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學術經典叢書》(套裝共20冊)
本套裝共20冊,分別為《中國文化史(上下冊)》《中國佛教研究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倫理學史》《中國教育史》《清朝全史(上下冊)》《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中國俗文學史》《中國畫學全史》《中國小說史》《中國風俗史(外一種)》《中華二千年史(全四冊)》《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呂著中國通史》。
《中國文化史(上下冊)》可說傳授最廣,解放前各種中國文化史無不濫觴於此。 全書引用資料自六經、諸子、二十五史、歷代各家著述、國外漢學家論著,以至近代報紙雜誌、統計報導,無不詳為選輯,共得六百余種之多。 闡述中國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強我民族自尊心,抉擇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勖勉青年學習繼承和發揚我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 這是先生寫這一部文化史的根本宗旨。
《中國佛教研究史》收錄作者二十余篇有關佛教及佛教與西域、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一些佛學名篇的說解的文章,對中國的佛學研究有深刻的影響。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講述了明朝末年至中華民國初年(1623~1923)中國學術思想的變遷史。 原是作者在清華大學等校演講的講義,後整理成書,最早1926年由上海民志書店正式出版。 作者在書中概括300年學術發展的總趨勢,認為這個「時代思潮」是對宋元明三朝 「明心見性」 「道學」的批判; 是再開一個更切實更偉大時代的「先驅」; 這個時代的“學術主潮是,厭倦主觀的冥想而傾向於客觀的考察”,其“支流是,排斥理論提倡實踐”。 另外還比較詳盡地評述了清代學者在經學、小學、音韻學、校注古籍、辨偽書、輯佚書、史學、 方志學、地理學、傳記及譜牒學、歷算學及其他科學、樂曲學方面的成就。
《中國倫理學史》是第一部系統整理和研究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發生、發展及其變遷的學術著作,闡釋並論述了從孔子到王陽明二十八位思想家的倫理思想,附錄中列敘了戴震、黃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學說。 該書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評價了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及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各家的倫理學說,辨析其優長與缺失,審度其棄取與抑揚,既公正客觀,實事求是,又合情合理,褒貶有度。
《中國教育史》分期介紹了上自唐虞下迄民國我國各時期的教育概況、教育制度、教育家及其學說,共65章。 該書於1934年7月完成,經王世傑、胡適、鄭振鐸、蔡元培等學者審定,曾作為《大學叢書》之一。 在眾多的中國教育史著作中,被公認為是民國以後影響最大、學術成就最高的一部。
《清朝全史(上下冊)》是第一部全面論述清朝歷史的學術著作。 自1914年問世至今,一直受到學界重視,被學者專家作為權威性的引徵之據。 作者以時間為經,以清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為緯,將清代歷史發展的基本面貌完整清晰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全書共84章,記述了自滿洲部族起源迄宣統帝退位整個清代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邊政、外交諸事俱備,是清亡后第一部完整的清史著作。 同時,作者對清朝的歷史地位也作出了較公允的評價。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總結了文學觀念的歷史進步,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曲、小說及說唱民間文學,基本確立了古典文學研究的物件和範疇; 作者注重版本之學,不遺餘力搜集古典文獻,尤其在戲曲、小說、版畫、彈詞、寶卷方面,為古典文學學科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並提供了深厚的文獻基礎。
《中國俗文學史》以最簡練扼要的語言,論述了民間口傳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俗中的影響和流傳存在的價值。 該著不僅在資料佔有上無與倫比,而且在觀點上自成一說,發人所未發,標誌著他的民間文學—俗文學思想進入成熟的時期。 該書堪與王國維《宋元戲曲考》、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互為補充,鼎足為三,珠聯璧合,均為研究中國文學史必讀之典籍。
《中國畫學全史》是作者的一部力作,全書以史為主線,從概況、畫跡、畫家、畫論四個方面分實用、禮教、宗教化、文學化四期詳盡介紹了中國歷代的繪畫。 此書觀點獨到,內容充實,資料極為豐富。 黃賓虹在序中評價本書:「有條不紊,類聚群分,眾善兼該,為文之府。 “宗白華也稱此書為”一本空前的著作。 “
