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仲系要多读点书先。其实辛亥革命在群众中的宣传,主要都是从民族主义角度去宣传的。有充分历史资料证明的。例如《武昌革命军政府奉天讨满檄文》中的段落就完全是民族主义的檄文:
中华开国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檄曰:
夫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况以神明华胄,匍匐犬羊之下,盗憎主人,横逆交逼,此诚不可一朝居也。惟我皇汉遗裔,弈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降及有明,遭家不造,蕞尔东胡,曾不介意。......昔三桂启关,汉家始覆,福酋定鼎,益因缘汉贼,为之佐命。稍浴汉风,遂事羁縻,维时中邦,大势已去,义士窜伏,迂儒小生,勿能自固,遂被迫胁,反颜事仇,渐化腥羶,遂忘大义,合薰于莸,以逆为正,孑孑贪夫,时效小忠。虏遂奄然高踞,骄吸民脂,浸淫二百年,汉族义师,屡蹶不起,爰及洪王,几复汉土,曾胡左李,以本族之彦,倒行逆施,遂使虏危而复安,久留不去,此实孝孙之已醉,非逆胡之可长也。方今大义日明,人心思汉,觥觥硕士,烈烈雄夫,莫不敬天爱祖,高其节义。
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开头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后才是“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说明了是先进行民族革命,再进行民主革命。
反清思想终清一代都无停止过,反抗满清统治的斗争也没停止过,同盟会成立后,各种反清民间组织(三合会、哥老会等)一直都和孙中山积极合作。当时的农村老百姓,有几个懂得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论啊?反而对持续了二百年的反清民族思想记忆犹新,当革命党广泛宣传后,就是这些民族主义思想激发人民造反的!满清被推翻,人民首先是为异族统治和民族压迫的结束而庆贺,至于西方的什么“三权分立”“议会”等观念,当时有多少个中国劳动人民懂得??
所以说,仅仅把辛亥革命当作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极大的历史无知,是今天教科书强奸历史毒害青少年造成的一大恶果,只要不迷信教科书,多翻阅多点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献,就能知道,那是一场民族主义的革命,是一场要恢复汉家天下的革命,只不过是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具备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内容而已!!
证明辛亥革命是民族革命的有关历史文献:
[1]唐才常:《唐才常烈士年谱》,《唐才常集》第273页,中华书局1982版。
[2]同上书第198—199页。
[3]康有为:《唐才常烈士墓志铭》,同上书第266—267页。
[4]章士钊:《沈荩》,《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9页。
[5]《毕永年削发记》,《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6月版,第74页。
[6]《说国民》,《国民报》第2期。
[7]《中国灭亡论》,《国民报》第4期。
[8]《章太炎与支那亡国纪念会》,《革命逸史》初集,第57页。
[9]《癸丑新民丛报汇编》第829—830页。
[10]《江苏》第2期。
[11]《东京军国民教育会》,《革命逸史》初集,第109—110页。
[12]《作者邹容》,《革命逸史》第2集,中华书局1981年6月版,第49页。
[13]章太炎:《赠大将军邹君墓表》,《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6页。
[14]鲁迅:《革命军马前卒与落伍者》。
[15]《传略》,《蔡元培全集》卷3第324页,中华书局1984版。
[16]《吴玉章回忆录》第11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17]《浙案纪略》,《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第330页。
[18]张继:《祝北京大学生》,《苏报》1903年6月6日。
[19]章士钊:《读革命军》,《苏报》1903年6 月9日。
[20]《癸丑新民丛报汇编》第884—885页,883页。
[21]蔡元培:《杨笃生滔海记》,《蔡元培全集》卷2第117页,中华书局1984年9月版。
[22]《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卷1(下)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4月第1版,第521页。
[23]《哀江南》,《江苏》第1期。
[24]《近四十年世风之变迁》,《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辑。
[25]宋教仁:《程家柽革命大事略》,《宋教仁集》下册第435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6]《秦力山传》,《辛亥革命》(一)第282页。
[27]《宋教仁集》下册第436页。
[28]《纪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民报》第1号,第68-69页。
[29]《癸丑新民丛报汇编》第1135页。
[30]《释仇满》,《蔡元培全集》卷1第172—173页
[31]《正仇满论》,《国民报》第4期。
[32]《绝命书》,《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155页
[33]孙文:《民报发刊词》,《民报》第1号,第2页。
[34] 汪精卫:《民族的国民》,《民报》第2号,第18-19页。
[35]《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卷1第283—285页。
[36]《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朱执信集》上册第36页,中华书局1976年1月版。
[37]《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民报》第1号,第48-49页。
[38]《革命初期之宣传品》,《革命逸史 》初集,第10页。
[39]《本社特别广告》(二),《民报》第19号。
[40]《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新民丛报》第 92期。
[41]《清廷关于解释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上谕》,孙曜:《***史料》,《自武昌起义至参议院闭会》,第9页,上海文明书局1925年版。
[42]《求学是去欲之良法》,《阎百川先生言论类编》卷6第79页。
[43]《论读经有利而无弊》,《天津大公报》1935年6月15日。
[44]《在桂林军政学76团体欢迎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全集》卷6,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45]《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全集》卷6,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46]《仇一姓不仇一族》,《民报》第19号,科学出版社影印版第104页。
[47]《中国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中国文化服务社1941年8月版第13—14页。
[48]《自序》,《革命逸史》初集第1-2页。
[49]《石屏传略》,《谭人凤集》第43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斑版。
[50]《光复军志·序》
[51]《徐锡麟墓表》,《蔡元培全集》卷2第2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