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族情
小时候家里我就喜欢看岳家传,杨家将.那时候还不懂民族尊严,民族大义.只要是能分清好人坏人,而起打的热闹就看的开心.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电视,片子里出现了梳辫子的男人,我惊异万分为什么男人会打扮的这么丑?,问父亲母亲,父亲说这是满清人,他们是这个打扮.我说为什么只有满清人穿成这个样子?父亲当时说得很通俗,他说 以前他们是我们的敌人,他们打我们,杀了我们好多人,后来我们又打败了他们 杀了他们好多人,再后来他们又打我们,我们输了 被他们杀了好多好多人,为了活下来,只有听人家的剃头梳辫子.那时候听得似是而非,只是听到被人打败杀了好多好多人心里不舒服.后来再大了开始知道了近代的南京大屠杀,被外国人(日本鬼子)杀了我们好多好多同胞.由此点燃了心中对日本这个词的仇恨,这是第一次有一种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意识感觉. 在之后的感情愤怒都集中在日本鬼子的身上,尤其是鬼汉奸,梳辫子的片子看多了倒是自然而然的感觉很正常,都是中国人,谁还会理会那几百年前的是是非非?
上初中时,地方台放一部片子叫 <努尔哈赤> ,戏里演到洪承俦被清帝感动决定投诚的戏,还配上了一个和尚的神秘预言,说亮星将从北方升起. 平时清戏看了不少,都觉得这是改朝换代 中国再正常不过的事,看的就是个热闹. 谁知道片子里那个和尚说罢之后,父亲甩出一句"都他娘的是汉奸".当时没反应过来,觉得汉奸这个词用的有点不太合适.毕竟片子里的演员和抗日片子里汉奸的形象相去甚远,但是那时候再看清戏之前心里都有怪怪的感觉. 上了高中,我开始看家里订的一些杂志,当时看的比较多的是一本<随笔>,逐渐被一位叫"江帆"(时间长久,可能有误)的作者写的<江南士子悲歌录>所吸引. 文章讲述的是明末随着清军入关,社会的名流之士是如何变节献媚的. 当时看完后真是感触深刻,对汉奸文人的劣根性揭露的是入木三分.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种种,比如周作人,胡兰成之流,两者是何其相像! 进而再扩大到三百年前后的种种对比,眼中的这个满清开始变得异样起来. 我开始关注明末的历史,洪承俦 让我联想到了汪精卫, 扬州十日 让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一切的一切是这么的陌生却又是如此的熟悉, 我开始对深信不疑的历史教科书产生了怀疑,既然清是一个被认可的异族王朝,那史可法被列为民族英雄岂不是自相矛盾?洪承俦降清不能称为汉奸反而还得尊为开国功臣? 三百年前这个逻辑如果成立,那么三百年后我们引以为傲的八年抗战还有什么意义? 汪精卫的做法和洪承俦几多相似,为何会被我们骂为汉奸,做不了开国功臣了呢? 如果说三百年前中原内乱,需要一个强势的清政权来统一,那三百年后呢,中原大战刚罢,又开始国共争霸,那时的中国不也需要一个强势政权来统一吗? 日本人也像满清一样不请自来,为什么我们要反抗而不去甘当顺民呢? 我们现在对南京屠城之耻永世不忘,因为日本人禽兽不如,杀我父兄,辱我妻女. 那对照三百年前呢? 清军攻破扬州城,血屠十日,满城残尸, 还下令一旗人管十户人家,淫尽中国女子! 如此的屠城就成了民族融合,如此的屠城就可以被教科书一言带过! 我们的教科书吹嘘满清统治者促进民族融合,致力满汉友好.那为什么直到清末,满清宗室一直都严禁和汉族通婚? 既然是民族友好,为什么要剃我华发,变我衣冠.既然是民族友好为何还要大兴文字狱,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可以夺走数百条人命?既然是民族友好,那位什么直到清末君主立宪都还要把汉族排挤出权利高层?
