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辫子时代”的反思与批判之二
张少炎
-------“后辫子时代”的反思与再批判!(“辫子戏”反思与批判)
一、为历史而历史
自离开“汉网”之后,我原说不再理会这些无谓的纷争。没想到今天在网上看到的东西,让我实在忍不住又想说两句,又有一些人在“撰文”批判“汉网”,还是那些老调子,什么“粪青”、“民族沙文主义”“破坏民族团结”云云,“汉网”为这些指责,差不多都把一半的口水用来解释、澄清此等污蔑,如果说如此关心“汉网”,却又没看到这些解释、澄清,那就很可怪了?实际上,“团结”“统一”早已沦为少数人假正义、高尚之名攫取私利和谋求不正当权益的金字招牌与堂皇外衣!
为把这个问题澄清,我不得不把问题拓展的远一点,先看看历史上,有些人是怎么利用这一点来达到其民族压迫与民族奴役的目的的。
满洲以区区30万人成功的征服并统治数千万人的汉族,这不能不说是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其中原由,至今尚值得探讨,(关于满清入关前后的历史,我已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进行过初步分析,最近又翻阅一些资料,好象那里面也有些须错谬。)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满洲贵族深谙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游戏规则,并运用的非常纯熟,早在满洲入关以前,皇太极听取范文程、宁完我、张存仁、祖可法等汉臣的建议,深深领悟到“天下当以智取而不可力争”的道理,皇太极以及后来的满清皇帝皆深具城府,与此有关。现在以我的浅陋意见,谈谈满洲贵族在重大的政治举措上的成功:
其一、是“剃发易服”令的推行,许多人以为,满清在这一点上大开杀戒,是个败笔,实际上,满洲贵族是有其深谋远虑的,兹摘录资料如下:
“民族文化的构成除了文字语言外还有衣冠发式风俗习惯等。如果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内涵,那么衣冠发式等就是文化的外观。满清征服者不得已从汉语汉文,但若能令使汉人皆从满洲衣冠发式那也差强人意。而且很多时候外观重于内涵。外观一眼便及,内涵须进入才知。更何况大量的汉族民众都是文盲、半文盲。对于他们来说外观几乎就是一切。再往深追索一层,还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奥秘。那就是外观的相同可以营造一重“同类项”的感觉。全国所有的人都剃发垂辫窄衣紧袖,原有的华夷之辨一说就似乎失去了依据。说华皆华,说夷皆夷。汉族在形貌上已被满化。至于使用什么语言文字已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人数极多的汉人已不再把人数极少的满人视为异类,因为起码在服式发式上已无可把汉人满人加以区分。汉人可以体认这个政权并非外来之物。它就是本民族的政权。尤其当因剃头令的杀戮逐渐被历史的尘埃遮盖,汉族士人一批批赶往科举考场再派往四处为官时,汉人就不再把满清看成是从塞外入主中原的戎狄,丝毫不会萌发欲将其驱离的念头。这样满清就安然渡过了五胡、契丹、女真、蒙古未能逾越的深壑。 为达此阴谋,满清统治者决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动,决不因血流成河屠刀卷刃而手软。”
实际证明,满清这一招,也确实成功。
“满清的铁腕镇压,砍下了最具民族意识、最具反抗精神的汉人的头颅。满清标榜满汉一体的衣冠发式,麻醉了“好死不如赖活”的汉人的神经,如果没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兴起激荡,真不知满清政权还会存在多久。 辛亥革命大不同于朱元璋起义。朱元璋起义仅用“驱逐胡虏”就足以号召起千军万马,而孙中山的“驱除鞑虏”只能调动百来号人的敢死队,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参加者及后来各省的群起响应,其间反帝制意识重于反满意识。 可叹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居然有许多人不肯剪辫子,在被迫剪去时竟如丧考妣嚎啕大哭。 两百六十几年前他们的祖先为抗拒满清垂辫流血牺牲,而今他们却为保存这满清垂辫捶胸顿足。 这货真价实的数典忘祖说明当年满清的“深谋远虑”对汉人产生多么大的精神奴役用!”(摘自“清初汉族人民反剃发领的悲壮昭示”网络文贴 有删节)
