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賢智*感性樂化|李政蔚筆下的作者
吳叠(Dye Wu, 1952 年 - ),音樂作曲、音樂理論、音樂教育。
學經歷
1973年國立藝專音樂科畢業。1985年留學法國,就讀巴黎第八大學音樂研究所 (Université de Paris VIII - Saint-Denis),師事音樂美學泰斗 Daniel CHARLES,專研音樂理論、雕琢美學思想,並在巴黎師範音樂院高等電影作曲班 (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 - 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de Musique de Films) 隨 Laurent PETITGIRARD 教授研修作曲及電影作曲。1988年通過考試授予音樂碩士學位。1989-90年擔任文建會第一屆、第二屆「金帶獎」評審委員。
1993年獲行政院國科會研究獎金。1994年赴法國 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 - 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隨 Yoshihisa TAÏRA 研習現代作曲技術,並加入法國國家音樂研究組織 IRCAM(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參與電腦應用在音樂創作之研究。1995年赴德國 Darmstadt 做音樂創作與當代作曲技術研習。
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ACL-Taiwan)/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CAROC)會員。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TCMA)理事長。2000年擔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擔任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評審主席。2002年借調至臺南藝術學院應用音樂系執教兼創系主任。
音樂作品
星 —— 為男高音獨唱聲樂曲(1970)
弦樂四重奏一章(1972)
軍樂隊合奏曲數首(1976)
三重奏 —— 為豎笛、大提琴與鋼琴(1985)
現代與幻象 —— 鋼琴獨奏曲(1986)
中國風韻 —— 管弦樂曲(1986)
望春風改編曲 —— 電影「叛逆與愛」插曲 —— 給人聲、長笛、豎笛、法國號及弦樂團(1989)
鄉韻1950 —— 鋼琴三重奏(1990)
生活景緻 —— 鋼琴獨奏曲(1991)
台灣晨詩 —— 為長笛合奏與鋼琴(1992)
二與三的對話 —— 鋼琴曲(1993)
點化 —— 打擊樂(1996)
為十首教會詩歌編寫合唱及伴奏(1997)
現象與概念 1001 —— 給人聲與電腦結合舞台動作與視覺投影(1998)
易象 8'01" —— 電腦音樂(1999 )
空 —— 給小提琴、大提琴、鋼琴與爵士套鼓(2000)
殘局 —— 給人聲、薩克斯風與電腦(2002)
編寫古典名曲「Cinquantaine 」、「Gavotte 」、「Zwei 」為鋼琴五重奏(2003)
互動交響樂 —— 手機音樂(2005)
回首 —— 舞蹈音樂(2005)
概念I – 真實的假象 —— 電腦多媒體版(2005)
真實的假象 Ⅱ —— 給一位打擊樂演奏者(2005)
泛化 —— 絃樂合奏(2007)
擊樂狂草 —— 定音鼓獨奏曲(2008)
聲動之外 —— 給平劇鑼鼓與 Max/MSP 即時互動預置電腦音樂(2008)
天 —— 獨唱與合唱敘事曲(2009)
擊禪即禪 —— 給三位打擊樂手與互動多媒體(2010)
昨夜西風凋碧樹 —— 給高胡獨奏與揚琴、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合奏(2011)
歡喜迎賓 —— 擊樂合奏曲(2011)
Libertango 改編曲 —— 給 Marimba 、鋼琴與 Max 預置聲音互動(2013)
雲林之歌 —— 台南市雲林同鄉會會歌(2019)
出版品
電子樂譜 — Alexander Street
中文著作 — 中國民歌的旋律結構與調式(全音出版社)
中國民間歌舞音樂研究(學興書局)
電腦音樂程式寫作——初級教程(大麥音樂科技)
發表文章 — 音樂創作的另類思考——聲音的數學原理與構思(藝術觀點)
音樂與科技的對話(科學月刊)
Finale 程式的運用與電腦音樂創作(藝術學報 49 期)
音程結構與音樂特質(藝術學報 51 期)
音樂教學與電腦(藝術學報 58 期)。
重要記事
1993 獲行政院國科會學術研究獎。
1996 獲教育部藝術教育電腦音樂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