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梅湘
生平簡介
* 1908 年 12 月 10 日生於法國南部阿維濃 (Avignon),1992 年去世。
* 1916 年起自習鋼琴及作曲,1919~1930 年進入巴黎音樂院,隨杜普雷學風琴,跟杜卡學作曲。
* 1926 年及 1930 年間,先後獲得對位與賦格、伴奏、風琴、即興、音樂史、作曲等首獎。 私下對格雷果聖歌、印度音樂、微分音樂、鳥叫聲作深入研究。
* 自 1931 年起,他就成為三一教堂(Léglise de la Trinité) 最年輕的正式管風琴師,一直到離開人世。
* 1936 年任教於巴黎師範音樂院(É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並與 Jolivet, Baudrier, Lesur 等人共組「年輕法國樂會」(La Jeune France),掀起新的作曲運動,藉以對抗當時盛行於巴黎、由普朗克等人所組成之「法國六人組」所代表的新古典主義主張,恢復人性的音樂,且發表以天主教信仰為根基的神秘主義作品。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入伍,但卻成了德軍的戰俘。獲釋後,於 1942 年任教於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擔任和聲學、樂曲分析、美學課程,他的分析課程獲得年輕音樂家們的尊崇,被譽為哲學、美學、高級作曲班。1966 年開始擔任作曲課程。
* 1949年應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 Kussevitsky 之邀,於 Tangle wood 教授作曲。1950年再度返回 Tangle wood,參加其受波士頓交響樂團委託創作的大作「圖弘加利拉交響曲 Turangalîla Symphonie」的演出。
* 二次大戰後,旅行歐美各地演奏自己的作品,開始注意到非歐洲的民族音樂,除嘗試具象音樂外,也探究節奏的音列技法,並進一步發表以 鳥叫聲為基礎的作品,全心投入所謂自然造化的天主教世界觀。
* 他的學生包括 Pierre Boulez、Karlheinz Stockhausen,以及 Iannis Xenakis 等都是當代知名的作曲家。
* 他的音樂傾向以天、地、人為主,即對上主的崇敬、人間的祝禱、大自然的歌頌,所以音樂對他而言,不僅僅是藝術,還是生命之火,永不熄滅的火。
創作風格
* 梅湘的音樂,主要建立在他所謂的「不可能的魅力」上,此一音樂語法,包括他自己所創制的調式規則,以及節奏的排列互換。
* 在他的音樂中,充滿了印度節奏、希臘的韻律,甚至於素歌精神、鳥語等。他認為音樂是必須賦予聽覺上細膩的愉悅快感,同時也能表達出高貴的情操,這樣的魅力,取決於肉體和沈思,所以它特別存在於某些調式和節奏的「不可能運算的數學」上。藉由控制數學、時間及音響的神祕力量,掌握更多超自然的能力。
* 鳥歌也是他的音樂特色,利用音符將各色各樣的鳥性表露出來。
* 值得一提的是他特別強調音樂中必然會有色彩,尤其是在節奏的變化上。
重要作品
戰前作品:1926-1939
歌曲:三首歌曲(Trois mélodies)——給女高音與鋼琴、給 Mi 的詩集(Poèmes pour Mi)——給女高音與鋼琴、天地之歌(Chant de terre et de ciel)——給女高音與鋼琴
小提琴曲:主題與變奏(Thème et Variation)——給小提琴與鋼琴
鋼琴曲:鋼琴曲:八首前奏曲(Huit préludes)
管風琴曲:雙連晝(Diptyque)、天國的饗宴(le Banquet céleste)、永恆教堂的顯現(Apparition de l'Eglise éternelle)、耶穌升天(L'Ascension)、主的誕生(La Nativité du Seigneur)、聖體榮耀(Les Corps glorieux)
管絃樂曲:被遺忘的祭獻(Les Offrandes oubliées)、聖體讚(Hymne au Saint Sacrement)、耶穌升天(L'Ascension)、給 Mi 的詩集(Poèmes pour Mi)
合唱曲:無伴奏混聲合唱《啊,祭獻的饗宴!》(O sacrum convivium!)
戰時作品:1940-1944
鋼琴曲:輪旋曲(Rondeau)、對耶穌聖嬰的二十種凝視(Vingt regards sur l'Enfant-Jésus)、阿門的顯像(Visions de l'Amen)——雙鋼琴
器樂曲:世界末日四重奏(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豎笛、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靈在的三個小禮拜式(Trois petites Liturgies de la Présence Divine)——36位女聲齊唱、鋼琴、馬特諾電子琴、鋼片琴、抖音琴、馬拉卡、大小鑼和絃樂
戰後作品:1945-1951
歌曲:哈拉威(Harawi)——戲劇女高音和鋼琴
鋼琴曲:四首節奏的練習曲(Quartre études de rythme)
管風琴曲:聖靈降臨節彌撒(Messe de la Pentecôte)、風琴之書(Livre d'orgue)
管絃樂曲:圖弘加利拉交響曲(Turangalîla-Symphonie)——鋼琴、馬特諾電子琴和大型管絃樂
疊唱曲:五首疊唱曲(Cinq Rechants)——12人混聲無伴奏
鳥歌時期:1951-1958
烏鶇(Le merle noir):長笛與鋼琴
眾鳥甦醒(Réveil des oiseaux):鋼琴與管絃樂
異域群鳥(Oiseaux Exotiques):鋼琴、鐵琴、木琴、5位打擊者和小型管樂團
鳥類誌(Cataloque d'oiseaux):鋼琴
綜合時期:1959-1991
時間的色彩 (Chronochromie):大型管絃樂
為獻堂節的詩節 (Verset pour la fête de la Dédicace):管風琴
七首俳句 (Sept Haïkai):鋼琴、木琴、馬林巴、11支木管、小號、長號、8支小提琴、5位打擊者
聖城的色彩 (Couleur de la Cité céleste):3支豎笛、短號、3支小號、2支法國號、3支長號、低音號、鋼琴、木琴、抖音木琴、馬林巴和3位打擊者
期待復活(Et exspecto resurrectionem mortuorum):給木管、銅管和金屬打擊樂器的管絃樂
救主耶穌顯聖容(La Transfiguration de Notre-Seigneur Jesus-Christ):混聲合唱、7位樂器獨奏和大型管絃樂
三位一體奧祕的沈思(Méditation sur le Mystère de la Sainte Trinité):管風琴
園中之鶯(La Fauvette des Jardins):鋼琴
從峽谷到天星(Des Canyons aux Etoiles):給鋼琴、法國號和管絃樂團
阿西斯的聖宏索(Saint François d'Assise):7位獨唱者、大合唱和大型管絃樂
聖體書(Livre du Saint Sacrement):管風琴
鳥的素描(Petits esquisses d'Oiseaux):鋼琴
彩繪玻璃與鳥(Un vitrail et des oiseaux):鋼琴、木管、小號和打擊樂器
天上之城(La ville d'en-haut):鋼琴、木管、銅管和打擊樂器
微笑(Un sourire):管絃樂
照耀彼世(Eclairs sur l'au-delà):大型管絃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