二、是其隐性的民族压迫与民族奴役政策。与蒙元赤裸裸的民族分化政策不同,满清的民族压迫与民族奴役的方式显然是要高明的多。它是隐性的,这是通过两方面来构成的,一方面,制造种族藩篱,通过各类制度、设施,竭力保证满洲贵族和满洲统治者的主宰地位,另一方面,搞官样文章,大肆标榜、宣扬所谓的“满汉一家”麻痹汉族地主阶级和汉族人民的神经,竭力把自己把打扮成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者与民族利益的总代表,为自己攫取私利披上堂皇的外衣。这一点,也实在是成功。看看太平天国以民族革命的旗帜为号召所进行的农民革命的后果?不是被满清的八旗兵所剿灭,而是被汉族反动官僚地主、土豪劣绅、大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团练武装所剿灭!足见,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反动官僚地主阶级,完全落入满洲贵族的羁縻索之中,把满清殖民政权当作中国文化道统的继承者与民族利益的总代表,而不惜充当走狗,为之拼死效力。实际上呢?在袁世凯当上清末的“内阁总理大臣”之前,清政府的统治大权牢牢掌握在满洲贵族的手里!满洲殖民政权所标榜的“满汉一家”和与之所采用的种种虚假、伪善的高姿态,极大的麻痹了汉族地主集团的神经,以至于弘历南下到杭州的时候,有个叫杭世骏的愚盲文人,不知深浅,竟然向弘历说什么“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别”,他当真是把稻草当拐杖使,满洲贵族打出这个幌子,只是为掩盖其殖民统治的实质,拉拢汉族地主集团为其效力,他竟然当真了?还真以为有什么“满汉一家”“民族平等、团结”呢!结果呢?弘历对杭世骏怀恨在心,找个机会,把他处死了!而现在被吹捧的发红发紫的所谓“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在满洲皇帝眼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弘历游山玩水、附庸风雅,祸及大半个中国,数度南下,勒索报效,数若恒沙,纪晓岚忍不住从旁暗示说,江南人民已不堪重负,希望皇帝能暂停“南巡”,弘历大怒,指着纪晓岚的鼻子骂“我看你文学上有些须才华,给你个官当,也不过跟娼妓、戏子一般豢养着,你怎敢不知天高地厚,妄议国家大节?”汉族官僚地主的头面人物在满洲贵族面前尚且如此灰头土脸,何况其他普通士子?则满洲殖民政权的本质昭然若揭矣!
现行的历史教育没抓住满清殖民政权的统治实质来认识问题,这使得他们的分析往往显得肤浅、幼稚,例如,把近代中国的屈辱全面归咎为传统文化的衰落与满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自然,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与恶性成分不容忽视,但片面指责满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却是一相情愿。阶级斗争并不能掩盖民族矛盾,实际上,民族利益冲突是实际存在的,满洲贵族为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竭力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处心积虑防止汉族地主集团政治势力的崛起。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八旗兵的腐朽与八旗制度的没落,镇压农民起义的重担就落在各地的团练地主武装身上,随之崛起的汉族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之代表曾国藩、左宗棠之流的人,在有效抵御农民起义的同时,也成为满洲贵族的心腹之忧,看看满洲贵族怎么处理以曾国藩为首汉族地主阶级政治势力的,曾国藩是个老滑头,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天京的硝烟刚刚散去,就连忙向满洲贵族表衷心, 交出兵权,要求重新建立南京“满城”(八旗兵的驻防所),清廷解散湘军,左宗棠死后,满清政府以各种借口,把左氏系统的官员一并罢黜,总算是清除心腹之忧了;戊戌变法被满洲贵族的顽固派指责为“保中国不保大清”而终告破产,足见满洲贵族处心积虑的“防汉之心”满洲贵族刚毅说的非常露骨“汉人一强,满人必亡”拉那氏最后连老底都说穿了“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理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策略,也就理解了一个费解的现象:为什么在严重的外患面前,满清政府始终不肯以救亡图存的迫切忧患意识来发动全体人民来抵御外侮,实际上,他们是担心在武装风暴中崛起的汉族地主武装威胁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而宁可采用割地赔款的投降策略,满洲贵族权衡利弊,也很清楚:中国亡于洋人,他们还可以当“儿皇帝”;要是被汉人的民族革命推翻,恐怕自己难保身家性命。西方殖民者也深谙满清的统治思想,因此选定满清当他们在中国利益的代理人,所以他们支持满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满清政府也“借师助剿”新老殖民者勾结起来,一起镇压奴隶的反抗,我们再仔细体会一下拉那氏的名言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家奴”两字用的甚是贴切,充分表露出满洲贵族对被征服的汉族民众骨子里的轻蔑与不屑,彻底揭穿了满洲贵族所标榜的“满汉一家”虚假与伪善!