《中國小說史》從社會學角度,對中國小說產生的歷史淵源作了一番細緻的梳理,以先秦、魏晉、隋唐、宋元、明代、清朝等幾個年代為重點,最晚寫到民國。 作者學術視野開闊,廣採博識,眼光獨到。
《中國風俗史(外一種)》是晚清學者所寫的第一部以全國範圍為研究視域的中國風俗史。 書中對「風俗」作了界定、分類,並提出了「移風易俗」的觀點。 全書分四編:渾樸時代(上古至西周),駁雜時代(東周至兩漢),浮靡時代(也叫濁亂時代,從魏晉南北朝至五代),由浮靡而趨敦樸時代(宋至明),對中國古代風俗大體理出了一個輪廓。 此書出版后,至新時期之前,一直是唯一一部中國古代風俗史。 張亮采(1869~1906? ),晚清學者,祖籍常州,張太雷之父。 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官知縣。 推崇宋明理學,有《中國風俗史》等傳世。
《中華二千年史(全四冊)》20世紀中葉,顧頡剛點評當時史學,以為此前近百年通史撰述“很少能達到理想地步”。 “其中較近理想的有呂思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陳恭祿《中國史》,繆鳳林《中國通史綱要》,張蔭麟《中國史綱》,錢穆《國史大綱》”。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收入了1920至1927年間亞東圖書館出版的胡適撰著的章回小說考證或序文,即關於《水滸傳》、《水滸續集》、《紅樓夢》、《西遊記》、《三國志演義》、《三俠五義》、《官場現形記》、《兒女英雄傳》、《海上花列傳》、《鏡花緣》等11種通俗小說的研究文章。 該書可說彙集了胡適通俗小說研究的大多數重要成果,問世后頗受文化學術界和讀者歡迎。 其中有些觀點和研究方法,具有頗為突出的創新性,影響深遠。
《呂著中國通史》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文化史,系統地敘述了中國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及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互相關係及特點; 下編為政治史,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 此書是較早的中國通史著作,曾作大學教材,出版后風行一時。
概念的人。
職場心計文學夢 My Salinger Year (202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0620/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arrmOI3nBeLdWlJPNv5mw?pwd=he2o
提取码:he2o
故事發生在90年代的紐約,結束研究生學業後,夢想成為作家的瓊安娜(瑪格麗特·奎利飾)被瑪格麗特(西格妮·韋弗飾)雇傭為助手,後者是J·D·塞林格(J.D.Salinger)的文學經紀人,以保守和老派著稱。瓊安娜白天在一間豪華的木鑲板辦公室裡工作,晚上和她信仰社 會主義的男友在布魯克林一間破舊的公寓裡過夜。她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處理塞林格大量書迷的郵件。當細細閱讀來自世界各地令人心碎的信件時,她不願意用格式化和沒有人情味的回復去搪塞書迷,並衝動地開始帶著自己的感情回復郵件。這些郵件既幽默又感人,瓊安娜在借用偉大作家的聲音說話時,同時探索著屬於自己的聲音。
睡醒半夜爬起來看了《My Salinger Year》,我兒時開始閱讀的是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雖然很多情節已經不記得了,但是絕對算得上最早對我有影響的之一,所以只是突然醒了想到就把這個片子看了,它是第70屆柏林電影節的開幕片,故事很簡單,我可以立刻舉出好幾部這種調調的劇和影片。
麥田裡的反叛者 Rebel in the Rye (2017)x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02855/
《麥田裡的叛逆者》根據Kenneth Slawenski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JD Salinger: A Life)改編,由丹尼·斯特朗(Danny Strong)自編自導。 整部影片圍繞塞林格創作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展開,這部小說影響了幾代美國人,讓塞林格的名字永遠地留在了世界文壇上。 不過塞林格本人十分低調神秘,他一生中只創作了這一部長篇小說,成名后在新罕布什爾州鄉間的河邊小山附近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2010年1月27日在新罕布希爾州的家中去世,終年91歲。
《麥田裡的叛逆者》將展現塞林格叛逆的青春時代、二戰參軍的經歷、他的愛恨情傷以及精神上的覺醒。
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J· D·塞林格)
https://youtu.be/q3nDTMCFI34
內容簡介
霍爾頓是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 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偽君子。
