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Ives (1874-1954) 艾夫斯
生平簡介
* 美國二十世紀的作曲家,13 歲時便到教堂彈風琴,音樂受教於耶魯,但畢業之後,卻投入保險事業,白天工作,夜間及週末才進行作曲。
* 他的音樂最開始時,並未受到重視,因為他所寫作的,大多來自美國鄉村歌曲和民謠。
* 在荀白克之前,他率先打破了傳統作曲的規範,讓和絃上的每一個音各自獨立,不協和的和絃上再堆砌不協和;節拍也可以隨意變換。他的作品裡,常會在極其複雜的聲音中,忽然竄出一段旋律,甚至一段旋律也會突然爆發出一些獨立的律動。
* 這種多主音和多節拍的靈感,他是從遊行隊伍的音樂中得到啟示的。當每個遊行樂隊都進行演奏時,音樂便發自各個不同的角落。基於此一音響上的現象,他的幾個作品在演奏時,刻意將演奏者分散在台上台下,掌握音響上的特殊作用。他也企圖利用鋼琴製造出打擊樂器的效果。
* 1922 年,他自費出版了 114 首的歌曲集,這時才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
* 1947 年,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贏得普利茲獎。
* 1965 年,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次公演他的第四號交響曲,這個作品必須動用一個大型樂團、兩架鋼琴、一架風琴、一個打擊樂團、一組位在遠處的絃樂團和合唱團,所以演奏時必須再加上兩位助理指揮協助演出。在結構上也極為複雜,內容更為豐富,發表之後,被一致認定是二十世紀的天才。
重要作品
合唱作品:Celestial Country (1891)、Lincoln the Great Commoner (1912)、Unison choruses (1916-21)、An Election (1921)
管絃樂作品:Symphony No.1 (1896)、Symphony No.2 (1897)、Symphony No.3 (1911)、Symphony No.4 (1910-16)、Overture No.2 (1912)、Holidays (1912-13)、First Orchestral Set (1914)、Second Orchestral Set (1915)
室內樂作品:String Quartet (1896)
小提琴與鋼琴:Allegro (1903)、Sonata No.1 (1903)、Sonata No.2 (1907)、Sonata No.3 (1914)、Sonata No.4 (1916)、Sonata No.5 (1919)
鋼琴奏鳴曲:Sonata No.1 (1902)、Sonata No.2 (1909-15) -- Concord
一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