以前所谓的满清时代是“满汉地主阶级联合执政”的笑话,只好去骗无知小儿罢!满清的民族压迫与民族奴役是隐性的,正因为是隐性的,才不易发觉,而这正是满清的狡猾之处!满清的统治手腕,综括起来,不外是肉体上的野蛮杀戮与精神上的奴化、愚化、毒化,理解这一点,就不难发现专制主义与文字狱在满清时代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原因,这正是极端的精神奴化与愚化所需要的,道理简单,愚蠢的老百姓容易蒙骗、容易统治,满清殖民者愚民惟恐不彻底,正是出于这一点的考虑!1793年来华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曾清楚的指出这一点。
必须让今天的中国人都认识到满清殖民政权对汉文化进行的摧残与扭曲,澄清这理论误区非常重要!否则就会把满清牌号的“专制、奴道文化”当成中国文化本身,没命的贬低、批判自己的文化,从“五四”一直批判到现在,批判的体无完肤,成为“文化亡国奴”。
二、为现实为历史
接着上一篇,我想继续分析“后辫子时代”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原因,之所以说当今中国是“后辫子时代”,从现象看,辫子戏铺天盖地,猪尾巴漫天飞舞,从本质看,满清时代的专制主义并没有因为这一百年来的风雨变迁而有所收敛,而是变本加厉、愈演愈裂。近十年来辫子戏的空前火爆所体现出的历史实质,是统治阶级在历史变迁中的角色转换!
一百年来的历史一再证明,专制主义始终是阻碍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毒根,不彻底拨除专制毒根,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思想启蒙与公民教育,中国,永无真正崛起之希望!
辫子戏的盛行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原因,从统治阶级方面来看,国际共产主义的浪潮退去之后,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光环褪去,国际共运的实践和理论都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打击,一蹶不振。统治当局所抗着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革命旗帜,实际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旗杆了。因而不得不转头回到中国传统的故旧堆里来寻找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虽然有些须自由意识,但不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始终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内容!满清王朝更是集东方专制主义之大全于一身的专制标本!是专制主义与殖民压迫、民族奴役达到登峰造极的最高典型!
