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談 a.m. & p.m. 吧!」
「上午與下午?不是要談音樂嗎?」
沒錯,這兒要談的是音樂。a.m.指的是「應用音樂」(Applied Music)。簡單而粗略的說,應用音樂是將音樂運用在實際的用途上;而所謂的實際,應可廣義地泛指所有與人類現實生活有關的一切。相對於應用音樂,則謂之p.m. ~「純粹音樂」(Pure Music)。首先釐清一個觀念,「應用音樂」與「純粹音樂」是兩個相對的(relative)名詞,而不是兩個相反的(opposite)名詞。許多的音樂,兼有應用與純粹性質,所不同的只是在兩者程度上的多寡。但為了便於論述,把偏重於應用導向者,歸在應用音樂;傾向於純粹導向者,則歸之於純粹音樂。然而,何謂應用?何謂純粹?底下就兩個面向,來區別應用音樂與純粹音樂在本質上的差異。
第一,以學科的面向,純粹音樂重視理論的構築、發展與深究;應用音樂則根源於這些理論,將理論化為實際上的運用。如同一些其他的學科,也有此般的情況。例如純數著重理論,應數則將理論應用在統計、計算機、財務金融等實務面。另外像是應用化學、應用心理學等,亦皆著重其實際運用。值得注意的是,應用面雖然著重實際上的運用,但仍根基於理論,並未脫離理論面而單獨存在;它也必須由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出發點,如此而生的應用產物始臻完善。
第二,以藝術自主性(autonomy)的面向,相較於應用音樂,純粹音樂無寧是比較傾向「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在創作動力上,作曲者則可能因為藝術理念的呈示、個人風格的展現、內心情感的抒發、生命哲理的體認等內省動力而創作。如西方古典音樂浪漫時期,作曲家重視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又如早期的藍調音樂(blues),乃源於黑人抑鬱生活的情緒抒放。相對於純粹音樂的內在動力,應用音樂許多肇基於外在目的,因為外在的力量而驅使其產生。
從上述兩個面向,我們可以勾勒出純粹音樂與應用音樂在本質上的差異。以此或可約略區分純粹音樂與應用音樂兩者。
接著,進一步來談談應用音樂的特性:
一、實用性(practicality)
純粹音樂較為傾向「為藝術而藝術」,重視藝術本身的自主性。即使沉重如儒家,在音樂之上置一崇高的道德高帽,也是屬於抽象的教化作用。相對地,應用音樂與實際生活相關,含有較為具體的實用性質。應可以這樣說,純粹音樂是一種「生命層次之體驗」,而應用音樂則是一種「生活層面之經驗」。
二、功能性(functionality)
很多應用音樂有它意欲達成的外在目的;也就是說,這些音樂有它的特定功能。常與驚悚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合作的電影配樂家博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曾言,希氏完成了作品的百分之六十,其餘的百分之四十由他達成。於此,赫曼的配樂有加強驚悚效果的特定功能。用個譬喻來說:嚴肅音樂的作曲者,就像是蠟燭般的,燃燒自己的內在熱情,希望聽到作品的人,可以產生共鳴;蠟燭燃燒所產生的光芒,是四面八方發散而沒有特定方向的。應用音樂有欲達成的特定功能與目的,則像是持著手電筒,對準了欲照亮的目標,將光束朝向那個方向照射過去。創作人、製作人、或是企劃人,「努力」使音樂擁有其欲具備之功能。
三、普及性(popularity)
現代生活已離不開大眾傳媒的影響。而應用音樂關係著生活,其經由大眾傳媒的散佈與傳播,普及性將會提高。所謂的「打歌」,就是利用大量而密集地在大眾傳媒上曝光,以增強普及性,並加深閱聽者的印象。而例如西方古典音樂,相對來說,屬於「小眾文化」、「精英文化」;但若被運用至廣告音樂、電影配樂等,經過了大眾媒體的作用,普及性將會較之前為高。
四、商業性(commerciality)
應用音樂因為有實際用途性質,不可諱言地,有些會與商業行為產生關連,甚或是以商業目標為出發點。最顯明的例子,乃是流行音樂,或應說是所謂的「主流」流行歌曲了。在主流流行歌曲中,商業上的成功是唱片公司營運的重要原則。因此,為商業面把關的企宣行銷部門,與著重原創性的製作部門兩造間的角力拉鋸,成了唱片生產流程中,一個很有趣且具關鍵的過程。在此提供則業界前輩的箴言:不要先把商業利益放在心上,那樣會適得其反;只要用心做好對的事,財富自然而生。
