛打,這迫使時任首相納吉三度發誓,表明本身不認識阿坦杜雅,以及沒有直接或間接涉及謀殺案。前首相阿都拉也幫忙納吉辯護,強調在他出任首相期間,員警證實納吉並沒有涉及阿坦杜雅謀殺一案,他也信服警方的調查結果。儘管如此,時任在野黨國會資深領袖林吉祥要求政府設立皇家調查委員會,以確定謀殺動機、下令兩位前特警阿茲拉和西魯謀殺和用軍事炸藥炸毀阿坦杜雅屍體的幕後指使者,以及幾個有關機構的行為如警方、總檢察署和司法單位沒有徹底調查蒙女謀殺案,特別是謀殺動機。
在法庭於一五年裁決前夕潛逃至澳洲、目前被澳洲政府扣留的阿坦杜雅命案第二被告西魯在納吉被推翻後對大馬網絡媒體表示,只要大馬皇室賦予他全面特赦,他願意返回大馬揭露這起炸屍案的案件詳情。他表示,他願意協助希盟政府揭發這起謀殺案,因為隨著國陣在此次的全國大選敗選,越來越多澳洲人相信他只是一名政治犯,而非刑事犯。他強調,蒙古女郎案是他唯一被控的罪行,他此前不曾有過任何刑事犯罪記錄。他說:「只要政府願意賦予我全面特赦,我願意協助新政府揭露該案件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西魯透露,蒙古女郎命案當年審訊時並沒有傳召主要證人,因此他希望此案件能夠重新開審。馬哈迪較早前曾表示,大馬政府願將西魯的刑罰從死刑減為終身監禁,以便他願意回國作證。
大馬改朝換代為阿坦杜雅命案帶來曙光。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在馬哈迪出任首相後親自致函馬哈迪,希望馬哈迪指示當局重新調查這起命案。巴特圖勒嘎日前在致給馬哈迪的信中說:「我誠心希望閣下將注重伸張正義、執行法庭判決,以及公正地解決受害者家屬的民事訴訟,以促進兩國關係的氛圍。」他表示,作為蒙古總統,他特別關注這起命案。對阿坦杜雅家人來說,他們已經等待了十二年,再等一段時間也沒有多大差別了,最重要的是,真相可以大白。
阿坦杜雅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麽,至今衆說紛紜,也許需要等待重新翻案後,人們才能理解真相。而其中一個坊間所傳的版本說,阿坦杜雅是因來大馬追討大馬向法國購買兩艘鮋魚級潛水艇的傭金而被殺。新任國防部長末沙布已表明,大馬將與法國合作調查這起軍購案;一旦大馬對這起軍購案展開調查,真相將會浮出枱面。大馬是於二零零二年與法國DCNI公司簽署總值三十七億馬元(約九點二億美元)合約,購買兩艘鮋魚級潛水艇。時任國防部長正是納吉,軍購談判人則是阿都拉薩巴京達。納吉多次表明不認識阿坦杜雅。
大馬購買的那兩艘潛艇分別是零九年一月開始服役的「東姑阿都拉曼號」以及零九年十一月開始服役的「敦拉薩號」,是大馬首兩艘潛艇,但「東姑阿都拉曼號」在服役前一度出現無法潛水的問題。
阿坦杜雅的父親沙裡布是名大學教授,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研究電影。他給下令殺害阿坦杜雅的主謀送上一句蒙古諺語:「一個石頭你往天上丟得再高,就像政治人物,也總會有掉下來的一天。」他表示:「不公不義曾被寫入一本黑書。如今我們要重新把正義寫進一本白書。」
2004年,蒙古籍女子阿坦杜雅在香港認識大馬軍火掮客阿都拉薩巴京達,他是時任副首相納吉的智囊。
蒙古女郎命案時間表
2005年3月,阿坦杜雅以翻譯員身份陪同阿都拉薩巴金達到法國洽談購買潛艇合約。
2006年10月8日,阿坦杜雅赴大馬。
2006年10月19日,阿坦杜雅失蹤,其同行赴馬友人報警。
2006年11月6日,雪蘭莪州莎亞南森林發現一女性骸骨,後證實是阿坦杜雅,指她在10月19至20日間遭人槍擊後再以軍用C4炸彈炸死。警方隨後逮捕了隸屬警方特別行動隊的阿茲拉和西魯,他們當時是納吉的保鑣。警方也逮捕了阿都拉薩巴京達。
2008年10月31日,高等法庭宣判阿都拉薩巴京達唆使謀殺阿坦杜雅罪名不成立。
2009年4月9日,高等法庭宣判阿茲拉和西魯謀殺罪名成立,判處死刑。
2013年8月23日,上訴庭推翻高庭判決,裁決阿茲拉和西魯無罪。
2015年1月13日,聯邦法院推翻上訴庭判決,維持兩名被告死刑。西魯於判刑前潛逃澳洲。
2018年6月,死者父親沙裡布赴大馬,會晤首相馬哈迪和總檢察長,要求重新開檔調查此命案。馬哈迪同意重新調查。
蒙古女郎命案牽涉法國潛艇軍購 譚正義
2018年7月15日 第32卷 27期
蒙古女郎大馬命案死者與大馬軍火商和高官稔熟,疑似與大馬向法國購買潛艇交易有關;納吉也被指與她有性關係。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六日,馬來西亞警方在距離首都吉隆玻不遠的雪蘭莪州莎亞南森林處,發現女姓骸骨,經DNA檢驗後證實,她就是約半個月前失蹤的二十八歲蒙古籍女子阿坦杜雅(Shaariibuugiin Altantuya)。驗屍結果發現,阿坦杜雅曾中兩槍,並且遭人以軍用的C4炸彈炸屍體,駭人聽聞。
