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满关系的死结所在
今天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总是大讲民族融合的好处,但是最大的好处他们不讲,自古以来的民族融合,融合后这些少数民族同化于华夏民族,用华夏民族的语言,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再无他们的历史,不介意自己的来历,保持着自古以来一贯的华夏历史延续。而今天不同,某些少数民族用的虽然是汉字、汉语但是他们却想着他们的血缘祖先,本民族历史,从此中国历史变成了并行的多条脉络。这样延续下去的结果,还有可能是华夏中国?还有可能是统一的国家吗?
这决不是一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一句话能掩饰掉的。
今天的民族政策必然出现满遗、蒙遗的历史观,那么这又是什么效果呢?
满族的发迹就是建立在对汉族的敲骨吸髓的基础上的。这是今天任何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都不该否认的现实。这也决定了汉族与满族事实上是零和关系
一个民族的辉煌历史可以使这个民族更骄傲,更加自信,从而更自信地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而满族的辉煌历史就建立在对汉族的杀戮上和满清政府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基础上。
任何民族都会因自己辉煌的历史而骄傲,通过对本民族辉煌历史的追忆和宣传进而焕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加大本族群内部成员的互相认同。例如现在影视界内盛行的“辫子戏”、“清宫戏”就是清遗们妄图通过对满清的歌颂从而强化本民族的优越感,并进一步向我们宣传满清的奴才文化的价值观,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潜移默化地使全中国人民都接受这种建立在对汉族屠杀掠夺之上的漠视人的生命和尊严的游牧民族的暴力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在汉服消逝之后再受沉重打击。可见,清遗的存在对中华民族是多么危险的一群人
不幸的是满族人与汉族人都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之内,满人每一次在回忆炫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时都客观上在有意无意地刺激着汉族人回忆起自己的民族屈辱史。可以想象,当汉民族历史上仇人的后裔今天在我们面前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祖先是如何战功卓著的,我们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他们?——难道这不正是今天汉满关系的死结吗?我们不能说满族一定是故意挑衅我们,但是当他们再正常不过地祭奠自己的先祖并为他们的战绩而自豪时,作为有气节的汉人心理会怎么想呢?当我们因各种原因必须照顾对方的民族感情,我们不能再把岳飞当民族英雄时,当我们不得不接受某些人强塞给我们如洪承畴、施琅这样的汉 奸才是顺应民族融合维护统一的识大义人物时,我们会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对方呢?
如同今天全世界都批评谴责德国人民在二战的狂热和野蛮,但是却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清算德国人民,把德国人送入毒气室和焚尸炉。但是,德国人民必须有个清楚的态度算是对历史的交代,不能简单的把责任委过于少数战犯就了事。
满族这个民族没有可以引以为豪的文化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维系满族只能靠吹捧满族历史上的武功,而满族的武功又全是针对中国境内各民族,对中国以外的武功又是一无是处。尤其是满族历史上对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伤害尤其深,所以要维系满族就必然要压制侮辱汉族。而压制侮辱自己的主体民族无疑是温水煮青蛙的自杀行为,而为了维系一个人口不到1%的少数民族就搞慢性自杀无疑是荒唐可笑的。
民族划分带来不同的历史认识,导致的是彼此仇恨。满遗们也会宣传:汉族也曾经杀戮过他们,但是汉族人的缅怀过去可以不再去歌颂杀戮,但是满遗、蒙遗可以吗?他们的历史上杰出人物有的只是杀人屠夫。他们宣传民族辉煌怎么能不引起仇恨?
当初如此严格民族划分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如果像古代中国那样,把民族问题民间化处理,永远以华夏为主体,就决不会出现今天如此混乱的历史观。
能说明的还有一条,中国要复兴要辉煌,那么就要解决一个历史文化取向问题。华夏民族的辉煌历史在于文化和科技,蒙族、满族的历史辉煌完全建立在征服、屠杀和奴役基础上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取谁的价值观,谁的历史观对中国复兴最有利?