應用音樂所含的範疇極其廣泛,無法全面一一言之。而如前所述,應用音樂將音樂運用在與實際生活有關的用途上。既然如此,必然會與音樂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有所關聯及互動。底下試以分類例舉的方式,來談談應用音樂於各個方面運用的一些情況。
一、藝術
音樂本是藝術家族之一員,當然易與其他種類的藝術有所互通。文學上,詩的文字本身蘊含音樂性與節奏感,是與音樂互動頗多的文學體裁。詩作被譜上曲子唱出;或是誦讀時,音樂在背後與之共營氛圍。此外,詩作與流行歌曲歌詞兩造性質的異與同,乃是一常談議題。現代藝術如偶發藝術(happening)、塗鴉藝術(graffiti)等,音樂已成為其創作中的要素之一。 巴蘭欽(Georges Balanchine)曾謂,音樂像是舞者的地板,此喻為音樂在舞蹈中的角色下了很好的註解。而《樂記》中的「聲、音、樂」體系,早已揭示了樂與舞的密切關係。 在各種戲劇模式,諸如電視劇、舞台劇、音樂劇、偶劇等等,音樂或輕或重地於其中佔有一席之地。當代的音樂劇場,音樂則更是居於中心的地位。電影配樂烘托影像意象的力量無須贅言。電影原聲帶(soundtrack)本身也成為獨立的發行類別,並具極高的產值。
二、學科
語言的學習,尤其是在初學階段,時常藉著與音樂結合之唱誦方式,來加強熟悉度,及增進學習效果。音樂被視為擁有治療的力量,此般的思想與作法早已行之久遠。於二十世紀中期,「音樂治療」結合了醫學、心理學、精神病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成為一門正式的獨立學科。 近年來盛行所謂治癒系音樂、冥想音樂、大自然音樂等各類型的音樂,在應用心理學中被廣泛的注意及討論。
三、領域
在體育方面,有些體育項目於進行時,需要有合適音樂之搭配與輔助。如滑冰、體操等。而所謂運動音樂,無論是用於有氧運動、爵士運動(jazzercise)等,氣氛的營造與速度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在宗教領域中,無論是儀式、典禮、頌讚、抑或經文入樂,都可見音樂的蹤跡。宗教音樂為了親近人群,也會以較為通俗的面貌呈現,如福音歌曲(gospel)。近來,佛教音樂的蓬勃發展,以及創作手法的轉變,是當今宗教音樂值得留意的一個現象。
四、產業
許多產業皆需藉由廣告作為行銷手法之一。其中若為廣告影片(CF)或是電台廣告,即與音樂脫不了干係。於遊戲產業,電玩音樂不僅僅是烘托遊戲進行的陪襯角色;有的遊戲以音樂為其設計主軸之一,用音樂及歌曲做為遊戲過關的獎賞(bonus)。且電玩音樂有時也會獨立於遊戲軟體之外而單獨發行。時尚流行產業,於不同的流行時序,會與不同的音樂風格作搭配。例如當今時興沙發音樂(lounge)風。有些設計師也會請作曲家為其量身訂做合乎他的設計風格之音樂。另外,一些從前與音樂似乎毫無相關的產業,隨著產業的演變,也開始與音樂發生關係。例如畜牧業,有實驗顯示,運用特殊設計的音樂使用於牧場中,可使乳產量增加。
既然應用音樂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當然也就無法置身現代科技發展之外。二十世紀以來,電子與資訊科學的突飛猛進,造就了電子音樂及電腦音樂的萌芽、成長與茁壯。電子樂器、合成器不斷地被創新;錄音器材及聲音儲存媒介,也因為科技的發展而日新月異。音樂數位化帶來了便利,也衍生了問題。上述種種,皆是關心與從事應用音樂者所應該關注及了解的。
隨著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與社會文明的演進,應用音樂將呈現更多樣的面貌與益加寬廣的可能性。其未來的發展,將不是現在的我們可以全盤想像及臆測的。在欣喜於應用音樂的時代感,以及探索應用音樂的前瞻性之餘,千萬別忽略了理論基礎的重要性。應用音樂與純粹音樂,就如上午與下午、白晝與夜晚般,相連相生,循環不已。純粹音樂提供土壤及養料,使應用音樂得以恣意地成長發展;而應用音樂不斷生出新的面貌,也使純粹音樂的質地隨之有所調變。就這樣,兩相影響而生生不息。上午與下午連成了一日,白晝與夜晚形塑了一天,應用與純粹成就了音樂。Have a nice day. Enjoy the nice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