专制主义何以在满清时代能达到登峰造极的状态?其一、是继续历史沿革,所谓“清承明制”,其二、是满洲社会的奴隶制传统。满洲人在入关以前,长期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到16世纪前后,才过度到军事奴隶制社会,满洲入关之后,长期保留着相当一部分奴隶制残余。其三、是其殖民压迫的残暴本性。满洲贵族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始终对汉族地主阶级与汉民族怀有深深的猜疑心理与防范意识。对于汉族地主阶级,一方面充分拉拢利用,扩大、稳固其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又刻意防范、压制,把他们限制在“家奴”的范围内,防止他们“犯上作乱”。其主要手段就是充分利用科举制和经过其毒化的奴才学说——官方理学,这一太监学说来戕害汉族士人的灵魂,达到其奴化统治的目的。对于广大的农村社会和农民,则着力强化野蛮的保甲制度和腐朽的宗法制度。满洲贵族把中国传统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与其原有的奴隶制改造组合,使得专制的“力度”和“强度”空前强化!同时,调整统治政策,缓解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一致对外,共同致力于殖民统治秩序的维持。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满洲贵族表面上高唱“满汉一体”,骨子里却充满着对被征服的汉族地主集团和汉族民众的轻蔑、不屑、猜疑与防范,要知道,满洲以区区30万人来统治百倍于他们的3000万汉族民众,光想到这一点,满洲贵族和满洲皇帝都必须“团结一致”“朝乾夕惕”,满清一代,之所以没出过过分昏庸的皇帝,与此有关。原因简单,满洲贵族集团所处的地位要求他们必须团结起来,以谨小慎微的态度的来维持统治,因为,一旦稍有差池,覆灭的不仅仅是一个满洲皇帝,而是整个满洲民族。而为保证高压殖民统治的“力度”与“强度”,增强自己“稳定”的信心,就不得不着力强化君主专制,这样,中国传统社会原有的腐朽的专制主义制度不仅没有得到松动,反而得到病态、畸形的巩固,在满清一代,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剖析清楚满清王朝的统治实质,必然会使得今天的中国人深刻领悟到世世代代所受到的亡国奴统治!对此,鲁迅先生看的尤其透彻“……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义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鲁迅)
那么“辫子戏”何以会被某些人情有独钟呢?
其一、只要我们稍微留心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当今的统治集团与满清殖民政权在处境上有些须类似之处,满洲殖民者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这在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的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看来,简直是“乾坤颠倒”“天崩地裂”,更要命的是,满洲贵族为其殖民政权的“长治久安”考虑所推行的“剃发易服”政策,野蛮、粗暴的践踏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势必激其全体汉族民众的誓死反抗,当时的中国人并不过分介意满洲人的统治,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延续,顾炎武对此有“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分,他深刻指出,明清易代并不是普通的改朝换代,即亡国,而是亡天下,即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沦丧!有顾亭林“断发”诗为证“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足见“剃发易服”对广大汉族民众造成的巨大精神摧残与心理迫害!而执掌当今中国的“马列主义”,一样是来自西方“夷人”的说教,对传统文化的扫荡,更为彻底。以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来,一样是“变华为夷”,是“亡天下”;加之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由国父建立的起来的民主共和体制。说起来,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种共同的历史处境,必然使得当今的统治者需要树立满清王朝为“正统”,为自己的存在寻找历史性的证明,来支持自己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尤其是在“马列主义”濒临破产之后,这种企图就显得极为迫切与必须。我们再来看看官方的传媒怎么处理有关满清的历史题材的,官方的CCTV不惜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斥巨资替满清的皇帝大搞翻案文章,由“戏说”到“胡说”;更露骨、可笑的是,满清皇帝居然也能当众宣传当前中国的“政策法规”?中国历史有所谓“逆取而顺守之”的传统,CCP所强调的在于“顺守”。
其次、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满清王朝虽然是一个腐朽、残暴的殖民政权,但同时也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政权,其势力范围所属,接近于汉、唐,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也必须客观的承认满清王朝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而这正是巩固国家统一所需要的历史依据,从这方面讲,承认满清为中国“正统”并以其继承者自居,显然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尤其是关于台湾问题)而满清王朝的合理性也仅仅在于这一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虑,满清使得中国历史近代化的进程至少倒退一百年,延缓一百年。(再次,是维护封建道统,延续“王朝统续”的需要,自“甲申之变”以至今日,中国社会的畸形专制主义政治没有丝毫的改变,而是一贯迩来,粉饰、涂抹满清历史,只是为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历史陪衬罢了,正如为屠宰辩护,是为证明屠户的清白一样,道理简单,不说也罢。)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辫子戏”的推广与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个文艺题材与服饰形式的问题,而是一种“政府行为”,那么,辫子戏的内涵与政治“教化”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辫子戏”的风行也少不了一小撮人的推波助澜,这一小撮人何在?关于这个问题,我摘录李理先生的文章。
“警惕萌芽中的“大满族主义””
“清装剧从摄制适度泛滥低俗化为吹捧清王朝的肥皂剧垃圾大全,清代封建统治者“皇帝贝勒”、“格格阿哥”几乎一律被包装得相当可爱,俨然是人类智慧与美德的化身;在商界,有关清文化的经营项目竞相炒作,争领和制造消费,某国内知名企业在强调其生产的饮料是中国人品牌的广告中,屡屡张扬拖长辫的清式男童,蕴意暧味;延绵数千年,受到世界汉字文字圈广泛认同的唐人代表性服装在清断层,取代流行以对襟和旗袍,前者神似于人死入殓所着的寿衣,形象地揭示了清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垂死期的本质,已冒名为“唐装”……
种种迹象表明,为无数革命先烈所浴血和国际社会所唾弃的“大清”正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刮起了一股“清旋风”。在“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并实施严格的新闻出版审查制度的国度,吹嘘清史的剧目能在代表官方倾向的国家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不厌其烦地上映和假的“唐装”登上国内国际舞台,决不会是偶然的孤立现象,在其幕后极可能是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在有组织、有计划地支持与操纵,上述潜移默化的手段已渐使现代的众多人士误以为“大清”是中国人的自我本色和中国的“国粹”,而这种文化上的满清化一旦完成,他们又将要干什么?!
