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汉服”比“丧服”的心态
《汉武大帝》在播放的时候,有人说,里面的衣服像日本人的衣服。
这还算好的,据说《花木兰》在美国放映的时候,有华人抗议说里面的花木兰穿的衣服像日本人,他们认为应该改成长袍马褂……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伪?
对于把汉朝服装指为日本和服的谬误,我自然是觉得奇怪的,加上之前汉服遭遇的种种情况,难免会问一下:这种情况为什么这么普遍呢?有些事情真的需要说一说。
于是敲了一篇:
把“汉服”比“丧服”的心态——
大约是去年吧,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上看到这个报道:王乐天,中国大陆第一位把“汉服”穿上街的人。说汉服在华夏大地消失了三百六十年之后,终于重现街头。
当时,我并没有怎么在意他对于某个特殊历史事件来说,可能存在的特殊意味,而只是把这一事情当作改革开放时期的一则新闻而已——但是无可否认,这是一则重要的新闻,一则多年之后,仍然会受人重视的新闻。
关于衣服,对于不久前的中国人来说,当“有没有衣服穿”都成问题的时候,争论“穿什么衣服”就是奢谈了。如今中国人不愁衣服穿了,于是穿什么衣服的问题提了出来。中国人是恋旧的,我不知道这种恋旧是否与中国当年独步天下几千年的辉煌有关系,我只知道世界各国的华人聚居区都固执地叫作“唐人街”,而近几年渐渐兴起的旧时的长袍马褂,则被称为“唐装”。这种“唐装”在一个国际性的会议上由各国领导人带头穿出来之后,一夜之间风靡全国。
然而有专家说:“这不是唐装,不能叫唐装,是伪唐装。”
我当然知道这长袍马褂不是“唐装”,而是清朝的服装,或者说是清朝服装的改良产品。但是这有很大的问题吗?现代海外华人不是唐朝人,然而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家园称作“唐人街”,这有很大的问题吗?
一直到那张被篡改过的照片出现在我们面前,我才隐约觉得:大约还是有一点问题的罢——那是一张把《新京报》记者的报道词篡改过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穿着汉服,而报道词中的“汉服”被改成了“寿衣”,“民族服装业”被改成了“殡葬业”。
看来篡改人是知道一个事实的:三百六十年来,汉服成了丧服。
但是我不晓得他知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由来:汉服在被迫成为丧服的背后,有多少民族血泪与哀伤。
世界上大约再没有哪个民族因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而被大批屠戮的——除了中国人之外。准确地说,是中国的汉人,因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而被大批杀戮。当年他们是抗争了的,抗争的结果是:活人不许穿,死人可以穿。于是在大约三百六十年前,汉族人死去之后,才可以脱下别族的长袍马褂,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并在脸上蒙一块白布,表示无颜见地下的列祖列宗。这一习俗,延续了三百多年,三百多年来,汉服只能作为“寿衣”短暂地留存在华夏大地,然后永远地随死去的人一道,埋入黄土陇中——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神州不复汉衣冠。
剃了三百年头、留了三百年辫子、穿了三百年旗袍马褂的中国人,有很多已经淡忘了这种与旗袍马褂不同的“寿衣”的由来,他们只知道,这个“右衽、交领、博带、广袖”的衣服,叫“寿衣”,是和死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衣服。
辛亥革命来了,革命军开始剪辫子,说要“驱除鞑虏”。备受凌辱的奇怪的辫子,终于被中国人视为耻辱,挥刀斩断了。当时有一张画,画的就是“一剪刀斩断辫子,与满清决裂”。
共产党来了,说要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是的,还是团结起来好。我们的朋友里面就有满、蒙、回各族同胞,大家早已分不开了。还是团结好,团结起来才成其为中华民族,抵御日寇。团结起来开始新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穿现代衣服。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多民族一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都为着新中国的缔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当“仓廪实”的时候,“知礼仪”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各族人民纷纷在节日里穿上民族盛装的时候,汉族人开始茫然了——我们该穿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年来,每当出现大家都穿民族服装的时候,汉族人都是最简单的对襟褂子,直腿裤子,腰里系根红绸子,头上缠个白布巾子——他们,在各族人民鲜亮的衣服中显得是那么的逊色。
不甘心逊色的人们于是开始寻觅。
历史总是从最近的地方开始回忆。世界小姐里的中国小姐寻觅到了旗袍。旗袍经过改良之后,的确很美。而在民国时期,这种衣服也是流行过的,也的确是中国人曾经的民族服装。于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改良旗袍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代表。
那么男性呢?女性是旗袍,男性自然要穿相对应的马褂。于是旗袍马褂再次开始流行。年画上的金童玉女也穿上了长袍马褂,男孩子戴起了瓜皮帽,还在脑后拖一根小辫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小的时候,年画中的胖娃娃都是戴肚兜的。
旗袍马褂被赋予了新的名称:唐装。大部分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包括对于历朝历代的服装有一点了解的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个时候,久远的记忆开始了——有人穿起了汉服,在活着的人们的世界里消失了三百多年的汉服。那“右衽、交领、曲裾、广袖、博带”的样式,由于制作者手艺的生疏,和穿着者穿着的生疏,显得不是很协调,与文物中和部分影视中见到的汉服的飘逸、洒脱、自信,差了一截。但这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为着表达自己恢复民族服装的理想,穿上这种裁剪并非很合适的服装,敢为天下先,走上了街头。
穿便穿了,走便走了,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耐人寻味的是:看到这典型的中国汉朝时期的服装(他当时穿的是右衽、交领、曲裾、广袖、博带),中国的老百姓竟然十之八九说他穿的是“和服”,或者“韩服”。
这一点令我惊讶。
虽然日本人和韩国人曾经从中国学了很多东西,他们的民族服装也的确是打上了汉服的烙印,但是其中的区别还是一眼就能够辨认出来的,何至于把典型的汉朝服装说成是“和服”“韩服”呢?后来穿汉服上街的一些网友,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过被误认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的经历。
大约是我们与我们的民族服装疏远得太久了……
不仅如此,就连风靡全球的芭比娃娃,也将敦煌的飞天仙女的造型,让给了日本,标示其为“日本娃娃”,广袖、盘髻的漂亮娃娃,也叫“日本娃娃”。至于“中国娃娃”,是穿清朝满装、头顶小黑板的。
当年,明朝亡了,满人来了,汉人作为被统治民族,不仅地位低人一等,其民族服装汉服也被迫成了丧服;
如今,清朝也亡了,满汉终于平等了,作为一个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服装——飘逸、洒脱、自信的汉服难道还不能从那冰冷的九泉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吗?嘲笑汉服是丧服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但是我希望他能够知道“汉服变丧服”这一事情的始末。
本来懒得说什么,因为今天又看到一张被篡改的照片,把一个穿汉服的女孩子和哭丧的人放在一起,还加了一些嘲弄的话语。看到之后,就敲了这些字。顺便说明一下:本人坚决反对某些网站里的大**主义,同样也为那些肆意嘲弄汉服为丧服的人的无知感到羞愧——这是典型的不思民族之痛,反笑民族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