从那时我开始真正意识到我不是一个空泛的中国人,我是是一个汉人,属于一个曾经辉煌过也是一个曾被征服过的民族. 心里有些彷徨,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民族被人征服过,失败过.因为我无法接受一个伟大的民族被异族征服并且甘当顺民三百年的事实! 而这恰恰是真实的历史,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自明朝以后不将中国称为中国的原因.的确,这是汉人的耻辱,一个民族被人屠戮,被人剃发易服,但只要给个官阶,给口饭碗,堂堂的汉族士子精英们就可以屈膝乞拜虏帝为主子,江南明伎柳如是虽是秦淮河一个风尘女子,确也懂得民族国家大义,临终前吩咐用铁链悬棺而葬,因为她不想安葬在满清的国土上,而他的丈夫 钱谦益呢?堂堂南明宰相,竟开城迎清入南京城,转眼间就成了开国功臣,连一个红尘女子都不如! 如果说清初的征服是暴力所迫,情非得以,那当三百年后清帝退位时满京城的遗老遗少哭嚎又当和解释?三百年的窒息统治,以彻彻底底麻木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已不再是当年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大汉民族. 当晚清大学士拖着辫子自沉未名湖甘为满清陪葬时,他可曾想到三百年前他的祖先为抵抗这个王朝而艰苦抵抗, 多么的富有讽刺意味. 而这却都可以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发生,甚至被冠以忠义之名. 民族的春花早以凋零,三百年的奴性以被深深的植入我们的骨髓.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八国联军入京时 会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打着"顺民"的旗号看鬼子入京的热闹, 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军侵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汉奸助劲.因为他们都以习惯这个历史逻辑,对于中国来说,可能又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时候,引满清入关和引倭人入关有何区别? 甘受满清的"顺治"又和拒日本天皇的"共荣"? 民族大众的血性以不存在,只能靠相对少之又少的民族精英来唤醒沉睡的社会,
后来我想通了,一个民族的荣辱不在于他是否被征服和击败过,而在于他敢不敢正视自己过去的历史,能不能从惨痛中寻找回失落的自我. 我非常尊敬韩国人,因为他们被日本人奴化了50年,这50年中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属于谁,他们为日本人作牛作马,为日本人参战,甚至自己的妻女被日本人蹂躏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以说大韩民族受尽了日本人的屈辱,但是战后大韩民族很快自我觉醒,自我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们深深的以过去50年为耻,不断的反省,重塑坚强的民族的意识. 从这点可以看出韩国人是个值得尊敬的民族. 我也希望我的民族能够做到,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谁,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民族精神,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尊严, 所以,我们需要勇敢的面对历史,抵抗日本人,我们赢了,我们骄傲.抵抗蒙古人和满洲人,我们输了 我们就应当勇敢的承认自己失败,做出一个真正成熟民族的心态. 不要再对着蒙元和满清地图乱夸海口,因为那是我们的国土被人吞并, 也不要动不动就穿个马甲乱说这是唐装,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汉族的服饰. 再也不希望看到雍正王朝这样的片子, 看的我心痛, 一个对我们民族造成极大伤害的异族政权会被歌颂的如此贤明正大.那是对先烈和死难百姓的侮辱...
从高二 到现在研一,快六年了. 我试图和身边自己的同胞交流这些思想,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同唤回我们民族曾经的信念和精神,然而却始终被自己的同胞不解. 我已经习惯了周围这种环境,我恨日本人,但是有时候我倒是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可以自由的淋漓畅快的表达自己对民族的热爱和狂热.可以体验自己的民族文化,剑道,和服,茶艺等等,而我们呢? 我实在不想侮辱秧歌和马褂马甲之类的东西..
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都是孤单一人,自己是个另类, 然而自从从联合早报上看到汉网的介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热流. 我感到终于找到家了,找到自己的根. 激动之余 随性敲下了这篇文章,算是在汉网上的第一次贴子.
愿天佑我大汉,章华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