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 Partch (1901-1974) 帕奇
生平簡介
美國作曲家。
1901 年 6 月 24 日生於加州奧克蘭(Oakland),1974 年 9 月 3 日死於聖地亞哥(San Diego)。
自學有成的音樂理論家,活在社會之外,並被大多數音樂機構所忽視,哈里·帕奇(Harry Partch)在歐洲傳統之外汲取了他的音樂靈感,被公認為是本世紀最具創新性,反傳統的作曲家之一,也是真正的美國人。創作的音樂是屬單音音樂,使之回到 Partch 所認為的原始音樂、儀式音樂和身體物理狀態,這種狀態已被長時間拋棄,它是從人類的言語和自然聲學中出現的,而這種自然狀態的人體聲音是由身體迴聲產生的音程相互呼應的,從 1920 年開始,對於 Partch 來說,這是他一生的任務。
帕奇(Partch)逐漸被幾種不同文化的音樂所包圍。1901 年出生於加州的奧克蘭,其童年時代介於加州(California)、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和亞利桑那州(Arizona)之間。除了過早融入墨西哥當地音樂,接著是亞利桑那州印第安人 Yaqui 的音樂之外,Partch 的父母(曾在中國擔任長老傳教士)使他在搖椅和傳統歌曲中嶄露頭角。他學會了用通信方式購買的樂器演奏,並且在 14 歲時就已經為鋼琴寫作。
1920 年,帕奇加入南加州大學音樂學院。兩年後,Partch 感到自己一無所獲,因此中斷了他的學業,並搬到了舊金山,在那裡他經常光顧劇院。Partch 放棄了與私立音樂教授以及公立學校教授學習的想法,開始在圖書館閱讀音樂,創作不受學術限制。到 1923 年,他開始拋棄歐洲音樂會的音樂,以十二個半音相等的方式劃分八度十二音的系統:等距。拒絕等音及其調中心的隸屬關係(這就是音程完全是基本音符的頻率響應,並儘可能接近自然的和聲),從而將八度音階分為 43 個音,為此促使必須發明的新樂器。歐洲音樂傳統的決定性突破是在 1930 年消失的,當時他所創作的作品燃燒了 14 年之久。
帕奇(Partch)在 1940 年代創作的作品是為自己的樂器創作的,通過聖經經文,莎士比亞的場景和歌曲以及美國流浪文字對中國詩歌進行了親切的介紹。在營造打擊樂和弦樂器的同時,Partch 在 1950-1960 年間轉向戲劇、戲劇性大輪轉的創作。在與不同學術機構的合作中,他受到了公眾的熱烈歡迎和大學生的支持,但是音樂部門對他仍然普遍持相對敵意。因此、作曲、寫作、樂器以及音樂推廣始終取決於銷售,通過簽署、錄音、偶然的工作以及他的友善支持者來實現。
重要作品
THE BEWITCHED (a dance satire) (1955) for solo voice & instrumental ensemble
THE BEWITCHED: Final Scene & Epilogue (1955) for solo voice & instrumental ensemble
CASTOR AND POLLUX (1952)
THE LETTER (1943)
WINDSONG (1958)
AND ON THE SEVENTH DAY, PETALS FELL IN PETALUMA (1963-64, revised 1966)
Revelation in the Courthouse Park (1960) for 16 solo voices, 4 speakers & large instrumental ensemble
Yankee Doodle Fantasy for Soprano, Flexotone, Synthesizer, Tin Flute & Oboe (1941)
ENCLOSURE TWO: HARRY PAR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