追本溯源,清的始作俑者满族,一个总体上聪明、顽强的民族,一个被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误认为“被汉族所同化消化的少数民族”的“弱势群体”,一个由此得到仁厚善良的广大国人体恤的民族,一个拒绝接受任何可怜与同情的民族,实际上一直都在捍卫着自己的民族性,并在悄无声息中又一次地壮大起来。清灭明时,满族人口不过约五十万,现繁衍至约两千余万,增长幅度居国内各民族之冠……,近年无论是学历层次、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满族的人均水平都在全国高居榜首,与被甩后头的朝鲜族、回族、汉族等差距悬殊,凡演艺文艺界、学术界、商界乃至于政界,都活跃着满族的实权人物,涌现出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大腕。可和汉族的相貎、姓名、生活习惯的雷同化使满族不显山不露水,他们本身也很少有人对非满族公开自己的民族成分,若非国家档案履历的烙印,无人能从表面上辨识这些。满族在中国,正如犹太人于欧美,一直都拒绝同化,伺机复兴。金灭了,清再生,当今虽说其故土已彻底中国化,然族人却全国性扩散。美籍犹太人的巨大权势促使美国政府在阿以矛盾中总袒护以色列,讴歌犹太人的好莱坞大片也层出不穷,“清旋风”的兴起虽然起因繁复,但最根本的因素,正是某一部份身居社会高层的满族人士出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对本民族传统的热爱,以及因种种原因而追随跟风的众多各族群众。”
根据来自网上的消息,拍摄“清宫戏”所需的大量资金都来源于海外的“满族民族同乡会”和国内的满族企业界人士,(属“政府行为”的“清宫戏”自然是来自国库。)可见,李理先生的论断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是,这么一小撮人,(相对于国内其他各族,尤其是汉族的10亿人来说,)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活动量?能把“辫子戏”搞到铺天盖地?能把满清化的“中国文化”铺展到全中国?这就不得不深思其中的根源?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满清的“继承者”自居并以延续封建道统为己任的满遗们,把“辫子戏”由文艺题材变成“政府行为”。(实际上,这是“借尸还魂”,借满清的僵尸还专制主义的魂!原因我分析的清楚,“国际满独”的浪潮过去了,不得不回到传统的故旧堆里来藏身!装扮成“满大人”,并给自己贴上“王朝正统”的“文化”标签罢了。) 这实际上是给“辫子”的复活广开“善门”,道理简单,在任何国家,即使欧美这样的民主国家,任何个人、个体、民间团体的力量,都无法与政权的力量抗衡,何况是中国?以政权的力量为后盾进行的“政府行为”具有绝对强制性!而那一小撮人利用自己“天子脚下”(北京城)“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和普通老百姓盲目跟风的愚民心态,自然而然的看中这一点!因为他们明白:能巧妙的利用政权的力量,比其它任何途径都有力、有效。尤其是自己特殊的身份,更需要潜藏在暗处,利用政权,来为自己服务。
我前面说过,在历史上,满洲贵族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上面他们深深明白“天下当以智取而不可力争”的道理,也就是极其的工于“心术”富有娴熟的政治手腕,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的那一小撮人比之其祖先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看看“辫子戏”所打的旗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俨然冠冕堂皇,无可挑剔!甚至不能怀疑!再看“辫子戏”所宣扬的内容“开明专制”“奴隶道德”,正合大人老爷的胃口,当局正需要这样的东西来促成“稳定”“团结”,这样,一小撮人和大人老爷一拍即合,双赢!互相利用、互相扶持,各得其所,至于辫子戏的宣扬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根本充耳不闻。这正是“辫子戏”能在全国老百姓的揶揄、指责、嘲弄、唾骂声中依旧神气活现、毒汁四溅的深层原因!今天的中国人不是那么好骗的!把老百姓都当成无知小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矣!愚民以自愚!