霍爾頓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又是不可能的,結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這一輩子最痛恨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裡消磨時間; 他厭惡沒有愛情的性關係,卻又糊里糊塗地叫來了妓女; 他討厭虛榮庸俗的女友薩麗,卻又迷戀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與她摟摟抱抱。
因此,他儘管看不慣世道,卻只好苦悶、彷惶,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作者簡介
作者塞林格全名傑羅姆・大衛・塞林格,一九一九年生於美國紐約城,父親是做於酪和火腿進口生意的猶太商人,家境相當富裕。 塞林格十五歲的時候,被父母送到賓夕法尼亞州一個軍事學校里住讀,據說《麥田裡的守望者》中關於寄宿學校的描寫,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學校為背景的。 一九三六年,塞林格在軍事學校畢業,取得了他畢生唯一的一張文憑。
從一九四○年在《小說》雜誌上發表他的頭一個短篇小說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發表了二十多個短篇,有些短篇還在《老爺》、《紐約人》等著名刊物上發表,從而使他在文學界有了一點點名氣。 成名后他隱居到鄉下,特地為自己造了一個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鬥室作書房,每天早晨八點半就帶了飯盒入內寫作,直到下午五點半才出來,家裡任何人都不準進去打擾他; 如有要事,只能用電話聯繫。 他寫作的過程據說還十分艱苦,從《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寫作的進度越來越慢,十年只出版三個中篇和一個短篇,後來甚至不再發表作品。 偶爾有幸見過他的人透露說,他臉上已「顯出衰老的痕跡」。 他業已完成的作品據說數量也很可觀,只是他不肯拿出來發表。 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計劃如何等他死後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權,但至今除本書外,作者只出版過一個短篇集《九故事》(195)和兩個中篇集《弗蘭尼與卓埃》(1961)及《木匠們,把屋梁升高; 西摩; 一個介紹》(1963)。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第1輯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IMXxkeXO85RrnLDlwBjacA
提取碼:4q79
日本百年經典文學全4冊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SJItUTpEJOS85LBSgCYiiA
提取碼:45kv
文學獎的成名作
編輯推薦:
這個系列的經典日本文學作品,一定要看! 精選日本頗負盛名的太宰治、芥川龍之介、樋口一葉等六個有號召力的文藝作家的中短篇名作,獨家編輯開發時尚美文短篇選集,權威譯注無刪減。
作者介紹:
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 在日本文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逆行》太宰治一生心路,收錄太宰治入圍第一屆芥川文學獎的成名作《逆行》,內含太宰治一生寫照的十個中短篇,國內首度集結出版。
樋口一葉:原名樋口夏子,日本近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早期開拓者之一,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出現在紙幣正面的女性肖像人物,代表作有《大年夜》《青梅竹馬》《岔路》和《十三夜》等。
阪口安吾:日本著名作家、評論家。 本名阪口炳五,與太宰治、織田作之助齊名的無賴派代表作家。 作品多呈戲謔及反叛色彩。 代表作有《風博士》《白癡》《墮落論》《不連續殺人事件》等。
芥川龍之介:日本小說家。 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等。 與森鷗外、夏目漱石並稱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三巨匠。
夢野久作:日本詩人、推理小說作家、奇幻文學作家。 代表作是被譽為「日本推理小說四大奇書」之一的《腦髓地獄》。
有島武郎:日本白樺派文學代表作家。 被稱作“最有良心的人道主義作家”。 《阿末之死》《該隱的末裔》《一個女人》皆是他的小說傑作。
內容簡介:
《吉原哀歌》樋口一葉是首位登上日本紙幣正面的女性(5000元日鈔),日本天才作家樋口一葉短篇精選集,寫盡日本底層小人物的愛恨和苦樂,古日本最後的女性(日本古典文學唯美浪漫的風格)收錄魯迅、周作人、余華盛讚的《青梅竹馬》
《退步主義者》「日本王小波」的反雞湯狂人日記,無賴派代表作家阪口安吾以犀利筆觸道出社會癥結的經典作品
《我們都不想長大》日本文豪們筆下的的童話故事,收錄太宰治入選日本中學教材的經典之作《奔跑吧,美樂斯》和芥川龍之介取材於中國的哲理小品《杜子春》
《逆行》
太宰治一生心路
收錄太宰治入圍*屆芥川文學獎的成名作《逆行》
《吉原哀歌》
日本女性浪漫主義文學*之作
收錄魯迅、周作人、余華盛讚的《青梅竹馬》
《退步主義者》
“日本王小波”的反雞湯狂人日記
無賴派代表作家阪口安吾以犀利筆觸道出社會癥結的經典作品
《我們都不想長大》
日本文豪們筆下的的童話故事
收錄太宰治入選日本中學教材的經典之作《奔跑吧,美樂斯》和芥川龍之介取材於中國的哲理小品《杜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