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學史 (廣田襄2018)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W5VCSNWMlPyJXhpDsjkl2g
提取碼:1i25
論述20世紀物理學和生物學發展的書很多,但論述20世紀基礎化學發展的書卻非常少。 以過去化學的概念考慮,化學領域的確沒有出現能與物理學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生物學中的DNA結構解析相提並論的革命性進展。 但是,化學的發展歷史也充滿了很多智慧的碰撞和激動人心的發現與發明。 而且,從理解物質本質的角度來看,基於量子理論對物質結構和反應的理解是化學的巨大進步。 如果從分子結構解析的角度來看,DNA的結構解析本身也可以說是化學領域的巨大發現。
廣田襄撰寫的這本《現代化學史》不拘泥於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的學科框架,而是把化學看作“原子、分子的科學”來撰寫的。 《現代化學史》以20世紀基礎化學的發展為主線,將化學與物理學、生物醫學等相關領域相互聯繫而發展起來的,將它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受社會的影響都包括在內,概覽其發展的歷史,對於重要的發現是怎樣產生的,對其背景也有探索。 弄清追憶其充滿活力的歷史,思考其未來,這是化學史的魂。
《現代化學史》的引進也是一個機緣巧合,湖南大學留日工學博士吳海龍教授於兩年前赴日參加相關國際學術交流時,在日本書店偶然發現了這本書並帶回國推薦於我,而我作為化學編輯多年,也正有此意,也一直希望能夠有這麼一本反映現當代化學發展脈絡的史書。 因此就萌發了引進這本書的想法。 但這本書的翻譯工作實際上並不容易,譯者既要有深厚的化學知識和語言表達功底,還要熟練掌握日語的。 在遴選譯者方面做了不少的調研,多方求證后和清華大學化學系丁明玉教授達成一致。 丁明玉教授為分析化學出身,學術作風一貫嚴謹,也曾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過教材,值得信賴,另在日本留學多年,日語更沒問題,這從根本上保證了這本書的翻譯水準和品質。
內容簡介
20世紀開始,化學吸收了物理學發展的成果,闡明瞭化學鍵的本質,能夠在原子、分子水準理解物質結構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同時也為理解生命現象打下了基礎,促進了分子生物學的興起,為生命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代化學史》引自日本,分三篇講述。 第1篇近代化學走向成熟,講述19世紀化學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第2篇現代化學的誕生與發展,講述了20世紀前半葉現代化學的誕生及其發展; 第3篇當代化學,講述了20世紀後半葉化學各個分支領域的發展狀況。 書中不僅有對化學原理、化學反應方面的成果記載,也有對化學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化學裝置的發明,還包括了現代化學發展的所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 內容全面,史料詳實,公正。
作者簡介
廣田襄,國籍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2000年退休於京都大學。 曾任日本化學會理事,副會長。 京都市青少年科學學術顧問。 2010年後任自然科學研究機構教育評議委員會委員。
丁明玉,清華大學化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曾留學日本山梨大學工學部生物工學科,研究方向為新型色譜固定相的研究; 色譜及其聯用技術; 中藥化學。
物理化學(李三鳴 主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Rqann8uQ4E27F75jr4Hbw
提取码:1bi8
《物理化學(供藥學類專業用第8版全國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第八輪規劃教材)》重點闡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計算方法。 隨著生物製藥工程的發展,對大分子溶液相關的物理化學基礎要求提高,為此將大分子溶液獨立成章。 本書共分十章,內容包括熱力學**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相平衡、電化學、化學動力學、表面現象、膠體和大分子溶液。 為便於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本教材編入適量例題、思考題和習題,習題附有答案,參考學時為70-90學時。
固體材料電子結構與化學性質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WJbhGQ2O0UT5eb1KlOKsQ
提取码:2w9b
電子結構是固體性能的基礎。 《固體材料電子結構與化學性質》從化學研究者的角度介紹了無機固體材料的電子結構及其對固體電學、磁學和光學等性質的影響。 前三章主要講述固體材料的化學鍵、電子結構的模型及先進的光電子能譜技術。 第4~6章介紹能帶理論、半導體、絕緣體、莫特絕緣體的本質和電子強關聯效應、電聲子相互作用、超導電性等。 *后一章介紹固體材料缺陷、摻雜及在光電轉換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