满洲贵族所标榜的“满汉一体” 有效的麻痹住被压迫民族的神经,成功的掩盖住其殖民压迫的实质,从而成功的维持其殖民统治;今天的一小撮人,把这一套策略运用的比其祖先更纯熟、更精道,不过,旗号却换成“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然后在这类冠冕堂皇的金字招牌下竭力兜售自己的私货!为杀人犯、暴君、刽子手涂脂摸粉,把侵略美化成“融合”;把血腥、残暴的屠杀美化成“圣武”;把奸淫掳掠美化成玫瑰色调情;把自己粗蛮、野鄙的私货竭力标榜成“中国正统”,这是怎样的卑鄙、可耻!正如西语云“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统一”“团结”啊!多少卑鄙、龌龊的丑陋与自私假汝之名以行!
实际证明,“辫子戏”的猖獗,已经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是大大毒化社会风气,戕害全民族的灵魂,“辫子戏”颠倒黑白、涂抹历史,在民众中间造成严重的误导与误解,导致全民族集体人格的扭曲、变形、变态、堕落,让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成为不知道廉耻、认贼作父的受虐狂!“辫子戏”又误导、毒害民众崇尚野蛮、迷信暴力,强化奴性,迷恋专制特权!加深国人内在的腐烂与堕落!因为“辫子戏”的推动而产生的为汉奸、战犯、刽子手大肆翻案的歪风进一步扭曲、毒化社会风气,造成对民族灵魂最严重的戕害!成为中国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内在桎梏与深层病根!
其次是激发民族矛盾,严重影响民族关系,“辫子戏”的盛行,激起少数分裂分子的野心与贪欲,更加助长起另外一部分民族极端分子企图攫取非法利益的私欲,一小撮人能这么大肆兴风作浪、赚的盆钵盈溢,足以证明,中国的主体民族根本就是软透的烂柿子,懦弱、畏怯的乌合之众,进而滋长起少数民族极端分子不正常的民族情绪和不正当的卑劣野心,加剧民族隔阂与民族歧视;同时,“辫子戏”的盛行,必然激起国内各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强化与相应的强力反弹,成为内在的民族心理隔阂与民族矛盾的祸根!同时,加深南北分裂,助长地域歧视的歪风。总之,“辫子”不除,祸患无穷!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辫子戏”的存在,有其深层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这也正是为什么“辫子戏”数十年来,能在全国老百姓的唾骂声中依旧神气活现、天马行空的原因。“辫子”队竭力把自己的私货包装成中国“正统”,利用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皈依心理与盲目跟风的愚民心态,妄图瞒天过海!(比如伪“唐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最可恨者,竟然窃用“唐”名!不过由此亦可见其心计之深!)
中国社会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不彻底清算满清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荼毒,就找不出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衰落的真正病症之所在;不彻底终结满清的专制暴虐、殖民压迫的残余毒素,就不能真正实现文化复兴、自由进步与民族精神之自新!
猖獗十多年的“辫子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严重公害,毒化社会风气,戕害全民族的灵魂!也成为中国人自我丑化的国际笑柄!一切有良知、有骨气、渴望自由、进步的海内外华人,都应该团结起来,坚决抵制“辫子戏”!共同推动中国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走出“后辫子时代”!
