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少数民族网友对话,回答质问
网友质疑:“请你考证一下汉人如何在历史上杀戮和驱赶苗族的,大家就不要再只是片面引证历史。应该还历史的原来的面目,就是历史上一个民族征服一个民族,不只是满族的过错。是普遍的现象。少数民族被杀戮被驱赶的历史为什么被遮蔽呢?各民族就是在战争中才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的。”
回答:现在的人几乎都被民族意识洗过脑,动不动就把古代战争看作民族战争,是民族间的你死我活,民族意识从今天带到古代。比如,这里就有以僚人自居,把秦以后对岭南的战争说成是汉族对僚人的屠杀。劝你们多读读“政治就是人群划分”这篇帖子,再想想所谓的满洲、苗人、僚人意识到底有没有?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是怎么来的。前面的帖子里,我也讲过“只要被认定是我们的人,既便被杀死一人都是深仇大恨。”“我们”的认定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根本问题。
糟糕透顶的民族政策还在不断强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只有民族意识,没有人类进步、文明的观念。没有文明和野蛮的观点。尤其是满遗,其思维方式极其狭隘,无论我们从民主、文明、科学哪个角度讲历史,只有一涉及他们祖先的恶行,都会立刻被他们歪曲到民族冲突无是非可言,既而援引民族政策,大批大汉族主义。读读“为什么说满清入关是历史倒退”吧。野蛮征服文明,文明征服野蛮结果能是一样的吗?请想一想,蚩尤部落在岭南,就不能发展出丰富灿烂的文明了吗?
这位网友的说法,民族间就是你死我活,就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这和希特勒思维有什么区别。现在的民族理论就是在培养少数民族做针对普通中国人(汉族)的希特勒。
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最终取决于其是否文明进步,既便那些曾经强大、霸赫一时的野蛮民族也埋葬在历史的尘埃里,匈奴、五胡、辽、金、西夏等等等等,文明最终战胜野蛮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野蛮的蒙元、满清进入中国,从此中国封闭、停滞,面临发达起来的西方文明,中华民族险些如同印地安人一样消失。
一个民族得到尊重,取决于对人类文明是否有贡献。有价值才能永存,托尔斯泰说“蒙古人除了马粪什么也没有留下”,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虽然灭亡,在西方文艺复兴又得以复活。
曾经的野蛮人高卢人、日尔曼人,他们今天的后代却以传承希腊、罗马文明为荣,西方文明、欧洲古老的民族又何曾消失过呢?少数民族有什么不可以放弃的呢?有什么样的野蛮值得念念不忘的呢?就以前面讲的例子,满族人曾经自创语言文字,最终还不是放弃了自己语言。难道他们一贯不珍惜自己的文化、民族传统。非也,时势比人强。
不值得骄傲的历史被放弃没有什么可惜,没有前途的贫乏的文化该遗弃就应该被遗弃。血缘高贵和低贱至今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网友问:“为什么汉族不放弃自己的文化。”
回答:汉族曾经至少四次掀起学习西方的热潮,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更彻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八十年代的全盘西化。西方的科技要学,西方的政体要学,乃至西方的文化不分好坏统统拿来,全民学英语,高考英语远比语文重要,一直学到大学毕业。从五四到建国,甚至掀起文字拼音化的浪潮。
直到最近,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中华文化曾经的落后,并不是本身的问题而是蒙元、满清入侵后的恶果。
而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政治的优越只是最近才发现,比如汉字,有哪国的拼音文字,有归类的特点,西方人一物一词,而汉字则用偏旁和词来表示事物的属性,这种语言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分类,掌握了事物的属性。汉语5000年,仍然变化不大,而拼音文字呢?几百年前的文献大多数人就无法理解了。
就政治理论而言,西方的民主制度理论远远比不上传统中国的民本主义思想。当代人们对西方了解得越深,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未来越有信心。这不是用一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来自我安慰就能解释得了的。
网友说:国家主席、总理哪个不是汉族?领导层中汉族占了绝大多数,几乎所有的实权人物都是汉族,怎么可能会出台对汉族不利的政策?
回答:13亿中国人当中12亿是所谓的汉族人,杰出人才更是如此,领导人当中出现汉族的比例当然比较高,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国家提拔干部和是否是汉族无关,问题是这些人制定的政策从来不偏但汉族人。优惠政策、两少一宽都是给少数民族的。13亿普通汉族人宁愿不要这种格局。某些人憧憬把领导层按56民族轮流执政,世界上有这种例子吗?
至于说汉族掌权必然倾向汉族,这正是民族政策贯彻之后反而培养了你们的狭隘,你认为本民族的人只会扶植本民族。这正是我们同你们思维方式的不同,执政者并不以汉族人的身份来执政,一视同仁,甚至多多优惠,这正是千百年来华夏民族的特有的宽厚。现在的问题是做过头了。优惠可以,但是不能因为民族优惠就否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比如说两少一宽是少数民族拥有的法律特权。80年代开始实施,很有中国特色。政策要求:对少数民族犯罪少判,不判,最大尺度减刑免刑。这是违背法制精神的,而且从根本上讲对于他们也不利。因为犯罪成本低,造成一些人不求上进一再犯罪现象。在实行中,不论在民族地区还是汉族地区,少数民族犯罪都最大的尺度放宽,所以才有了新疆人在各地犯罪愈演愈烈。群众意见很大。
“如此排斥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了半个中国,排斥他们,领土还要不要?”
回答: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要认可对于某块土地的最初占有者的权利,就必须具备下列的条件:
首先,这块土地还不曾有人居住;
其次,人们只能占有为维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数量;
再次,人们之占有这块土地不能凭一种空洞的仪式,而是要凭劳动与耕耘,这是在缺乏法理根据时,所有权能受到别人尊重的唯一标志。
前两点可以举个例子,爱斯基摩人身处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但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捕食海狮,能享用的仅仅是身边一小块土地。难道能说这片广袤之地就全是他们的,全给了他们也没用。这第三点才是最最重要的,领土的归属,不是说谁在这里住过就属于谁,上古时代大家移来移去,你说你早,一定有人比你更早。要看谁建设了开发了那片土地,建设得越久,建设得越好,开发出的价值越大,越应该归属于他。举个例子,北京、上海的房子有多贵,青海、西藏的房子又多贵。土地真正开发建设才有价值。野蛮人不懂耕种、古人不懂开矿,不懂采集石油天然气。那么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钱不值。可见,财富是文明带来的,而不是自身存在的。
其实,岂止土地,人们常常指责古人没有海权意识,原因也简单,生产力低下,大海对古人没有价值。而现在,海洋成为通商、渔业、矿产的聚宝盆。人类开发能力的提高,各国对海洋主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甚至一些本来谁也想不到的东西,很虚很空的东西也有了价值,比如卫星在太空的轨道、卫星频率。现在竟然洁净的空气都有了价值,国际上不是分配买卖碳排放量吗。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版图就一直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法理上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自解放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投入有多大,各族儿女对民族地区贡献有多大。就凭这,你还能说这些领土只属于当地少数民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