生於一九七八年的阿坦杜雅,曾隨父母住在俄羅斯,並在那裏受教育,據說能使用流利的蒙古語、俄羅斯語、漢語、英語及少許法語。她於九十年代搬回蒙古,嫁給蒙古電子音樂歌手Maadai,育有一名孩子,最終以離婚收場,孩子與女方家長居住。隨後阿坦杜雅到法國短暫進修模特兒課程,返回蒙古後再婚,並於二零零三年生下一名孩子,但婚姻最終失敗,這名孩子也被安排與女方家長居住。
阿坦杜雅與馬來西亞扯上關係的關鍵人物是大馬政論家兼軍火掮客阿都拉薩巴京達(Abdul Razak Bagind),他是時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納吉的智襄。他們兩人是在二零零四年在香港邂逅,據稱,懂多種語言的阿坦杜雅曾以翻譯員身份於二零零五年三月陪同阿都拉薩巴京達到法國,與法國潛艇建造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 Services,DCNS)商討有關大馬購買兩艘鮋魚級潛艇的合約。兩人也談起戀愛,阿坦杜雅成為已婚的阿都拉薩巴京達之情婦。
軍購傭金一億多歐元
根據二零零九年三月五日法國《自由報》(La Liberation)報道,這項交易的金額為十億歐元,而法國公司Armaris付了一點一四億歐元傭金給阿都拉薩巴京達的公司Perimekar。當阿坦杜雅知悉這宗交易後,要求五十萬美元傭金。阿坦杜雅於二零零六年十月初赴大馬,疑與爭取這筆傭金有關。她於十月十九日失蹤,兩名友人報案。
納吉被爆與死者關係密切
阿坦杜雅證實遇害後,警方逮捕了隸屬警方特別行動隊的阿茲拉和西魯,以及政論家阿都拉薩巴京達。阿茲拉和西魯當時是時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納吉的保鑣。阿茲拉和西魯被控以謀殺罪名,阿都拉薩巴京達則被控以教唆謀殺罪名。
在審訊期間,根據阿坦杜雅表妹Burmaa 供詞,阿坦杜雅曾經向她展示一張三人聚餐的照片,照片中人為阿坦杜雅、阿都拉薩巴京達和一位政府官員。當受害人的律師卡巴星問及那位官員是何人時,Burmaa確認是時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納吉。卡巴星曾向法庭申請傳召納吉出庭作證,但遭法官以「只有當事人,也就是檢方和辯方,才有權力作此申請」為由拒絕。納吉較後在清真寺發誓,說不認識阿坦杜雅,他也與此案無關。
博客、網媒《今日大馬》(Malaysia Today)主編拉惹柏特拉(Raja Petra)在二零零八年六月的法定聲明中提及,時任副首相納吉夫人羅斯瑪、代陸軍上校阿茲布勇和其妻子上校諾哈雅蒂,是阿坦杜雅被殺現場出現的三人。他曾在網上發表題為《送阿坦杜雅的謀害者下地獄吧》的文章,被控以煽動罪名。拉惹柏特拉之後表示,他只是轉述反對黨指控納吉夫婦涉案的言論,他本身並不相信羅斯瑪當時身在案發現場。拉惹柏特拉隨後流亡英國。
私家偵探證供峰迴路轉
案件中另一重要關鍵證人為阿都拉薩巴京達的私家偵探峇拉(Balasubramaniam),他在二零零九年七月作出第一份法定聲明,聲稱阿都拉薩巴京達告訴他,納吉曾與阿坦杜雅發生過性關係,他們三人曾在巴黎一起聚餐。之後納吉因顧及副首相的身份,不想遭到騷擾,便將阿坦杜雅轉交給阿都拉薩巴京達。不過,峇拉在聲明發出的第二天,又發表了第二份法定聲明,文中撤回之前對納吉涉及此案的指控,之後他便宣告失蹤。
峇拉在逃亡十五個月後,曾透露一名叫迪巴(Deepak Jaikishan)的商人,在他發出第一份法定聲明後約談他,並以五百萬馬元的封口費,要求他作出第二份法定聲明。峇拉之後和家人被安排逃亡印度。峇拉於二零一三年二月回馬,三月心臟病發逝世。迪巴最近表示,他願意上庭全盤托出有關峇拉流亡印度的真相。
高等法庭於零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宣判阿都拉薩巴京達唆使謀殺阿坦杜雅罪名不成立。至於另兩位被告的判決則峰迴路轉,零九年四月九日,高庭宣判阿茲拉和西魯謀殺罪名成立,判處死刑。一三年八月,上訴庭推翻高庭判決,裁決阿茲拉和西魯無罪。一五年一月十三日,聯邦法院推翻上訴庭判決,維持兩名被告死刑,但西魯於判刑前潛逃澳洲,阿茲拉則被關押在大馬的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