三、驳论种种
驳论一、“倡导恢复汉服与澄清历史史实,是破坏团结、稳定”,这种谬论已被彻底批烂,不值一驳。实际上,种种华丽的旗帜早已沦为少数人假正义、高尚之名攫取私利和谋求不正当权益的金字招牌与堂皇外衣!反过来,又成为攻击对手的有效挡箭牌!实际上,利用大帽子搞政治栽赃、陷害已经被某些人玩的烂熟。
驳论二、“满服是有原罪的,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清朝的统治者不是汉人,二是中国在满清时期败给洋人。”这是我在“关天”里见到的帖子的一角。
答复:都不是,这是在移花接木、转移视线,因为满服是在血泊、刺刀之中强加给中原老百姓的,中原老百姓自穿上满服之日起,他们的民族尊严与民族感情就和着血泊、泥泞,被满洲贵族践踏在脚下!西装在当今中国风靡一时,怎么没有人说西装到中国来是有原罪的,因为那是老百姓自觉自愿的选择。中国在满清时期败给洋人,满洲贵族和满洲统治者有责任,中国传统文化的恶性成分也不容忽视。
驳论三、“清朝不是中国的王朝吗?因为清朝的统治民族不是汉族就歧视清朝?”“专制主义中国历代王朝都有,为什么单拿清朝开刀?”答:清朝是中国的王朝,这并能成为掩盖其殖民政权本质的理由,澄清历史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现实,找出整个民族衰落的根源,与相应的救治方法;因为满清的专制主义与殖民压迫最为残暴、狡猾,最具有代表性;更直接的,是“辫子戏”猖獗一时,危害社会,不驱赶不行!
驳论四、“明朝的皇帝昏庸无能,清朝的皇帝精明强干,因此,清取代明是必要的。”
答:不反对能干的领导人,反对残暴的民族压迫与民族奴役,诸如“剃发易服”;反对游牧贵族阻隔历史进程,延误中国发展的历史机遇,把中国拖入亡国灭种的深渊。真正重要的是,历史的进程是不能以皇帝的好坏简单区分的,明王朝的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代表明王朝中后期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的萌芽所标志的近代社会的开端与中国历史转折机遇的不合理;历史不是皇帝的家谱,而是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不断推动、更新的进程。以皇帝个人的品德、才干而论,明朝的皇帝我也不赞赏,清朝的皇帝比较赞赏玄烨、载恬,玄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有贡献的,但他作过一些不光彩的事,让我对他非常反感!满洲殖民者在中原搞过“初夜权”的“政绩”,(在许多地方,其殖民政权下的底层爪牙拥有所辖民户的“初夜权”,至今在坊间巷闾广为流传,主使者何人也?玄烨!){ “中国有中国之人伦,前伪妖康熙,暗令鞑子一人管十家,淫乱中国之女子,是欲中国之人尽为胡种也。” (摘自 太平天国之“奉天讨胡檄”)太平天国能把这种东西堂而皇之的传檄天下,足见这是满洲贵族曾经推行过的一项全国性的“政策”。}。至于载恬,我也比较欣赏他,如果他赞同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我投票选举他当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先生为第二任总统。
五、“宽容是最大的美德,不要纠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批判清朝影响团结,伤害民族感情。”这纯粹是欺骗善良人的障眼法,某些人口口声声说什么“民族团结”,却把大笔的钱财凑起来搞“辫子戏”“辫子剧”“辫子文艺”,浸泡在往昔游牧贵族的荣耀旧梦里以自淫,(或者有其他图谋亦不可知),要知道,满洲殖民者统治中国260余年的历史,写满的,是满洲贵族的荣耀与汉族民众的屈辱!“只准洲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只准有些人利用“辫子戏”肆意歪曲历史、胡说八道、粉饰自己、污蔑被压迫人民,伤害别人的民族感情,却不准别人起来反对!是何道理?讲宽容、讲美德,何不把搞“辫子戏”的钱拿去资助慈善事业?“辫子戏”铺天盖地,还嫌别人不宽容?再宽容,干脆恢复“满清王朝”算了!我们需要揪出来的,只是一小撮人,并不是与广大的满族群众过不去。
六、“清宫戏”是维护“团结、统一”的需要?讲“统一”也没必要拿10亿中国人的历史伤痛寻开心吧?讲“民族团结”,为什么不宣传魏孝文帝?还有那个皇帝搞民族团结比魏孝文帝更彻底的?讲“国家统一”何不宣传汉、唐盛世?汉唐盛世的文治武功比之满清的奴隶制、文字狱、刽子手如何?偏偏选中腐朽、没落、垂死、丑陋的满清?而且以政权的力量来推动“辫子戏”?是何居心?为一小撮人的卑鄙私利和暂时的“稳定”,而把自己置于与10亿中国人为敌的尴尬处境!是自绝于中国人民!愚蠢!短视!再不反思、慎行,停止“辫子戏”祸患不远!
