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燕命案」發生之時,法務部長廖正豪有意要借重調查局的力量,展現他「掃黑部
長」的威力,而調查局也有意要鞏固它在監聽技術和治安維持的權威地位。由於受害者的母親
白冰冰是公眾人物,相當容易吸引媒體的注意,對於她的哀傷和憤怒,當然也會引起社會上的
相當程度的同情。對於這樣一件經過精密的策劃和執行,後來又因圍捕兇嫌而造成社會震盪的
重大案件,即使在三個主要嫌犯都以伏法的今天,還有存在著許多未解的謎團,因為已經死無
對證,對於幕後可能存在的指揮集團,似乎已經沒有繼續追查的可能。
白曉燕是在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四日遭到綁架,在證實她已遇害,尋找到屍體之後,經過媒
體的不斷炒作加溫,立刻造成民眾對治安的極度不滿。而情治黨基於政治上的鬥爭考量,不但
沒有大力加強治安的維護,降低民眾這種不滿的情緒,反而還在暗中鼓動醞釀這種不安和焦躁
的心理,將原來對於治安問題的不滿,逐漸提高層次為對於執政當局的不信任,籌備著一次抗
議政府對於維護社會治安的無能表現,事實上卻是要反對李登輝政權的盛大遊行。許多社運團
體在暗中經過一陣爭奪角力之後,最後由史英的「人本基金會」取得大遊行的領導權,經過不
斷加溫炒作之後,五月四日便造成全民走上街頭的十萬人大遊行,在食髓知味之餘,更在兩週
之後的五月十八日,喊出「總統認錯,連戰下臺」的口號,在馬路畫下民眾的足跡,並運用雷
射光的技術,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大腳印」的圖形和「認錯」兩字打到總統府上面。
事後詳細來討論該波的大遊行,事實上暗藏著相當濃厚的政治鬥爭意味,持平而論,在社
會運動已經漸漸平息的時候,又發生那麼大規模的抗爭活動,在李登輝總統的執政聲望上,確
實會造成相當大的直接打擊,而且也埋下了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後來下台的原因。廣大的參與
群眾,絕大部分都是真正充滿熱情和憤怒的,但是事實上卻也被情治黨利用來作為政爭的工
具,將這波遊行的口號評為「泛政治化」,確實也是有些道理的,只是當時參加的群眾,肯定
不能夠接受這樣的說法。
若要討論治安敗壞的遠因,其實郝柏村也演過一場大戲,在郝柏村登上行政院長寶座之
前,黑槍走私情形相當嚴重,其幕後最大的走私集團,是以居住在桃園地區的鍾姓人士為代
表。他和郝柏村之間的關係,可能需要利用到DNA鑑定的科技來判定。在黑槍極度氾濫的情
況之下,人民反而會懷念起強人領導時的太平日子,自然會期望一位強勢的政府官員出現,於
是郝柏村因為強勢的軍人形象,正符合了這種要求,也因而使郝柏村登上了「出將入相」的人
生峰頂。果不其然,郝大將當上閣揆之後,馬上就立竿見影,鍾姓人士立刻就金盆洗手了,甚
至還會透漏一些槍枝的流向給治安單位,在郝揆的一番大肆搜查整頓之後,黑槍反而成了黑道
的燙手山芋,所以當時最流行的政治笑話就是「走在路上,不小心都會撿到槍。」在郝柏村的
聲望拉升到最高點之時,有誰會想到背後還有這樣的一齣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