(老老实实的奉劝某些人,若要延续王朝统续,汉唐宋明都可以宣扬,尤其是盛唐!就是不能把满清抖出来舞弄,只会让人心丧失殆尽!另外一小撮人,也不要整天处心积虑的为满清翻案,为辫子戏推波助澜,没有用!欲盖弥彰,只会激怒广大的民众,引发他们的民族情绪,惹火烧身,自取灭亡!)
有些东西可以翻案,有些东西不能翻案;满清王朝永远翻不得案!满清王朝有多处“死穴”,注定其必然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其一、是民族征服过程中犯下的严重人道罪行!满洲入关征服中国过程中的野蛮、凶残,超过蒙古灭金、元灭南宋。其二、是“剃发易服”留给自己的永久性耻辱标记,这一点让中国人永远把它视为“异端”“异类”,就是再过300年,3000年,也不能接受它!(如果那时候,还有中国人的话。)华夏衣冠服饰延续3000年,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华夏文明在外观上的象征与标记!这是中原老百姓看的比命还值钱的东西,也是360年的中国人不惜家破人亡而拼死抗争的东西!满清既然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血腥、残酷的暴虐手段把延续3000年的华夏文物衣冠送入坟墓,戕害民族文化的灵魂!那么,留给它的,是中国人永世的唾弃与鄙夷!这不能怪中国人,只怪满清太自私、太阴毒!其三、与满清的辫子相连系的,又是中国人最屈辱的噩梦般的记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国耻!满清的猪尾巴、秃瓢头,全然是丑化人为畜生状的丑恶标记!满清是中国人永远的耻辱与噩梦!
(中国传统文化是某种“天下主义”,中国的古人也曾经征服周边的少数民族,但并不歧视、不迫害,不搞种族主义;因为中国人区分族群的标准主要是文化,强调“有教无类”,而不是血统,中国人历来认为有三种生灵:华夏、夷狄、禽兽,显然,这是从文明程度来区分的,而不是从种族来区分。少数民族的君主若能主动汉化、改换衣冠、一切遵从汉制,中原的老百姓一样把他当成华夏君主。蒙元的统治虽然暴虐,但汉族老百姓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与文化传统,而满洲贵族和满洲统治者为自己的一己私利与卑鄙、残酷的殖民统治,把延续3000年的华夏衣冠服饰弄成断根,到现在尚不能恢复,这也是满清最为令人憎厌之处!)
我自前两年就为制止“辫子戏”在网络上呼喊,两年过去了,到而今,结果如何?“辫子戏”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就目前舞弄的起劲程度而论,“辫子”似乎还没消歇下去的迹象!)我上面已经初步分析过“辫子戏”存在的盘根错节的复杂根源,所以,把“辫子戏”赶下台绝非易事!需要激起全社会的觉醒与全民族的觉醒!而“辫子戏”也绝非一个简单的文艺题材的问题,而是有复杂的政治背景与现实原因。但是不管有多么艰难,不把“辫子戏”彻底赶下台,有良知、有骨气的中国人就一日不会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